王昛

忠烈王一般指本詞條

王昛(1236年—1308年),高麗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298年、1298年—1308年在位)。,初名(中國史書作愖),1276年改名,1293年改名。他是高麗元宗王禃之子,母為順敬太后金氏。

王昛是第一位與蒙古公主聯姻的高麗國王,迎娶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追贈齊國大長公主,謚莊穆王后),使高麗成為元朝的“駙馬國”。他在位時期徹底歸順蒙元,經受了兩次從征日本的考驗,除了一般性的稱臣納貢外還降格官制與稱呼、剃髮易服、進貢處女、設定鷹坊等,同時高麗也獲得了收回西北面(東寧府)及耽羅領土、撤銷達魯花赤等實利。王昛一生去蒙元達16次之多,經過他在位時期的過渡與調適,高麗與元朝的宗藩關係逐漸穩定下來。

王昛晚年與世子王謜(王璋,即忠宣王)不睦,在1298年一度讓位於王謜。1308年去世,無廟號,元朝賜諡號“忠烈”,葬於慶陵。高麗恭愍王時加謚“景孝”。他是高麗王朝最長壽的君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昛
  • 別名:字靕,曾用名王諶、王賰
  • 國籍韓國高麗王朝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高麗江都(江華島
  • 出生日期:丙申年(1236年)二月二十六日
  • 逝世日期: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十三日
  • 職業:高麗國王、元朝駙馬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處理對元關係
  • 代表作品:《龍樓集》
  • 諡號:忠烈景孝大王
  • 尊號:光文宣德太上王、純誠守正上升王
  • 配偶:貞和院妃王氏→莊穆王后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儲君時代,駙馬國王,從元征日,強化事大,退而復位,父子相爭,軼事典故,感情生活,酷愛狩獵,喜好音樂,效法明皇,提倡文史,個人作品,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丙申年(1236年)二月二十六日,為躲避蒙古而遷都江華島已三年半的高麗王室傳出喜訊,太子妃金氏誕下王孫,取名為諶。當時的高麗國王是高宗王㬚,太子叫王倎,也就是後來的元宗王禃,太子妃(敬穆賢妃)金氏是樞密院副使金若先之女、抗蒙名將金慶孫的侄女,也是高麗的實際統治者、武臣政權首領崔怡崔瑀)的外孫女。第二年七月,太子妃金氏病故,王諶繼位後追謚母親為順敬太后。
史稱王諶“性寬厚,喜怒不形於色,幼向學讀書,知大義”。王諶成長的年代正值高麗飽受蒙古蹂躪的苦難歲月,他出生時就遭逢第三次高麗蒙古戰爭如火如荼;而在高麗內部,王室喪失權柄、淪為傀儡已經很久了。王諶的外曾祖父崔怡死後,武臣政權又經歷了崔沆崔竩兩代更迭,其後為奴隸出身的金仁俊金俊)取而代之。己未年(1259年)四月,應蒙古的要求,高麗派遣太子倎代替高宗朝拜蒙古大汗蒙哥。兩個月後,高宗王㬚薨逝,其時太子尚未回國,金仁俊打算另立王諶的叔父安慶公王淐為王,宰樞兩府大臣加以阻止,擬定並頒布了“軍國庶務,聽於太孫”的遺詔。金仁俊只好奉迎王諶入宮監國,八月初五行冠禮
《武神》中的王諶《武神》中的王諶
當然,王諶名為監國,其實與他祖父一樣,一切聽從金仁俊擺布,只有在詔令上畫押和撐門面的作用,沒有任何權力可言。翌年四月,王倎回到江華島,即位為王,是為元宗。王諶晉升為太子,本來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是他的繼母柳氏卻對元宗進讒言說:“太孫聽說您回國,一點喜色都沒有,而且太子將來是要繼承王位的,怎么能立權臣家族的外甥呢?”元宗聽後對王諶起了疑心,經過金仁俊的力諫,才在八月冊封王諶為太子(對蒙古稱世子)。多年後王諶繼位,便找藉口廢繼母為庶人。

