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名門
傅恆出身於名門,其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曾祖父
哈什屯在清太宗清與世祖兩朝位列
議政大臣,躋入當時清朝最高決策中樞。祖父
米思翰受知於康熙皇帝,擢為
戶部尚書,位列
議政大臣,堅定支持康熙皇帝撤藩政策,對康熙朝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平定
三藩之亂都起了積極作用,清聖祖時大加讚譽。
傅恆的伯父
馬斯喀、
馬齊和
馬武都是康、雍兩朝非常顯赫的人物。傅恆的父親
李榮保,官至
察哈爾總管。與此同時,傅恆姐姐,即
孝賢純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儉,頗受乾隆帝鐘愛,夫妻感情極深。良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傅恆在日後成為乾隆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平步青雲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恆官任
藍翎侍衛,隨後不久升任頭等侍衛。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衛、
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
圓明園事務。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後,擔任山西巡撫。乾隆十年(1745年)傅恆進入
軍機處。
次年,在山西巡撫任上,擔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
內大臣。不久後轉任戶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1747年),升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
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
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不可否認的是,在短短七年之間,傅恆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衛,一路升為從一品大員,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平定金川
乾隆十一年(1746年),
大金川土司
莎羅奔劫奪
小金川土司
澤旺,經清朝乾預後釋還。次年,莎羅奔又攻明正土司(今
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彈壓,遭到莎羅奔的抵制。乾隆帝先後派
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
訥親前往前線平定叛亂,均連連受挫,張廣泗、訥親先後被處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恆
毛遂自薦參贊軍務,隨後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授
保和殿大學士。十一月,傅恆啟行,乾隆帝賜宴
重華宮,親至堂子行告祭典禮,並命皇子及大學士來保等送至良鄉。十二月,傅恆到達金川前線,贈太保銜,加軍功三級。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恆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的奏報遞達京城。金川土司莎羅奔等因久戰乏力,畏死乞降。歷時近兩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傅恆親往督師宣布告捷。傅恆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勝利班師,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不久後,乾隆帝還為富察氏建立宗祠,並為傅恆建造府第於
東安門內。
平準噶爾
乾隆十九年(1754年),
準噶爾內亂,
乾隆帝打算對其用兵,詢問群臣意見,由於受雍正朝西師之役敗績的影響,滿朝文武多多持否定態度。在平叛過程中,稍遇挫折,他們便認為此為天意。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 傅恆挺身而出,力排眾議,獨自“奏請辦理”此役,獲準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軍務辦理的工作中。他帶領
軍機處官員,“日夜隨侍,候報抄錄”,積極協助乾隆皇帝於後方
運籌帷幄、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以及調兵撥餉,保證必要的軍需,深受乾隆帝稱讚。乾隆二十年(1755年),師克伊犁,並俘獲達瓦齊。同年六月,準噶爾之亂被清軍平息。
乾隆帝回想起上年決策用兵之時,文武百官均不支持,唯有傅恆贊成。特地頒諭,再次授傅恆為一等忠勇公。傅恆在平金川之役中已獲一等忠勇公爵位,再次封公,實屬殊典曠恩。對此,傅恆上疏力辭,並向皇上當面懇陳辭謝之意,再三再四,說到動情之處涕淚俱下,聲稱自己在金川之役中“叨封
公爵已為過分”,執意謝絕再賜他一頂公爵桂冠。不久,乾隆帝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
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
督師緬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多次侵擾西南邊陲雲南。
