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應急物資準備

地震應急物資準備

破壞性地震尤其是重大地震或特別重大地震發生後所進行的地震應急工作,與作戰有類似的地方。我國古代關於“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作戰名言也可適用於地震應急,那就是應急物資的準備應該做在地震發生之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應急物資準備
  • 外文名:Earthquake emergency supplies
  • 所屬學科社會學
必要性,物資分類,

必要性

地震災害人命關天,應急行動必須快速有效。不論是災區內部的應急反應還是外部的應急援助,沒有相應的物資,赤手空拳是不行的。有了人,有了物,加上高明的指揮,才能使應急行動產生實際效果。而物資是事先要有充分準備的,否則在地震突然襲擊、災區混亂無序的情況下,物資也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尋找和搶救被壓埋人員
尋找和搶救被壓埋人員是地震應急的重要任務之一。被壓埋人員如果沒水和食物,很難想像他們能堅持很長時間等待救援;通往外界的道路被破壞,如果沒有部隊或專業搶修隊利用相應的機械設備快速搶修,救援隊就很難儘快趕到災區搶救人員;救援人員如果沒有相應的工具,很難找到被壓埋者,就是找到了,面對鋼筋水泥廢墟,也難有作為。
搶救傷員和防止疫病發生
搶救傷員和防止疫病發生是地震應急的另一重要任務。醫療救護人員到了現場,沒有最必需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很難在現場緊急處理傷員,或者很難達到最低的治療效果;如果沒有帳篷、發電設備等,在現場進行緊急處置是困難的;如果沒有汽車、重傷員的轉運就難以實現。衛生防疫也是一樣,離不開所需的藥械。
其他緊急任務
地震應急的其他緊急任務還有災民的生活安置、次生災害尤其是火災的撲滅、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生命線設施的搶修等,都需要各自必需的物資。災民要儘快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這就不能缺乏食品、糧食、水、飲料、帳篷或簡易住房材料。發生火災,少不了消防設備。生命線設施的搶修更是要有專業設備、器械,或者緊急接通備用設施。凡此種種,都表明在地震應急中,應急物資是其支撐條件,是絕對不可少的,而且事先要有準備,隨時都能用上,等到地震發生以後再去匆匆忙忙準備,那就會貽誤應急的最佳時間,喪失減輕災害損失的有利時機。
正因為如此,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國務院領導在強調建立反應迅速、突擊力強的地震緊急救援系統時指出,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地震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系統;有關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認真落實地震應急儲備專項資金,儲備城市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所需的設備和專用救生器械,以及應急水源和食品等生活必需用品;還應建立應急儲備管理制度。
這裡所指的地震應急物資的內容是廣義的,包括物資、裝備、儀器、設備、器械、用品、材料等。地震應急物資的準備是地震應急準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地震應急準備的第四大要素。

物資分類

地震應急物資是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應急、救助所必需的急用物資,與地震救災物資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比如,尋找和搶救被壓埋人員是應急工作,救助和安置災民既是應急工作也是救災工作,應急時有帳篷、有乾糧就可以了,而救災時就要蓋房子、供應糧食。又如道路被震壞,應急時先修便道,而救災時就要修正式道路,兩者相比,專用設備差不多,但前者可簡單些。
應急物資的類別
地震應急物資,按應急救助對象分,有被壓埋人員的搶救所需的、傷員急救所需的、生命設施搶修所需的、災民安置所需的;按參加應急工作人員分,有現場指揮人員所需的、搶險和救助人員所需的、其他現場工作人員所需的。因此,可以將應急物資分為六類:指揮類、救生類、搶險類、生活類、工作類、公用類。
指揮類應急物資是現場指揮人員所需的必備物資;救生類是指尋找和搶救被壓埋人員、傷員急救和衛生防疫所需的必備物資;搶險類是指搶修生命線設施、減輕次生災害所需的必備物資;生活類是指災民安置和應急救助人員所必需的生活物資;工作類是指進入災區的應急救助人員工作上所必需的各種物資;公用類是指地震應急各項工作多數使用的物資。
指揮類物資
這是地震現場指揮人員必需配備的物資,以保證現場指揮到位,與外界聯繫暢通。所需物資主要應準備無線電台(或海事衛星接收傳送裝置)、小型對講設備、發電設備及相應的照明設備、攜帶型應急燈、攜帶型計算機、越野汽車等,必要時還需動用直升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