儲君時代

中統元年(126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王諶迎娶宗室王絪(高麗神宗之孫,後封始安公)之女為太子妃。中統二年(1261年)四月,王諶被派往開平,祝賀蒙古大汗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及通報元宗更名為禃,這是他平生第一次來到中原。隨行人員有參知政事李藏用等18人,王諶等身著“白縠上衽袍,冠則漆紗圓頂巾,履舄皆以絲為之,帶則烏犀小革”,與史天澤、忽魯不花、王文統等蒙古高官會晤並展開筆談,“燕語甚歡”,忽必烈賜詔書及玉帶,並派侍衛將軍孛里察、禮部郎中高逸民護送王諶一行回國。
至元五年(1268年)十二月,掌權十年的金俊伏誅,林衍上台。至元六年(1269年)四月,王諶再次入朝蒙古。在此期間,發生了林衍廢黜元宗、另立安慶公王淐的事件。七月二十三日,返國的王諶抵達鴨綠江北岸的婆娑府,靜州(今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附近)的一個叫丁伍孚的官奴偷偷渡江告知此事,並稱林衍欲置王諶於死地,請王諶不要入境。王諶聽說後將信將疑,隨從的大將軍鄭子璵說:“那個奴才怎么敢這樣? 這種沒根據的謠言怎么能相信呢?”另一隨從牽龍行首羅裕策馬上前,對王諶進言道:“事情還沒弄清前,靜觀其變再入境也不算晚,不要被賊臣騙了。”武德將軍金富允也附和此論。後經諸校鄭仁卿、告奏使郭汝弼、義州防護譯語鄭庇等的證實,世子痛哭流涕,然後不顧諸臣猶豫,決然折返開平,向蒙古求救,同時命大將軍鄭子璵曉諭國人。忽必烈聽說後,派斡朵思不花、李愕等來高麗干預此事,接著派國王頭輦哥率軍入高麗彈壓。林衍在蒙古的問責下被迫讓元宗復位,元宗也親赴燕京向蒙古解釋此事,而且請求蒙古調遣兵馬協助高麗“出水就陸”並剷除權臣林衍,獲得忽必烈的批准。在此期間,蒙古封王諶為特進上柱國東安公,並令其領兵三千入高麗,王諶辭去東安公的爵位,也沒有親自領兵。
王諶在請求蒙古干預的同時,還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向蒙古求婚,據說出自鄭仁卿的提議。忽必烈私下予以首肯,因而在至元六年(1269年)十一月出使高麗的蒙古兵部侍郎黑的在接受元宗宴請時,謝絕上座,說:“如今王太子已經被許可迎娶大汗之女,我們都是大汗的臣僕,而大王您是駙馬大王的父親,我們又怎敢抗禮呢?”至元七年(1270年)二月元宗入朝後,以國王名義正式提出了下嫁公主於王諶的請求。忽必烈原則上允許賜婚,但要求元宗回國穩定政局後方可下嫁,而且不嫁親女。二月十六日,元宗和王諶在蒙古兵的護送下自燕京返回高麗,同行的還有達魯花赤脫脫兒(脫朵兒)和焦天翼。元宗一行返國途中,林衍已經憂懼而死,林惟茂子承父業,欲召集三別抄抗拒元宗一行,宋松禮、洪文系(洪奎)等受元宗密旨誅殺林惟茂,元宗也宣布自江華島還都開京,結束了百年武人時代,也意味著高麗徹底向蒙古屈服。這是至元七年(1270年)五月的事。
高麗王室還都開京後不久,江華島就爆發了三別抄之亂,王諶受命第三次出使蒙古,奏報三別抄叛亂之事。至元八年(1271年)六月,王諶及貴族子弟20人(一說28人)、衙內職員100人入質於蒙古。其時三別抄的巢穴珍島已被高麗蒙古聯軍剿平,餘部轉進耽羅(即濟州島,1273年被平定),忽必烈對高麗的忠誠非常滿意,正式宣布將下嫁公主於高麗,該訊息於當年十月被王諶的隨從樞密院副使李昌慶帶回高麗,元宗隨即遣使上表感謝。
《北條時宗》中的忠烈王與元公主《北條時宗》中的忠烈王與元公主
當時,蒙古(後改國號為大元)不斷催促高麗做好東征日本的準備,而王諶久留中原,隨從諸人都歸心似箭,於是慫恿王諶以協助東征為藉口還國,遭到薛仁儉、金㥠的反對而一度作罷,但在林惟乾的堅持下,王諶上書元中書省,請讓他回國主管東征籌備事宜,以報效元朝,忽必烈同意王諶回國,並讓斷事官不花、馬絳偕往。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王諶回到開京時,已是辮髮胡服的蒙古人裝束,高麗官民看到王諶這副打扮無不嘆息,甚至還有流淚的。王諶在五月向諸道各派三人去視察出產軍糧的田地,十二月二十三日啟程赴元。等待他的將是一份“大禮”。原來,忽必烈起初表態不嫁親女,但鑒於當時處於東征日本的前夕,為了籠絡高麗,最終還是決定將親女兒嫁給王諶。至元十一年(1274年)五月十一日,王諶迎娶了比自己小20多歲的忽必烈之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後封元成公主、安平公主,追贈齊國大長公主,謚莊穆王后),他的原配王氏則被迫幽居別宮。

