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孝景皇帝者
1,孝文之中子也。母
竇太后。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賜民爵一級。五月,除田半租,為孝文立太宗廟。令群臣無朝賀。
匈奴入代,與約
和親。
二年春,封故
相國蕭何孫係為武陵侯
2。男子二十而得傅
3。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
4。廣川、長沙王皆
之國5。丞相
申屠嘉卒。八月,以
御史大夫開封
陶青為丞相。彗星出東北。秋,衡山雨雹
6,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
歲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內史、祋祤為縣
7。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徹為膠東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後九月,更以陽為陽陵
29。復置津關,用傳出入
30。冬,以趙國為
邯鄲郡31。
五年三月,作
陽陵32、
渭橋。五月,募徙陽陵,予錢二十萬。
江都大暴風從西方來,壞城十二丈。丁卯,封
長公主子蟜為隆慮侯
33。徙
廣川王為趙王。
六年春,封
中尉綰為建陵侯
34,江都丞相嘉
35為建平侯,
隴西太守渾邪為平曲侯
36,趙丞相嘉
37為江陵侯,故將軍布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後九月,伐馳道樹,殖蘭池
38。
七年冬,廢栗太子為
臨江王39。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隸作陽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
40周亞夫為丞相。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
41。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
周苛42孫平
43為繩侯,故御史大夫
周昌左車為安陽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除禁錮。地動。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親。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封四侯44。九月甲戌,日食。
中三年冬,罷諸侯
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來降,皆封為列侯
45。立皇子方乘為
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亞夫,以御史大夫
桃侯劉舍為丞相。四月,地動。九月戊戌晦,日食。軍東都門外
46。
中四年三月,置德陽宮47。大蝗。秋,赦徒作陽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為
常山王。封十侯
48。六月丁巳,赦天下,賜爵一級。天下大潦。更命諸侯丞相曰相。秋,地動。
後元年冬,更命
中大夫令為
衛尉65。三月丁酉,赦天下,賜爵一級,
中二千石、
諸侯相爵
右庶長。四月,大酺。五月丙戌
66,地動,其
蚤食時復動。
上庸地動二十二日,壞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劉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綰
67為丞相,封建陵侯。
後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動。郅將軍擊匈奴
68。酺五日。令內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緵布
69。止馬舂
70。為歲不登,禁天下食不造歲。省列侯遣之國
71。三月,匈奴入雁門。十月,租長陵田。大旱。
衡山國、
河東、
雲中郡72民疫。
後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
73。日如紫。五星逆行守
太微。月貫天廷中
74。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
75。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後爵一級,天下戶百錢。出宮人歸其家,復無所與。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
76。三月,封皇太后弟蚡
77為武安侯,弟勝為周陽侯。置陽陵。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
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
78。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
詞句注釋
◇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啟。”□正義諡法曰:“繇義而濟曰景。”
◇集解(
徐廣曰:漢書亦作“系”。鄒誕生本作“傒”,音奚。又按:漢書功臣表及蕭何傳皆雲孫嘉,疑其人有二名。)○索隱漢書亦作“系”,鄒誕生本作“傒”。又按:漢書功臣表及蕭何傳皆雲封何孫嘉,疑其人有二名也。
○索隱音附。
荀悅云:“傅,正卒也。”小顏雲舊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索隱廣川王彭祖、長沙王發皆景帝子,遣就國也。
□正義雨,於付反。
◇集解徐廣曰:“地理志雲文帝七年置。”駰按:地理志、百官表南陵縣文帝置也。分內史為左右,及祋祤為縣,皆景帝二年,不得皆如徐所云。○索隱鄒誕生祋音都會反,又音丁活反。祤音羽,又音詡。
◇集解徐廣曰:“漢志無。”
