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又稱“樞臣”,是軍機處的長官。正式名稱,初期有“辦理軍機事務”、“軍機處行走”,後來有“軍機大臣上行走”,光緒年間始用“軍機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稱的,都是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均為兼職,自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等官選用,或由軍機章京升任。初為三人,後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數無定額,任期無限止。其具體職責為每日晉見皇帝,協助處理摺奏,參議大政,並承皇帝旨意撰擬諭旨(乾隆中期以後實際由軍機章京代擬); 還負責審擬交辦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門匯奏事件,以及奏補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館總裁和內翻書房管理大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機大臣
  • 外文名:Grandminister of State 
  • 性質:軍機處長官
  • 別稱:辦理軍機大臣、軍機處行走等
  • 設立:雍正七年(1729)
  • 取消:宣統三年(1911)
歷史沿革,始置軍機,發展演變,職務撤銷,人員設定,職權設定,職權差異,具體工作,工作流程,歷史影響,歷代大臣,雍正朝,乾隆朝,嘉慶朝,道光朝,鹹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歷史沿革

始置軍機

雍正元年(1723) ,和碩特蒙古部落首領羅卜藏丹津在青海發動叛亂,自稱達賴琿台吉,其叛亂雖然很快被年羹堯所率領的清軍平息,但是隨後又爆發了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領導的叛亂。因對西北用兵,與準噶爾部作戰,為辦理機密事務,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bao)直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機房於隆宗門內”(梁章鉅:《樞垣紀略》卷二七),挑選內閣中謹密可靠的中書辦理機務。雍正七年六月,正式任命怡親王允祥、大學士蔣廷錫、張廷玉辦理軍機。他們三人也成為最早的軍機大臣。
雍正八年(1730)添設軍機章京。雍正十年(1732年)移軍機房於乾清宮門外,正式更名為軍機處,頒定軍機處印信。辦公處所,稱值廬。軍機處是有官無吏的特殊衙門,在軍機處任職的,無定員,最多時六七人。由皇帝從親王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京堂(院、寺等衙門長官)中特簡選拔人員入值,稱為軍機大臣,通稱大軍機,以滿洲貴族居多。

發展演變

稱呼演變
“軍機大臣”的正式名稱,初為“辦理軍機事務”,以後分為“軍機處行走”和“軍機處學習行走”二等。嘉慶(1796—1820)中期以後,又分別稱“軍機大臣上行走”和“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一般初入值資歷較淺者為“學習行走”,資歷稍深後則去掉“學習”二字。光緒(1875—1908)末亦有直以“軍機大臣”任命者。
滿漢消長
早年,滿蒙大學士在入值軍機時間和常年供職人數等方面均處於絕對優勢,且以領班大學士兼任首席軍機大臣,始終位居權力結構的最頂端。至嘉道時期,伴隨漢大學士在國家中樞地位的上升,滿蒙大學士在軍機處行走人數、入值時間等方面的優勢均不再現,且較之以往首揆兼領首樞的現象大幅度減少,進而在朝局中的政治影響力明顯降低。這固然與軍機處的規範化和皇帝用人傾向等因素密切相關,但滿蒙貴族整體素質與治國能力的下降實為其主要原因。
軍機大臣們跪著“承旨軍機大臣們跪著“承旨
親王入值
軍機處設立早期,為避親貴之嫌,親王一般不入軍機。如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清仁宗顒琰命成親王入軍機辦事,至十月,因與定製不符,又命出直。鹹豐年初,清文宗奕詝命恭親王奕訢入直,但也鑒於嘉慶朝事,旋亦出直。但辛酉政變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因擔心不孚人望,便籠絡親王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廷議恭親王為議政王,總理軍機大臣。後雖奕訢去位,但親貴執政已為定例。清末,親王擔任領班軍機大臣,成為常事。
兼職總署
軍機大臣亦兼充方略館總裁、內翻書房管理大臣。鹹豐以後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署”),亦由軍機大臣兼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有觀點認為,總理衙門設定後,總理大臣權位日重,加之地方督撫亦多兼軍機大臣,故軍機大臣權勢日減。這種說法並不完全符合史實。一方面,鹹豐帝去世後,在奕訢和文祥等人的主持下,軍機處和總理衙門人員幾乎是重合的;甲申易樞之後,慈禧太后力圖使兩機構分離,但終究未能完全廢止軍機大臣兼領總理衙門大臣的成法。這種以軍機大臣兼任總理衙門大臣的做法,協調了二者關係,提高了辦事效率。
另一方面,晚清的在任督撫一般也並不兼任軍機大臣,例如李鴻章曾國藩終身未曾擔任軍機大臣,而左宗棠張之洞都是在離開督撫之任併入京後才擔任軍機大臣的。不過,晚清軍機大臣與督撫之間確實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關係。例如,兩江總督曾國藩、直隸總督李鴻章、山西巡撫曾國荃等人對閻敬銘出任軍機大臣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職務撤銷