駙馬國王

就在王諶迎娶元朝公主一個月後的六月十八日,高麗元宗薨逝,身在元朝的王諶被群臣遙尊為王。七月,忽必烈派上都留守事張煥冊封王諶為高麗國王,然後王諶和元朝詔使返回高麗,八月二十六日袍笏受詔後,改換黃袍,在康安殿即位為王,是為忠烈王。忠烈王回國即位時沒帶上公主,於是忠烈王派樞密副使奇蘊去元朝接公主來高麗,隨後親至已歸屬元朝的西北面(東寧府)迎接公主,十一月五日忠烈王與公主同坐一輦進入開京。公主的下嫁不僅意味著高麗受到了蒙元帝國的保護,更標誌著武臣政變以來高麗王權及政局的重新穩固,因此高麗的父老們歡呼雀躍道:“沒想到這個國家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戰火摧殘,終於等到了太平的年代啊!”
當然,這一切並不是元朝白給的恩惠,作為交換條件,高麗必須服從元朝的調遣。忠烈王即位後不久,元朝就以高麗為基地發動第一次進攻日本的戰爭(文永之役),高麗方面以金方慶為元帥,領兵8000人助攻。元朝和高麗聯軍雖然在戰場上占上風,卻因準備不充分而倉皇撤退,途中遭遇風暴,損失慘重。戰後忠烈王派金方慶、印公秀出使元朝,請求罷兵,但元朝繼續讓高麗打造軍艦、製造武器。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因消滅南宋及平定西北叛王等因素,元朝令高麗暫停討伐日本的籌劃。
除了配合東征外,忠烈王即位後還從其他方面深化了對元朝的從屬關係,全面建構起駙馬國的體制。元宗還都開京後,蒙元所遣的達魯花赤全面監視高麗,使元廷得以充分了解高麗內情並施以干涉。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月,忽必烈遣使就禁止同姓結婚、貢女、改官制等事項曉諭高麗。忠烈王立刻挑選良家女入貢元朝,同時降格接軌元朝官制,將中書門下省與尚書省合併,稱僉議府;樞密院改稱密直司;御史台改稱監察司;六部改為典理、軍簿、版圖、典法四司。次年又在達魯花赤石抹天衢的要求下改“朕”稱“孤”,改“宣旨”稱“王旨”,改“赦”稱“宥”,改“奏”稱“呈”。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剃髮易服。忠烈王在繼位前已剃髮易服,元宗時也有主動剃髮易服之議,不過未被元宗採納。忠烈王繼位後,在迎接元成公主時只帶著已剃髮的大將軍朴球等和史官前去,宰樞級別的高級官員宋松禮、鄭子璵等嗅到風聲,迎合上意,主動“開剃”。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忠烈王正式命令高麗全境“服上國衣冠、開剃”,只在迎詔賀節時穿高麗舊服。後來忽必烈聽說此事,非常吃驚,說:“人家說我禁止穿高麗服,哪裡是這樣?你們國家的禮儀怎么就急著廢除了呢?”儘管沒有跡象顯示這是持久硬性的政策(聯繫到隨後忠烈王的入朝來考慮,這一政策本身可能就是為了達到使元朝從高麗撤軍及撤銷達魯花赤等目的而討好元朝的臨時性、功利性的舉措),但忠烈王下令剃髮易服使蒙古髮式和衣冠全面導入高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忠烈王還設定“鷹坊”,強迫高麗各地百姓捕養老鷹來進貢元朝。忠烈王曾有意廢止鷹坊,被出仕高麗的蒙古人印侯(忽剌歹,元成公主的陪嫁隨從)阻撓,於是該制度一直延續到朝鮮王朝時期。
源於蒙古服飾的一種韓服——貼里源於蒙古服飾的一種韓服——貼里

