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地區供暖工作的實施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地區供暖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加快推進農村地區供暖工作,提高農村居民供暖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推進農村地區供暖工作的實施意見

魯政辦字〔2016〕208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加快推進農村地區供暖工作,提高農村居民供暖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實施農村溫暖工程作為提升農民生活水平、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工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資金投入,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農村地區供暖覆蓋率和供暖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和投入農村供暖的技術研發、裝備製造和能源模式創新,激發農村供暖市場內生動力。
2.統籌兼顧、綠色環保。結合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大氣污染防治、脫貧攻堅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地區供暖;選用生態環保、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維護簡便的供暖技術和設備。
3.試點先行、統籌推進。通過試點示範,完善農村供暖設施標準規範和市場運行機制,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覆蓋範圍,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全省農村供暖工作。
4.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結合各地能源消費結構、地理位置、用能需求、居民採暖習慣和收入水平等特點,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選擇符合農村實際的供暖方式,實現農村供暖多元化發展。
(三)工作目標。
1.切實提高農村地區供暖覆蓋率。2016年,在全省選擇5個縣(市、區)和10個建制鎮,開展農村供暖試點;到2018年年底,全部農村幼稚園、中國小、衛生室、養老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和農村新型社區實現冬季供暖;到2020年年底,全省70%以上的村莊實現冬季清潔供暖。
2.全面提升農村供暖污染治理水平。調整最佳化農村供熱能源結構,推廣使用綠色清潔能源,鼓勵通過清潔燃煤替代、“煤改電”“煤改氣”等方式,減少煤炭散燒直排和煤炭揚塵污染,促進相關裝備製造業發展,積極探索和形成適應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消費方式。
3.完善農村供暖體制機制。到2018年年底,建立健全農村供暖的技術支持政策、質量標準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
二、重點工作
(一)編制農村供暖規劃。以縣(市、區)為單位組織編制農村供暖專項規劃,規劃要覆蓋全部農村地區,深入分析縣域內農村供暖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根據人口數量、產業布局、村鎮體系布局、基礎和服務設施布局、資源能源承載能力等因素,結合熱電聯產發展、天然氣利用以及太陽能、空氣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合理確定農村供暖用能結構,供暖模式,熱源位置、規模和負荷等內容,明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農村新型社區和普通農村供暖建設規模和時序,提出推進農村供暖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合理選擇農村供暖能源。對農村幼稚園、中國小、衛生室、便民服務中心等熱負荷不連續的公共服務設施,推廣碳晶、石墨烯發熱器材、電熱膜、戶用空氣源熱泵、蓄能式電暖器、發熱電纜等電能採暖模式。對於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開展“煤改氣”工程,推廣燃氣壁掛爐、集中供暖鍋爐等天然氣能採暖模式。對熱力管網無法覆蓋的農村新型社區,因地制宜,推廣以太陽能、電能、空氣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為主要供暖能源的供暖模式。對一般農村地區,推廣以電能、清潔煤炭、潔淨型煤和生物質能為主要供暖能源,利用清潔煤炭、潔淨型煤和秸稈壓塊為燃料的供暖模式,使用配套節能環保爐具,同步解決炊事和取暖問題,降低使用成本。
(三)分類確定農村供暖工藝布局。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確定農村供暖的技術路線。積極推進城市集中供熱管網向鄉鎮延伸,靠近城市周邊的村鎮及農村新型社區,可優先接入城市集中供熱管網供暖;靠近工業園區的村鎮及農村新型社區,可優先利用周邊工業企業生產余(廢)熱供暖;在農村幼稚園、中國小、衛生室、養老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農村新型社區等人員居住相對密集地區,推廣能效比較高、生態環保的小型集中供暖方式;一般農村地區宜以戶為單位分散取暖,減少管網建設,降低熱損耗。
(四)加強農村供暖能源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2016年全面實現自然村動力電“村村通”,2017年實現中心村電網“村村改”、機井電力“井井通”;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滿足農村快速增長的供暖用電負荷需求。實施“氣化山東”工程,到2020年年底,全省天然氣實現“鎮鎮通”,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實現“村村通”。深入推進全省散煤清潔化治理,制定潔淨型煤質量標準,大力推廣套用節能環保型爐具,建立完善清潔煤炭和潔淨型煤儲備配送體系,依法加強煤炭市場監管,嚴格控制不符合標準散煤直接進入流通、使用環節。