宣統三年(1911),清朝責任內閣成立(習稱皇族內閣,一說應稱“暫行內閣”),前後存在約190年的軍機處走向終結,末代軍機大臣中,慶親慶親王奕劻改授內閣總理大臣,貝勒毓朗改授軍諮大臣那桐徐世昌均改授內閣協理大臣。

人員設定

軍機大臣由皇帝在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中選任,沒有定員。從《清史稿·軍機大臣年表》看,軍機大臣最初設了三人,即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後來逐漸增加,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最多時達十一人。
恭親王奕訢在領班軍機大臣任上恭親王奕訢在領班軍機大臣任上
軍機大臣,具體名目甚多,例如:(1)雍正間的“辦理軍機事務”;(2)辦理軍機大臣;(3)“軍機處行走”、“在軍機處行走”或“在辦理軍機處行走”,“軍機處行走”名目從嘉慶朝後期起即極少使用,僅恭親王奕訢以議政王入值軍機時使用過一次;(4)“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等等。
各軍機大臣的名次都有一定,大致以官位高低及行走先後為序,也有經皇帝指定的,其中資歷最深者為“首席軍機大臣”,或稱“領班軍機大臣”、“揆席”,但沒有正式的名義。初入軍機者,前期稱“軍機處學習行走”,後來有“大臣上學習行走”,屬於見習軍機大臣的性質,任職一、二年方去掉“學習”字樣,為一般軍機大臣。

職權設定

職權差異

在軍機大臣中,領班軍機大臣具有特殊地位。他每日入值,隨時準備皇帝召見,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初期,凡應皇帝召見議商政務、承皇帝旨意起草諭旨以及寄給各官員之諭旨的署名等,均為領班軍機大臣專責。乾隆時,傅恆任領班,經皇帝批准改為軍機大臣共同面君承旨,發出之寄信諭旨,亦改用軍機處名義。
曾任長期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的傅恆曾任長期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的傅恆
如前所述,初入值軍機處者,因資歷或能力尚淺,則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加“學習”二字,意示見習,其地位低於一般。一二年後,再由領班的軍機大臣奏請去其“學習”二字。各軍機大臣之間,因資格、品位之高低而有差別,除視秩排班外,權力亦有不同。如:有的滿洲軍機大臣只準閱辦滿文奏報;新任之軍機大臣不準閱辦皇帝朱批過的奏報。這些等級差別,均不見有“則例”、“章制”,而是由皇帝親定。

