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省科技廳《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10月10日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部署要求,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現就加快推進全省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以下意見:
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圍繞糧食安全保障需求,深入開展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為
糧食穩產增產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路徑保障。
(一)建立以現代
農業技術理論為基礎的作物增產理論體系,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理論支持。深化作物產量與資源利用效率相協同的套用理論研究,開展作物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重要農藝性狀遺傳調控和生理生化等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為實現分子設計育種和種質突破奠定基礎。
開展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機理相關技術套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為實現作物產量和品質目標的精準化、定量化提供理論支持。開展生態環境因子的互作調控、有害生物分子調控機制研究,為病蟲害有效防控與農業生態環境改善等提供基礎理論保障。
(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加速現有技術最佳化集成,針對不同地域和差異環境條件下超高產、大面積均衡增產要求,開展超高產育種途徑、群體質量調控、肥沃耕作層構建、標準化農田水利建設、水肥高效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與集成示範。開展抗逆高產作物新品種選育與套用、低產田障礙因子消減、鹹水亞淡化用於灌溉等重點技術攻關,力爭實現技術突破。因地制宜建立支撐不同區域作物持續豐產的高效生產技術體系。
(三)突破中低產田改造關鍵技術,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新的路徑支持。擴大“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試驗成果套用範圍,建立中低產田糧食增產增效綜合技術體系。圍繞作物生物菌肥、低成本節水灌溉、鹽鹼地與低產田改良、高效輪作等技術集成,開展鹽鹼地噸糧田技術模式綜合示範,深度挖掘並釋放作物增產潛力。組織實施小麥增產科技支撐工程,培育
小麥增產新品種,構建套用新體系,建立技術新標準,加大示範套用力度。力爭在小麥試驗品種、技術、產量上實現新突破,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二、構建現代種業技術創新體系,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以現代育種技術理論為依託,突破農業新品種培育技術。圍繞新品種種植推廣,建立技術規範,構建現代種業技術創新體系,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基礎。
(一)建立現代種業創新技術支持體系。加強基礎性、公益性育種技術研究,重點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擔科技攻關任務。扶持公益性育種技術公共研發平台建設,積極推動研發平台設施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組建作物育種資料庫,建立高通量的基因型和表型鑑定技術系統。在作物基因組變異與優良新基因發現、重要性狀遺傳機理與網路調控機制、優良育種新材料創製等方面努力實現重要突破,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基因、新標記和新種質。
(二)建立多元化育種技術支持體系。強化市場導向,加快推動公益性與商業化相結合的種業技術聯合創新,儘快建立基礎性研究以公益性科研教學單位為主體、商業化育種以企業為主體的種業創新機制。繼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小麥、花生、林果等公益性較強的常規作物育種。支持種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組建種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優勢互補,形成以種質改良為主的前育種研究與商品性開發相銜接的聯合育種模式。重點支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新興科技創新組織獨立承擔攻關任務、實施科技項目,推薦其承擔國家科技計畫。
(三)構建專業化、集約化、流水線式的育種產業體系。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商業化育種和產業化發展,重點突破新型作物不育系和強優勢雜交利用、親本保純及繁育、作物機械化制種等關鍵技術。實施現代種業科技示範企業培育工程,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創新能力、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集團。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和健全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引導種業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對作物新品種培育、繁育和套用推廣的投資力度,實現良種創新投入的多元化,提升我省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四)強化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探索建立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重要性狀精準鑑定與遺傳資源多樣性評價等技術系統。完善省級農作物、林木種質資源中心建設,加快組建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中心,建設省級生物種質資源資料庫和信息共享服務平台,構建全省生物種質資源保護技術體系。
三、實施綠色農業科技工程,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
(一)開展標準化技術示範,培植優勢特色產業。以原產地、原風味、高值化為目標,圍繞我省果蔬、畜禽、水產等地方名優特色農產品,著力突破種質最佳化、標準種植、適宜採收、風味保鮮、規模養殖、產地環境保護等關鍵技術,健全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相配套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實現標準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品牌化經營和高值化發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優勢產業。