◇集解徐廣曰:“雒,一作‘淮’。”○索隱雒陽漢書作“淮陽”。災,故徙王於魯也。
□正義音匹備反。高祖兄仲子,故漢高祖十二年封,三十三年反。年表雲都吳,其實在江都也。
□正義辟音壁。高祖孫,齊悼惠王子,故侯,立十一年反。括地誌云:“濟南故城在淄川長山縣西北三十里。”
□正義高祖孫,齊悼惠王子,故武城侯,立十一年反,都劇。括地誌云:“菑州縣也。故劇城在
青州壽光縣南三十一里,故紀國。”
□正義高祖孫,齊悼惠王子,故白石侯,立十一年反,都即墨。括地誌云:“
即墨故城在密州膠水縣東南六十里,即膠東國也。”
□正義梁孝王都睢陽,今宋州。
正義,魚曳反。字亦作“藝”,音同。
□正義地理志雲魏其屬琅邪。
○索隱韋昭云:“平陸,西河縣。禮即向之從曾祖王父也。”□正義應劭云:“平陸,西河縣。”
□正義濟,子禮反。濟北國今濟州盧縣,即濟北王所都。
□正義淮陽國今陳州。
□正義汝南國今豫州。
□正義江都國今揚州也。吳王濞所都,反,誅,景帝改為江都國,封皇子非也。
○索隱悼惠王之孫,齊王襄之子。廬,漢書作“閭”。□正義齊國,青州臨淄也。將廬,齊悼惠王之孫,襄王之子,年表雲。
○索隱劉澤之子。
◇集解徐廣曰:“表雲五年薨。”
□正義括地誌云:“漢景帝陵也,在雍州鹹陽縣東三十里。”按:豫作壽陵也。
◇集解應劭曰:“文帝十二年,除關,無用傳,至此復置傳,以七國新反,備非常也。”張晏曰:“傳,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傳音‘檄傳’之‘傳’,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索隱傳音丁戀反。如今之過所。
集解地理志趙國景帝以為邯鄲郡。
○索隱景帝豫作壽陵也。按:趙系家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後代遂因之也。
○索隱音林閭。避殤帝諱改之。
□正義括地誌云:“建陵故縣在沂州承縣界。”
◇集解徐廣曰:“姓程。”
□正義括地誌云:“平曲縣故城在瀛州文安縣北七十里。”
集解徐廣曰:“姓蘇。”
◇集解徐廣曰:“殖,一作‘填’。”□正義按:馳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三丈而樹。
□正義臨江,忠州縣。雖王臨江而都江陵。
□正義條,田雕反。字亦作“”,音同。
○索隱按系家,太后槐里人,父仲。兄信,封蓋侯。後故金氏妻女弟姁兒也。
○索隱周昌之兄。
◇集解徐廣曰:“一作‘應’。”
◇集解文穎曰:“楚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趙相建德,內史王悍。此四人各諫其王,無使反,不聽,皆殺之,故封其子。”○索隱韋昭云:“張尚子當居,趙夷吾子周,建德子橫,王悍子棄也。”
正義漢書表雲中三年,安陵侯子軍、桓侯賜、遒侯陸彊、容城侯徐盧、易侯仆祇、范陽侯代、翕侯邯鄲七人,以匈奴王降,皆封為列侯。按:紀言二人者是匈奴二王為首降。
◇集解按:三輔黃圖東出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外曰東都門。○索隱按:三輔黃圖雲東出北第一門曰宣平門,外曰東都門。
◇集解瓚曰:“是景帝廟也,帝自作之,諱不言廟,故言宮。西京故事雲景帝廟為德陽宮。”
□正義惠景間年表雲亞谷侯盧他之、隆盧侯陳蟜、乘氏侯劉買、桓邑侯劉明、蓋侯王信。按:其五人是中元五年封,餘檢不獲。中元三年,匈奴王二人降,封為列侯。惠景間表雲匈奴王降為侯者有七人,疑其五人是十侯之數。
□正義都睢陽,今宋州。
□正義城陽,今濮州雷澤縣,古城陽也。共音恭。諡法“嚴敬故事曰恭”。
□正義表雲分梁置也。
□正義表雲分梁置也。
□正義地理志雲景帝中六年別為山陽國,屬兗州。
□正義地理志雲景帝中六年別為濟陰國,屬兗州。按:今曹州是也。
◇集解漢書百官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集解漢書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應劭曰:“詹,省也,給也。”瓚曰:“茂陵書詹事秩二千石。”
◇集解張晏曰:“以太后所居宮為名。長信宮則曰長信少府,長樂宮則曰長樂少府。”
◇集解漢書百官表曰:“將行,秦官。”應劭曰:“長秋,皇后卿。”
◇集解服虔曰:“天子死未有謚,稱大行。”晉灼曰:“禮有大行、小行,主謚官,故以此名之。”如淳曰:“不反之辭也。”瓚曰:“大行是官名,掌九儀之制,以賓諸侯。”○索隱按:鄭玄曰“命者五,謂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是九也。”
◇集解漢書百官表曰:“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
○索隱韋昭云:“大行,官名,秦時雲典客,景帝初改雲大行,後更名大鴻臚,武帝因而不改,故漢書景紀有大鴻臚。百官表又雲武帝改名大鴻臚。鴻,聲也。臚,附皮。以言其掌四夷賓客,若皮臚之在外附於身也。復有大行令,故諸侯薨,大鴻臚奏謚,列侯薨,則大行奏誄”。按:此大行令即鴻臚之屬官也。
◇集解漢書百官表曰:“治粟內史,秦官,掌谷貨也。”
◇集解韋昭曰:“大內,京師府藏。”
○索隱主天子之私財物曰少內。少內屬大內也。
□正義漢書百官表云:“衛尉,秦官,掌宮闈門衛屯兵。景帝初,更命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衛尉。”
◇集解徐廣曰:“丙,一作‘甲’。”
○索隱姓衛也。
□正義郅,真栗反。郅都傳雲匈奴刻木為郅都而射,不中。
○索隱七■,蓋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正義衣,於既反。■,祖工反。■,八十縷也。與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縷。
索隱止人為馬舂粟,為歲不登故也。
◇集解晉灼曰:“文紀遣列侯之國,今又省之。”
□正義衡山國,今衡州。河東,今蒲州。雲中郡,今勝州。
◇集解徐廣曰:“一作‘雷’字,又作‘圖’字,實所未詳。”
○索隱天廷即龍星右角也。按:石氏星傳曰“龍在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廷”。
