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西進南征
乾隆三十年(1765年),
記名以
副都統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海蘭察作為清軍先鋒率部從雲南進入
緬甸作戰。十二月,清軍出
虎踞關,海蘭察率領輕騎作為先驅,到了罕塔遇到了緬軍數十人,殺死三人,生俘七人,然後攻擊老官屯(緬甸
新街附近),斬首二百;又設伏殲敵四百餘人。海蘭察以五百兵據守渡口,率軍擊敗騎象而來的緬軍。緬軍自猛密出動襲擊
游擊達桑阿的軍營,海蘭察前去救援擊敗了緬軍。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二月,再度出師,海蘭察率三百騎越過
萬仞關,夜至戛鳩江擊敗了緬軍,搗毀了江岸的緬軍大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慨坑講因為軍功被授為
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欽定八旗通志》作
鑲藍旗)。十月,清軍再次逼近老官屯,海蘭察偕侍衛
奎林在錫箔擊敗緬軍,拆毀了緬軍的木柵,緬軍前來襲擊被海蘭察擊退,前去乘勝追擊,綁縛了兩個人回到大營。清軍班師之後,命海蘭察留在軍前管理
邊防事宜,後調任
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討伐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軍征討
金川,清廷命海蘭察自
雲南赴
四川與大軍會合。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六月,
參贊大臣豐升額自東瑪攻打美美寨,遭到
小金川的極力抵抗。海蘭察率軍趕到,兩軍合力奮擊,攻克了對方的寨子,並趁勝盪毀寨下十三寨。兩日後,與游擊李煦等合兵攻打
木城,斬獲甚眾,又占據其旁山岡築守卡三座。七月,同
總兵牛天畀連破數碉,遂各築炮台,晝夜轟敵
貢噶山之左,擊敗了叛軍頭目策卜丹。策卜丹又騷擾侍衛阿爾蘇的軍營,海蘭察至,殺四十餘人。八月,於貢噶山設伏,斬級百餘,忽見山旁有新立叛軍關卡,偕副都統
哈國興連續進攻五次,士氣一次比一次高漲,終於攻占了關卡。十月,進攻路頂宗,沿山溝繞上山頂,又潛行箐中奪取賊卡,與副都統
額森特兵合,遂破路頂宗及喀木色爾,獲大小卡寨五十、碉房三百。幾戰下來都有收穫,清廷下詔嘉獎,海蘭察被提拔為
正紅旗蒙古都統。十一月,由格實迪進奪賊碉,兼審南北兩山形勢,乃渡河上南山直撲布喇克、札喀爾二霉匪府寨,而額森特等亦分路克捷,共得碉卡九十。十二月,攻明郭宗,
領隊大臣普爾普等已逼其南,海蘭察與哈國興繼至,直入寨門,寨內轉經樓旁列小碉,賊目督眾守,我兵環剿之,舉火焚其樓,乘勝直平叛船船立譽軍大本營美諾,
小金川遂平。小金川既定,清廷又進討
大金川,海蘭察被授
參贊大臣,跟從將軍
溫福出西路,自功噶爾拉進入大金川境內。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海蘭察至昔嶺(今四川
小金縣西北),途徑蘇克奈,奪卡二,據木果木(今四川
金川縣卡撒鄉)後山,與領隊大臣
額森特的軍隊一起作戰,得碉卡五,鑿冰開道,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固木卜爾山。固木卜爾山接昔嶺麓,昔嶺多賊碉,當道碉凡十,我師遇賊碉,若山峰縱橫並列,往往為之次第,便指目。海蘭察與額森特計分兵為六隊,力攻第九、第十二碉,先下,進取第七、第八兩碉,力戰冰雪中。及暮,假裝撤兵,賊下追,伏起,殪二百人。第五碉尤堅厚,海蘭察運炮轟擊,晝夜無稍休,碉乃破。移軍攻達扎克角山樑,奪獲得斯東寨。上按地圖示諸將形勢,海蘭察復移軍攻功噶爾拉山口。五月,還攻昔嶺,造炮台高與山齊,嫌朽察痛殲洪全守賊。六月,後路賊攻陷底木達,進據登春。海蘭察還御,戰正力,俄聞木果木大營有警,疾馳。次日大營陷,將軍
溫福歿於陣。海蘭察令領隊大臣富興整兵出,而自己親自殿後。夜半,至功噶爾拉總兵牛天畀軍營,估計功噶爾拉亦不可守,合軍引退,令額森特等為前導,與富興、普爾普及牛天畀殿後。是日暮,屯崇德。次日至美諾,與領隊
博清額、
五岱、
和隆武合軍。海蘭察上疏
乾隆帝請罪。乾隆帝下詔“一定要鎮靜,鼓舞士氣,再立戰功”。海蘭察與
五岱一起守御
美諾,叛軍屢次來攻,均被海蘭察擊退。當時正值新敗,清軍綠營兵大多潰散。海蘭察上疏請求遣回膽怯的士兵,使他們不會影響到新兵的士氣,乾隆帝聽從了他的要求。七月,叛軍大舉進攻,美諾、明郭宗都失守了,海蘭察退到了
日隆。乾隆帝責備他不能抵禦住叛軍,命
阿桂按律處置。八月,阿桂到了日隆之後上奏說櫃櫃燥:“海蘭察在軍隊潰散的時候,前後攔截他們,沒有與膽怯的士兵一起潰退。但是平日裡沒有做到嚴明軍紀,這個責任不能推脫。牛糠求膠”命將他降為
領隊大臣。十月,清廷命
阿桂為定西將軍,謀劃再次進剿金川,海蘭察與領隊常清、普爾普、