(二)開展精深加工技術示範,打造高效產業鏈。以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為目標,圍繞主要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資源高值化利用,重點開展主要農產品高值化加工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究與示範。突破農產品活性營養物質提取製備技術,開發高附加值農業精深加工產品,形成一批推動農業產業拓展和農產品價值提升的關鍵技術和特色產品,提高農業產業質量效益。
(三)加快發展農業生物技術,實現農業投入品綠色化。提供綠色農業技術保障,重點突破高效生物製劑、生物反應器等農業生物關鍵技術,加快創製高效新型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可降解地膜、飼料用酶製劑、生物土壤修復劑等投入品。
(四)突破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無害化。重點突破農業化學品(化肥、農藥、添加劑等)減量化、水肥利用低影響一體化、重金屬原位鈍化、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生產措施調控等關鍵技術,提升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進一步完善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控、畜禽糞便處理等關鍵技術,建立高效健康種養模式,實現農產品清潔生產,促進現代農業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生態發展。
(五)提升農產品質量檢測控制技術,實現安全可追溯化。開展農產品質量可追溯技術創新,重點突破人工智慧生產、精準監測控制、農產品藥殘快速診斷檢測等關鍵技術。綜合運用現代網路技術、資料庫管理技術和條碼技術,實現食品鏈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到存儲、銷售所有環節的信息查詢,建立健全食品質量保障技術體系。
四、開發智慧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
深入推進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範省建設,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集成省級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和先進農業信息技術優勢,構建符合國情省情的農業信息技術研發體系、推廣套用機制。
(一)推進農業信息化智慧型化。以人機物一體化、生命體數位化、裝備設施網路化、生產經營智慧型化為方向,開展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發,重點加強農業物聯網、精準農業、農業雲服務、移動互聯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突破農業現場信息、動植物生命體信息的數位化檢測、關鍵感知技術及裝備和農業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技術及裝備,開發一批低成本、先進、實用的產品,構建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物聯網技術體系。
(二)推進農業管理精準化。推進農業大數據技術創新與套用實踐,重點開發農業數據資源最佳化整合技術,研究數據資源整合標準、統一標識和規範協定等。建設農業大數據分析套用平台,開發農業大數據採集、存儲、處理、分析挖掘等技術,研發智慧型化的決策支持系統,開展農業生產過程、環境與資源、市場和消費監測預測,為推進農業精準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推進農業生產設施化。堅持用工業化、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加快農機裝備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構建農機農藝緊密融合的生產技術體系。加強節水灌溉、高效收播、農產品貯藏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機械設施研製,開展設施農業自動化、智慧型化關鍵技術和裝備的集成示範,提升我省現代農業機械化、裝備化和設施化水平。
(四)推進農產品物流現代化。打造個性化、智慧型化農產品現代物流技術體系,重點開展生鮮農產品現代物流保鮮技術、農產品物流過程品質動態監測與
跟蹤技術、農產品物流裝備與標準化技術研究,推進智慧型化信息技術在農產品物流裝備、工藝、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中的集成套用。加強農產品物流科技園區建設,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設施齊備和服務功能健全的配送中心和科技型物流企業,構建現代農業物流網路體系。重點建設以技術集成、超前引領為特徵的現代農產品物流創新示範平台、智慧物流研發基地,提升我省現代農產品物流科技發展水平。面向優勢產業培育一批規模化、區域性的農產品電子交易平台,重點建設、提升區域性電子交易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形成品牌效應,以現代服務業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五、加快農業科研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一)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按照凝鍊特色、擇優支持、培育成果、促進轉化的原則,加快創新平台建設,增強源頭創新實力。強化省部共建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的培育,支持圍繞我省農業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前沿性科學研究,為農業技術創新提供源動力。加快推進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平台提質升級。落實相關政策,支持重點實驗室、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獨立單位申報各類科技計畫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科技服務業為技術領域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有關優惠政策。
(二)提升農業企業研發能力。鼓勵農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的,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參與或主持農業科技重大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積極推動骨幹企業與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實質性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共建研發機構,聯合開展套用研究。優先支持具有獨立研發機構的農業企業和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參與創新平台項目建設。產業化目標明確的重大農業科技項目由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織實施。
