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2011年3月5日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出席。吳邦國主持會議。溫家寶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無
  • 會議時間:議2011年3月5日9時
  • 會議地點:人民大會堂
“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回顧,二、“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三、2011年的工作,(一)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二)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三)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四)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五)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六)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七)大力發展文化建設,(八)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九)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十)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結束語,

“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複雜形勢和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
2011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自主創新和加強科技支撐,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採取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民眾收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升級。實施兩年新增4萬億元的投資計畫,其中,新增中央投資1.18萬億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投資占43.7%,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占15.3%,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占23.6%,災後恢復重建占14.8%。
政府投資引導帶動社會投資,國內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彌補外需缺口,較短時間內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在世界率先實現回升向好,既戰勝了特殊困難、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毫不放鬆地做好“三農”工作,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中央財政“三農”投入累計近3萬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3%。徹底取消農業稅和各種收費,結束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每年減輕農民負擔超過1335億元。
建立種糧農民補貼制度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農民的生產補貼資金去年達到1226億元。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提高了25%到40%。嚴格保護耕地。著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糧食產量屢創歷史新高,去年達到1.09萬億斤,連續7年增產;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19元,實現持續較快增長。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開。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解決2.15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農村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
(三)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總體水平和競爭力明顯提高。
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成長。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和技術創新工程,突破了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技術,一大批科研成果實現了產業化。
服務業快速發展,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提高2.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五年建成鐵路新線1.6萬公里,新增公路63.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萬公里,新建、改擴建機場33個,新建和加固堤防1.7萬公里。
二是紮實推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45億千瓦,其中水電9601萬千瓦、核電384萬千瓦。
關停小火電機組7210萬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後的煤炭、鋼鐵、水泥、焦炭產能。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造林2529萬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萬平方公里,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工業“三廢”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五年累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2.45%、14.29%。
三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頒布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西部大開發新十年指導意見和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推出促進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等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新舉措。
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加快,經濟增速等主要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自主創新和競爭力逐步提高;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趨於縮小,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在活力。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初步建立。增值稅轉型全面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推進,資源稅改革啟動試點,內外資企業稅制全面統一。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平穩解決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順利推出,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深入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不斷擴大。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郵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制定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民間投資的一系列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9%,結構不斷最佳化。貿易順差連續兩年下降,2010年比上年減少6.4%。利用外資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累計對外直接投資2200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3352億美元。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和區域合作機制建設,多邊、雙邊經貿合作繼續深化。對外援助規模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增加了就業,吸收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把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工作。
實施勞動契約法和就業促進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動建立和諧勞動關係。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實施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接續辦法,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年均增長1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24%的縣。
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惠及4.32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8.35億農村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7810億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億元。大力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使1100萬戶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房。我們要持之以恆,努力讓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五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累計4.45萬億元,年均增長22.4%。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全面實施。
中等職業教育對農村經濟困難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農專業的學生實行免費。加快實施國家助學制度,財政投入從2006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億元,覆蓋面從高等學校擴大到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共資助學生2130萬名,還為1200多萬名義務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
加快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和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增強高校創新能力。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央財政科技投入6197億元,年均增長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改造和新建2.3萬所鄉鎮衛生院、1500所縣醫院、500所縣中醫院和1000所縣婦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人口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明顯加快,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和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繁榮進步。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全民健身活動蔚然成風。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五五”普法順利完成。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的鬥爭取得重大勝利,汶川災後恢復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玉樹強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土石流災後恢復重建有序推進。經過災難的洗禮,中國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堅強,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不可戰勝。
五年來,我們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完成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問責,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政府自身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過去五年,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中國人民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
在這裡,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成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與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沒有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一些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主要是: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過高;違法征地拆遷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領域腐敗現象嚴重。我們一定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決這些問題,讓人民滿意。
回顧“十一五”時期的政府工作,我們進一步加深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我們戰勝各種嚴峻挑戰,靠的是發展;各領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進步,靠的是發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仍然要靠發展。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必須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統一。健全的市場機制,有效的巨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作用多一些還是政府作用多一些,必須相機抉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我們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及時糾正市場扭曲,彌補市場失靈,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必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經濟的內在活力,同時,科學運用巨觀調控手段,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三是必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條件下,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日益緊密,互動和依存不斷增強。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充分把握髮展機遇,穩妥應對風險挑戰,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關係,真正做到內外兼顧、均衡發展。
四是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須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改革創新,從根本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以改革促進和諧穩定,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二、“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從國際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深刻變革,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孕育突破,開發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整體實力步入上升期。
從國內看,我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體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政府巨觀調控和應對重大挑戰的能力明顯增強,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我們要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今後五年,我國經濟成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按2010年價格計算,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55萬億元。
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結合起來,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成長的新局面。
我們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從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不斷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區域良性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穩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支持政策,著力推進重大科學技術突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努力造就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實現新跨越,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我們要紮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護、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顯提高基本農田灌溉、水資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我們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堅持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為全體勞動者創造公平的就業機會,五年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提高扶貧標準,減少貧困人口。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提高並穩定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政策範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加快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建立健全能夠靈活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培育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形成互利共贏的開放新格局。
我們要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接受人民監督;必須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維護民眾利益的法規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從制度上改變權力過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的狀況,堅決懲治和預防腐敗;必須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總之,經過未來五年努力,實現“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我國的綜合國力就會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會有更大的改善,國家面貌就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三、2011年的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至關重要。過去一年,我們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3%,城鎮新增就業1168萬人,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這為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極其複雜。世界經濟將繼續緩慢復甦,但復甦的基礎不牢。
發達經濟體經濟成長乏力,失業率居高難下,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隱患仍未消除,主要發達經濟體進一步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大量增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合主要貨幣匯率加劇波動,新興市場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加大,保護主義繼續升溫,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我國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問題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問題疊加在一起,加大了巨觀調控難度。我們要準確判斷形勢,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總的考慮是,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良好環境,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上。
實現上述目標,要保持巨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更加注重穩定物價總水平,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適當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9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7000億元,繼續代地方發債2000億元並納入地方預算,赤字規模比上年預算減少1500億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要著力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三農”、欠發達地區、民生、社會事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支出原則上零增長,切實降低行政成本。
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實施全口徑監管,研究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增長目標為16%。健全巨觀審慎政策框架,綜合運用價格和數量工具,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發揮好股票、債券、產業基金等融資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
著力最佳化信貸結構,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密切監控跨境資本流動,防範“熱錢”流入。加強儲備資產的投資和風險管理,提高投資收益。
今年,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當前,物價上漲較快,通脹預期增強,這個問題涉及民生、關係全局、影響穩定。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巨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充分發揮我國主要工業品總體供大於求、糧食庫存充裕、外匯儲備較多等有利條件,努力消除輸入性、結構性通脹因素的不利影響,消化要素成本上漲壓力,正確引導市場預期,堅決抑制價格上漲勢頭。