保寧等一起率領八千人自達木巴宗北山,取道阿噶爾布里,分三路進攻,奪取了別斯滿大小十餘寨。又與富興等攻取了帛噶爾角克、底木達、布朗郭宗等寨,又率領大軍又攻取了美諾。乾隆帝嘉獎海蘭察作戰勤勉有力,命支給他俸祿。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阿桂令海蘭察率領五千人自明郭宗進軍到谷噶山進攻叛軍,又令他與
保寧率領二千人自喇穆喇穆橫樑繞行八十餘里,攻打登古山。二月,令普爾普順山樑進,海蘭察出山後,自石罅躍登,與叛軍發生激戰。乾隆帝說羅博瓦是叛軍的險要門戶,海蘭察攻打那裡功勞最大,特授為
內大臣。三月,海蘭察到達第四峰下,進攻得斯東寨,並攻克了它。四月,叛軍乘著霧雨天氣在山坡上修築了兩座碉堡,海蘭察率兵搗毀了它們。五月,在喇穆喇穆山後修築柵欄,叛軍屢次自林中前來進犯,海蘭察與額森特聯合擊退了他們。六月,攻色淜普岡,叛軍設立了六座碉堡相互依託。海蘭察獨自攻克了中間的三碉以及附近的卡寨。七月,抵達色淜普,殲滅了東西峰駐守碉堡的叛軍。又在喇穆喇穆山麓乘勝攻打日則丫口,攻取了百餘座碉堡,叛軍堅守該布達什諾木城。清軍埋伏在山溝里,海蘭察從左路出擊,
額森特從右路出擊,
官達色從中路出擊,三道並進,逼近了遜克爾宗。乾隆帝嘉獎海蘭察在諸將中出謀劃策,屢次攻克險要地區,賜號
綽爾和羅科巴圖魯,並賞賜給他白金三百兩。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海蘭察從康薩爾分路進剿叛軍,占據了山溝的碉寨。二月,攻克了甲爾納沿河的諸寨。叛軍自噶爾丹寺前來救援,海蘭察將其擊敗。四月,將軍阿桂令他前往宜喜,與
明亮會合偵查大軍進軍的道路,約定日期進行合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海蘭察攻克了舍齊、雍中兩寺。屯兵噶拉依河岸,把守著險要地帶。不久與
福康安、
普爾普等一起截斷了噶拉依右路,攻克了大石卡,轉移火炮進擊扎木什克寨。二月,大金川的頭目
索諾木束手就擒,金川之亂被平定,清廷加封海蘭察為
一等超勇侯,賜
雙眼花翎。清軍回到京城之後,乾隆帝親自到
良鄉城南慰勞,賜給他御用鞍轡和御馬一匹。圖形被懸掛於紫光閣,位列前五十功臣,乾隆帝又一次親自題寫讚詞:“射巴雅爾,超授侍衛。洊至都統,參畫軍計。堅碉險砦,無不克登。勇而有謀,封侯實應”。
鎮壓回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甘肅、
青海回族、
撒拉族發動叛亂,海蘭察隨軍前往鎮壓。四月,海蘭察一行抵達
蘭州,指揮軍隊攻打
龍尾山,叛軍在洞穴里據守。阿桂到了之後,令海蘭察掌管諸軍。
同年五月,海蘭察與
明亮、
額森特等一起分左右兩翼到山裡去剿殺叛軍。再次越過
水磨溝,很快就上了
華林山,叛軍見勢非常恐懼,所以傾巢而出。清軍佯裝退卻,叛軍前去追殺,清軍趁勢殺來,殲滅了很多叛軍。叛軍的勢力被打壓下去,遠遠望見海蘭察騎著馬走到陣前來,都被嚇得逃竄了。
閏五月,海蘭察率領阿拉山的騎兵繞到
華林山的江南面潛伏,等候叛軍到來之後,突然殺出;又親自率領屯練的兵馬攻取了叛軍的四處堡壘,在激戰中海蘭察中了槍傷。乾隆帝知道他的辛勞,特諭阿桂對其好生撫慰。當時叛軍占據大的堡壘負隅頑抗,海蘭察單騎到達
五泉山觀察形勢,還在
華林山中埋下伏兵,探知叛軍歸來,突然殺出,攻克了叛軍的堡壘。進入叛軍大營之後,燒毀了他們居住的地方。叛軍退保
華林寺,海蘭察帶兵前去包圍,殲滅了很多叛軍,將其頭目斬首傳示當地的
回民。
回亂平定之後,乾隆帝褒獎海蘭察的功勳,授予其子
安祿三等侍衛之職。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甘肅的
回民再次私下宣揚
新教,聚眾滋事。清廷命尚書
福康安前去視察軍隊,授海蘭察為
參贊大臣。叛軍駐紮在
靜寧底店,海蘭察帶領巴圖魯侍衛等進逼叛軍的巢穴,設伏殲滅了大部叛軍,擊破了石峰堡,擒拿了叛軍頭目
張文慶等人。因功其子
安祿被升為二等侍衛,在
乾清門行走,賞賜騎都尉世職。
平定台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台灣的
林爽文發動叛亂,乾隆帝命將軍
福康安掛帥,仍授海蘭察為參贊大臣。十月,從鹿仔港渡海,登岸三日之後,海蘭察率
巴圖魯二十人到達
彰化八卦山觀察當地地勢。叛軍剛剛在山上修築了關卡,海蘭察躍馬登上,叛軍蜂擁而至,海蘭察拉弓射死了很多叛軍士卒,其餘的都嚇跑了。乾隆帝因為他能以少擊眾,特諭嘉獎他。十一月,海蘭察自
笨港開道,與福康安一起救援
嘉義,將軍隊一分為五,沿途搜剿叛軍,自侖仔頂、侖仔尾逼至牛稠山,一萬餘叛軍據溪水而守。海蘭察越過溪水徑直充上山去,攻克了叛軍的堡壘,叛軍見勢逃走了,海蘭察率軍追至大排竹,燒毀了叛軍囤積的茶葉,嘉義圍解。乾隆帝嘉獎海蘭察
身先士卒,勇略過人,進二等超勇公,賜紅寶石頂、四團龍補褂。
十二月,進剿城西大侖莊及海岸的叛軍,又燒毀了城東興化店、
員林的叛軍莊園,督兵直剿北路。當時叛軍屯駐在中林,尤其剽悍,海蘭察冒槍石馳剿,攻克了他們。大埔林、
大埔尾諸莊的叛軍都被擊潰。清軍收復斗六門,抵達水沙連,叛軍見勢全部逃走了。海蘭察根據叛軍的蹤跡尋找,看見叛軍頭目剛剛騎上馬拿上了旗幟,就把他射下馬來,擒獲回營。接著進攻大里杙,那裡是
林爽文起事的地方,殲滅叛軍頭目數十人、黨羽二百餘人。林爽文逃入