劉藻、
楊應琚、
明瑞前後三任雲貴總督,因征緬戰爭先後自殺。一時間,朝廷內部人心惶惶。尚書、
參贊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邊地
永昌實地考察後,與新任
雲貴總督鄂寧聯合上疏,提出征緬有辦馬、辦糧、行軍、轉運、適應“五難”,認為清軍征緬“實無勝算可操”,不宜繼續對緬動武。乾隆帝對不領會聖意的舒赫德嚴厲訓斥,革去舒赫德尚書、參贊大臣之職,給予鄂寧降職處分,降補
福建巡撫。而進緬剿匪的重任,最後落在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身上。
傅恆就是在三位
雲貴總督相繼身敗命裂,新任雲貴總督翻身落馬的情形下,執掌征緬帥印,拂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早春二月的寒風,踏上西南征程的。傅恆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三月入雲南。四月抵達邊城騰越。到達邊境後,傅恆發現有個叫翁古山的地方,有許多參天大樹,其中晝楠、夜槐兩種樹木是造船的上等材料;附近有個叫野牛壩的地方,涼爽無瘴,是個造船的好去處。他一邊命其子傅顯率清軍三千、湖廣工匠四百六十餘人秘密趕造戰船,一邊制定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都城阿瓦的軍事計畫。這一計畫,正合乾隆之意,並給予充分肯定。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傅恆祭纛誓師,兵發
騰越,對緬發動突襲,初戰告捷。九月,野牛壩戰船造成,清軍水陸並進,擊潰緬甸水軍。十月,攻克前被緬軍攻占的軍事重鎮新街。十一月,進攻老官屯。老官屯是由北往南水陸交通咽,易守難攻,緬軍設立木寨、水寨,據險堅抗,清軍未能攻克。且這一帶煙霧繚繞,濕度很大,水土惡劣,清軍特別是久居北方的滿洲兵身體很不適應,官兵染上
瘴癘之疾紛紛病倒,有的甚至一命嗚呼。清軍原有水陸軍三萬一千餘人,死亡過半,遭受重創。傅顯、總兵吳士勝、副將軍
阿里袞、副都統永瑞、提督五福、
葉相德等重要將領,均被惡性傳染病奪去生命。主帥傅恆,也未能倖免,染上惡疾,腹瀉一天比一天厲害,以致一病不起。
乾隆帝獲悉大驚,頒諭令傅恆立即班師回京。碰巧緬甸國王、緬軍主帥懾於清軍兵威,也有罷兵乞和之意。決計撤兵、不願將征緬戰爭再拖下去的乾隆帝,正好藉機下了台階,同意前方清軍與緬方議和息戰。
英年早逝
傅恆在接到緬甸國王乞降方物後宣布撤軍,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回駐
虎踞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兩個月後,傅恆病情惡化。七月十三日,傅恆病逝,未滿五十歲。
蓋棺定論,乾隆帝對傅恆一生予以充分肯定,親登其府在靈前祭酒,並諭示喪禮按宗室
鎮國公規格辦理,賜諡號“文忠”。後來乾隆帝賦詩悼念傅恆,嘉許他為“
社稷臣”。
嘉慶元年(1796年),推恩贈
郡王銜,並配享
太廟。
主要成就
軍事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恆以戶部尚書
協辦大學士署理
川陝總督,三個月後攻下金川。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針對
準噶爾內亂朝廷是否要派兵鎮壓的問題上,唯有傅恆堅決站在乾隆帝一邊,持支持態度。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準噶爾之亂被清軍平息,傅恆眼光獨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恆督師緬甸,前期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後期由於清軍
水土不服的原因,造成大量人員減損,主帥傅恆亦染上惡疾,一年後去世。
不可否認的是,傅恆頗具軍事眼光,也確屬軍事人才。其指揮平
準噶爾、
大金川、緬甸戰役,均為乾隆“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貢獻。
文化
傅恆能文能武,其作品範圍較廣,他主編、參與了《周易述義》、《春秋直解》、《西域同文志》、《增訂清文鑒》、《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平定準噶爾方略》、《皇朝職貢圖》、《
吏部則例》、《欽定詩義折中》、《欽定
大清會典》、《欽定旗務則例》、《
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的撰寫工作。深受乾隆帝讚譽。
人物評價
《清史稿》:“傅恆以受降還師,德心孚契,自以其謹慎,非徒藉貴戚功閥重也。”
乾隆帝:“世胄元臣,與國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績。定策西師,唯汝予同。酇侯不戰,宜居首功。”
蔡東藩:“傅恆、阿桂系乾隆朝名將,抑亦乾隆朝福將。有明瑞之喪師小猛育,而後傅恆乃慎重將事,有溫福之戰死木果木,而後阿桂乃堅忍成功。天下事經一度失敗,始增一番懲創,明瑞溫福之不幸,即所以成傅、阿二人之幸耳。傅、阿二人歿,嗣後有名將,少福將,故乾隆朝為清室極盛時代,亦即清室中衰時代。”
蕭一山:“乾隆中,滿大學士之聲威卓著,備蒙恩眷者,前有傅恆,後有阿桂,而中葉尹繼善、舒赫德亦並以閫外之功,入贊綸機,皆滿人中之佼佼者也。”“乾隆之盛,斯亦用人之效已。初年有張廷玉之勤慎,鄂爾泰之練達,中年有劉統勛之幹濟,傅恆、兆惠之勛功,其餘嵇氏父子,陳世倌、史貽直、陳大受、汪由敦、梁詩正、尹繼善、孫嘉淦、陳宏謀、劉綸等,亦皆忠正有為。即晚葉和氏專政,朝綱大壞,亦尚有阿桂、王傑之持正不阿,故人才濟濟,得佐明堂,而後乃有政治之可言。”
親屬成員
曾祖:哈什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