(一)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要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
一是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發展生產,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三是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積極開展“農超對接”,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制度,把握好國家儲備吞吐調控時機,搞好進出口調節,增強市場調控能力。
四是加強價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特別要強化價格執法,嚴肅查處惡意炒作、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
五是完善補貼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絕不能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民眾的正常生活。
(二)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二)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也是促進經濟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內在要求。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增加政府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增加對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農民的補貼。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
加強農村和中小城市商貿流通、文化體育、旅遊、寬頻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文化消費、旅遊消費和養老消費。推動農村商業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最佳化城鎮商業網點布局,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路購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務業態。
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項治理行動。
大力最佳化投資結構。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抓緊制定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和支持政策,切實放寬市場準入,真正破除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壁壘,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服務、指導和規範管理,促進社會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最佳化。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有序啟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防止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準入標準,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
(三)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三)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
確保農產品供給,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毫不放鬆地抓好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支持優勢產區生產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產品。
大力發展畜牧業、漁業、林業。切實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大中城市郊區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積和生鮮食品供給能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發展壯大農作物種業,大規模開展高產創建。
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業、創收能力,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大興水利,全面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以及山洪地質災害防治。
完善排灌設施,發展節水灌溉,加固河流堤防,搞好清瘀疏浚,消除水庫隱患,擴大防洪庫容。通過幾年努力,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災減災能力。
大力推進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加快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為農民建設美好家園。
加大“三農”投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於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於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擬安排9884.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4.8億元。繼續增加對農民的生產補貼,新增補貼重點向主產區、重點品種、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
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油料、生豬調出大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擴大獎勵補助規模和範圍。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確保涉農貸款增量占比不低於上年。
加大政策性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覆蓋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
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大幅增加獎補資金規模。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年底前,在全國普遍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
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辦好這件大事。
(四)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四)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動經濟儘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
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改造提升製造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技術工藝系統集成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推動重點行業企業跨地區兼併重組。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設高性能寬頻信息網,加快實現“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示範套用。大力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
要抓緊制定標準,完善政策,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形成生產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
著力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快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儘快實現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基本同價。
四是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利用,加強智慧型電網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統籌發展、加快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堅持陸海統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區域發展規劃。堅持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各項舉措。
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繼續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進一步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在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上走在全國前列。
更好發揮深圳等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頒布實施2011-202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啟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攻堅工程,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係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要充分尊重農民在進城和留鄉問題上的自主選擇權,切實保護農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權益。城鎮化要同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這是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
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繼續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大力開展工業節能,推廣節能技術,運用節能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投入,積極推進新建建築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低碳城市試點。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
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垃圾處理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推廣污水處理回用。啟動燃煤電廠脫硝工作,深化顆粒物污染防治。加強海洋污染治理。
加快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治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繼續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鞏固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成果,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
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加快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應急等體制建設。
(五)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五)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必須始終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加多樣、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
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公辦民辦並舉,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抓緊解決“入園難”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公共資源配置重點向農村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辦學校為主,切實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支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做好“雙語”教學工作。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注重引導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實踐創新能力。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引導高中階段學校和高等學校辦出特色,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
支持特殊教育發展。落實和完善國家助學制度,無論哪個教育階段,都要確保每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全面加強人才工作。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加大人才開發投入,推進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選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營造平等公開、競爭擇優的制度和社會環境,激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提升重大集成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推動建立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企業共同出資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共擔風險、共享成果,對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項目,政府要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資源最佳化配置、高效利用和開放共享。激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廣大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與企業合作。
保持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提升智慧財產權的創造、套用、保護、管理能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六)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

