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山東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山東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意見

為大力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促進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轉方式、調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向製造業強省跨越,經省政府同意所提出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山東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意見
  • 發布機構: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魯政辦發〔2011〕79號
  • 發布日期: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重要性,原則和目標,發展重點,保障措施,

重要性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是體現工業化水平、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標誌性產業。加快裝備製造業發展既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也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實現由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跨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目前,我省裝備製造業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產業規模迅速增長,結構不斷最佳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和高端裝備製造不斷實現突破。2010年,全省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3.1%,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8.1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506.1億元,實現利潤1693億元,實現利稅2522.5億元,三項指標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28.6%、28%和26%,對全省經濟的貢獻進一步增大,成為支撐和拉動全省工業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影響我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較弱,存在著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端產業比重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專、精、特、新”的小企業、關鍵零部件和高檔工作母機依賴進口等突出問題。

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面向經濟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以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信息化、高端化、服務化、品牌化和市場化為主攻方向,著力推進技術改造和重大項目建設,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基礎配套能力建設和示範套用,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把我省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強省。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推動和政策引導相結合。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的基礎上,加強政府巨觀指導,研究和制訂有利於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2.堅持自主創新和開發合作相結合。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快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核心和系統集成技術,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國際開發合作,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3.堅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裝備製造業相結合。依靠現有技術積累、產業基礎和製造能力,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和服務化,拉長製造服務業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躍升。
4.堅持重點帶動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實施區域帶動戰略,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引擎,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以大帶小,以點擴面,形成產業集聚集約發展,通過示範套用和產業化,促進產業的整體協調發展。
(三)目標。到2015年,全省裝備製造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主要目標是:
1.規模質量躍升新台階。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5%,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萬億元,利稅、利潤年均分別增長18%。
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創建12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研製套用300個重點領域首台(套)技術裝備。重點骨幹企業技術裝備和重點主機產品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裝備產品和知名品牌。
3.組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一大批“專、精、特、新”的專業化生產企業,打造2戶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裝備製造集團,培育30戶100億元以上、100戶50億元以上、500戶10億元以上的裝備製造業企業。建設30個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裝備製造集聚區。
4.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高端、大型、專用、智慧型裝備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基礎件的研發製造能力顯著提高,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國外引進份額大幅減少,基礎製造工藝水平大幅提升,基礎配套能力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顯著增強。