從元征日

忠烈王非常重視與元朝的關係,曾對群臣表示:“朝覲,諸侯享上之儀;歸寧,女子事親之禮。”因此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請求來年親朝,後因故被忽必烈叫停。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有人向達魯花赤石抹天衢投匿名書,誣陷宰相金方慶等43人謀反以及忠烈王的原配貞和宮主詛咒元成公主,柳璥等高麗大臣向元成公主求情,公主遂命不再過問此事。一年後,又發生了韋得儒、盧進義、金福大向駐紮高麗的元東征都元帥忻都誣告金方慶謀反的事件,忻都通報忠烈王並逮捕金方慶等,忠烈王及公主都清楚金方慶是冤枉的,打算只以其部下韓希愈等藏甲之罪杖責後釋放,但東征副元帥洪茶丘洪福源之子)與金方慶有隙,堅持迫害金方慶到底,以致驚動忽必烈,最後金方慶被流放大青島。經過金方慶事件後,忠烈王更感到與忽必烈直接溝通的必要性,正好忽必烈也令其入朝奏明,由此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忠烈王和元成公主及世子王謜(高麗忠宣王)浩浩蕩蕩地踏上了朝覲元廷之路,這是忠烈王即位後第一次親朝。
六月九日,在忠烈王一行抵達上都開平府前,皇子脫歡和忙哥歹公主代表忽必烈和察必皇后出城三十里迎接,並在開平府東門外設大穹廬來接待忠烈王一行。六月十七日,忠烈王與公主謁見忽必烈,忽必烈為女兒、女婿設宴慰勞。忠烈王向元中書省辯解了金方慶等事件,七月三日就高麗與元朝的外交懸案與忽必烈深入交換了意見,忽必烈先同意了忠烈王提出的召還洪茶丘的請求,進而允許撤走讓高麗上下頭疼的駐高麗元軍。隨後忠烈王又上書中書省,控訴駐高麗達魯花赤的種種不是,忽必烈乾脆慷慨地表示撤回駐高麗達魯花赤(但保留駐耽羅達魯花赤)。七月二十二日,忠烈王與元成公主辭行,九月二十四日回到開京。此次親朝收穫頗豐,特別是解決了令高麗頭疼的達魯花赤問題,所以高麗百姓都“頌德感泣”。同年十二月,忠烈王因一些遺留問題再次親朝。
《馬可波羅》中的忽必烈與忠烈王《馬可波羅》中的忽必烈與忠烈王
在首次親朝的過程中,忠烈王還主動表現出對從征日本的積極態度。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東征之役結束後,日本對元朝就愈發強硬,不僅拒絕稱臣納貢,還屢次斬殺元朝所派使者,因此忽必烈在崖山海戰後便策劃第二次進攻日本,高麗再度成為戰爭基地。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忠烈王奉旨第三次親朝,便是參與討論遠征日本的事宜。在此情況下,元朝下令將征東元帥府擴大為徵收日本行中書省(簡稱征東行省或日本行省),同年十二月,忠烈王被拜為該行省的左丞相,地位僅次於右丞相塔剌海。至元十八年(1281年),第二次元日戰爭(弘安之役)爆發,忠烈王再派金方慶等協助元軍討伐日本,他本人作為行省負責人之一,也親往合浦(今韓國慶尚南道馬山市)閱兵督戰。這次精心策劃的討伐由於颱風神風)而化為烏有,高麗與元軍大敗而還。
元軍征服日本雖然失敗,征東行省卻被保留下來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正月,元朝撤銷征東行省,但忽必烈仍不甘心討伐日本失敗,又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復設征東行省,以忠烈王為左丞相,企圖第三次進攻日本,後因元朝民間疲敝而放棄該計畫,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忠烈王親朝時元朝收回其征東省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以乃顏之亂為契機,元廷強化了對東北地區的經略,正式將征東行省常設化,任命忠烈王為該行省的平章政事,翌年二月升格為行省左丞相,從此高麗國王兼任征東行省丞相成為定製。

強化事大

自高麗服屬蒙元以來,元朝頻繁對高麗征索壓榨,加重了高麗人民的負擔。同時土地兼併之風大盛,許多權貴仗著元朝的威勢肆意霸占土地和奴婢,忠烈王也大興土木,使高麗百姓苦不堪言,為元朝東征日本提供物資和人力更讓高麗付出了巨大代價。作為報酬,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忠烈王親朝後,元朝將林衍廢黜元宗時歸順蒙古的慈悲嶺鴨綠江之間的高麗故地即東寧府(東寧路)移交高麗,忠烈王恢復了西京留守。
乃顏之亂時,忠烈王原計畫親征助剿,即將出征時得到了叛亂平息的訊息,而後又朝覲元廷祝賀節日。但是乃顏餘黨仍在活動,忠烈王奉命接濟元朝遼東軍民糧食。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五月,合赤溫後王哈丹從高麗東北面入侵高麗,高麗毫無招架之力,各州縣望風披靡,忠烈王躲到江華島,派將軍柳庇、世子王謜等先後赴元告急,忽必烈命那蠻歹大王領兵一萬討伐哈丹,那蠻歹讓忠烈王親征,忠烈王辭以老病,派韓希愈金忻金方慶之子)助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在楊廣道燕岐地方取勝,驅逐哈丹。忠烈王離開江華島後,就於九月直接朝覲元廷,途中奉旨返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正式還都開京
忠烈王時的高麗忠烈王時的高麗
是年秋,忽必烈又試圖遠征日本,乃派洪君祥洪茶丘之弟)來高麗,過問征討日本之事。作為回應,忠烈王派使者送去勸告臣服元朝的信函給日本,結果使者金有成和郭麟都被日本扣押。至元三十年(1293年)八月,元朝再次派使臣來高麗籌備東征。忠烈王為了“陳東征不便”,於十月攜公主親朝。抵達元大都時,忽必烈已經病重,沒有接見忠烈王,但給予豐厚賞賜。翌年正月,忽必烈崩,廟號世祖,忠烈王親自祭奠,“哀慕之誠,皆致其極”,並以駙馬身份參加了忽必烈的葬禮。由於忽必烈駕崩,東征之議也就一筆勾銷了。新帝鐵穆耳元成宗)繼位後,忠烈王奏請歸還耽羅、歸還俘虜、冊命公主等事,得到了成宗的允諾,隨即與公主返回高麗。後因元成宗下嫁寶塔實憐公主於高麗世子謜,忠烈王奉旨於元貞二年(1296年)九月攜安平公主入朝參加婚禮,到第二年五月才回國。