番社,即自內山平砦仔追殺林爽文直至集集埔。叛軍寨子的前面有大溪阻隔,海蘭察騎馬渡過大溪,殲滅了寨中的叛軍,追出十餘里,到了浩淮角。進剿小半天山寨,海蘭察遍歷東勢角山峰的各個番社,又追至極北炭窯,捕捉了剩餘的叛軍。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清軍在老衢崎抓獲了林爽文,放在籠子裡押運到京師。乾隆帝因為海蘭察的大功,解下身上的佩囊賜給他。台灣被平定之後,乾隆帝賜給他紫韁、金黃辮珊瑚朝珠,圖像再次懸掛於紫光閣里,乾隆帝再一次親自題寫讚詞:“勇弗知書,謀勝智士。匹馬彎弓,賊不敢視。欲致活口,射令勿死。進爵錫服,言難盡美”。
保衛後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廓爾喀侵襲
後藏地區(今西藏
日喀則地區),清廷仍以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巴圖魯侍衛和索倫兵一千餘人前去征討。自
青海西寧出發,第二年三月抵達後藏。閏四月,抵達第哩浪古。海蘭察與福康安分道前往絨轄、
聶拉木勘察地勢,最後決定自濟嚨進兵。海蘭察與
阿滿泰一起出中路,廓爾喀軍的兩座碉堡前後相依,清軍奪取了前碉,廓爾喀軍據守後碉不出;海蘭察帶兵自旁側搗毀邊牆而入,兩軍
短兵相接,海蘭察力戰擊殺廓爾喀軍頭目三人、士兵二百餘人,進屯擦木。乘勝攻克了瑪噶爾轄爾甲山樑,廓爾喀軍首領帶領部眾逃到了山里,清軍潛伏在山裡,廓爾喀軍到達半山腰的時候,清軍突然殺出,廓爾喀軍且戰且退,海蘭察疾馳而下攻擊廓爾喀軍,大獲全勝。海蘭察的戰馬蹄子中槍,乾隆帝聽說之後,告誡他:“作戰的時候要持重,不要輕易冒險”。
清軍進攻濟嚨官寨,海蘭察與
台斐英阿率領索倫兵來回衝擊廓爾喀軍,攻克了濟嚨官寨,斬賊六百,生俘二百人。自濟嚨進至索喇拉山,山下有石卡。清軍直面攻擊,廓爾喀軍見勢退卻。攻到熱索橋的時候,廓爾喀軍撤去了橋樑,清軍攻之不及。海蘭察密令
阿滿泰等東越峨綠山,自上流潛渡,廓爾喀軍見狀全都逃跑了,墜河的士兵非常多。清軍全部渡過了河,占據了熱索橋,進至密哩頂,越崇山數重,抵達旺噶爾,深入八百七十里還不見廓爾喀軍蹤影。旺噶爾西南有一條大川橫亘,北面是旺堆,南面是協布魯,東面是克堆寨,那裡的廓爾喀軍修築城堡準備據守。清軍到了旺堆,廓爾喀軍依河抵禦清軍,清軍難以渡過大河,於是留下一部分兵馬牽制廓爾喀軍;秘密從上游綁著木頭渡過了河,在廓爾喀軍不注意的情況下,慢慢逼近克堆寨,大敗那裡的廓爾喀軍。七月,清軍進攻噶勒拉山,三路大軍都取得了勝利。廓爾喀的頭目畏懼清軍勢大,極力請降,乾隆帝下詔準許,海蘭察晉封
一等超勇公。
晚年逝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海蘭察逝世,清廷追謚
武壯(《
欽定八旗通志》作武莊)。再次將其畫像懸掛於紫光閣,乾隆帝第四次題寫讚詞:“
勇而有謀,侍衛洊公。索倫巨擘,黼衣錫龍。圖形四番,福祿鮮比。旋終於家,矜惜無已。”。
乾隆帝非常惋惜,下詔說:“海蘭察因病而逝,照例是不入昭忠祠的。但是念其在軍中貢獻頗大,而且曾經多次受傷,特將其加恩入祀。”安祿在從征廓爾喀有功,賜號哈錫巴圖魯。
海蘭察因為在清軍中武功卓絕,曾四次被列清朝紫光閣御功臣的繪像之列,在
台灣和
黑龍江都曾專為他修過祠堂。
主要成就
海蘭察一生屢經戰陣,注重研習兵法,客群尊崇。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索倫族馬甲從征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後累功升頭等侍衛。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次年,兩次參加反擊緬甸軍入邊,率輕騎為先鋒,多有戰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自
雲南赴
四川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五年,攻碉奪卡,屢克要隘寨堡,因功先後升正紅旗蒙古都統、參贊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與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兩次以參贊大臣率兵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跟從福康安督兵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跟從福康安率兵赴
西藏抗擊
廓爾喀(今尼泊爾)軍進攻。次年,抵後藏,克濟嚨,會師潛渡深入廓境,越崇山,歷艱險,多次克捷。進一等公。
人物評價
《
清史稿》:海蘭察勇而有智略。每戰,微服策馬觀敵,察其瑕,集兵攻之,輒勝。
乾隆帝:射巴雅爾,超授侍衛。洊至都統,參畫軍計。堅碉險寨,無不先登。勇而有謀,封侯實應。
阿桂:海蘭察當兵潰時,前後攔截,未與懦卒同潰。惟平日不能申明軍律,咎不能辭。
蔡東藩:台灣一役,賴海蘭察奮勇爭先,一戰破敵,即日解諸羅圍,叛黨奪氣,大亂以平。至若廓爾喀之戰,福康安冒險輕進,微海蘭察在後援應,彼且無生還之望,遑能平敵耶?
