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臣政變

由於高麗毅宗親近文臣而忽視武臣,導致了武臣不滿的爆發。1170年,毅宗出遊普賢院,大將軍李紹膺在御前表演五兵手縛戲,遭到文臣的羞辱。隨駕的武臣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等人,藉此契機發動兵變,廢黜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並大肆屠殺文臣。此後,武臣完全控制了朝政,國王形同傀儡。

1173年,金甫當發動叛亂,欲擁立毅宗復位。失敗後,李義方殺死了毅宗,並且懷疑文臣參與此事,因此迫害文臣。1

武臣政權的建立使尊重門閥觀念的高麗社會變質,文臣沒有實權,武臣則專斷朝政,甚至可以隨意廢立國王。執政的李義方脅迫王太子娶自己女兒為妃,以增強自己的地位,最終鄭仲夫殺死李義方,獨攬朝政。

慶大升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設定了都房,以李義旼為兵事。崔忠獻、崔忠粹兄弟殺死李義旼後奪取政權。崔忠獻對武臣政權建立以來混亂的社會進行收拾,延續了高麗王朝的門閥觀念,提舉了寺院勢力,鎮壓農民和奴婢的叛亂,維持了政權的穩定。此時蒙古入侵高麗,崔忠獻成功抵禦了蒙古的數次進攻。崔忠獻之子崔瑀執政時,將首都從開城遷往江華島,以避開蒙古的兵鋒。然而在與蒙古的戰爭中也削弱了以崔氏為首的武臣政權的實力。此後高麗文臣主張同蒙古講和,試圖利用蒙古的勢力來恢復王權。最終金俊於1258年殺死了崔竩,將首都遷回開城。武臣政權內部發生衝突,親元的高麗元宗被廢。元宗假借元朝的勢力,以對抗林衍的武臣政權,最終於1270年殺死了林惟茂,武人時代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臣政變
  • 外文名:무신정변
  • 時間:1170
  • 朝代高麗王朝
武臣政變(무신정변)),是高麗王朝1170年武臣發動的叛亂。
高麗王朝的支配階級是文班與武班,但武臣地位長期劣於文臣,高麗毅宗時代(1146~1170年),國王與文臣出外游宴動員武臣侍候,使武臣不滿達到高潮。在此背景下,下級武臣李義方李高及高位武臣鄭仲夫謀劃推翻文臣的動亂。
1170年8月國王毅宗行幸普賢院(現北韓京畿道長湍郡),隨國王而來的武臣鄭仲夫,李義方等假傳國王命令調動軍隊虐殺隨行文臣,鄭仲夫等人率軍隊回京控制宮殿等要地,廢毅宗立其弟高麗明宗為新國王,掌握政治實權。
庚寅之亂後百餘年,武臣取代文臣居於政權中樞,高麗從此進入武臣政權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