退而復位

忠烈王通過對元朝的恭順及與元朝公主聯姻,為高麗爭取了相當多的實利,如撤銷達魯花赤、收回西北面與耽羅以及刷還被俘高麗人等。然而他與公主只是政治聯姻,缺乏感情基礎,而且公主妒忌心極重,忠烈王甚至不得不以出獵為藉口幽會愛妾,最受忠烈王寵愛的則是一名叫無比(姓柴,又稱伯也丹)的宮人。忠烈王夫婦參加完世子婚禮回國後沒幾天,安平公主就得了重病,大德元年(1297年)五月二十一日薨逝。以公主之死為契機,忠烈王與世子謜的矛盾日益尖銳。世子以奔喪為名回國,對忠烈王聲稱母后之死是某些受寵者詛咒所致,要求予以徹查,忠烈王建議等服完喪後再說,世子卻置若罔聞,仍派人逮捕無比及受寵宦官崔世延、陶成器等人,迫其招供,然後將無比、崔世延、陶成器等七人處死,流放四十餘人,使“國人震懾”。忠烈王因而被世子架空,不得已向元朝請求退位,十月由趙仁規奉表赴元。此表由僉議中贊(宰相)鄭可臣所擬,據說表文中的很多內容都違背忠烈王的本意,以致後來鄭可臣服毒自殺。不過世子並未與忠烈王徹底翻臉,在殺死無比後又找了個姓金的美貌寡婦獻給忠烈王,以示慰藉(此女在忠烈王死後被忠宣王收繼)。
忠烈王請求退位的上表到達元廷後,元成宗順水推舟,冊封世子謜為高麗國王,忠烈王則改封逸壽王。大德二年(1298年)正月十九日,接到元朝詔書的忠烈王正式傳位給世子謜(高麗忠宣王),自己退居已故大臣張舜龍的府邸,號稱德慈宮。正月二十八日,忠宣王率百官來到德慈宮,尊奉忠烈王為光文宣德太上王,忠烈王身穿黃袍、忠宣王身穿紫袍,接受朝賀。忠烈王是高麗王朝乃至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太上王,故被稱為“三韓罕有之盛事”。
忠宣王繼位沒幾個月,就因趙妃詛咒案而被元朝廢位併入元軟禁,忠烈王也於大德二年(1298年)八月十八日奉旨復位。復位後不久,元朝就派闊闊出哈散來高麗“伴議國事”。大德三年(1299年)正月發生了印侯向哈散誣陷萬戶韓希愈謀反的事件,甚至牽連到忠烈王。哈散密令其子前往王宮偵探動靜,發現一切正常,又和忠烈王一起審問韓希愈,同樣查無實據,最後忠烈王將韓希愈等流放到海島。印侯則不滿足韓希愈沒招供,不顧忠烈王的阻撓而將事情鬧到元廷,哈散也返回元廷復命,稱此事是印侯為了讓忠宣王復位所羅織的陰謀,忠烈王亦派鄭仁卿等去元朝申訴韓希愈的無辜,於是元廷派人將韓希愈等涉案人員押解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皇太后伯藍也怯赤(徽仁裕聖皇后)去世,忠烈王在入朝弔喪時向元朝辨明此事,元廷才釋放了韓希愈等。
經歷了這次風波,哈散對元廷進言高麗國王無法彈壓其眾,請求派流官與國王共同治理高麗。元成宗批准此議,任命闊里吉思為征東行省平章政事,耶律希逸為左丞。大德三年(1299年)十月,闊里吉思等正式蒞任,對高麗展開事無巨細地干涉。闊里吉思就高麗官署太濫與禮儀僭越等事通報元廷,接著又抱怨高麗官員不肯供報民戶版籍、州縣疆界及高麗橫徵暴斂、民少官多、刑罰不中等諸多弊端,暗示有必要改革其法來加以統治。闊里吉思首先開刀的就是高麗的奴婢制度,下令將奴婢父母中有一個是良民的便予以解放。雖然高麗能接受改正“僭越”與改革部分弊政等要求,但不能容忍觸動貴族根本利益的奴婢制改革。忠烈王在大德四年(1300年)夏親朝時便懇請元廷制止此事,十一月又派崔有演入元再次奏請,還搬出了元世祖不革土風的聖旨。元成宗終於妥協,明確表態在奴婢問題上支持高麗,並在大德五年(1301年)春將闊里吉思等流官召還,派塔察兒、王泰亨詔諭高麗。後來忠烈王下令將闊里吉思放良的奴婢全部歸還本主。
從元朝導入程朱理學的安珦從元朝導入程朱理學的安珦
忠烈王時期的高麗一方面被元朝壓迫,另一方面也進入了吸收中國文化的新高潮,最重要的便是程朱理學。忠烈王時,高麗大臣安珦從中國帶回了朱熹的書籍,開始將朱子學傳播於高麗。大德五年(1301年),忠烈王在征東行省左丞耶律希逸的建議下修葺文廟,以振儒風。而後忠烈王接受安珦的建議,讓百官出錢贍學,自己也捐出內府錢穀。大德八年(1304年)六月,國學大成殿正式竣工,忠烈王親自拜謁孔子聖像。這些舉措對復興高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也預示著儒家特別是朱子學即將取代佛教,成為主導朝鮮半島的意識形態。

