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為人正直
袁盎是楚地人,他的父親從前是個強盜,後來遷徙到了安陵。
呂后時期,袁盎做了
呂祿的家臣。
漢文帝即位後,其兄袁噲保舉他,他便被任為
中郎。
絳侯
周勃誅滅呂氏有功,被文帝封為丞相,周勃因此甚為得意。文帝對待周勃非常恭敬,群臣朝覲退朝後,經常親自目送他下朝。袁盎因此進諫,問文帝:"陛下認為丞相是怎樣的人?“文帝回答說:”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袁盎說:“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稱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應該是與陛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在呂后掌權時,
諸呂胡作非為,擅自稱王,劉氏的局勢危急萬分。而當時
周勃身為
太尉,掌握著兵權卻不能反正。而等到呂后去世,群臣共同討伐諸呂時,周勃掌握兵權,順勢而為而已。因而只能稱作功臣,不能稱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驕橫欺主之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毫無君臣之禮,臣私下裡認為陛下不應該這樣做。”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議,群臣上朝時,逐漸威嚴起來,周勃慢慢也開始對皇帝產生了敬畏。周勃因此怨恨袁盎,不久,遇到了他。就對他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有交情,今天你這小子卻在朝廷毀謗我。”袁盎毫不退讓,並未因此道歉。
後來,周勃因故被罷相,回到封地,有人上書告他謀反,被召進京城關押在獄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說情,只有袁盎申明周勃無罪。周勃出獄後,感念袁盎出力頗多,乃與他結為摯友。
妙算劉長
文帝六年(前174年),棘蒲侯
柴武的世子意圖謀反,事發被誅,牽連到了淮南王,文帝將其貶到蜀地,以囚車押送。袁盎當時任
中郎將,便勸諫說:“陛下向來驕縱淮南王,不加以限制,以致釀成如此境地,如今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為人剛直,如果在路上遇到風寒而死在半途中,人們就會認為陛下不能容人,背負殺弟之名,到時怎么辦呢?”皇上不聽。讓囚車繼續出發。
囚車行至雍地,淮南王就病死了。文帝得知訊息後非常悲傷,為之絕食。袁盎入見,寬慰文帝說:“您在任
代王時,太后患病,三年里您盡心服侍,親嘗湯藥,
曾參尚且感到為難,而您做了,孝道超過曾參太多了;誅滅
諸呂後,您由
代國進入兇險難料的京城,即使是
孟賁、
夏育的勇氣也不及陛下;群臣推薦您做皇帝,陛下推辭了五次,而古時的賢人許由也只推辭了一次,陛下超過許由四次啊。陛下這三件事均高於世人,不須擔心名聲被毀。況且,陛下貶謫淮南王,本是為了讓他改過自新,是護送官員不慎導致淮南王病死,罪不在陛下啊。”
文帝聽了袁盎的分析,略感寬慰。問他該怎么善後呢?袁盎隨後建議妥善處置淮南王的子嗣,文帝聽從,便將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此事過後,袁盎在朝廷中名聲大振。
直言勸諫
諫帝之好
宦官趙同(即
趙談,
司馬遷為避父諱寫作趙同)仗著文帝的寵信,經常在文帝面前造謠中傷袁盎,袁盎憂愁不已。袁盎的侄子袁種勸袁盎在朝廷上公開羞辱一下趙同,以防止趙同繼續毀謗。一天,文帝坐車出行,趙同在車上服侍。袁盎便跪在馬車前,向文帝進言說:“皇上,我聽說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輿上的人,都是英雄豪傑啊,如今大漢雖然缺乏英雄豪傑,可是陛下現在怎么和一個太監坐在一起呢?”文帝聞言大笑,就立即讓趙同下了車。
文帝從
霸陵上山,打算從西邊的陡坡飛車而下。袁盎擔心文帝安危,就策馬緊挨皇帝的馬車,挽住韁繩,文帝問道:“怎么,難道將軍怕了嗎?”袁盎答道:“我聽說千金之子,不會坐在屋檐下,百金之子,不會倚在樓台的欄桿上,就是害怕發生危險;聖明的君主不應該在危機中心存僥倖。今陛下駕著快車,飛馳著奔下峻山,如果馬驚車敗,陛下縱然不愛惜自己,但又怎么對得起高祖和太后呢?”文帝聽後,就放棄了飛車下山的打算。
諫妃之寵 慎夫人很受文帝寵幸,在
內宮常和文帝、
竇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到
上林苑遊玩,竇皇后、慎夫人跟從。等到就坐的時候,
郎署長布置坐席,袁盎就把