發展重點

(一)提升發展10大傳統支柱產業,鞏固市場競爭能力。
1.汽車及零部件。做強做大載貨車、轎車、客車、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等5大類產品,加快研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繼續保持我省載貨汽車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提高轎車產品占全省整車的比重,逐步提升我省客車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加快建立專用車寬系列多品種多用途的研發生產能力,加快提升汽車零部件的配套能力;組織整車和配件企業、科研院校建立行業技術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和完善產學研用的技術創新體系。
2.船舶。重點發展常規船舶、特種船舶、船用材料、船用設備及零部件等4大類產品,加大研發投入,依託重點工程和重點領域,加快研發一批大型油船、大型散貨船、萬箱級貨櫃船、遠洋作業船、科學考察船、豪華遊艇、豪華帆艇、豪華郵輪等高新技術產品。
3.工具機。重點發展數控車床、車削複合加工中心、臥式立式加工中心、柔性製造生產線、重型數控工具機、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鑄鍛自動化成套裝備等7大類產品;掌握一批制約主機、數控系統等產品性能的核心技術,提升數控工具機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水平,加快開發高檔數控工具機、工具機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覆蓋主機、控制系統、關鍵功能部件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培育一批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高檔數控工具機企業。
4.電工電器。重點發展鍋爐、汽輪機、發電設備為主的3大類電站成套設備;大力發展變壓器、高壓開關、電力電容等輸配電控制設備和系統,鼓勵研發高壓、特高壓、節能輸配電產品,提升電線電纜集群化發展水平;開發和拓展高端設備在核電、風電和軌道交通領域的套用。
5.工程機械。重點發展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壓路機、推耙機、平地機、建築塔機、水泥攪拌車和高樓泥漿泵等10大類產品,大力發展關鍵總成零部件;支持工程機械集群化發展,依託骨幹企業,加速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完善產品系列,繼續保持和擴大我省工程機械產業的競爭優勢。
6.通信、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重點發展數字程控交換機、光通信系統、路由器、無線接入系統、移動通訊終端、基站以及網路傳輸交換等7大類產品;抓住國家大力發展3G技術和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的機遇,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帶動我省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的發展。
7.物聯網設備。重點發展RFID(無線射頻識別)、感測器、網路通信設備、軟體開發、高端集成服務、網路運營及套用服務等7大類產品;抓住國內外積極建設物聯網的機遇,攻克一批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聯網產品系列,形成較為完備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和專利體系。
8.節能環保及民生安全設備。重點發展服務於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以及環境污染治理的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城市及工業污水污泥處理設備、廢舊機電產品再製造設備、規模化海水淡化設備、綜合資源利用發電設備、鉛酸蓄電池回收設備等6大類節能環保設備;加快發展食品、藥品、煤礦瓦斯等安全檢測設備、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設備及數位化醫療等3大類民生安全設備。
9.內燃機。重點發展能為各類汽車、工程機械、船舶、農機配套的柴油機、汽油機、燃氣機系列及配套部件等4大類產品,做強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通過市場引導、政策鼓勵和龍頭企業的產業集聚帶動作用,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10.專用設備。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機械、輕工機械、紡織機械、農業機械等4大類產品。依託骨幹企業,重點發展石油開採勘探、鑽井、採油、海洋鑽井設備等石油化工設備,高精度、機電一體化的造紙機械、塑膠機械、食品與包裝機械等輕工專用設備,專用織造成套設備、非織造成套設備、產業用紡織品後整理設備、高速高精耐磨紡織機械配套件等紡織機械設備,新型農業耕作、收穫、儲存、包裝、植保、糧油及農副產品深精加工等機械。
(二)培植髮展6大高端新興產業,提升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1.航空航天裝備。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航空工業重要機遇,依託我省現有基礎和優勢,加快推進整機製造、航空配套及維修等相關服務業協調快速發展。重點發展輕小型直升機、水上飛機、無人機、輕型小型固定翼飛機等整機產品;鞏固提升雷達罩、專用微電機、宇航級電子元器件、飛機標準件、通用飛機發動機及零部件、高性能碳纖維及製品、飛機專用塗料、航空航天用通信及電子設備等配套產品;加快發展系列化抱輪式飛機牽引車、加油車、固定加油裝置等地面裝備;重點發展飛機重大改裝及配套設備深度維修、翻修、航空工程研發設計、航空會展、飛行駕駛及維修培訓等產業。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製造水平高、配套能力強、服務領域廣、經濟效益好、國內知名度高的航空產業基地。
2.海洋工程裝備。重點發展海洋油氣及井下作業裝備、填海圍島及航道疏浚建設施工裝備、跨海橋樑及海底隧道工程裝備、臨港機械、海洋環保裝備、海水利用工程裝備、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工程裝備、海洋空間利用大型裝備和海洋儀器設備等海洋工程裝備;圍繞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加快發展動力系統、綜合防污系統、動力定位系統、自動化系統、鑽采系統等關鍵配套設備及零部件。努力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建設成為銷售收入過千億的產業。
3.軌道交通裝備。重點發展動車組及客運列車、城軌捷運客車、重載及快捷貨運列車等產品,發展壯大機車發動機用活塞、缸體、缸蓋、車用換向閥、液壓缸等一批配套產品和零部件。努力將我省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軌道交通設備研發和製造基地。
4.智慧型製造裝備。圍繞感知、決策和執行等智慧型功能的實現,針對測控裝置、部件和重大智慧型製造成套裝備的開發和套用,突破新型感測工藝、高精度運動控制、工業通信網路安全、健康維護診斷等一批共性、基礎、關鍵智慧型技術,加強對軟體構架、軟體平台、軟體系統、嵌入式系統、大型複雜裝備系統仿真軟體的開發,為實現製造裝備和製造過程的智慧型化提供技術支撐;圍繞重大智慧型製造成套裝備研發及智慧型製造技術的推廣套用,開發機器人、感知系統、智慧型儀表等典型的智慧型測控裝置和部件,逐步實現產業化;圍繞先進制造、輕工紡織、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製造過程數位化、柔性化、智慧型化的需要,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機制,通過集成創新研發一批標誌性的重大製造成套裝備,並促進示範套用推廣,努力將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培育成我省的先導產業。
5.新能源汽車。加快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中心,搭建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加快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研發新能源汽車,降低研發和製造成本,推動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努力將新能源汽車培育成為我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6.新能源產業裝備。抓住國家積極發展新型能源裝備的機遇,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攻克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風電、核電、光伏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產業裝備,培育一批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將新能源裝備產業培育成為我省新的經濟成長點。
(三)積極發展3大基礎產業,提高整體配套能力。
1.著力提高裝備基礎配套件質量水平。加大研發投入,實現產品最佳化升級,向高精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延伸,圍繞新能源開發、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新材料製備、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所需裝備,重點發展高速精密重載軸承、超大型高參數齒輪、高精度齒輪傳動裝置、高壓柱塞泵/電動機、高壓液壓元件、大功率液壓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強度緊固件、高轉速大功率液力耦合器調速裝置、高檔工模具及加工附具等機械基礎件產品,形成基礎配套件與主機產品同步開發、協調發展的格局。