(六)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

經濟越發展,越要重視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要適應我國勞動力結構特點,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型微型企業和創新型科技企業,努力滿足不同層次的就業需求。
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
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快就業信息網路建設,實現全國互聯互通。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這既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工作。今年重點採取三方面措施:一是著力提高城鄉低收入民眾的基本收入。
穩步提高職工最低工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
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合理調整稅率結構,切實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
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加強對收入過高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嚴格規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
三是大力整頓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監測系統。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儘快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努力使廣大人民民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推進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解決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的歷史遺留問題,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制度。完善城鄉低保制度。
繼續多渠道增加社會保障基金。將孤兒養育、教育和殘疾孤兒康復等納入財政保障範圍。繼續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社會保障管理信息化。發揮商業保險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大力發展慈善事業。
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重點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切實穩定房地產市場價格,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一是進一步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今年要再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000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50萬戶。
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資金1030億元,比上年增加265億元。各級政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抓緊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運營、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強社會監督,保證符合條件的家庭受益。
二是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年度住房建設計畫,在新增建設用地計畫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
重點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調整完善房地產相關稅收政策,加強稅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加強房地產市場監測和市場行為監管,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市縣人民政府負直接責任。有關部門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評、約談和問責制度,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從而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地方,要追究責任。
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今年是醫改三年實施方案的攻堅年,要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在基層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藥物保障供應體系,加強藥品監管,確保用藥安全,切實降低藥價。
二是抓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鼓勵各地在醫院管理體制、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監管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改善醫患關係。
三是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穩定提高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參保率和新農合參合率。今年要把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
四是完成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今年全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25元。加強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預防控制和規範管理。
加強婦幼保健工作,繼續推進適齡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和救治保障試點。認真做好愛滋病防治工作。大力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
五是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放寬社會資本和外資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範圍。完善和推進醫生多點執業制度,鼓勵醫生在各類醫療機構之間合理流動和在基層開設診所,為人民民眾提供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全面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出生缺陷干預,進一步擴大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做好孕產婦和嬰幼兒保健工作。
農村婦女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切實保護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廣泛動員和組織民眾依法參與社會管理,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完善社會管理格局。
以城鄉社區為載體,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人口、就業、社保、民政、衛生、文化等社會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民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加快建立健全維護民眾權益機制、行政決策風險評估和糾錯機制,加強信訪、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工作,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切實解決亂占耕地、違法拆遷等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制,提高全社會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加強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網路管理。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健全法制,嚴格標準,完善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加強監管執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級政府一定要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七)大力發展文化建設

