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

2013年12月2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13〕40號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大力提升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水平、積極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擴大節能環保產品市場消費、推進技術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市場機制、加強節能環保法制建設與督查、營造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良好氛圍、加強組織協調和責任考核11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13〕40號
  • 印發時間:2013年12月20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3年12月2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

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
魯政辦發〔2013〕40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促進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加快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各級、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政府引導,推進技術創新,突出重點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動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全省新的支柱產業。爭取到2015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50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6%左右。到2020年,力爭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
二、大力提升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圍繞高效鍋爐、高效電動機、蓄熱式燃燒技術裝備、新能源運輸工具、半導體照明、大氣治理、水處理、垃圾處理、土壤修復、再製造、廢棄物綜合利用、海水淡化等重點領域,加快突破能源高效和分質梯級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處置、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等關鍵技術,形成一大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裝備和產品,部分關鍵共性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積極開展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相關的測試技術研究,建立健全為節能環保產業服務的計量檢定、校準及測試服務體系。制訂發布需求和推廣目錄,加快相關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套用和產業化。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優勢突出、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示範基地,推進節能環保成套設備、配套設備的生產製造和推廣套用。到2015年,重點培育30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200家節能環保示範企業。
三、積極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加快推進節能改造和節能技術產業化,組織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餘熱余壓利用、新能源汽車技術示範及產業化、半導體照明產業化以及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等節能重點工程。積極推進智慧型電網建設,大力提高生物質、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推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和循環經濟標準化示範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建設餐廚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到2015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完成50個省級工業園區、15個國家級工業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加強大氣污染治理,開展細顆粒物(PM2.5)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利用、多污染物協同防治,推動重點行業加快脫硫脫硝除塵技術改造,煉油行業加快提高油品標準的工藝改造,加快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治理工程建設。啟動實施飲用水安全、地表水保護、地下水保護、海洋保護等清潔水行動,加快重點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實施土壤環境保護工程,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實施農村畜禽糞便沼氣化利用工程。加快重大清潔生產技術套用,實施工業清潔生產重點工程。加快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實施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廢棄物示範工程。加強PM2.5等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套用。開展綠色建築行動,嚴格執行新建建築節能標準,推動綠色建築快速發展,紮實推進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加快實施老舊供熱管網節能更新改造,加強公共建築節能監管。到2015年,建成綠色建築500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40%以上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基本完成15年以上老舊供熱管網節能更新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套用。
四、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加快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採取契約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醫生”診斷等專業服務。鼓勵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加快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綠色認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新興環保服務業。鼓勵社會化環保產業機構以行業自律的形式開展資質化管理、集團化發展,逐步做大做強環保企業。大力培育再製造服務產業,支持專業化再製造公司利用表面修復、雷射等技術提供個性化再製造服務,推動構建廢棄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建立節能環保設備、產品動態管理平台。鼓勵和支持建立完善再製造產品標準體系及檢驗檢測平台,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積極構建節能環保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到2015年,形成40個年收入1億元以上的節能環保服務公司。
五、擴大節能環保產品市場消費。實施節能產品惠民政策和能效“領跑者”計畫,推動高效節能產品市場消費。強化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實施力度,引導消費者購買高效節能產品。繼續採取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照明、高效電機等產品。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範圍,繼續開展購買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計程車、物流車補貼試點。到2015年,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節能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積極實施環保產品和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制度,推動環保產品消費。開展“以舊品換取再製造產品”工作,對消費者給予一定比例補貼。完善政府強制採購和優先採購制度,擴大政府採購節能環保產品範圍,到2015年,政府採購節能環保產品占同類產品採購總額的比重達到90%以上。政府普通公務用車要優先採購1.8升(含)以下燃油經濟性達到要求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擇優選用純電動汽車。研究對硒鼓、墨盒、再生紙等再生產品以及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品的政府採購支持措施。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提高能源、水等資源利用效率。
六、推進技術創新。把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列入年度科技計畫,加大支持力度。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節能環保領域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畫項目,加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培育、提升、整合,爭取到2015年,節能環保領域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00家以上,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達到50家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80家以上。加強交流合作,支持引進先進的節能環保核心關鍵技術和設備。依託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養節能環保科技創新、工程技術等高端人才。
七、加大政策扶持。嚴格落實國家有關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財政支持方式和資金管理辦法,支持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和技術創新能力建設。落實鼓勵餘熱余壓余能發電、背壓熱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和價格政策以及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除塵電價政策,加大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實施力度。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綠色信貸,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開展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鼓勵開展排污權等抵(質)押貸款創新業務。推動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支持在齊魯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交易,支持上市公司開展節能環保產業併購重組。鼓勵組建社會化節能環保產業投融資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加大節能環保產業領域投資。優先保障節能環保產業項目用地,對屬於優先發展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用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所在地相對應土地等別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八、完善市場機制。推行節能發電調度,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推進城市綜合試點建設。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制定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的經濟政策,促進污泥無害化處置,改進垃圾處理收費方式。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按照強制回收產品和包裝物目錄,推動生產者落實廢棄產品回收、處理等責任。採取政府建網、企業建廠等方式,鼓勵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市場化建設和運營。加快能源環境交易市場機制建設,建立節能量、排污權等交易平台,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完善礦產資源補償制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九、加強節能環保法制建設與督查。加強節能環保法制建設,促進山東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和山東省節能監察條例儘早出台。制(修)訂一批節能環保地方標準,逐步提高重點行業能耗限額標準,完善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保設備製造標準體系,強化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強對節能環保標準、認證標識、政策措施等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節能環保執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全省節能環保重點企業直報系統,探索建立節能環保產業統計制度。
十、營造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良好氛圍。在國家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市、縣(市、區)先行試點,開展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模式。推進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建設。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和資源環境國情、省情教育,把節能環保、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體系以及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日常宣傳報導,普及節能環保知識常識,宣傳先進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積極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
十一、加強組織協調和責任考核。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政策協調和調度檢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強化責任考核,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情況納入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科學制定考核指標,合理確定考核權重。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措施,抓好工作落實,切實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附屬檔案: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12月2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