蕭一山:時文臣中如紀昀,武臣中如海蘭察,皆功業昭然,頗蒙帝眷者,徒以與珅不和,不得大用。
軼事典故
擒獲巴雅爾
清平定準噶爾分裂分子的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乾隆帝執政時期,而海蘭察正是在乾隆年間參加了平滅
準噶爾叛亂的戰鬥,並屢建奇功,海蘭察以少勝多,獨自擒獲敵將
巴雅爾的故事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據說當時海蘭察正在山中砍木頭時與巴雅爾
不期而遇,隨即掄斧上馬與之展開大戰。巴雅爾顯然不是海蘭察的對手,幾十個回合下來,巴雅爾體力漸漸不支,隨時有被砍於馬下的危險,為了保全生命,巴雅爾被迫下馬歸降,並割下一角衣襟給海蘭察作為憑證。
戰爭結束以後,全軍將士論功行賞,很多人都說巴雅爾是自己擒獲的,並為此爭執不休,而海蘭察卻什麼都沒說。由於爭執不下,上級便下令讓巴雅爾自己到軍營里去認,結果認出海蘭察來。那些高級將領很不服氣,紛紛讓海蘭察拿出證據來,於是海蘭察把割下的那一角衣襟拿了出來,眾人皆啞口無言。
交惡和珅
由於海蘭察勇悍無敵,性情驕橫難制,被人議為“權奇自負”。他頗有悍將之習,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卻惟獨願意服從
軍機大臣阿桂的命令。和珅總想要伺機將其整倒。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初一,乾隆皇帝任命
和珅為欽差大臣,前往
蘭州平叛。由於和珅在途中有意耽擱,海蘭察比他提前數日抵達蘭州。和珅既無臨戰經驗又不肯向海蘭察等前輩請教。兵分四路向退守華林山的新教軍發起攻擊。不想,其他幾路人馬都有小勝,惟獨和珅自將一路先勝後敗,不得已退下火線。新教軍又乘清軍受挫進行反擊,並在夜晚襲擾清軍,竟使萬餘清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儘管在交戰中海蘭察奮勇當先,大量殲滅溝中伏敵,但和珅還是把一腔邪火發到海蘭察的身上。和珅推脫責任,詆毀他人的作法,激怒了海蘭察,因此海蘭察開始不買和珅的帳。四月二十一日阿桂趕到軍中,問失利之因,和珅卻把戰役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罪于海蘭察等將領。阿桂早知和珅的為人,便對他說:“如果你說的這些全都是事實的話,他們這些將領就應當被治罪殺掉”。第二天,阿桂故意讓和珅坐在自己身邊,一起重新布置戰事。阿桂對每項戰事的布置,眾將們都一如既往,齊聲回響,阿桂心中明知和珅在推脫責任,便厲聲問和珅:“諸將們並沒有絲毫的怠慢。你說,這回我這把尚方寶劍應該把誰殺掉?”,這一問,嚇的和珅“戰慄無人色”。
此時,乾隆也接到和珅的奏摺,雖然和珅的奏摺中污衊海蘭察、額森特不察明敵情而先戰,不聽從指揮等,但乾隆已經察覺到和珅不懂軍事,奏摺中所反映的純屬顛倒是非,於是下詔書:“自阿桂到軍,經畫措置始有條理,此事阿桂一人已能經理委辦,無須復令和珅同辦。且恐和珅在彼,事不歸一。即海蘭察、額森特向隨阿桂領兵打戰,阿桂之派調伊等,自較和珅應呼更靈。著和珅刻日返京扈從前往
熱河,所有一切事務皆轉交阿桂,不得耽誤”。接到詔書,和珅灰溜溜返回京城。這一事更使和珅懷恨在心,終其身與阿桂、海蘭察相惡。
家族成員
長子:
安祿(?~1799),從征廓爾喀以功賞哈什巴巴圖魯。乾隆五十八年(1793),襲一等超勇公爵。嘉慶元年(1796),擢乾清門頭等侍衛。嘉慶四年(1799)秋,督饟至四川,經略
勒保以安祿為名將之子,饒勇略,檄赴都統
額勒登保軍。時群盜蔓川境,
徐天德襲雞公梁,安祿以左翼陷陣,大破之。進攻
王登廷於杜家坪,遂至青岡嶺。已而鮮大川、苟文明窺
開縣,安祿偕總兵
朱射斗馳援,遇於王家山,乘霧攻之,斬首百六十級,墜崖死者無算。余盜數十匿山溝叢莽中,安祿將六騎大呼馳薄,中矛歿於陣。詔曰:海蘭察在皇考時,功績懋著。今安祿甫至軍,即奮不顧身,追賊陣亡,海蘭察九泉之下亦當自喜有子。命其弟安成,偕侍衛迎喪軍中,賜治喪銀千兩,加賞騎都尉世職,謚壯毅,入祀昭忠祠。遺腹子生,上賜名曰恩特賀莫扎拉芬,譯言長壽。
次子:安成,以父蔭授
藍翎侍衛,遷三等侍衛。兄安祿戰死所遺騎都尉世職,上命安成襲之。尋晉頭等侍衛,乾清門行走。嘉慶六年(1801),侄兒恩特賀莫扎拉芬病卒,無後,復襲一等超勇公爵。安成貌白晳美,如冠玉,喜聲伎,然勇悍,有父風。嘉慶十八年(1813),奸民
林清率眾攻宮門,安成徒手搏之,格殺無算,論者謂不愧將種雲。