(五)提升農村建築節能標準。新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和農村新型社區要統籌安排建築與取暖設施建設,做到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要按照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設計施工,推廣外牆屋頂保溫和隔熱斷橋中空玻璃門窗等新型牆材,改善冬季保溫效果。新改建農房的建築形體和平立面要充分考慮氣候條件,通過建設戶外連廊等方式,最大程度增強農房保溫功能。推廣農房和太陽能一體化設計方案和施工圖集,通過建造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採暖系統等方式充分利用太陽能。結合農民生活習慣,推廣使用節能型灶連炕。對已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和房屋,實施建築保溫節能改造,降低建築物熱損耗,改善保溫節能效果。
(六)確保農村供暖安全。加強常態化管理,對火炕、新型節能環保爐具、戶用空氣源熱泵、蓄熱式電暖氣、電熱膜、碳晶板等採暖設施設備經常檢修。加強有關一氧化碳中毒、防火防災等相關知識、預防措施及急救方法等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民眾的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集中用電取暖農村地區的負荷預測,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簽訂安全用電責任書,加強供暖用電安全知識宣傳,增強民眾安全用電意識,營造安全用電環境。
三、組織實施
(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建立農村供暖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負責農村供暖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席會議要加強對試點推進的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農村地區供暖工作。各市、縣(市、區)也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二)強化典型引領示範。2016年,在全省選擇部分縣(市、區)、鎮開展農村供暖試點,納入試點的縣(市、區)、鎮所在市、縣(市、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農村供暖工作,確保政策落地。相關市、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編制轄區內農村供暖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明確改造規模、區域分布、建設標準及相關政策,組織好宣傳引導、設備招標、配套施工、工程監理、成果展示、經驗推廣,做好協調服務和監督檢查等工作。通過試點進一步確定整體推進階段的優惠政策,完善農村供暖技術方案設計、施工和驗收規範以及行業監管政策。
(三)整體推進農村供暖。2017-2020年,在深入評估試點效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全省農村地區供暖工作。各市、縣(市、區)要按照全省農村改暖任務目標和各縣(市、區)農村供暖規劃,逐步形成資金、技術和人才聚集,標準規範體系完備,市場監管有力,健康發展的農村供暖市場。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主體。縣級人民政府是農村供暖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強化管理和監督,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嚴格有關標準和程式,建立“用戶申報、村鄉(鎮)審核、審計跟蹤、安全監理”的全程監管體系,防止局部政策失效、落實走形和套取補貼資金等情況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和政策實效。
(二)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省財政對農村供暖試點縣(市、區)、鄉(鎮)給予一定資金獎補,並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獎補政策。各級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獎補、貸款貼息等激勵政策,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有效利用相關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農村清潔供暖技術研發予以支持。放開農村供暖市場,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供暖領域,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解決項目融資問題。
(三)大力宣傳推廣。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做好民眾發動工作,藉助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報刊、展覽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農村清潔供暖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空氣品質、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宣傳各種採暖路徑的技術經濟特點、適用條件及有關推廣政策措施,普及新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和能源消費方式,及時開展示範成果展示,推廣複製成功經驗,提高公眾對農村供暖工作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
(四)強化科研攻關。把農村供暖技術、設備和產品研發納入科技支農興農的總體格局,組織開展重點和關鍵技術攻關,降低建設和套用成本。進一步加強新的技術組裝模式和配套裝置的開發,提高總體技術水平。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農村採暖裝備的研發力度,特別是秸稈等生物質發電、氣化、固化以及電熱膜、地源熱泵設備的研發製造,提高農村採暖裝備的生產水平和使用壽命。
(五)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大對農村供暖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引進設備製造企業落戶我省投資建廠,有關部門要在土地、稅費、融資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支持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農村採暖經營服務業務,採取多種合作模式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1月2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