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茻
- 拼音:mǎng
- 部首:艸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
- 總筆畫:12
- 五筆86&98:BTBH
- 倉頡:UUUU
- 四角號碼:22447
- UniCode:833B
- 鄭碼:ZIZZ
- 筆順編號:523522523522
- 筆順讀寫:折豎撇折豎豎折豎撇折豎豎
- 造字法:會意
- 詞性:名詞
- 粵語:mong
字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宋本廣韻,
字義
(1)〈文言〉【名】眾草
(2)〈文言〉【名】叢生的蕨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文紡切,音惘。《說文》眾草也,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與岡同。自為部。《正字通》入艸部。《六書正譌》眾草也,象形。別作𦷶,訓逐兔艸中也,非艸、茻之義。
又《廣韻》模朗切,音莽。義同。
又《通志·六書略》茻,蕨類,繁薈而叢生。
又滿補切,音姆。莫後切,音晦。義𠀤同。《玉篇》作𦬠。𦬧,古文友字。
說文解字
- 原文
【卷一】【茻部】茻 mǎng模朗切
茻①,眾艸(草)也。從四屮②。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與岡③同。
- 注釋
①茻:朱駿聲《通訓定聲》:“經傳草茻字皆以莽為之。”
②從四屮:表示眾草的意思,
③岡(wǎng):葉德輝《贊若考》:“網部首……無此岡字,蓋網隸省字也。
- 譯文
茻,眾多的草。從四屮。大凡茻的部屬都從茻。音讀與岡字相同。
說文解字注
眾艸也
按經傳艸莽字當用此。
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若與岡同
謂其讀若與岡之讀若同也。模朗切。十部。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三十七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國際音標 | 羅馬字 |
莽 | 模朗 | 明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mɑŋ | mangx/m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