女婿:富克精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參與鎮壓回民起義,賜“奇成額巴圖魯”封號。歷任三等侍衛。乾隆五十二年(1786年)在鎮壓
林爽文起義中陣亡。
一等超勇公世系
第一代:海蘭察
第二代:
安祿,海蘭察之長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襲爵,嘉慶四年(1799年)鎮壓
白蓮教起義中戰死,謚壯毅。
第三代:恩特賀莫扎拉芬,安祿之子,嘉慶四年(1799年)襲爵。
第四代:安成,海蘭察之次子,嘉慶六年(1801)襲爵。
第五代:阿玉璽,嘉慶二十五年(1820)襲爵。
第六代:克興額,道光二十年(1840)襲爵。
第七代:阿凌阿,道光二十二年(1842)襲爵。
第八代:祥保,道光二十六年(1846)襲爵。
第九代:扎緜,同治十二年(1873)襲爵。
第十代:瑞普,扎緜之子,光緒十八年(1892)襲爵。
第十一代:倭林保,光緒二十五年(1899)襲爵。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百十八》
藝術形象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海蘭察至昔嶺(今四川
小金縣西北),途徑蘇克奈,奪卡二,據木果木(今四川
金川縣卡撒鄉)後山,與領隊大臣
額森特的軍隊一起作戰,得碉卡五,鑿冰開道,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固木卜爾山。固木卜爾山接昔嶺麓,昔嶺多賊碉,當道碉凡十,我師遇賊碉,若山峰縱橫並列,往往為之次第,便指目。海蘭察與額森特計分兵為六隊,力攻第九、第十二碉,先下,進取第七、第八兩碉,力戰冰雪中。及暮,假裝撤兵,賊下追,伏起,殪二百人。第五碉尤堅厚,海蘭察運炮轟擊,晝夜無稍休,碉乃破。移軍攻達扎克角山樑,奪獲得斯東寨。上按地圖示諸將形勢,海蘭察復移軍攻功噶爾拉山口。五月,還攻昔嶺,造炮台高與山齊,痛殲守賊。六月,後路賊攻陷底木達,進據登春。海蘭察還御,戰正力,俄聞木果木大營有警,疾馳。次日大營陷,將軍
溫福歿於陣。海蘭察令領隊大臣富興整兵出,而自己親自殿後。夜半,至功噶爾拉總兵牛天畀軍營,估計功噶爾拉亦不可守,合軍引退,令額森特等為前導,與富興、普爾普及牛天畀殿後。是日暮,屯崇德。次日至美諾,與領隊
博清額、
五岱、
和隆武合軍。海蘭察上疏
乾隆帝請罪。乾隆帝下詔“一定要鎮靜,鼓舞士氣,再立戰功”。海蘭察與
五岱一起守御
美諾,叛軍屢次來攻,均被海蘭察擊退。當時正值新敗,清軍綠營兵大多潰散。海蘭察上疏請求遣回膽怯的士兵,使他們不會影響到新兵的士氣,乾隆帝聽從了他的要求。七月,叛軍大舉進攻,美諾、明郭宗都失守了,海蘭察退到了
日隆。乾隆帝責備他不能抵禦住叛軍,命
阿桂按律處置。八月,阿桂到了日隆之後上奏說:“海蘭察在軍隊潰散的時候,前後攔截他們,沒有與膽怯的士兵一起潰退。但是平日裡沒有做到嚴明軍紀,這個責任不能推脫。”命將他降為
領隊大臣。十月,清廷命
阿桂為定西將軍,謀劃再次進剿金川,海蘭察與領隊常清、普爾普、
保寧等一起率領八千人自達木巴宗北山,取道阿噶爾布里,分三路進攻,奪取了別斯滿大小十餘寨。又與富興等攻取了帛噶爾角克、底木達、布朗郭宗等寨,又率領大軍又攻取了美諾。乾隆帝嘉獎海蘭察作戰勤勉有力,命支給他俸祿。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阿桂令海蘭察率領五千人自明郭宗進軍到谷噶山進攻叛軍,又令他與
保寧率領二千人自喇穆喇穆橫樑繞行八十餘里,攻打登古山。二月,令普爾普順山樑進,海蘭察出山後,自石罅躍登,與叛軍發生激戰。乾隆帝說羅博瓦是叛軍的險要門戶,海蘭察攻打那裡功勞最大,特授為
內大臣。三月,海蘭察到達第四峰下,進攻得斯東寨,並攻克了它。四月,叛軍乘著霧雨天氣在山坡上修築了兩座碉堡,海蘭察率兵搗毀了它們。五月,在喇穆喇穆山後修築柵欄,叛軍屢次自林中前來進犯,海蘭察與額森特聯合擊退了他們。六月,攻色淜普岡,叛軍設立了六座碉堡相互依託。海蘭察獨自攻克了中間的三碉以及附近的卡寨。七月,抵達色淜普,殲滅了東西峰駐守碉堡的叛軍。又在喇穆喇穆山麓乘勝攻打日則丫口,攻取了百餘座碉堡,叛軍堅守該布達什諾木城。清軍埋伏在山溝里,海蘭察從左路出擊,
額森特從右路出擊,
官達色從中路出擊,三道並進,逼近了遜克爾宗。乾隆帝嘉獎海蘭察在諸將中出謀劃策,屢次攻克險要地區,賜號
綽爾和羅科巴圖魯,並賞賜給他白金三百兩。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海蘭察從康薩爾分路進剿叛軍,占據了山溝的碉寨。二月,攻克了甲爾納沿河的諸寨。叛軍自噶爾丹寺前來救援,海蘭察將其擊敗。四月,將軍阿桂令他前往宜喜,與