◇集解皇甫謐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集解漢書云:“二月癸酉,帝葬陽陵。”皇甫謐曰:“陽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四丈,去長安四十五里。”
◇集解蘇林曰:“蚡音鼢。”○索隱蚡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嬪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長陵田氏,生蚡及勝也。
○索隱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於是遂弱,卒以安也。
○索隱述贊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凶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雖誅,梁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
白話譯文
孝景皇帝劉啟,是孝文皇帝排行在中間的兒子。他的生母是
竇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國的時候,前一個王后有三個兒子,等到竇太后得寵,前一個王后去世,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景帝得以繼承帝位。
前156年(前元元年)四月乙卯日,大赦天下。乙巳日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五月,下詔減去一半田租。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廟,詔令群臣不必為此上朝拜賀。這年,匈奴侵入代地,朝廷與匈奴定約和親。
前155年(二年)春天,封原相國蕭何的孫子蕭係為武陵侯。規定男子滿二十歲開始著於名籍服徭役。四月壬午日,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去世。景帝的兒子廣川王劉彭祖、長沙王劉發都回自己的封國去了。丞相申屠嘉去世。八月,任命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彗星出現在天空的東北方向。秋天,衡山一帶下了冰雹,雹子最大的達直徑五寸,最深的地方達二尺。火星逆向運行到北極星所處的星空。月亮從北極星星空穿過。木星在太微垣區域逆向運行。下詔設定南陵和內史、祋祤(duì yǔ,對羽)三個縣。
前154年(三年)正月乙巳日,大赦天下。流星出現在西方。天火燒掉了洛陽的東宮大殿和城樓。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和膠東王劉雄渠反叛,起兵向西進發。景帝為安撫反叛的諸侯王而殺了晁錯,派遣袁盎通告七國,但他們仍不罷兵,繼續西進,包圍了梁國。景帝於是派了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率軍討伐,平定了叛亂。六月乙亥日,下詔赦免被打散逃亡的叛軍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藝等參與謀反的人。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改封濟北王劉志為淄川王,淮陽王劉余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齊王劉將廬、燕王劉嘉都去世了。
前153年(四年)夏天,立皇太子。立皇子劉徹為
膠東王。六月甲戌日,大赦天下。閏九月,把易陽改名為陽陵。重新在水陸要道設定關卡,用憑證方得出入。冬天,改趙國為邯鄲郡。
前152年(五年)三月,修建陽陵和渭橋。五月,撥錢二十萬,招募民眾遷居陽陵。從西邊來的大風暴侵襲江都一帶,毀壞城牆十二丈。丁卯日,景帝封姐姐長公主的兒子陳?為隆慮侯。改封廣川王劉彭祖為趙王。
前151年(六年)春天,封中尉衛綰為建陵侯,江都國丞相程嘉為建平侯,隴西郡太守公渾邪為平曲侯,趙國丞相蘇嘉為江陵侯,前將軍欒布為(shū,輸)侯。梁王,楚王都去世了。閏九月,砍伐馳道兩旁的樹木,填平蘭池。
前150年(七年)冬天,廢掉栗太子劉榮,封他為臨江王。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春天,赦免和釋放修建陽陵的囚犯和奴隸。丞相陶青被免職。二月乙巳日,任命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四月乙巳日,立膠東王的母親為皇后;丁巳日,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叫徹。
前149年(中元元年),封前御史大夫周苛的孫子周平為繩侯,前御史大夫周昌的孫子周左車為安陽侯。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廢除不準商人、入贅女婿做官和不準犯過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發生地震。衡山、原都地區下了冰雹,最大的達直徑一尺八寸。
前148年(中元二年)二月,匈奴侵入燕地,朝廷因而斷絕與匈奴和親。三月,下令召臨江王劉榮來京問罪,劉榮畏罪,就在中尉郅(zhì,至)都的府第中自殺了。夏天,立皇子
劉越為廣川王,劉寄為膠東王。分封了四個列侯。九月甲戌日,發生日食。
前147年(中元三年)冬天,廢除諸侯國中御史中丞一職。春天,匈奴的兩個王率領自己的部眾前來歸降,都被封為列侯。立皇子劉方乘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現在天空的西北方。丞相周亞夫被免職,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四月,發生地震。九月最後一天戊戌日,發生日食。在京城的東都門外駐紮軍隊。
前146年(中元四年)三月,修建德陽宮。發生大蝗災。秋天,赦免修建陽陵的囚犯。
前145年(中元五年)夏,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分封了十個侯。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全國發生嚴重澇災。將諸侯國的丞相改稱為相。秋天,發生地震。
