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漢語詞語,拼音fān shè,高山族的村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社
- 拼音:fān shè
- 釋義:高山族的村社
- 類別:漢語詞語
番社,漢語詞語,拼音fān shè,高山族的村社。
番社,漢語詞語,拼音fān shè,高山族的村社。...... 番社,漢語詞語,拼音fān shè,高山族的村社。中文名 番社 拼音 fān shè 釋義 高山族的村社 類別 ...
番社董事,清光緒朝台灣高山族地區由官府委任負責監督若干“番社”之人。可由眾“番社”向知縣稟舉,經批准後發給諭戳,其革斥,亦由知縣辦理。不直接執行“番社...
四社番,台灣高山族的社會基層組織曰社,明清時期台灣西南部有四大社,它們是新港、肖壠、麻豆、目加瑠灣, 通稱四社番。...
學校名。清代台灣番族(高山族)的村社學校。康熙三十四年(1695),台灣知府靳志揚創立於台灣鳳山部分番社。此前,台灣部分番社曾設立過學校, 鄭成功、鄭經父子曾令...
其中《番社採風圖考》記載包括平埔族的台灣各“番社”的生活起居,飲用習慣,耕田鑿井,禮讓等風俗習慣,特別將此風俗習慣裡面,中土從未見者,就見聞可據,命畫工繪為...
學甲區原屬平埔族西拉雅族蕭壟社支社“學甲社”的故地,學甲應是番社社名,當地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應為舊番社的遺蹟。明鄭時期先有福建泉州同安縣民...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政府稱為大甲西社番亂)是台灣少數民族平埔族歷史上最大的民眾起事事件。發生於台灣清領時期雍正年間的該事件,持續長達一年。事件過後不僅...
番餉,清代台灣高山族向官府交納的人丁稅。凡內附的高山族(即“熟番”),得載入額編,不論男女,按丁輸餉。據連橫《台灣通史》載:“舊例壯番每丁征米一石七斗...
麻豆鎮早期為西拉雅平埔族四大社之一蔴豆社的聚落所在,故舊稱為「麻豆番社」。「麻豆」(Mattau或Mattauw)這個名詞也是來自於平埔族語的Matta(眼睛、目)和au...
社,史稱土社,亦作番社。我國台灣高山族以地緣關係而組成的基層社會組織。具有農村公社性質。通常一個社即為一個部落。但亦有以一個大社為中心分出幾個小社...
社是史書上作“土社”、“番社”,台灣省高山族原始社會形態下的基層社會組織。一般說來,相當於通常所說的氏族部落。每社有數戶到數百戶個體家庭不等。具有農村...
六十七,清朝滿族人,姓六名十七,字居魯。1744年以給事中差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給事中。編著有《游外詩草》、《台陽雜詠》、《台海採風圖考》及《番社採風圖...
猛男番,網路流行詞,“只有真正的猛男才會看的番”的縮略說法,其實一般是指劇情輕鬆治癒的日常萌系番。...
琅嶠番,清代文獻對部分高山族稱謂。泛指居於鳳山縣(今屬台東縣)南境琅嶠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個,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險阻溪岸。善用鏢槍、竹箭,主要以...
埔里鎮,舊稱「埔里」,取自原住民埔里社社名,位於台灣省南投縣北部,為台灣本島地理中心,經緯度為東經120.57度,北緯24.00度,總面積為162.2227平方公里。地形...
台東直隸州,清朝台灣台東舊稱,州治位於南鄉(在今台灣省台東縣卑南鄉),轄5鄉11番社。1895年被日本占領,州廢。...
台灣位處海外,錢糧轉運成本高;白銀流通量少,銀錢比價高;且處於開拓階段,多屯墾莊園、原住民番社,稻米產量不足;為因應與中國本土之差異,各項稅賦有所調整。“...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吳沙計畫開墾噶瑪蘭,他先派遺一些人到“番社”附近披荊斬棘,開避出一條通路。噶瑪蘭又稱蛤仔難(即今宜蘭),土地平曠,溪流分注,是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