明亮會合偵查大軍進軍的道路,約定日期進行合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海蘭察攻克了舍齊、雍中兩寺。屯兵噶拉依河岸,把守著險要地帶。不久與
福康安、
普爾普等一起截斷了噶拉依右路,攻克了大石卡,轉移火炮進擊扎木什克寨。二月,大金川的頭目
索諾木束手就擒,金川之亂被平定,清廷加封海蘭察為
一等超勇侯,賜
雙眼花翎。清軍回到京城之後,乾隆帝親自到
良鄉城南慰勞,賜給他御用鞍轡和御馬一匹。圖形被懸掛於紫光閣,位列前五十功臣,乾隆帝又一次親自題寫讚詞:“射巴雅爾,超授侍衛。洊至都統,參畫軍計。堅碉險砦,無不克登。勇而有謀,封侯實應”。
鎮壓回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甘肅、
青海回族、
撒拉族發動叛亂,海蘭察隨軍前往鎮壓。四月,海蘭察一行抵達
蘭州,指揮軍隊攻打
龍尾山,叛軍在洞穴里據守。阿桂到了之後,令海蘭察掌管諸軍。
同年五月,海蘭察與
明亮、
額森特等一起分左右兩翼到山裡去剿殺叛軍。再次越過
水磨溝,很快就上了
華林山,叛軍見勢非常恐懼,所以傾巢而出。清軍佯裝退卻,叛軍前去追殺,清軍趁勢殺來,殲滅了很多叛軍。叛軍的勢力被打壓下去,遠遠望見海蘭察騎著馬走到陣前來,都被嚇得逃竄了。
閏五月,海蘭察率領阿拉山的騎兵繞到
華林山的江南面潛伏,等候叛軍到來之後,突然殺出;又親自率領屯練的兵馬攻取了叛軍的四處堡壘,在激戰中海蘭察中了槍傷。乾隆帝知道他的辛勞,特諭阿桂對其好生撫慰。當時叛軍占據大的堡壘負隅頑抗,海蘭察單騎到達
五泉山觀察形勢,還在
華林山中埋下伏兵,探知叛軍歸來,突然殺出,攻克了叛軍的堡壘。進入叛軍大營之後,燒毀了他們居住的地方。叛軍退保
華林寺,海蘭察帶兵前去包圍,殲滅了很多叛軍,將其頭目斬首傳示當地的
回民。
回亂平定之後,乾隆帝褒獎海蘭察的功勳,授予其子
安祿三等侍衛之職。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甘肅的
回民再次私下宣揚
新教,聚眾滋事。清廷命尚書
福康安前去視察軍隊,授海蘭察為
參贊大臣。叛軍駐紮在
靜寧底店,海蘭察帶領巴圖魯侍衛等進逼叛軍的巢穴,設伏殲滅了大部叛軍,擊破了石峰堡,擒拿了叛軍頭目
張文慶等人。因功其子
安祿被升為二等侍衛,在
乾清門行走,賞賜騎都尉世職。
平定台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台灣的
林爽文發動叛亂,乾隆帝命將軍
福康安掛帥,仍授海蘭察為參贊大臣。十月,從鹿仔港渡海,登岸三日之後,海蘭察率
巴圖魯二十人到達
彰化八卦山觀察當地地勢。叛軍剛剛在山上修築了關卡,海蘭察躍馬登上,叛軍蜂擁而至,海蘭察拉弓射死了很多叛軍士卒,其餘的都嚇跑了。乾隆帝因為他能以少擊眾,特諭嘉獎他。十一月,海蘭察自
笨港開道,與福康安一起救援
嘉義,將軍隊一分為五,沿途搜剿叛軍,自侖仔頂、侖仔尾逼至牛稠山,一萬餘叛軍據溪水而守。海蘭察越過溪水徑直充上山去,攻克了叛軍的堡壘,叛軍見勢逃走了,海蘭察率軍追至大排竹,燒毀了叛軍囤積的茶葉,嘉義圍解。乾隆帝嘉獎海蘭察
身先士卒,勇略過人,進二等超勇公,賜紅寶石頂、四團龍補褂。
十二月,進剿城西大侖莊及海岸的叛軍,又燒毀了城東興化店、
員林的叛軍莊園,督兵直剿北路。當時叛軍屯駐在中林,尤其剽悍,海蘭察冒槍石馳剿,攻克了他們。大埔林、
大埔尾諸莊的叛軍都被擊潰。清軍收復斗六門,抵達水沙連,叛軍見勢全部逃走了。海蘭察根據叛軍的蹤跡尋找,看見叛軍頭目剛剛騎上馬拿上了旗幟,就把他射下馬來,擒獲回營。接著進攻大里杙,那裡是
林爽文起事的地方,殲滅叛軍頭目數十人、黨羽二百餘人。林爽文逃入
番社,即自內山平砦仔追殺林爽文直至集集埔。叛軍寨子的前面有大溪阻隔,海蘭察騎馬渡過大溪,殲滅了寨中的叛軍,追出十餘里,到了浩淮角。進剿小半天山寨,海蘭察遍歷東勢角山峰的各個番社,又追至極北炭窯,捕捉了剩餘的叛軍。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清軍在老衢崎抓獲了林爽文,放在籠子裡押運到京師。乾隆帝因為海蘭察的大功,解下身上的佩囊賜給他。台灣被平定之後,乾隆帝賜給他紫韁、金黃辮珊瑚朝珠,圖像再次懸掛於紫光閣里,乾隆帝再一次親自題寫讚詞:“勇弗知書,謀勝智士。匹馬彎弓,賊不敢視。欲致活口,射令勿死。進爵錫服,言難盡美”。