具體工作

軍機處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軍機處已不再是單純的軍事機構,逐漸演變為清代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統治中心,其地位遠高於國家行政中樞的內閣。軍機大臣的職務是“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以贊上治機務。”即秉承皇帝的旨意辦理軍政事務,實際上是為皇帝作侍從秘書工作。下設軍機章京,從內閣和六部中抽調中書,即中等官充任,協助軍機大臣處理文書,對一般奏章票簽處理意見,根據皇帝的意圖起草諭旨以及“記載檔案”等。官品不高,但接近機密,俗稱“小軍機”。分滿、漢兩班,各以一人為領班,一人為幫領班。處下還有兩個機構:負責修纂的“方略館”和掌翻譯的“內繙書房”。
①、負責皇帝下達諭旨的撰擬和參與官員上報之奏報文書的處理;
②、凡國家之施政方略、軍事謀略以及官員的重要陳奏意見,或對官員的懲處、彈劾事件等等,皇帝批交軍機大臣議,或會同各有關衙門議,並著提出處理意見,奏報皇帝裁奪;
③、某些重大案件,皇帝專交軍機大臣審理定擬,或會同三法司審擬;
④、文武官員上至大學士、各部尚書,各省總督巡撫,以至道府、學政、關差,以及駐防將軍、都統,駐各邊疆地區的參贊、領隊、辦事大臣等的補放,均由軍機大臣開列應補人員名單,呈皇帝擇用。遇科考,亦由軍機大臣開列主考、總裁官名單及考試題目,請皇帝選用。複試、殿試,軍機大臣負責核對試卷、檢查筆跡或任閱卷官;
⑤、軍機大臣常侍皇帝左右,以備顧問;
⑥、軍機大臣可奉皇帝之命,以“欽差”的身分,往各地檢查或處理政務,稽查各省、各部院之匯奏事件。此外,軍機大臣還兼任方略館的總裁,內閣書房管理大臣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工作流程

1、發折;奏事處將官員奏摺下發軍機處。
阿桂阿桂
2、接折:軍機章京將奏摺送軍機大臣閱。
3、見面;軍機大臣將奏摺送皇帝處請旨。
4、述旨:將皇帝旨意擬成諭旨再交皇帝御覽。
5、過朱:皇帝朱筆改定奏摺
6、交發:將諭旨下發有關衙門實施。
7:開面:諭旨以年月日為序抄錄備案。
8、交折:將原奏摺交內奏事處
9、月折:將奏摺複本每月一編。
10、隨手:將諭旨、奏摺重點二季一編。
11、封櫃:將月折、隨手檔收櫃題封。

歷史影響

軍機處總攬機要,還有向皇帝推薦官吏的權力,許可權凌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軍機處票簽後呈請皇帝批示。皇帝的諭旨,凡屬機要,都由軍機處草擬,稱為“密諭”,經由軍機處通過兵部送達地方的督撫,稱為“廷寄”,內閣無從過問。至於“文武官特簡”以及西北兩路軍兵換防也要由軍機大臣“進其名單”呈請欽定。軍機處還立有“存記簿”,相當於機要檔案,“凡有旨存記者,皆書於冊而藏之”,“應密存事件,則密封存記”。總之,軍機處奉命經辦一切重大軍政事務,成為國家的政治中樞。軍機處產生後,原來的議政王大臣形同虛設,內閣也成了處理一般事務的機構了。
軍機處雖然總轄軍國政務,但它本身不是一個正式的權力機關。軍機大臣無專職,亦無定員。軍機處不設官署,除了奉命辦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決定,也無權對外發出任何指示,即“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檐曝雜記》卷1)。其官員互不統屬,皆直隸於皇帝,軍機大臣的罷置也聽命於皇帝,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它的設立是清代統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變革。皇帝通過軍機處,完全控制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實現了“乾綱獨攬”的絕對君權。

歷代大臣

雍正朝

乾隆朝

嘉慶朝

阿桂;和珅;王傑;福長安;董誥;檯布;沈初傅森戴衢亨吳熊光那彥成愛新覺羅·永瑆章佳·慶桂成德劉權之;德瑛;英和托津方維甸盧蔭溥松筠勒保桂芳章煦戴均元和瑛文孚
(以上參考)

道光朝

鹹豐朝

同治朝

愛新覺羅·奕訢;文祥;桂良沈兆霖寶鋆曹毓瑛李棠階李鴻藻胡家玉汪元方沈桂芬

光緒朝

宣統朝

奕劻;世續;張之洞;那桐;鹿傳霖;戴鴻慈吳郁生毓朗徐世昌
(以上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