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夕
拼音:xī,注音:ㄒㄧ
〈名詞〉 3、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夕
拼音:yì,注音:ㄧˋ
〈名詞〉
5、同“
射(yì)”。用於“夕(yì)姑”,即“
射姑”,春秋時
曹莊公名,姬(jī)姓。
〈副詞〉
6、通“亦”。
詳細解釋
◎夕
拼音:xī,注音:ㄒㄧ
〈名詞〉
(1)象形,甲骨文像初月形。《說文》:“莫也。從月半見。”本義:黃昏,傍晚。
(2)同本義。
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之眾寡,為之版以待,夕擊柝而比之。——《周禮·
天官·宮正》
鄭玄註:“夕,莫也。莫行夜以比直宿者,為其有解惰離部署。”
日東則景夕多風。——《
周禮·大司徒》。
司農註:“謂日跌景乃中立表之處,大東近日也。”
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周禮·
地官·司市》
(3)夜晚,晚上。
以永今夕。——《詩·小雅·
白駒》
朝而不夕。——《左傳·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禮·道仆》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易·乾》
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宋·蘇軾《
超然台記》
此夕歡娛,風清氣朗,笑他夢雨暗高唐。—— 清·
洪昇《長生殿·
定情》
時當七夕,鵲渡銀河。天上人間,良宵第一。——唐·
杜甫《
牽牛織女》 註: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之夜。
(4)指每年的最後一季、每季的最後一月或每個月的下旬。
晡時至黃昏為日之夕;下旬為月之夕;自九月盡至十二月為歲之夕。——《洪範·五行傳》注
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則庶民受之。——《
尚書大傳》卷三
鄭玄註:“自九月盡十二月為歲之夕,
下旬為月之夕。”
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
輕重乙》
郭沫若案:“‘朝夕’猶‘潮汐’,喻言起伏。”
吳之諸郡,
姑蘇稱其首。郡之屬邑,崑山出其右。雜以魚鹽之利,溉乎朝夕之池。——宋·
王禹偁《
崑山縣新修文宣廟記》
窀夕不華,明器不設。——《
泰山都尉孔宙碑》 按:《左傳·襄公十三年》“惟是春秋
窀穸之事”
洪亮吉詁引
惠棟曰:“《孔宙碑》作‘窀夕’,《說文》無‘穸’字,明不從穴也。”
(8)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不明於則而欲出
號令,猶立朝夕於運坸之上。——《管子·七法》
尹知章註:“立朝夕,所以正東西也。”
(9)姓。
夕氏,後漢巴中渠帥有夕氏,巴郡七姓,一曰夕。《蜀志》
尚書令夕斌。——《通志·氏族略五》
〈動詞〉
(10)在傍晚或夜間進行某種活動。
及期夕幣,使者朝服。——《
儀禮·
聘禮》
鄭玄註:“夕幣,先行之日,夕陳幣而視之,重聘也。”
(11)引申指古代的一種禮制,傍晚朝見君主。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左傳·成公十二年》
孔穎達註:“旦見君謂之朝,莫見君謂之夕。”
平公射
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
叔向聞之。夕,君告之。——《
國語·
晉語八》
韋昭註:“夕至於朝。”
(12)引申指睡覺,進入睡眠狀態。
(13)傍晚祭月。
朝日,嘉旦晝之道也;
夕月,嘉莫月之道也。——清·
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
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
鬼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國語·周語上》
韋昭註:“禮,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朝日於東門之外,然則夕月在西門之外也。”
十一月
辛巳朔旦冬至,
昧爽,
天子始郊拜
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如雍禮。——《史記·孝武本紀》
裴駰集解:“應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東門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瓚曰:‘漢儀郊泰一時,
皇帝平旦出
竹宮,東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便用郊日,不用春、秋也。’ ”
(14)傾斜,歪斜。
是正坐於夕室也,其所謂正,乃不正矣。——《呂氏春秋·明理》
高誘註:“言其室邪夕不正,徒正其坐也。”
《
周官》土圭之法:日東,景夕多風;日北,景長多寒。——《
遼史·營衛志中》
(15)向西走,偏西。
凡行人之儀,不朝不夕。——《
周禮·秋官·
司儀》
鄭玄註:“不正東鄉,不正西鄉,常視賓主之前卻,得兩鄉之而已。”
四氣
鱗次,寒暑環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晉·
張華《勵志》
一日,日既夕,戒成曰:“燭坐勿寐,我往視新婦來也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菱角》
(16)通“豫”。古代帝王秋季出巡、視察年成的好壞。
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
管子·戒》
戴望校正引
孫星衍註:“《晏子內篇》:‘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夕、豫聲相近。《
白帖》三十六引‘夕’作‘豫’。”
〈量詞〉
(17)量詞。用於所說的話語。
賈母笑著把方才一夕話說與眾人聽了。——《
紅樓夢》第四十三回
◎夕
拼音:yì,注音:ㄧˋ
〈副詞〉
(18)通“亦”。
(人)所教,夕議而教人。——《
老子》
朱謙之校釋引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本均作‘亦我義教之’。”
〈名詞〉
(19)
同“射(yì)”。用於“夕(yì)姑”,即“
射姑”,春秋時
曹莊公名,姬(jī)姓。
五十五年,桓公卒,子莊公夕姑立。——《
史記·管蔡世家》
司馬貞索隱:“夕(Yì)姑,上音亦,即射(Yì)姑也,同音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夕部】 夕 ·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0
《唐韻》《
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為歲夕,晦為月夕,日入為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
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注》夕見於朝以諫也。
又
七夕。《齊諧記》