保衛後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廓爾喀侵襲
後藏地區(今西藏
日喀則地區),清廷仍以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巴圖魯侍衛和索倫兵一千餘人前去征討。自
青海西寧出發,第二年三月抵達後藏。閏四月,抵達第哩浪古。海蘭察與福康安分道前往絨轄、
聶拉木勘察地勢,最後決定自濟嚨進兵。海蘭察與
阿滿泰一起出中路,廓爾喀軍的兩座碉堡前後相依,清軍奪取了前碉,廓爾喀軍據守後碉不出;海蘭察帶兵自旁側搗毀邊牆而入,兩軍
短兵相接,海蘭察力戰擊殺廓爾喀軍頭目三人、士兵二百餘人,進屯擦木。乘勝攻克了瑪噶爾轄爾甲山樑,廓爾喀軍首領帶領部眾逃到了山里,清軍潛伏在山裡,廓爾喀軍到達半山腰的時候,清軍突然殺出,廓爾喀軍且戰且退,海蘭察疾馳而下攻擊廓爾喀軍,大獲全勝。海蘭察的戰馬蹄子中槍,乾隆帝聽說之後,告誡他:“作戰的時候要持重,不要輕易冒險”。
清軍進攻濟嚨官寨,海蘭察與
台斐英阿率領索倫兵來回衝擊廓爾喀軍,攻克了濟嚨官寨,斬賊六百,生俘二百人。自濟嚨進至索喇拉山,山下有石卡。清軍直面攻擊,廓爾喀軍見勢退卻。攻到熱索橋的時候,廓爾喀軍撤去了橋樑,清軍攻之不及。海蘭察密令
阿滿泰等東越峨綠山,自上流潛渡,廓爾喀軍見狀全都逃跑了,墜河的士兵非常多。清軍全部渡過了河,占據了熱索橋,進至密哩頂,越崇山數重,抵達旺噶爾,深入八百七十里還不見廓爾喀軍蹤影。旺噶爾西南有一條大川橫亘,北面是旺堆,南面是協布魯,東面是克堆寨,那裡的廓爾喀軍修築城堡準備據守。清軍到了旺堆,廓爾喀軍依河抵禦清軍,清軍難以渡過大河,於是留下一部分兵馬牽制廓爾喀軍;秘密從上游綁著木頭渡過了河,在廓爾喀軍不注意的情況下,慢慢逼近克堆寨,大敗那裡的廓爾喀軍。七月,清軍進攻噶勒拉山,三路大軍都取得了勝利。廓爾喀的頭目畏懼清軍勢大,極力請降,乾隆帝下詔準許,海蘭察晉封
一等超勇公。
晚年逝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海蘭察逝世,清廷追謚
武壯(《
欽定八旗通志》作武莊)。再次將其畫像懸掛於紫光閣,乾隆帝第四次題寫讚詞:“
勇而有謀,侍衛洊公。索倫巨擘,黼衣錫龍。圖形四番,福祿鮮比。旋終於家,矜惜無已。”。
乾隆帝非常惋惜,下詔說:“海蘭察因病而逝,照例是不入昭忠祠的。但是念其在軍中貢獻頗大,而且曾經多次受傷,特將其加恩入祀。”安祿在從征廓爾喀有功,賜號哈錫巴圖魯。
海蘭察因為在清軍中武功卓絕,曾四次被列清朝紫光閣御功臣的繪像之列,在
台灣和
黑龍江都曾專為他修過祠堂。
主要成就
海蘭察一生屢經戰陣,注重研習兵法,客群尊崇。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索倫族馬甲從征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後累功升頭等侍衛。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次年,兩次參加反擊緬甸軍入邊,率輕騎為先鋒,多有戰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自
雲南赴
四川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五年,攻碉奪卡,屢克要隘寨堡,因功先後升正紅旗蒙古都統、參贊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與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兩次以參贊大臣率兵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跟從福康安督兵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跟從福康安率兵赴
西藏抗擊
廓爾喀(今尼泊爾)軍進攻。次年,抵後藏,克濟嚨,會師潛渡深入廓境,越崇山,歷艱險,多次克捷。進一等公。
人物評價
《
清史稿》:海蘭察勇而有智略。每戰,微服策馬觀敵,察其瑕,集兵攻之,輒勝。
乾隆帝:射巴雅爾,超授侍衛。洊至都統,參畫軍計。堅碉險寨,無不先登。勇而有謀,封侯實應。
阿桂:海蘭察當兵潰時,前後攔截,未與懦卒同潰。惟平日不能申明軍律,咎不能辭。
蔡東藩:台灣一役,賴海蘭察奮勇爭先,一戰破敵,即日解諸羅圍,叛黨奪氣,大亂以平。至若廓爾喀之戰,福康安冒險輕進,微海蘭察在後援應,彼且無生還之望,遑能平敵耶?
