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機電產品出口的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機電產品出口的意見是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十一五”以來,我省機電產品出口持續快速增長,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全省機電產品出口450億美元,占外貿出口比重達到43%,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結構最佳化和外向型經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機電產品出口的意見
  • 類型:意見
  • 部門: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地區:山東省
基本信息,“十二五”期間機電產品出口發展目標,增強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最佳化出口主體隊伍結構,深度開拓國際市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基本信息

但總體看,我省機電產品出口的質量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出口產品比重較低,具有顯著出口拉動作用的大企業、大項目較少,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任務依然艱巨。為進一步加快“十二五”時期機電產品出口,根據商務部等11部委《關於“十二五”期間促進機電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商產發[2011]234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十二五”期間機電產品出口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省機電產品出口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美元,其中,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超過40%,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超過30%。

增強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

(一)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鞏固發展機械設備類產品傳統出口優勢,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培育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新優勢,擴大計算機、信息通信、光電子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研製開發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微電子組件等核心電子元器件,推動出口增值環節由加工組裝向設計製造轉變,增強核心競爭力。強化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綜合優勢,廣泛套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提高重大裝備機電一體化水平。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數控加工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大出口,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及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機電產品出口。
(二)加快出口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龍頭骨幹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強配套協作,培育一批規模大、集聚度高、特色鮮明的出口基地,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圍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的實施,重點推進汽車及零部件、船舶、電子信息、家電及消費電子、農業機械、石油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出口基地建設。
(三)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持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開展各種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開展技術交流合作,促進產、學、研、貿結合,增強創新能力,擁有核心技術,形成專利、技術標準等智慧財產權。
(四)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自主品牌,併購國際知名品牌,壯大自主出口品牌體系。廣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安全認證,提升出口機電產品質量和檔次。支持企業開展境外商標註冊和自主品牌海外宣傳推介。

最佳化出口主體隊伍結構

(一)做大做強骨幹企業。鼓勵機電出口企業通過上市、兼併、聯合、重組等方式壯大自身實力,提高規模效益。發揮經濟開發區節點平台作用,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理念、市場網路和人才,引進高端、高質、高效產業龍頭項目,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出口大企業,提高利用外資戰略效應。到2015年,全省機電產品年出口過億美元企業達到100家以上,過千萬美元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
(二)扶持發展中小企業。認真落實國家、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完善中小企業出口激勵機制,在國際市場開拓、融資擔保、產品開發、技術改造、人才培訓、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創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
(三)推動企業開展跨國經營。鼓勵機電產品出口企業以品牌、商標、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開展境外投資合作,發展境外加工裝配,選擇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推動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提高規模化、集約化、全球化水平,打造源自山東的跨國公司。

深度開拓國際市場

(一)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市場布局的適應性調整與戰略性調整,細分國際目標市場,制定年度重點市場開拓計畫。鞏固擴大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市場,深度拓展拉美、非洲、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用好自由貿易區政策,形成多元市場格局。
(二)積極開展貿易促進。創新境內外組展辦展模式,有針對性地組織更多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參加重點國際專業展會。用好相關政策性資金,加大對企業開拓市場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使用電子商務網路平台,“線上”開拓國際市場。
(三)拓寬境外自主行銷渠道。鼓勵企業把出口產品價值鏈延伸到境外批發和零售環節,在境外主銷市場設立區域性倉儲、分撥和售後服務中心,發展產品專營和連鎖經營網路。優先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企業獲得海外工程承包資質,參與國外工程投標,帶動成套設備、技術、勞務和服務出口。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發揮財政資金支持導向作用。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前提下,重點支持各類機電產品出口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國際市場開拓以及知名品牌培育等。對國家和省認定的機電產品出口基地,省及所在市財政安排資金重點扶持基地內出口企業開展管理體系認證、國際資質認證、專利申請、商標註冊、行銷服務網路建設、網站建設及廣告宣傳、人才引進與培訓等。
(二)加大金融機構對出口企業支持力度。鼓勵銀企合作,支持省內國有銀行、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機電產品出口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提高授信額度、開展保函業務等。加大對船舶、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銀團貸款、出口買(賣)方信貸支持,創新信貸抵押擔保方式,提高貸款審查效率,推動開展在建船舶抵押融資業務。支持出口企業利用銀行間市場開展直接融資業務。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險政策,規避風險,增強融資能力。全面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為出口企業提供便捷結算融資服務。
(三)落實船舶優先退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重點船舶出口企業,允許在其退稅憑證尚未齊全情況下,按船舶建造進度實行“先退稅後核銷”辦法,分期給予退稅,緩解船舶出口企業資金壓力。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一)完善貿易便利化措施。創新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完善出口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管理制度,健全誠信受益、失信懲戒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高商品檢驗和貨物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二)提高信息諮詢服務水平。強化政策業務培訓,及時發布政策信息,切實落實好各項政策。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為企業提供訴求服務。整合完善各類信息資源交流平台,積極為出口企業提供海外市場準入、產品認證和標準等信息諮詢服務。
(三)建立健全預警監測機制。加強機電產品出口企業中介組織建設和功能提升,健全貿易摩擦預警及多方聯動應對機制。密切關注國外機電產品技術性壁壘的新動態,定期組織開展WTO/TBT通報評議,指導出口企業制定應對措施,獲得海外相關出口認證,規避國外技術壁壘。
(四)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擴大機電產品出口作為“十二五”期間對外貿易轉方式、調結構、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部門間配合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為全省機電產品出口健康平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