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氣,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氣,就起身回宮了。
事後,袁盎勸諫文帝:“臣聽說尊卑有別,內宮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寵妾,妾怎么能和主同席而坐呢!這是失卻尊卑啊。且陛下寵愛慎夫人,就應該厚加賞賜。如果尊卑不分,名為寵愛,實則害了她,陛下難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呂后做成“
人彘”的事嗎?”文帝這才高興,並把袁盎的話告訴了慎夫人。慎夫人就賜給袁盎金五十斤(當時所說的“金”為銅)。
出外為相
袁盎因多次直言勸諫,不能久留京城,被調任為
隴西都尉。到任後,袁盎對士兵們非常仁慈,愛護有加,士兵們都爭著為他捨身效命。不久,袁盎調任為齊國丞相,不久,又調到吳國為相。
袁種在送別袁盎時對他說:“吳王
劉濞驕橫欺主已經很久了,常有反心。你如果想要彈劾他,吳王如果不上書彈劾你,就會殺你了。南方潮濕,你每天只管飲酒度日,不管事務。時常規勸吳王不要謀反就行了,這樣才能不被殺害。袁盎採納了他的計策,吳王果然厚待了袁盎,並未加害。
不久,袁盎告老還鄉,路上碰到丞相
申屠嘉,便下車行禮拜見,申屠嘉只是在車上表示謝意。袁盎回到家裡,覺得在下屬官吏面前感到羞恥,於是到丞相府拜見申屠嘉。申屠嘉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接見袁盎,態度非常傲慢。袁盎便說:“希望別人迴避,單獨會見。”丞相說:“如果你所說的是公事,請到官署與長史掾吏商議,我將把你的意見報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談話。”袁盎就跪著勸說道:“你作為丞相,請自我衡量一下,與
陳平、
周勃相比,你怎么樣?”丞相說:“我比不上他們。”袁盎說:“好,你自己都說比不上他們。陳平、周勃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將相,誅殺諸呂,保全了劉氏天下時,您只是個腳踏弓弩的人,後來提升為隊長,積功做到了
淮陽郡守,並沒有出謀劃策、攻城奪地、野外廝殺的戰功。再說陛下從代地來,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書,他從來沒有不停下車來聽取他們的意見的,意見不能採用的,就擱置一邊,可以接受的,就採納,從來沒有人不稱道讚許。這是為什麼呢?是想用這種辦法來招攬天下賢能之士。皇上每天聽到自己從前所沒聽過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您現在自己封閉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依我看,你遭受禍患的日子不遠了啊!”
申屠嘉於是拜了兩拜,說道:“我是個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聰明,幸蒙將軍教誨。”申屠嘉引袁盎入內室同坐,把他作為上賓。
議殺晁錯
袁盎和
晁錯素來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離去,二人從來沒有在一起說過話。
漢景帝即位後,晁錯任
御史大夫,就派人查袁盎任吳相時所受
吳王劉濞的財物,要論罪處罰,景帝詔令赦免袁盎為平民。
景帝
前元三年(前154年),
吳楚七國叛亂,晁錯聽聞訊息,認定袁盎收受劉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預謀,就與下屬
丞史商議,打算趁機打擊袁盎。丞史不同意,晁錯因此猶豫不決。袁盎得知訊息後,非常惶恐,連夜求見
竇嬰,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請求面見景帝當庭對狀。竇嬰稟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見了袁盎。袁盎進宮後,發現晁錯在場,就請求景帝屏退旁人。晁錯出去後,袁盎獻策說:“吳楚叛亂目的在於殺了晁錯並想要恢復原來的封地;只要斬了晁錯,赦免吳楚七國的罪行並恢復他們原來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亂了。”景帝採納了袁盎的建議,便封
竇嬰為大將軍,袁盎為
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
出使吳國
晁錯被殺後,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至吳國。吳王打算任命袁盎為領軍將領,袁盎不肯。吳王便派一名