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彩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
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又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又葉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
陸德明疏》發朝也。葉上鞹薄。 《
說文》從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為夕。
說文解字
【卷七】【夕部】 夕 祥易切
莫也。從月半見。凡夕之屬皆從夕。
說文解字注
𦱤也。𦱤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從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𦱤者、日在
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從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
字源解說
“夕”與“月”同源,後來分化。甲骨文、金文將“月”的字形減去一短豎指事符號,表示月上黃昏,月光不明。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書略有所變形。造字本義:月亮初顯的黃昏。日初出為“朝”*;月初出為“夕”;月高人靜為“夜”*。
含“夕”詩詞
判知秋夕帶啼還,那及春朝攜手度。
乞得巧多成底事,祇堪裝點嫁衣裳。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秋月乘興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長橋夜泊南岸旦游寧境院因成十絕呈君勉且寄子通》其六 朝代:宋 作者:
朱長文歡友相逢清絕處,酣歌一夕抵千金。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
青天。不知天上
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
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
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
還將中散興,來偶步兵琴。
《古意》其一
無日不秋聲,新故愁相接。
朝代:宋 作者:
陸游歲月不貸人,綠髮成華顛。
我本塵外客,已絕區中緣,
惟當及未死,勤醉梅花前。
瘦影寫微月,疏枝橫夕煙,
偃蹇岩壑間,欲與松忘年。
豈亦薄世俗,忽逐天風翩。
吾詩不徒歌,持配湘娥弦。
《宿山中絕句》其四
岩中一夕寒,雲衾抱秋月。
《除夕》
今年今夕送,明歲明晨迎。
只此憂勤念,
乾乾無滅生。
《紅葉》
縱饒紅勝錦,只是惱愁腸。
《郊居寓目隨事輒題四首》其三
朝代:元 作者:
袁易行雲杯裏度,白鳥鏡中飛。
《念奴嬌 其六 己卯中秋和陳丈少卿韻》
垂虹望極,掃
太虛纖翳,明河翻雪。一碧天光波萬頃,湧出
廣寒宮闕。好事浮家,不辭百里,俱載如花頰。琴高雙鯉,鼎來同醉孤絕。
浩蕩今夕風煙,人間天上,別似尋常月。陶冶三高千古恨,賞我
中秋清節。八十仙翁,雅宜圖畫,寫取橫江楫。平生奇觀,夢回猶竦毛髮。
引用典故:陽台 三星曙
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裏一枝開。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客家話:[梅縣腔] sip8 [寶安腔] sip8 [客英字典] sip8 [海陸豐腔] sip8 [沙頭角腔] sip8 [客語拼音字彙] qid6 xid6 [台灣四縣腔] sip8 [東莞腔] sit8 [陸豐腔] sip8
◎ 粵語:zik6
夕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備註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 dz | i̯ăk | |
先秦 | 王力系統 | 鐸 | z | iak | |
先秦 | 董同龢系統 | 魚 | z | jăk | |
先秦 | 周法高系統 | 鐸 | r | jiak | |
先秦 | 李方桂系統 | 魚 | r | jiak | |
兩漢 | 西漢 | 鐸 | | | |
兩漢 | 東漢 | 鐸 | | | |
夕中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調 | 聲母 | 韻母 | 備註 |
魏 | | 藥 | | | jiak | |
晉 | | 藥 | | | jiak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陌麥昔錫 | | | jiek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陌麥昔錫 | | | jiek | |
南北朝 | 齊梁陳北周隋 | 陌麥昔錫 | | | jiek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 | z | i̯ɛk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 | z | ǐɛk | |
隋唐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 | z | jɛk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 | z | iæk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 | z | jäk | |
夕韻書集成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釋義 | 索引 |
---|
夕 | 廣韻 | 梗 | 入 | 昔 | 邪 | | 開 | 三 | 全濁 | 祥易切 | zjɛk | | 519.01 |
集韻 | | 入 | 㫺 | | | | | | 祥亦切 | | | 743.8.1 |
韻略 | | 入 | 昔 | | | | | | 祥亦切 | | | 4.2 |
增韻 | | 入 | 昔 | | | | | | 祥亦切 | | | 4.3 |
中原 | | 入平 | 齊微 | 心 | | | | 全清 | | si | | 4.1 |
中州 | | 入作平聲 | 齊微 | | | | | | 星西切 | | | 5.1 |
洪武 | | 入 | 陌 | 邪 | 徐 | | | 全濁 | 祥亦切 | ziək | | 21.3 |
常用詞語
拼音:xī yáng
釋義:
1.指山的西面。
《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毛傳:“山西曰夕陽。”
《
釋名·釋山》:“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陽。
晉 庾闡《狹室賦》:“南羲熾暑,夕陽傍照。”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
三俠五義》第二回:“正遇著深秋景況,夕陽在山之時。”
冰心《寄小讀者》二二:“每天黃昏獨自走到山頂看日落,看夕陽自戚叩落亞的最高峰尖下墜,其紅如火!”