(七)大力發展文化建設

文化對民族和國家的影響更深刻、更久遠。要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範。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建立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增強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能力,重點加強中西部地區和城鄉基層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檔案事業。
加強對網際網路的利用和管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加強對外文化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展輝煌。
(八)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八)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完善國有金融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自然資源資產監管體制,加強境外國有資產監管。
繼續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清理和歸併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
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行增值稅改革試點,推進資源稅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編制政府性基金預算,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範圍,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繼續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加快培育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繼續大力發展金融市場,鼓勵金融創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工作。加強和改善金融監管,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
完善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和各類電價定價機制。推進水價改革。研究制定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的指導意見。價格改革要充分考慮人民民眾特別是低收入民眾的承受能力。
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要求,積極穩妥地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九)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九)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要積極發展互利互惠的多雙邊經貿關係,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繼續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共贏的方向發展。
切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在大力最佳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無論是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出口,都要繼續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都要減少能源資源消耗,都要向產業鏈高端延伸,都要提高質量、檔次和附加值。
積極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的比重。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促進從最不已開發國家和主要順差來源國增加進口,逐步改善貿易不平衡狀況,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推動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協調發展。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簡化審批手續,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到境外投資提供便利。鼓勵企業積極有序開展跨國經營。加強對外投資的巨觀指導,健全投資促進和保護機制,防範投資風險。
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智力資源,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總體水平和綜合效益。抓緊修訂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
(十)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十)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建設廉潔的政府是一項持久而又緊迫的任務,是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加快解決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把查辦大案要案作為反腐敗的重要舉措,同時更加注重製度建設。
一是認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員以權謀私和瀆職侵權問題。針對工程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和礦產資源開發、國有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存在的問題,加大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工作力度,堅決懲處腐敗分子。
二是切實加強廉潔自律,認真貫徹執行《廉政準則》,落實領導幹部收入、房產、投資以及配偶子女從業、移居國(境)外等情況定期報告制度,自覺接受監督。
加強審計和監察工作。加大對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監督力度。
三是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形式主義。要精簡會議、檔案,清理和規範各種達標、評比、表彰以及論壇、慶典等活動,從經費上嚴加控制。
規範公務用車配備管理並積極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快實行財政預算公開,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各級政府都要努力為人民辦事;每一個公務員都要真正成為人民的公僕。

結束語

各位代表!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是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實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和發展少數民族事業五年規劃。讓我們團結奮進,共同譜寫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深入落實《宗教事務條例》,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繼續加強僑務工作,維護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中的獨特作用。
各位代表!建立鞏固的國防,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不斷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強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
積極穩妥地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堅決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
建設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增強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和反恐維穩能力。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
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充分發揮香港、澳門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獨特作用。
進一步提高內地與港澳合作的機制化水平,支持粵港澳深化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祖國內地人民將與港澳同胞攜手奮進,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與榮耀!
我們將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各項政策。繼續推進兩岸協商,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加強產業合作,加快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大陸企業赴台投資。
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深入開展兩岸社會各界交流,積極拓展兩岸文化教育合作。
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們堅信,只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繼續共同努力奮鬥,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定能夠實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我們要保持與主要大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積極推進對話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推進區域次區域合作進程。
增進同廣大開發中國家的傳統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落實和擴大合作成果,推進合作方式創新和機制建設。
積極開展多邊外交,以二十國集團峰會等為主要平台,加強巨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在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中國政府和人民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新貢獻!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我們創造了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國家的錦繡前程充滿信心!
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勇敢面對各種挑戰,開拓進取,團結奮鬥,紮實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