前144年(中元六年)二月己卯日,景帝親自到雍縣,在效外祭祀五帝廟。三月,下冰雹。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都去世了。分別立梁孝王的兒子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把梁國一分為五。封了四個列侯。把廷尉這個官職改名為大理,將作少府改名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改名為都尉,長信詹事改名為長信少府,將行改名為大長秋,大行改名為行人,奉常改名為太常,典客改名為大行,治粟內史改名為大農。把主管京城倉庫的大內定為二千石級的官員,設定左、右內官,隸屬於大內。七月辛亥日,發生日食。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區。
前143年(後元元年)冬天,把中大夫令改名為衛尉。三月丁酉日,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賜給中二千石一級的官員和諸侯國的相以右庶長的爵位。四月,下令特許民眾聚會飲酒。五月丙戌日,發生地震,早飯時又震。上庸縣地震連續了二十二天,城牆被震毀。七月乙巳日,發生日食。丞相劉舍被免職。八月壬辰日,任命御史大夫衛綰為丞相,封為建陵侯。
前142年(後元二年)正月,一天之內連續地震三次。郅都將軍率軍回擊匈奴。下令準許民眾聚會飲酒五日。詔令內史和各郡不準用糧食餵馬,違者將其馬匹收歸官府。規定罪犯和奴隸穿很粗糙的七緵(zōng,宗)布衣服。禁止用馬舂米。因為這一年糧食歉收,詔令全國節約用糧,嚴禁不到收穫時節就把口糧吃完。減少駐京的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三月,匈奴侵入雁門郡。十月,把高祖陵墓長陵附近的官田租給農民耕種 。發生大旱災。衡山國、河東郡和雲中郡發生瘟疫。
前141年(後元三年)十月,太陽和月亮連續五天呈現紅色。十二月最後一天,打雷了。太陽變成紫色。五大行星倒轉運行,在
太微垣區域。月亮從太微垣星區穿過。正月甲寅日,皇太子劉徹舉行加冠典禮。甲子日,孝景皇帝逝世。遺詔賜給諸侯王以下至平民應該繼承父業的人每人爵位一級,全國每戶一百錢。把後宮宮人遣散回家,並免除其終身的賦稅。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把景帝的靈柩安葬在陽陵。
太史公說: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安寧。到了孝景時代,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了,然而晁錯建議大力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使得吳、楚七國一同起兵反叛,聯合向西進攻朝延。這是由於諸侯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又沒有採取逐步削減的辦法。等到主父偃提出準許諸侯王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的建議,才使諸侯王的勢力弱下來,天下終於安定了。這樣看來,國家安危的關鍵,難道不在於謀略嗎?
作品賞析
該篇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簡略地記錄了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間所發生的要事。
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紀雖然記載簡略,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如“除禁錮”的寬鬆政策、“省列侯遣之國”等節儉措施,以及遺詔中“出宮人歸其家”的善舉等等。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產、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的記錄。《
太史公自序》說:“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這篇本紀基本上體現了這個這思想。
較之前篇,《
孝文本紀》詳載詔書德澤,而《孝景本紀》只書年月。這一詳一略,說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實際上所謂“
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績應屬於文帝,而且在對百姓的仁愛、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這篇本紀行文省儉的另一個原因,恐怕還在於作者對景帝之子、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致更大的禍患。
雖然這篇本紀未見直書景帝之過的文字,但從他篇中還是可以看到作者對景帝在用人方面的批判。如在《
絳侯周勃世家》中記載了景帝意氣用事,致使敢於直言諍諫、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周亞夫受辱含冤絕食而死;在《
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了頗有遠見、為朝廷的利益出謀劃策的晁錯,最後卻成了景帝退敵的犧牲品。作者沒有因為景帝之功,而漏書其過,對他的不仁不義之舉,還是給予了相當尖銳的批判。這篇本紀篇末的贊語只論及七國之亂一事,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操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著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