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寧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寧波市政府2011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工作報告
  • 地方:寧波市
  • 時間:2011年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和政府主要工作
“十一五”時期,是寧波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和資源要素約束的不斷加劇,全市人民在中共寧波市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省委“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紮實推進“六大聯動、六大提升”,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總值由2447.3億元增加到5125.8億元,年均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從38147元提高到68162元。港口貨物吞吐量由2.7億噸增加到4.1億噸、貨櫃吞吐量從520.8萬標箱增加到1300.4萬標箱,分別年均增長8.9%和20.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4891億元增加到10867.5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39億元。自營進出口總額由334.9億美元增加到829億美元,年均增長1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762.2億元增加到1704.5億元,年均增長17.5%。
——發展質量明顯提高。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466.5億元增加到1171.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從212.4億元增加到530.9億元,年均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從262.4億元增加到654.2億元,年均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由973.2億元增加到2059.2億元,年均增長13%。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0.8%提高到1.6%。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率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服務型教育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國中升高中比例達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分別提高了4.8個和8個百分點,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城鄉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衛生機構床位數從1.8萬張增加到2.6萬張,每千人醫生數由2.4名提高到3.1名。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2010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16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261元,分別年均增長11.6%、12.8%,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15∶1。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3312.2億元,為2005年的2.2倍。市區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增加到30.2平方米、56平方米。實現社保制度城鄉居民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社會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健全,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連續下降,社會和諧穩定。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克難攻堅保增長,堅定不移抓轉型,全力以赴惠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
(一)堅持保穩促調,著力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開展“幹部進企業、服務促發展”活動,健全企業公共服務諮詢平台,實施清費減負行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年均增長25%。擴大投資規模,最佳化投資結構,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實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完善城鄉商貿流通設施,培育消費熱點,城鄉消費穩步擴大。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以“寧波周”為載體推動企業“走出去”發展,自營出口額從222.3億美元增加到519.7億美元,年均增長18.5%。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出台服務業跨越式發展行動綱要,開展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建設,發展總部經濟,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化創意、會展旅遊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中國十佳會展城市。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出台工業創業創新倍增計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發展,連續三次榮獲“中國品牌之都”稱號,成為中國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加強新興產業基地和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培育認定產業基地38個。謀劃海洋經濟大平台建設,改造提升臨港大工業,海洋旅遊、海洋漁業等產業發展迅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壯大新型農業主體,農業產業化、機械化和規模化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增強科技人才支撐。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加大自主創新扶持力度,2010年財政科技投入22.1億元,為2005年的3.4倍。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大學科技園升格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研發園區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集約式研發園,引進共建研發機構34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8項。深入實施專利、標準和品牌戰略,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45.5%,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訂633項,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和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推進人才強市建設,積極培養引進創新人才,加強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培訓,人才總量達到90.3萬人,為2005年的1.9倍。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節能減排措施,強化節能減排考核和問責制。實施“十大節能工程”,淘汰落後煉鋼能力32.9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43萬千瓦。加快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建成化學需氧量減排工程22個、脫硫工程10個,燃煤電廠和熱電機組全面實施脫硫。實施循環經濟“十大行動計畫”,成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深化生態市建設,重視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推進重點區域、流域和行業的污染整治,強化土地資源保護和集約節約利用,加強沿海防護林建設和平原綠化工作,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城鎮污水處理率提高到85%,耕地保有量23.8萬公頃,億元生產總值建設用地增量從138.7畝下降到107畝。
(二)堅持統籌兼顧,著力推進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加大城鄉統籌力度。財政“三農”投入累計442.7億元,年均增長26.9%。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新增全面小康村309個、環境整治合格村1683個,建成清水河道1500公里。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新增農村公路1847公里,
農民飲用水工程和鄉鎮連鎖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實現全覆蓋,實現“鎮鎮電氣化”。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完善農村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服務網路,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107個,基本形成“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現代化都市區建設,實施“中提升”戰略,開展十大功能區塊和八大系統建設,70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用,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71平方公里。加快余慈地區聯動發展,區域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步伐加快。加強象山港區域保護和開發利用,象山港大橋開工建設,生態經濟型港灣建設進展良好。大力扶持相對欠發達地區發展,市財政轉移支付南部三縣(市)累計81.2億元,年均增長31.1%。杭州灣跨海大橋、甬台溫鐵路、繞城高速西段、“五路四橋”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相繼建成,櫟社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鐵路寧波樞紐、城市軌道交通、杭甬客運專線等項目有序推進。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行“數字城管”,加快市政設施改造,中心城區整治內河143公里,新辟公交線路118條,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