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仲夫

鄭仲夫

鄭仲夫(1106年-1179年),高麗王朝中期武將、權臣。他是西海道海州人,受高麗仁宗高麗毅宗兩代君王寵幸,累升至最高武官——上將軍。1170年與李義方李高等發動武臣政變,大殺文官,廢黜毅宗,擁立高麗明宗,建立武臣政權。1174年底升任門下侍中,獨攬政權,1179年為慶大升所捕殺。

基本介紹

  • 本名:鄭仲夫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民族族群高麗人
  • 出生地海州
  • 出生時間:乾統六年(1106年)
  • 去世時間:大定十九年(1179年)九月十六日
  • 主要成就:發動武臣政變
人物生平,燃須之恨,政變奪權,弄權而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燃須之恨

根據《高麗史》記載,鄭仲夫“容貌雄偉,方瞳廣顙,白晳美須髯,身長七尺余,望之可畏”。當初海州送上軍籍,他封臂上京,宰相崔弘宰對他的容貌感到驚異,令其充控鶴禁軍,後來又受到高麗仁宗的重用,被任命為牽龍隊正。在一次除夕宴上,年輕躁動的內侍(非宦官)金敦中用蠟燭點燃鄭仲夫的鬍鬚取樂。鄭仲夫大怒,當場把金敦中抓起來打了一頓。金敦中將此事告訴了擔任宰相的父親金富軾,金富軾上奏高麗仁宗,欲將鄭仲夫逮捕拷問。仁宗表面上予以同意,暗地裡卻叫鄭仲夫躲避一陣子。從此以後,鄭仲夫與金敦中結下了深仇大恨。
過了這個風頭後,鄭仲夫憑藉關係得以官復原職。他在高麗毅宗初年擔任校尉,因擅長擊毬而得到毅宗的寵幸,累升至武臣的最高官職——上將軍。當時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文臣執掌朝政,武臣則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力,文臣還經常辱罵譏笑武臣。這引起了文臣集團與武臣集團之間的緊張對立。在毅宗年間,這種對立達到了極點。

政變奪權

大定十年(1170年)四月,高麗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和武臣皆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則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牽龍行首散員李義方李高等人,對文武之間的差別待遇十分不滿,說服鄭仲夫發動兵變,大殺文官。鄭仲夫雖然首肯,但一直以時機未至為由隱忍不發。同年八月三十日,毅宗出遊普賢院,他察覺到了文武對立的緊張關係,為了安撫武臣,途中特意召見李紹膺,令其在御前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李紹膺年老力氣小,在與一年輕人搏鬥中失敗逃走。文臣韓賴趁機上前扇了李紹膺一耳光。這件事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最終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率武臣在普賢院發動兵變,大肆屠殺文臣,當然鄭仲夫也趁機殺死了金敦中,報了二三十年前的燃須之仇。鄭仲夫等廢黜了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明宗允許武臣兼帶文職,封鄭仲夫為參知政事,既而晉升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又加門下平章,策功為第一,圖形閣上。從此以“重房”(二軍六衛的會議機關)為中心的武臣政權在高麗建立起來了。
然而武臣政權剛一建立就發生了內訌。大定十一年(1171年),李高試圖謀朝篡位,鄭仲夫聯合李義方殺死了李高,隨後兩人同秉朝政。大定十三年(1173年),文臣金甫當起兵討鄭、李,鄭、李一面派兵平息叛亂,一面展開了對文臣新一輪的大清洗,後在李俊儀(李義方之兄)、陳俊、金富等武臣的勸阻下,鄭、李對文臣的血腥屠殺才告一段落。
當時李義方將女兒嫁給太子,其風頭大有蓋過鄭仲夫之勢,鄭仲夫便生主動退避之意,杜門不出,李義方兄弟攜酒拜訪鄭仲夫,雙方開誠布公,達成諒解,甚至李義方兄弟還認鄭仲夫為義父,鄭仲夫內心稍安。但到了大定十四年(1174年)十二月十八日,鄭仲夫之子鄭筠還是暗殺了李義方,同月二十九日,鄭仲夫升任門下侍中(首相),獨攬政權。

弄權而亡

當時,鄭筠年已七十,到了該致仕的年紀,但他戀棧權力,到大定十七年(1177年)才致仕,由其子鄭筠和女婿宋有仁走上前台,控制朝政。史稱”仲夫性本貪鄙,殖貨無厭,及為侍中,廣殖田園,家僮門客,依勢橫恣,中外苦之”,鄭筠和宋有仁也是“擅權橫恣”,造成朝野的不滿和民眾的起義。當時鄭仲夫的家奴違規穿紫羅衫,御史台官吏命其脫下,家奴將官吏毆打一頓後一走了之,官吏遂將其逮捕下獄,由御史中丞宋詝等審問。鄭仲夫得知後勃然大怒,欲率士兵到御史台殺死宋詝等人,被鄭筠勸止,而明宗懾於其權勢,反將依法審訊的宋詝罷官,鄭仲夫的一手遮天也就可見一斑了。
鄭仲夫、鄭筠父子引發的不滿越積越多,鄭筠企圖強娶公主,使明宗對其忍無可忍;宋有仁排擠名望極高的文臣文克謙、韓文秀,也令朝臣對鄭仲夫徹底絕望。於是青年將軍慶大升突然發難,殺死鄭筠,鄭仲夫、宋有仁聞訊後逃匿民宅,後被禁軍搜出斬殺,梟首於市,時為大定十九年(1179年)九月十六日。

影視形象

武人時代》(2003年KBS大河劇),金興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