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11年3月1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
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
魯政發〔2011〕10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各項方針政策,建立健全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加大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加快國有經濟發展步伐,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骨幹帶動作用,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堅持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國有企業是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支柱,是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堅持以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各級政府和廣大國有企業的重大政治責任。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控制力、影響力,有利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的必然選擇。“十二五”時期,國有企業發展環境面臨複雜深刻的變化,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國際經濟科技競爭更趨激烈,國際貿易環境進一步趨緊;國內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面臨諸多制約因素;我省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亟需解決的問題和矛盾增多。國有經濟的發展水平事關我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迫切需要。
(三)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實現國有企業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雖然取得較大成績,但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相比,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需要深入推進,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方式粗放問題還比較突出,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艱巨。對此要保持清醒認識,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切實解決制約國有企業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四)指導思想。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
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做優做強國有企業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提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水平,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對全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作出新的貢獻。
(五)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科學發展。遵循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規律,正確處理速度、質量和效益,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科學發展、持續發展和核心競爭能力。二是堅持依法規範。把握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按照國家所有、分級代表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依法健全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以下簡稱“三統一、三結合”)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三是堅持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國有企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加快培育發展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充分發揮對全省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的引領帶動作用。四是堅持創新驅動。抓住體制、機制、管理和技術等關鍵制約因素,完善創新措施,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國有企業科學發展再上新台階。五是堅持擴大開放。樹立全球競爭意識,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努力提高全球化配置生產要素能力,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六)主要目標。我省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總的目標是,大力培育經營業績優、公司治理優、布局結構優、社會形象優和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持續發展能力強的國有企業,推動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到“十二五”末,力爭實現以下階段性目標:一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全省國有資產監管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責任落實到位,基本形成覆蓋全面、權責明確、規範高效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運營新格局。二是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最佳化。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在地方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幹作用進一步發揮,在競爭性產業中優勢企業的排頭兵作用進一步體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現代服務業比重得到較大提升。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合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三是國有企業發展動力明顯增強。公司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司治理結構逐步規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股份制改革實現新突破,國有資本證券化水平顯著提高。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技術創新機制和人才工作機制基本建立,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成為選拔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重要方式。四是國有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全省國有企業主要質量效益指標明顯好於全省平均水平,重點骨幹企業在全國同行業中的位次明顯提升。加快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大企業集團。大型優勢骨幹企業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力爭一批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三、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工作
(七)明確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主體。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明確所有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責任主體,積極推進國資監管機構對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監管,層層落實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堅持統一授權、統一規則、分類監管原則,探索推進國資監管機構授權、委託監管模式。
(八)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監管組織體系,依法落實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各項職權,確保實現“三統一、三結合”。沒有建立國資監管機構的設區市、縣(市、區),要按照“三統一、三結合”的原則,明確國有資產監管的責任主體。依法規範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與監管企業、監管企業與所出資企業的關係。進一步完善上級國資監管機構對下級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指導監督制度。
(九)加強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工作。全面實施《企業國有資產法》,完善配套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企業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制度,紮實做好產權登記、產權界定、清產核資、資產統計、資產評估監管、產權轉讓、綜合評價等工作,突出加強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過程中的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全面落實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積極推動國有企業重大資產處置和“公有資產、公共資源、公共產品”進場交易。建立完善企業章程管理辦法,通過企業章程規範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的行為。加強監督檢查,促進國有資產監管法規制度落實。
(十)嚴格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進一步完善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全面推進對標考核,引導企業有效解決突出問題,爭創行業先進水平。積極完善分類考核,突出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增強考核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提高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突出加強對企業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工作的考核,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資源使用效率和安全生產水平。加大對國有資產安全保障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探索建立企業負責人崗位評估和業績評價制度。堅持把業績考核評價結果作為確定企業負責人薪酬和職務任免的重要依據,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嚴格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加強監督檢查,杜絕非法和制度外收入。探索中長期激勵辦法,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十一)加大對企業重大事項的監管力度。加強對企業合併、分立、上市、增減註冊資本、改革改制、產權轉讓、戰略規劃、財務預決算、發行債券、重大投資、擔保、大額資金運作等重大事項的監管,嚴控企業經營風險。建立健全國資監管機構審批企業年度投資計畫、監督投資項目決策及實施、對重大投資項目進行後評價的投資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國家關於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各項規定,依法維護出資人、債權人和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採取協定方式轉讓國有產權的,嚴格按規定由省國資委審批。加強企業財務預決算管理,建立健全國資監管機構對企業財務預算、決算方案審批制度。加強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監督檢查,促進企業提高財務信息質量。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和資金監管,完善財務風險監管體系。強化對國有企業重要子企業重大事項和境外資產的監管。整合各類監督資源,探索監事會監督、審計監督和紀檢監察監督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積極推行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
(十二)建立健全國有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推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促進企業負責人廉潔從業,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和保值增值。對經審計認定負有責任的企業負責人,根據問題性質、情節輕重和責任大小,實行責任追究。對國有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制度、程式或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追究相關領導人員責任。企業領導人員離任或調離後,被發現在原任職期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按相關規定追究其責任。