3.比喻晚年。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李周翰註:“夕陽,謂
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老去聞悲角,人扶報夕陽。”
唐 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拼音:xī zhào
釋義:
1.傍晚的陽光。
唐太宗《
望雪》詩:“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宋 陸游《
野飲》詩:“平堤漸放春無綠,細浪遙翻夕照紅。” 清
朱彝尊《和韻題惠周惕紅豆書莊圖》之二:“粥魚茶板近松門,夕照雙浮塔影存。”
2.猶夕陽。
唐
顏真卿《題杼山癸亭得暮字》詩:“遲回未能下,
夕照明村樹。”
清 曹寅《看西廊秋葉》詩:“坡陀看愈好,夕照若為停。”
葉聖陶《微波》:“他們如在柔美而朦朧的夢中,也不頌禱朝陽的早升,也不悲嘆夕照的遽滅。”
參見“
夕陽”。
3.比喻晚年。
清
劉大櫆《祭左和中文》:“痛
朝霞之已失矣,苦夕照之無多。”
拼音:zhī zhēng zhāo xī
釋義:
明 徐復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旦夕。”
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拼音:yuán xī
釋義:
舊稱農曆正月十五日為
上元節,是夜稱元夕,與“
元夜”、“
元宵”同。 宋
葉適《運使直閣郎中王公墓志銘》:“會慶節禮畢,吏以例白留山棚,元夕張燈可就用也。”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煙火》:“勛戚富有之家,於元夕集百巧為一架,次第傳爇通宵為藥。”
拼音:yī zhāo yī xī
釋義:
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時間短促。
《易·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後漢書·孔融傳》:“又袁術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隨從,周旋歷歲。”
《
三國演義》第一〇一回:“吾伐中原,非一朝一夕之事,正當為此長久之計。”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八章:“所有這些方面的完成,需要一個長的努力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然而必須向這個方向發展。”
亦省作“一朝夕”。
宋 真德秀《論語詳說後序》:“人見其溫潤縝栗,無少瑕點,以為出於天成,而不知追琢磨治之功非一朝夕積也。”
拼音:xī chōng
釋義:
唐 薛能《
游嘉州後溪》詩:“山屐經過滿逕蹤,隔溪遙見夕陽舂。”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唐人雜記上》:“人多不知夕陽舂為何等語,予考之《
淮南子》曰:‘日經於泉隅,是謂高舂,頓於連石,是謂下舂。’”
清
錢謙益《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一:“最喜林深無虎豹,夕舂猶許歷孱顏。”
拼音:chú xī
釋義:
1.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舊歲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歲,故稱。 晉 周處《
風土記》:“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誌》:“更及一旬,當是除夕,君可於家專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除夕》:“京師謂除夕為三十晚上。”
2.借指一年的最後一天。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這除夕的年夜裡,她就約了幾個同鄉、同學和朋友到她的公寓來過年。”如:除夕之夜。
3.舊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隨園隨筆·天時地誌》:“《
太平廣記·盧頊傳》‘是日冬至除夜,盧家備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拼音:xī mèi xiāo xīng
釋義:
晚睡早起。形容勤奮不息。
《南史·宋紀上·武帝》:“是故夕寐宵興,搜獎忠烈;潛構崎嶇,過於履虎;乘機奮發,義不圖全。”
參見“夙興夜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