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門

乾清門

乾清門為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乾清門後的區域是帝後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區域。

內廷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正門,在清代是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

乾清門面闊5間,進深3間,高約16m,單檐歇山屋頂,坐落在高1.5m的漢白玉須彌座上,周圍環以雕石欄桿。門前三出三階,中為御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中開三門,門扉安設在後檐部位,門廳敞亮。兩梢間為青磚檻牆,方格窗。檐下施單三踩斗栱,繪金龍和璽彩畫。門兩側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長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絢美艷麗,在陽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將乾清門映襯得華貴富麗。門內有高台甬路連線乾清宮月台

乾清門東為內左門及九卿值房,西邊內右門及軍機處。門前廣場東西兩端為景運門隆宗門。乾清門是連線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在清代又兼為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清門
  • 屬性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
  • 建造時間:1420年
  • :約16m
景點歷史,交通提示,相臨景點,

景點歷史

門內有一道白石欄桿的高台通道,直達乾清宮。當聽政之日,門中設寶座,辰時(早上7-9點)皇帝御門,戶、禮、兵、工、吏各部輪流奏事(送奏摺或口奏),然後由皇帝作出決策。清朝康熙帝時,在此聽政最多,到鹹豐以後就不在此聽政了。
御門聽政於常規日的辰時舉行。屆時午門擊鼓,文武大臣列隊從午門左右掖門進入,並按品級分列於太和門兩側。當皇帝御門升寶座之時,鳴響鞭,大臣們行一跪三叩後,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畢,御史糾舉禮儀,鳴鞭,皇帝起駕回宮,百官退出。朝儀制度極嚴,眾臣不得喧譁,耳語,吐痰等,否則將以失禮從嚴處理。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
1644年滿清占領北京後,清代第一帝順治,便是在該門聽政時發布大赦令的。

交通提示

乘1、4、20、52、57路天安門站下,穿過天安門城樓、端門到達午門(正門)。 乘101、103、109路公共汽車故宮博物院下到達神武門(後門)。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