(三)提高成果孵化能力。依託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農高區”)等農業園區和基地,圍繞糧食安全、農業資源約束、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等重大問題,加大區域性產業關鍵技術的引進示範力度。全面推行省級農高區政府授權管理制度,建立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提高農高區建設發展水平。按照技術引領、成果孵化、試驗示範、輻射帶動的原則,建設國家農業、林業科技示範園區,建立精確灌溉、設施蔬菜、果品和耐鹽植物等農業科技新成果展示基地,增強農業產業技術輻射帶動能力。
六、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步伐
(一)突出重點帶動,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種質資源和管理經驗,利用科技部自主、中歐、中俄等專項合作計畫,推進我省農業國際科技合作深入開展。重點加強與以色列、俄羅斯、歐盟等農業科技領先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省現代種業、節水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設施農業、農副產品深加工、農業信息化等快速發展。圍繞我省農業科技創新要求,組織重點領域、重點國別技術交流對接活動,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農業企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人才。依託農業科技國際會展中心、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循環農業國際創新園、濱州中以現代農業科技合作示範園等開展專業對接,通過簽署重點合作協定,創建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園區和基地,引進重大技術和項目,實現轉化套用。充分發揮我省農業科技和產業化優勢,支持涉農企業走出去,到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集中布局,建立研發機構、生產加工基地、倉儲物流設施、行銷網路等,促進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產業化開發。
(二)加強與國內優勢院校交流,招研引智合作發展。進一步完善省部會商和共建合作機制,針對我省農業優勢主導產業鏈的技術瓶頸,加強與國內一流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技術領域的合作交流。圍繞我省農業領域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組織院士論壇、院士山東行等活動,為加快我省農業創新戰略提供諮詢,指導開發高水平農業科技成果。充分發揮煙臺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中國(菏澤)林產品交易會的農業技術展示和集聚作用,加速轉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實現我省果蔬·林木等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市場的產業化、國際化。重點開展中國科學院山東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試點建設,針對全省現代農業重點領域進行合作研究,形成一批技術模式和創新典型。
(三)加強產學研合作交流,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針對農業產業發展重大技術問題,強化產學研對接,打造我省十大農業主導優勢產業和五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覆蓋全省農業生產各個領域和各主導產業的創新團隊體系。進一步研究完善技術成果、產權評估指標體系,制定產學研合作交流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高層次人才雙向流動渠道,開展聯合攻關。依託國家級、省級農高區構建現代農業關鍵共性技術合作交流基地;依託農業龍頭企業、科技型家庭農場構建實用技術合作交流基地。
七、實施農業科技人才工程,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持
(一)培養農業科研領軍人才,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實施領軍人才助推計畫和高效生態農業人才團隊支撐計畫,重點支持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農業領軍人才、傑出人才,依託農業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和重大科研項目實施,突破行業或領域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構建農業科研中堅力量,打造齊魯農業科技英才品牌。
(二)支持科技人才開展創新性研究,加快培養中青年拔尖人才。每年遴選並支持一批中青年農業科研傑出人才開展創新性研究,鼓勵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支持一批傑出中青年人才進入國家人才計畫,逐步形成以領軍人才為核心的優勢創新團隊,建設一支科研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結構合理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三)培養企業技術創新人才,提升農業產業創新能力。啟動農業科技企業人才培養工程,打造一支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團隊。完善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有效方式。健全農業企業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培養人才,支持從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到企業工作、兼職和雙向流動。建立與創新成果掛鈎的薪酬制度,鼓勵農業科技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實行股權、期權激勵,推進人才科技產業一體化發展。
(四)培訓基層農業科技人才,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業科技隊伍建設,通過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計畫和星火培訓計畫,支持和培訓一批有突出貢獻的科技特派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和家庭農場經營者,通過學習研修、學術交流和觀摩培訓等方式提升科技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水平。
(五)積極開展對職業農民的科技培訓,加快培養知識型現代職業農民。實施創新創業扶持計畫,支持和引導大學生在農業科技領域開展創業服務活動,儘快將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用得上、留得住的本鄉本土的農民大學生培養造就成為現代職業農民。
八、強化保障措施,確保農業技術創新穩步推進