父子相爭

忠宣王一派的印侯誣陷韓希愈導致元朝派遣流官來直接統治高麗,元朝官員撤走後,高麗內部忠烈王派(以宰相宋玢為首)和忠宣王派(以宰相洪子藩為首)官員的對立更加尖銳。忠烈王一派試圖通過改嫁寶塔實憐公主來剷除忠宣王勢力,大德五年(1301年)五月,忠烈王派遣閔萱出使元朝,上表請改嫁公主,閔萱不敢進此表而還。大德六年(1302年)十二月,忠烈王親朝賀正,期間發生了忠宣王被陷害的事件。以洪子藩、金深為首的忠宣王派官員則發起反擊,在大德七年(1303年)七月借元朝之手除掉了忠烈王的寵臣石胄、石天補父子等人,他們接著想除掉忠烈王另一寵臣吳祁(後名吳潛),但來逮捕石胄等的元使帖木兒不花不予理睬。帖木兒不花走後,洪子藩等於八月二十日發動政變,包圍王宮,請忠烈王交出吳祁,忠烈王拒絕,他們反覆逼宮,等到忠烈王態度有所鬆動時,護軍吳賢良就當著忠烈王的面抓走了吳祁,洪子藩將他扭送元朝。忠烈王一派的宋邦英(宋玢之侄)、宋璘(宋玢之子)等為了挽回局面,慫恿忠烈王以入朝為名親自向元廷提議將公主改嫁給瑞興侯王琠。忠烈王走到西京時接到了元廷不許入朝的命令而未果,同時元朝派塔察兒王約來高麗干預此事,力圖緩和忠烈王父子關係。忠烈王不得不上表元朝,請忠宣王回國。宋邦英、宋璘還讓人用畏兀兒體蒙古文寫了誣陷忠宣王的信,雖然這封信因忠烈王入朝未遂而沒能傳達給元成宗,卻被回國的元使塔察兒所得,隨後元廷命兵部尚書伯伯等來審理此事,抓走了宋邦英、宋璘、宋均等人,這是大德八年(1304年)三月的事,不久宋邦英等在皇后卜魯罕的庇護下返回高麗。
《王在相愛》中的忠烈王《王在相愛》中的忠烈王
由於高麗忠烈王和忠宣王兩派互相傾軋,元朝再派官員忽憐、林元來高麗“鎮遏”。大德九年(1305年)二月,忽憐病重,有高麗人要給他藥吃,忽憐拒絕道:“你們國家奸臣掌權,父子互掐,所以皇帝讓我來監視。我如果喝這藥死了,難道不會成為新一輪傾軋的藉口嗎?況且死生有命,就算有良藥又有什麼用呢?”旋即病死,而後林元也返回元朝。同年七月,元成宗命忠烈王親朝賀正,於是在十一月,忠烈王踏上了他第十一次(加上儲君時代為十六次)也是最後一次親朝的道路。
忠烈王這次親朝時,與忠宣王的關係似乎大有好轉之勢。他於十二月二十一日抵達薊州時,忠宣王親自迎接,並把忠烈王接到元大都的自己家中,甚至傳出忠烈王要和忠宣王一起回國的風聲,這是忠烈王一派不願看到的。於是忠烈王一派的王惟紹、宋邦英等人加緊挑撥忠烈王父子關係,用丁酉年(1297年)忠宣王處死無比的舊恨來勾起忠烈王對兒子的怨念,恰好某一天忠烈王如廁後摔倒在地,掉了牙齒,幾天不能吃飯,王惟紹趁機說服忠烈王移駕到兒媳寶塔實憐公主處所。此後忠烈王與其子決裂,開始直接參與陷害忠宣王的活動中,欲以瑞興侯王琠為嗣,撮合瑞興侯和寶塔實憐公主在一起。隨從大臣崔有淹以宗廟祧遷之利害關係向忠烈王進諫,暗示遠支王族瑞興侯再怎么也比不上親兒子忠宣王,忠烈王聽後,為之慘然動容許久。然而忠烈王中離間之毒已深,王惟紹等陷害忠宣王之謀因元朝右丞相哈剌哈孫和高麗隨從大臣洪子藩等的反對而流產,隨從大臣請求忠烈王回國,忠烈王卻說:“我聽說前王(忠宣王)已經派人在涯頭驛埋伏,等我過河時把我淹死,我雖然老了但也不想死呀!”後來元朝中書省出面要求忠烈王回國,忠烈王使出苦肉計,喝藥讓自己得痢疾,在大德十年(1306年)整個夏天都病臥床上。期間忠烈王還悄悄派人到元上都,請求和寶塔實憐公主一起回國,攝政的卜魯罕皇后以翁媳同行不便為由不予批准。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元成宗駕崩,元廷發生皇位之爭,忠宣王把寶押在懷寧王海山身上,取得成功,忠烈王一派隨之徹底失敗,瑞興侯、王惟紹、宋邦英、宋璘、宋均等8人被處決,宋玢等36人也被逮捕流放,忠烈王則從寶塔實憐公主府被轉移到慶壽寺。忠烈王一派瓦解後,儘管忠烈王還在王位上,但已淪為忠宣王的傀儡,毫無實權。大德十一年(1307年)四月,元朝命忠烈王回國,並復設征東行省的流官,派徹勒帖木兒(徹里帖木兒)、郭貫等來鎮撫高麗。
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十三日,忠烈王王昛薨於開京神孝寺,享年七十三歲,葬於慶陵。忠宣王第二次即位後,高麗大臣本來要依舊例給先王上廟號諡號,忠宣王不許,而是請謚於元,於是高麗方面只上了“純誠守正上升大王”的尊號。元廷在至大三年(1310年)賜謚“忠烈”,忠烈王便成為第一位沒有廟號的高麗國王。後恭愍王加謚為“景孝”。