(十三)全面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省、市、縣三級都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實施範圍,逐步覆蓋到全部國有企業。各地要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比例,不斷完善國有資本收益支出結構,重點用於國有企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端服務業以及重大技術項目研發、人才引進等。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公開制度,加強對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國有企業要依法履行上繳國有資本收益的義務。
四、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十四)不斷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堅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不斷完善以公司制股份制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步伐,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充分利用產權市場和證券市場,通過規範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股權轉讓等方式,推進股權多元化。鼓勵民間資本按市場規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加快企業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步伐。合理確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國有股權比例,規範國有股東行為,加強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紮實推進公司治理結構建設,進一步明晰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權責邊界,加快形成權責清晰、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治理結構。加大國有獨資公司規範董事會建設力度,積極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建立健全董事會向股東會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企業監事會制度、財務總監製度。
(十五)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結合各地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確定國有經濟發展定位和方向。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向公共服務領域、資源性基礎性行業、傳統優勢產業、地方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支持優勢企業充分發揮在併購重組和產業鏈整合方面的主導作用,大力開展跨區域、跨所有制併購重組、合資合作,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堅持突出主業發展原則,加大對相同或相近產業跨企業整合力度,加快企業內部產業板塊重組整合步伐,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主業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專業化協作水平。對一般競爭性領域中缺乏技術、人才支撐和長期虧損的國有中小企業,採取改制、出售、破產、註銷等多種方式,加快國有資本退出步伐。改制退出企業移交當地政府依法管理。加快淘汰國有企業落後產能。
(十六)加快推動國有企業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大力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產業競爭優勢。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自動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著力向產業鏈高端延伸,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以產品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把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藥和海洋開發等重點領域以及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企業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化改造、專業化運作,逐步提高服務業在國有經濟中的比重。積極參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建設。加快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推動全省鋼鐵產業布局結構調整。
(十七)深入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充分借鑑國內外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大管理理念、管理內容和管理方法創新力度,進一步強化生產、成本、質量、品牌等基礎管理工作,加快形成以戰略管理為先導,以對標管理為手段,以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和全員業績考核為重點,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大力提高戰略管理水平,建立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產業體系、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加強集團管控體系建設,提高集團公司管控能力。深化企業人事、勞動和分配製度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加大企業選人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推進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積極推行契約化、任期制管理,加快實現企業市場化、競爭性選人用人制度化、規範化。建立健全全員業績考核制度,把考核結果與職工流動、職級升降、薪酬增減緊密掛鈎。堅持和完善全員勞動契約制,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和集體契約制度。在有效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對企業收入分配的規範、調控和監管,建立完善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和工資水平調控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以崗位績效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合理調節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與職工工資收入的分配關係。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國有企業人本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深化廠務公開工作,加強職工民主管理,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十八)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企業自主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不斷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健全自主創新激勵機制,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推進高端創新平台和技術聯盟建設,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擴大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套用,大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強智慧財產權的運用、保護和管理,實現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權的良性互動。
(十九)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實施國際化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積極開展海外業務,大力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最佳化國內外產業布局。擴大境外投資合作,推進企業優勢產能有序向境外轉移,把握時機收購境外優質資產、先進技術和行銷網路。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方針,著眼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積極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在技術、人才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正確把握國際市場規則,規避各種風險。
(二十)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快建立符合各類人才特點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才引進、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最佳化人才幹事創業環境。大力加強出資人代表、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黨群工作者、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泰山學者工程和創新團隊建設,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瞄準國內國外兩種人才資源,抓好引進海外創新創業人才“萬人計畫”等重點人才工程,加大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引進力度。加強職工隊伍培訓,提高一線員工的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一)嚴格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各級政府要把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重大事項決策機制、監督機制和協調機制,依法履行好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要加大對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指導協調力度,推動國有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要支持國資監管機構依法行權履職,充分發揮國資監管機構的職能作用。國資監管機構要定期向同級黨委、政府匯報國有資產運營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情況,並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規範行權履職行為,積極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二十二)努力營造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有關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認真落實中央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完善產業、財政、勞動保障、土地、工商管理等相關配套措施,積極營造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各級政府要將國有企業社會保險納入統一管理。加大對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典型經驗、重要情況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嚴肅查處各種向國有企業亂攤派、拉贊助的行為。
(二十三)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國有企業要全面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各級黨委、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明確責任,完善措施,確保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要注重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積極探索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徑,切實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民眾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把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面落實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作集體決策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健全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制度規範。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紮實做好安全生產和信訪穩定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