蕭一山:時文臣中如紀昀,武臣中如海蘭察,皆功業昭然,頗蒙帝眷者,徒以與珅不和,不得大用。
軼事典故
擒獲巴雅爾
清平定準噶爾分裂分子的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乾隆帝執政時期,而海蘭察正是在乾隆年間參加了平滅
準噶爾叛亂的戰鬥,並屢建奇功,海蘭察以少勝多,獨自擒獲敵將
巴雅爾的故事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據說當時海蘭察正在山中砍木頭時與巴雅爾
不期而遇,隨即掄斧上馬與之展開大戰。巴雅爾顯然不是海蘭察的對手,幾十個回合下來,巴雅爾體力漸漸不支,隨時有被砍於馬下的危險,為了保全生命,巴雅爾被迫下馬歸降,並割下一角衣襟給海蘭察作為憑證。
戰爭結束以後,全軍將士論功行賞,很多人都說巴雅爾是自己擒獲的,並為此爭執不休,而海蘭察卻什麼都沒說。由於爭執不下,上級便下令讓巴雅爾自己到軍營里去認,結果認出海蘭察來。那些高級將領很不服氣,紛紛讓海蘭察拿出證據來,於是海蘭察把割下的那一角衣襟拿了出來,眾人皆啞口無言。
交惡和珅
由於海蘭察勇悍無敵,性情驕橫難制,被人議為“權奇自負”。他頗有悍將之習,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卻惟獨願意服從
軍機大臣阿桂的命令。和珅總想要伺機將其整倒。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初一,乾隆皇帝任命
和珅為欽差大臣,前往
蘭州平叛。由於和珅在途中有意耽擱,海蘭察比他提前數日抵達蘭州。和珅既無臨戰經驗又不肯向海蘭察等前輩請教。兵分四路向退守華林山的新教軍發起攻擊。不想,其他幾路人馬都有小勝,惟獨和珅自將一路先勝後敗,不得已退下火線。新教軍又乘清軍受挫進行反擊,並在夜晚襲擾清軍,竟使萬餘清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儘管在交戰中海蘭察奮勇當先,大量殲滅溝中伏敵,但和珅還是把一腔邪火發到海蘭察的身上。和珅推脫責任,詆毀他人的作法,激怒了海蘭察,因此海蘭察開始不買和珅的帳。四月二十一日阿桂趕到軍中,問失利之因,和珅卻把戰役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罪于海蘭察等將領。阿桂早知和珅的為人,便對他說:“如果你說的這些全都是事實的話,他們這些將領就應當被治罪殺掉”。第二天,阿桂故意讓和珅坐在自己身邊,一起重新布置戰事。阿桂對每項戰事的布置,眾將們都一如既往,齊聲回響,阿桂心中明知和珅在推脫責任,便厲聲問和珅:“諸將們並沒有絲毫的怠慢。你說,這回我這把尚方寶劍應該把誰殺掉?”,這一問,嚇的和珅“戰慄無人色”。
此時,乾隆也接到和珅的奏摺,雖然和珅的奏摺中污衊海蘭察、額森特不察明敵情而先戰,不聽從指揮等,但乾隆已經察覺到和珅不懂軍事,奏摺中所反映的純屬顛倒是非,於是下詔書:“自阿桂到軍,經畫措置始有條理,此事阿桂一人已能經理委辦,無須復令和珅同辦。且恐和珅在彼,事不歸一。即海蘭察、額森特向隨阿桂領兵打戰,阿桂之派調伊等,自較和珅應呼更靈。著和珅刻日返京扈從前往
熱河,所有一切事務皆轉交阿桂,不得耽誤”。接到詔書,和珅灰溜溜返回京城。這一事更使和珅懷恨在心,終其身與阿桂、海蘭察相惡。
家族成員
長子:
安祿(?~1799),從征廓爾喀以功賞哈什巴巴圖魯。乾隆五十八年(1793),襲一等超勇公爵。嘉慶元年(1796),擢乾清門頭等侍衛。嘉慶四年(1799)秋,督饟至四川,經略
勒保以安祿為名將之子,饒勇略,檄赴都統
額勒登保軍。時群盜蔓川境,
徐天德襲雞公梁,安祿以左翼陷陣,大破之。進攻
王登廷於杜家坪,遂至青岡嶺。已而鮮大川、苟文明窺
開縣,安祿偕總兵
朱射斗馳援,遇於王家山,乘霧攻之,斬首百六十級,墜崖死者無算。余盜數十匿山溝叢莽中,安祿將六騎大呼馳薄,中矛歿於陣。詔曰:海蘭察在皇考時,功績懋著。今安祿甫至軍,即奮不顧身,追賊陣亡,海蘭察九泉之下亦當自喜有子。命其弟安成,偕侍衛迎喪軍中,賜治喪銀千兩,加賞騎都尉世職,謚壯毅,入祀昭忠祠。遺腹子生,上賜名曰恩特賀莫扎拉芬,譯言長壽。
次子:安成,以父蔭授
藍翎侍衛,遷三等侍衛。兄安祿戰死所遺騎都尉世職,上命安成襲之。尋晉頭等侍衛,乾清門行走。嘉慶六年(1801),侄兒恩特賀莫扎拉芬病卒,無後,復襲一等超勇公爵。安成貌白晳美,如冠玉,喜聲伎,然勇悍,有父風。嘉慶十八年(1813),奸民
林清率眾攻宮門,安成徒手搏之,格殺無算,論者謂不愧將種雲。
女婿:富克精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參與鎮壓回民起義,賜“奇成額巴圖魯”封號。歷任三等侍衛。乾隆五十二年(1786年)在鎮壓
林爽文起義中陣亡。
一等超勇公世系
第一代:海蘭察
第二代:
安祿,海蘭察之長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襲爵,嘉慶四年(1799年)鎮壓
白蓮教起義中戰死,謚壯毅。
第三代:恩特賀莫扎拉芬,安祿之子,嘉慶四年(1799年)襲爵。
第四代:安成,海蘭察之次子,嘉慶六年(1801)襲爵。
第五代:阿玉璽,嘉慶二十五年(1820)襲爵。
第六代:克興額,道光二十年(1840)襲爵。
第七代:阿凌阿,道光二十二年(1842)襲爵。
第八代:祥保,道光二十六年(1846)襲爵。
第九代:扎緜,同治十二年(1873)襲爵。
第十代:瑞普,扎緜之子,光緒十八年(1892)襲爵。
第十一代:倭林保,光緒二十五年(1899)襲爵。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百十八》
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