軼事典故

感情生活

關於忠烈王與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莊穆王后)的關係,高麗大臣李齊賢以“公主性嚴明果斷,內外震懾,王濟之以柔,事無過舉”的春秋筆法來委婉描述。公主脾氣暴烈而任性,忠烈王為了國家利益,唯有聽之任之。比如公主擅自拿走高麗興王寺(國寺)黃金塔,要毀而用之,忠烈王無法阻止,只能哭泣,後來忠烈王生病,大臣趁機請公主還塔,公主同意,忠烈王才喜笑顏開;有一次忠烈王和公主到天孝寺,公主不滿隨從太少而掉頭返回,忠烈王只能跟著返回,公主以杖毆打忠烈王,忠烈王把帽子丟在前面,然後追逐印侯說:“都是你的錯!我一定要治你的罪!”公主稍微息怒,重新到天孝寺後,又嫌忠烈王不等她而先入,對忠烈王又打又罵,高麗大臣覺得這是莫大的恥辱。
在公主的淫威下,忠烈王無法公開接近其他女子。在公主下嫁時,忠烈王的原配王氏被貶為貞和宮主(又稱貞和院妃、貞信府主),遷居別宮,不能再與忠烈王接觸(但有記載顯示貞和宮主被忠烈王準予許多特權,可能是作為補償);中郎將金仲卿給忠烈王獻美女,也被公主抓進巡馬所(元朝在高麗設立的治安機關)。為了躲避河東獅吼,忠烈王甚至不得不以出獵為藉口幽會愛妾。忠烈王所寵幸的美人與臣下私通,他知道後也不在意。在元成公主死亡、寵姬無比被殺後,忠宣王向忠烈王獻寡婦金氏,是為淑昌院妃,忠烈王死後,此女被忠宣王收繼。

酷愛狩獵

高麗原本也有打獵的習俗,高麗穆宗就是一位好獵的國王,但總體而言,國王出獵的情況極其少見。從忠烈王開始就受到蒙古人的影響,國王出獵次數陡增,此後忠肅王忠惠王、禑王等高麗君主都有狩獵的愛好(但忠宣王、恭愍王無此愛好)。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和三月有忠烈王和元成公主觀獵的記載,可能是觀摩學習。同年八月十二日首次出現忠烈王出獵的記錄,而且是和元成公主一起,父老們見了“王率忽赤(侍從)鷹坊,親御弓箭鷹鷂,縱橫馳騖”的情景後都不禁嘆息。此後忠烈王出獵一發不可收拾,幾乎到了上癮的程度,以至於向近臣康允紹、李之氐傳授打獵心得。見於《高麗史》的忠烈王出獵次數就達61次之多,直到他去世前三個月還有出獵的記錄。有時甚至連蒙元公主都看不慣忠烈王沉溺打獵,曾怒責忠烈王:“游畋非急務,何為引我至此?”高麗大臣郭預在觀看忠烈王狩獵時賦詩感慨道:“原上雨初霽,燒痕春色新。一鷹如箭疾,萬馬若雲屯。雉困還遭犬,迷不避人。長楊賦未就,慚愧諫垣臣。”