2.突破一批基礎製造工藝關鍵技術。圍繞裝備製造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提升基礎製造關鍵共性技術,加強基礎工藝過程控制。圍繞先進加工製造工藝、先進成型工藝、先進綠色熱處理工藝和先進再製造及表面工程工藝等4個領域,突破一批基礎製造工藝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產業化技術,進一步提高機械基礎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在基礎工藝重點領域實現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製造、智慧型製造和可持續發展,保障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質量升級。
3.不斷壯大基礎材料產業規模。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聯合,突破制約我省基礎材料產業發展的關鍵點和關鍵環節,完善產業鏈,提高基礎材料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重點發展關鍵金屬材料、大型成套裝備用關鍵鑄鍛材料、高技術陶瓷材料、碳纖維、高技術晶體材料、玻璃纖維材料以及高檔粉末冶金材料等產品,通過提高關鍵基礎原材料質量,不斷提升機械基礎零部件質量水平,實現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
(四)協調發展30個產業基地園區,增強產業集聚集約能力。立足全省裝備製造業現有基礎和條件,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科學規劃裝備製造業發展總體布局,培植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增強產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形成區域競爭力,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特色鮮明的30個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即:以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威海、日照、聊城、德州為中心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中心,濱州、東營、濰坊、日照配套發展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以濱州、青島、濰坊、濟南、威海為中心的航空產業基地;以濟南、棗莊、煙臺、威海和德州為中心的數控工具機及功能部件產業基地;以日照、濰坊、聊城、臨沂為中心的農業機械裝備產業基地;以濟寧、臨沂、煙臺為中心的工程建築機械製造基地;以濟南為中心的電工電氣設備製造基地和以濰坊為中心的動力總成製造基地。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注重規劃引導。組織加快編制實施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發布高端技術裝備新產品推廣目錄,鼓勵技術創新,培育名牌產品,引導產品研發和資金投向。各地要加強裝備製造業發展環境建設,結合實際制定有利於裝備製造業發展和人才、資金、技術投入的政策措施。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配合,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形成促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合力。
(二)加強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大產品和製造技術等研發力度。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通過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方式,大力吸引優秀企業家、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依託科研院校搭建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圍繞我省裝備製造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進一步發揮重點領域首台(套)技術裝備扶持資金的鼓勵引導作用,儘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為裝備產業發展提供引領和支撐。
(三)加強技術改造力度,積極推動“兩化”融合。加大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產業力度,支持裝備製造業企業在研發、銷售、物流配送、節能減排等方面套用信息技術,加快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設計數位化、生產智慧型化、系統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經營網路化,打造全數位化的大型骨幹裝備製造業企業。建立健全裝備製造業的行業信息化支撐體系,依託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和園區,提升產業集聚區的信息化服務水平,樹立一批兩化融合示範企業或示範區,開展經驗交流,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
(四)加強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服務渠道。加大各級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重點推進重大裝備領域研發創新、重大裝備核心技術攻關、產業技術服務平台和重大建設項目,省級財政繼續對重點領域首台(套)技術裝備給予扶持,引導地方、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對高端裝備產業的研發和產業化資金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以上市融資、發行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形式籌集資金;完善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銀企對接合作平台建設,爭取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裝備製造業企業的信貸投入,鼓勵各級信用擔保機構優先對省內裝備製造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
(五)加強協調指導,推進企業聯合重組。緊緊抓住國際裝備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鼓勵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進行合作或合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裝備製造市場。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擴大內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決策部署,大力開拓裝備製造國內市場。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裝備製造業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之間通過上市、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組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規模效益和整體競爭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併購、參股國內外先進企業,引進核心技術,利用其品牌優勢,開拓國際市場。
(六)加強市場引導,優先推廣使用省產首台(套)裝備產品。建立優先推廣使用省產首台(套)裝備產品的機制,提高政府採購中省產首台(套)裝備產品的比重。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和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在重大工程設計、建設、裝備採購等招投標工作中的指導,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省產首台(套)裝備產品。按國家有關規定,允許對省產首台(套)技術裝備予以加速折舊。
(七)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發揮行業協會聯繫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建立裝備製造業市場供求、生產能力、技術發展、經濟指標等方面的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及時反映行業發展的新動向,提出政策建議,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鼓勵行業協會組建向社會提供科技諮詢、技術診斷、人才培訓、科技信息、行業標準、成果交易的裝備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和創新服務體系,在行業自律、規範企業行為、市場監管、人才培訓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