(一)建立健全以產業發展和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科技計畫管理體系。按照“企業出題、先行投入、協同攻關、市場驗收、政府補助”的原則,發揮市場導向作用,準確把握科研方向,優先支持創新能力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示範帶動作用大的農業科技項目,提高科技經費產出效益。對基礎前沿研究和公益性項目主要採取政府無償資助的方式進行繼續支持;鼓勵和引導企業按照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先行投入開展研發項目。完善以農業產業聯盟為主體申報、實施項目的模式,建立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緊密結合、協調發展的機制。
(二)改革農業科技評價考核體系,激發創新活力。改革農業科技人員績效和成果評價系統,正確引導科技創新方向。充分尊重農業科技創新規律,改革人才評價制度,將科研人員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實際貢獻作為績效評價的主要標準,向更加注重物化科技成果、專利、品種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解決現代農業生產關鍵重大問題轉變,從單純追求數量向注重農業科技創新質量轉變。支持和鼓勵科研人員與農業企業聯合進行科技創新,科研人員在企業研發的科技成果和解決的實際問題納入評價體系,切實激發科研人員服務產業的內生動力。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評估和交易中心,以市場作為衡量成果價值的重要標準。
(三)健全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農業專業技術服務。以農高區為載體創辦、引進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建設專業性農業企業孵化器,為農業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科技融資、信用評價等配套服務,政府通過委託或購買服務的方式給與適當支持。進一步加大公共科技資源面向企業開放的力度,免費提供科技情報服務,通過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大型儀器設備套用“創新券”等政策措施,支持農業中小微企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活動。
(四)加強農業技術成果交易。建立健全各類技術成果和農業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及管理體制,加快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以網上技術交易平台為依託,搭建全省農業技術產權交易和託管平台,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智慧財產權有序轉讓,加快推進壽光果菜品種權交易中心建設,進一步培育種權交易市場,促進我省種業快速健康發展。加快農業智慧財產權託管中心建設,開展農業技術成果託管、交易、項目融資和打假維權。推進建設各類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中心,改變現有成果展示形式和供給方式,實現“平台”展示與實物展示有機結合,實現農業科技資源與市場的有效承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五)完善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大農業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開展智慧財產權培訓,切實增強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加大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力度,以農作物新品種權、農資等領域為重點,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督相結合,打擊侵犯農業智慧財產權的違法行為,維護生產經營者和農民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六)加強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充分發揮山東省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協調領導小組的作用,制定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快科技特派員制度化建設和社會化管理。加快推進基層科技創業基地建設,依託農業產業鏈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新服務,鼓勵科技特派員創辦企業、領辦實體。集成星火計畫、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等農業創新資源,開展果樹提質增效、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和畜禽健康養殖等技術示範,加快推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轉化套用。引導科技特派員通過實施科技項目開展服務創業,推動農村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七)創新農業科技投融資服務體系,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重點支持“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集成水、肥、藥減量化技術,提升中低產田改造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大力實施農業良種工程,重點建設公益性育種專業技術平台,開展公益性和基礎性種業研究;設立現代種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科技型種業企業培育、商業化育種和種業成果轉化。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探索有效路徑,重點支持新技術和新成果孵化轉化、農業科技園區創新服務能力建設,發展綠色農業科技。省自主創新科技專項重點支持農業創新成果轉化套用。大力發展多元化的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全省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庫,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入庫企業貸款融資開闢綠色審批通道,開展農業科技新型信貸產品、質押方式、服務手段的創新和推廣。充分發揮省農業科技創業投資公司作用,依託農業科技園區開展農業智慧財產權質押、農地使用權及農機設施抵押等多種抵質押融資方式的試點探索。加快籌建省農業科技產業化基金,探索創新農業科技現代產業投資模式。積極引進海內外有實力的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社會資本通過發起設立私募投資基金、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等方式,參與重大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