喜好音樂

忠烈王“留意音律”,即便是在籌備征討日本的緊張時期,也讓宮人奏樂,聲音傳播到宮外,國人都皺眉嘆息。公主曾為此勸告忠烈王,忠烈王雖暫時聽從,可是嗜好音樂一如既往。忠烈王尤其喜歡“委巷之俚音”,最愛聽的音樂是《霜花店》和《蛇龍》,在高麗全國搜羅擅長歌舞的女子來表演。

效法明皇

有一次,忠烈王在香閣宴會,看到壁上的《唐玄宗夜宴圖》,對隨從說到:“寡人雖然統治的是小國,但在游宴方面怎么能趕不上唐明皇呢?”從此以後,忠烈王夜以繼日地沉迷於各種奇巧淫伎,不能自拔。

提倡文史

高麗經歷了百年武人時代,文教有所衰落。忠烈王即位後,“留意文學”,每天命文臣崔雍等進講《資治通鑑》,整個宮廷開始濡染文風,連武人和宦官中都出現了愛讀書、會作詩的人。

個人作品

忠烈王還是儲君時,曾與大司成金丘、祭酒李松縉、和尚祖英等酬唱詩歌,有《龍樓集》刊行於世。即位後也時常作詩與文臣唱和,並多次親自以詩賦取士,有題杜鵑花四韻詩、給元朝北京路同知宋貞出示自製九日詩、賀尹莘傑等監試及第詩及命群臣賡進自己所作四韻詩等記載,然而這些詩作都已亡佚,只有“隴西風月亦三千”、“萬事不成身便死”等殘句流傳。

歷史評價

  • 元朝官方評價:移孝為忠,易威以惠。禮樂刑政之修者,典章文物皆粲然。惟大猷之是經,與小心之以翼。初由世子,已帝女之厘降;旋俾嗣王,非公孫之復始。遂罷時貢其方物,固同歲賜於宗親。責秉鈞以東征,期奠枕夫南面。追叛王,挺身於遼水;出奇兵,壓卵以太山。戰踵未旋,逆首已授。雖居位未周夫三紀,而享年實過於七旬,中壽共言,今代稀有。
  • 高麗史》:當忠烈之世,內則權臣擅政,外則強敵來侵,一國之人,不死於虐政,則必殲於鋒鏑,禍亂極矣。一朝上天悔禍,誅戮權臣,歸附上國,天子嘉之,厘降公主,而公主之至也,父老喜而相慶曰:“不圖百年鋒鏑之餘,復見太平之期。”王又再朝京師,敷奏東方之弊,帝既俞允,召還官軍,東民以安,此正王可以有為之日也。奈何驕心遽生,耽於游畋,廣置鷹坊,使惡小李貞輩侵暴州郡;溺於宴樂,唱和龍樓,使僧祖英等昵近左右。公主、世子言之而不聽,宰臣、台省論之而不從。及其晩年,過聽左右之譖,至欲廢其嫡而立其侄。其在東宮,雖曰明習典故,讀書知大義,果何用哉?嗚呼!“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非忠烈之謂乎?
  • 東國通鑑》:性寬厚,喜怒不形,幼向學讀書,知大義,然溺於宴樂,昵近群小,父子構嫌。

家族成員

關係封號姓名備註
父母
父親
王禃
曾用名王倎
母親
敬穆賢妃
金氏
元宗即位後追贈靜順王后,忠烈王即位後追謚順敬太后
妻妾
王后
元成公主
孛兒只斤·忽都魯揭里迷失
元世祖之女,後封安平公主,追贈齊國大長公主,謚莊穆王后
嬪妃
貞信府主
王氏
始安公王絪之女,又號貞和宮主、貞和院妃,元公主下嫁後被貶
淑昌院妃
金氏
金良鑒之女,初嫁進士崔文,1298年入宮為妃,後被忠宣王收繼
侍婢
盤珠
原為權臣崔竩的婢女,後金俊獻給時為太孫的忠烈王
宮人
無比
泰山郡柴氏女,頗得寵,後被忠宣王處死
子女
兒子
江陽公
王滋
貞信府主所出,其子王暠後為沈王
元成公主所出,曾用名王謜,蒙古名益智禮普化
小君
王湑
侍婢盤珠所出,封中郎將,1276年因驕恣被忠烈王勒令出家為僧
王子
王某
1278年元成公主所出,早夭
女兒
靖寧院妃
王氏
貞信府主所出,嫁齊安府院大君王淑
明順院妃
王氏
貞信府主所出,嫁漢陽公王儇
王女
王氏
1277年元成公主所出,早夭

影視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