都尉帶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想殺死他。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曾經是袁盎的
從史,因私通婢女,畏罪潛逃,袁盎駕車追上後,並未處罰他,反而把婢女賜給了他,仍舊叫他當從史。校尉司馬知恩圖報,就變賣隨身財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乘著夜色,割開營帳,救出了袁盎。袁盎得救後,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時,遇到了
梁國的騎兵,就借馬逃離了吳地,將出使吳國的情況報告給了景帝。
遇刺身亡
叛亂平定後,袁盎被任為楚相,不久,因病辭官,閒居在家,景帝仍常派人向他尋計問策。
景帝想立
梁王劉武為
儲君,袁盎得知訊息後,就進言勸諫,中止了這種議論。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殺他。第一個刺客來到關中後,打聽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眾人都讚不絕口。刺客就放棄了刺殺的計畫,並提醒袁盎以後還會有十多批人前來刺殺,要他小心戒備。
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裡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怪事,便到棓生那裡去占卜問吉凶。回家的時候,在
安陵城門外面,被隨後派來的
梁國刺客刺殺而死。
禮治思想
禮本來是中國古代社會基於血緣宗法關係的一種產物,後來懦家提出來的“
君君、
臣臣、父父、
子子”,便是適用於整個社會的禮制規範。禮的作用就是要使上下、尊卑等級分明,不同等級的人們都要按照禮對不同等級所作出的行為規範行事,如果違反了這些行為規範,那就會出現“上下踳逆,父於悖亂”的局面。
袁盎為人敢言直諫,有較濃厚的儒家思想,他強調等級名分,要求人們都按“禮”的規定行事,不能有
僭越行為。袁盎對尊卑禮節有著濃重的情節,勸諫文帝維持帝王的威嚴、拉退慎夫人的坐席、阻止宦官和文帝同車而乘等都是
禮治思想的體現。在景帝
立嗣的問題上,竇太后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梁王,而不是景帝的長子武帝,她為了使之正當化,解釋為“殷道親親”,即“兄亡弟及”的原則;袁盎則大力反對,他認為以
嫡長子繼承制的“周道”沒有傳給兄弟的說法,闡明傳位嫡長子才是漢王朝的傳統,最終瓦解了竇皇后的立嗣意圖。
人物評價
司馬遷: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仁心為質,引義慷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
司馬貞:袁絲公直,亦多附會。攬轡見重,卻席翳賴。晁錯建策,屢陳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國泰。悲彼二子,名立身敗!
李德裕:袁盎、
汲黯,皆豪俠者也,若非氣蓋當世,義動明主,豈有是名哉?
契嵩:夫諫爭自古罕有得其所者,漢之善諫者袁盎、汲黯,而言事尚忤觸人主所不陷其身者。
洪邁:袁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報私怨,初非盡忠一意為君上者也。嘗為呂祿舍人,故怨周勃。文帝禮下勃,何豫盎事,乃有‘非社稷臣’之語,謂勃不能爭呂氏之事,適會成功耳。致文帝有輕勃心,既免使就國,遂有廷尉之難。嘗謁丞相申屠嘉,嘉弗為禮,則之丞相舍折困之。為
趙談所害,故沮止其參乘。素不好晁錯,故因吳反事請誅之。蓋盎本安陵群盜,宜其忮心忍戾如此,死於刺客,非不幸也。
蔡東藩:惟袁盎借公濟私,當國家危急之秋,反為是報怨欺君之舉,其罪固較錯為尤甚,錯死而盎不受誅,錯其原難瞑目歟!
易中天:袁盎是一個很正直、很正派的人......是真正的‘士’,堪稱‘
無雙國士’。
史書記載
軼聞典故
袁盎任楚相被罷官後,在家裡面待著,鬥雞走狗,遊山玩水,和洛陽
遊俠劇孟是好朋友,當時安陵有個富人勸他說:“劇孟是一個賭徒,賭博的人你不要和他來往。”袁盎說:“劇孟雖然是個好賭博的人,但是你知不知道,劇孟的母親死的時候,前來送葬的車子有上千輛,這個人如果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的話,怎么會有這么好的人緣?再說,誰沒有危難的時候呢,一個人有了災難,上門求救,能夠不以父母在家為藉口,不以生死存亡為託辭的,天下只有兩個人,一個是
季心,一個是
劇孟。如今你的身邊經常跟著幾個護衛,但一旦有危急之事發生,他們可以倚仗嗎?”袁盎罵完這個人,從此不再和他來往。眾人聽說了這件事,都很稱讚袁盎。
墓葬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