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政策

國家財政政策

國家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它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係制約。

基本介紹

基本概念,形成發展,主要內容,調控政策,種類手段,調節方式,主要措施,

基本概念

國家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繫。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相互配合
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
稅收是國家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
其內容包括: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分配政策、預算收支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投資政策財政補貼政策、國債政策、預算外資金收支政策等,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形成發展

國家財政政策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不斷發展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制約,國家不可能大規模組織社會經濟生活。奴隸主和地主階級的財政政策主要為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政治職能服務。在資本積累階段和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統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奪性財政政策,以加速資本積累的過程。早期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簡政輕稅、預算平衡的財政政策,以利於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生產社會化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經濟職能逐漸增強,財政政策不僅為實現國家政治職能服務,而且成為政府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工具。
早期資本積累早期資本積累
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產生,財政政策成為調節經濟、挽救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經濟蕭條時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加快經濟復甦;在經濟高漲時期,則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減少社會總需求,延緩經濟危機的來臨。
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國家集中了全體人民的意志,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覺地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制定財政政策。一方面促進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一方面組織和協調社會經濟生活,為鞏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服務。

主要內容

財政的構成與財政政策工具
國家財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構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轉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則包含稅收公債兩個部分。
政府支出是指整個國家中各級政府支出的總和,由具體的支出項目構成,主要可以分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政府購買是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如購買軍需品、機關公用品、政府雇員報酬、公共項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屬於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是決定國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規模直接關係到社會總需求的增減。購買支出對整個社會總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政府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補助等方面的支出。轉移支付不能算作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它所做的僅僅是通過政府將收入在不同社會成員之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
再看政府的收入。稅收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準,強制的、無償的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與政府購買支出、轉移支付一樣,稅收同樣具有乘數效應,即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的變動具有倍增作用。當政府稅收不足以彌補政府支出時,就會發行公債,使公債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又一組成部分。公債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務。它不同於稅收,是政府運用信用形式籌集財政資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
自動穩定與斟酌使用
在經濟成長的同時要防止通貨膨脹
1、自動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衝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需政府採取任何行動。
在經濟成長的同時要防止通貨膨脹在經濟成長的同時要防止通貨膨脹
2、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要審時度勢,主動採取一些財政措施,變動支出水平或稅收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當認為總需求非常低,出現經濟衰退時,政府應該通過削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反之,當認為總需求非常高,出現通貨膨脹時,政府應該增加稅收或者削減開支,以抑制總需求。前者成為擴張型財政政策,後者成為緊縮性財政政策
功能財政和預算盈餘
根據權衡性財政政策,政府在財政方面的積極政策主要是為了實現無通貨膨脹充分就業水平。當實現這一目標時,預算可以是盈餘,也可以是赤字,這樣的財政為功能財政。預算赤字是政府財政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實行擴張型財政政策,即減稅和擴大政府支出就會造成預算赤字。預算盈餘是政府收入超過支出的餘額。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即增稅和減少政府支出,會產生預算盈餘。
年度平衡預算,要求每個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這是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前普遍採取的政策原則。後來這個原則遭到了凱恩斯主義者的攻擊。他們認為,衰退時,稅收必然會隨收入的減少而減少。如果堅持年度平衡預算的觀點,那么為了減少赤字,只有減少政府支出或者提高稅率,其結果會加深衰退;當經濟過熱,出現通貨膨脹時,稅收必然會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為了減少盈餘,只有增加政府孩子出或者降低稅率,其結果反而會加劇通貨膨脹。這樣,堅持年度平衡預算只會使經濟波動更加嚴重。
充分就業預算盈餘與財政政策方向
所謂充分就業預算盈餘是指既定的政府在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水平即潛在的國民收入水平上所產生的政府預算盈餘。如果這種盈餘為負值,就是充分就業的預算赤字。它不同於實際的預算盈餘,實際的預算盈餘是以實際的國民收入水平來衡量預算狀況的,因此二者的差別就在於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與實際的國民收入水平的差額。一般來講,當實際國民收入水平高於充分就業國民收入水平時,則充分就業預算盈餘小於實際預算盈餘;若實際國民收入水平低於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水平,則充分就業預算盈餘大於實際預算盈餘。當然,也會出現實際國民收入和潛在的國民收入相等,因而充分就業預算盈餘與實際預算盈餘相等的情況。
赤字與公債
美國曆年財政赤字
按照功能財政的思想,戰後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干預經濟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這種政策從理論上說是逆經濟風向行事的“相機抉擇”,但是事實上多數是搞擴張性財政政策,結果是財政赤字的上升和國家債務的積累。財政赤字是預算開支超過收入的結果。
美國曆年財政赤字美國曆年財政赤字
彌補赤字的途徑有:借債和出售政府資產。政府借債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向中央銀行借債,另一類是向國內公眾借債。公債作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種形式可以為預算赤字融資,使赤字得到彌補。然而,政府發行了公債要還本付息,一年年末清償的債務會逐漸積累成巨大的債務淨存量,這些債務淨存量所要支付的利息又構成政府預算支出中一個十分龐大的支出。
西方財政的分級管理模式
根據財權和事權相一致的原則,西方國家普遍採取分級管理的財政體制。在財政分級管理體制下,稅收被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三種,分別規定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支出也同樣被劃分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並各自規定了相應的支出範圍。至於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調節,則主要依靠稅收返還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助形式進行,中央政府財政預算與地方財政預算各自分開,自求平衡。

調控政策

種類手段

(1)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增加國債、支出大於收入,出現財政赤字來實現:
(2)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
(3)中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
國家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
國家為實現財政政策目標所採取的經濟、法律、行政措施的總和。經濟措施主要指財政槓桿;法律措施是通過立法來規範各種財政分配關係和財政收支行為,對違法活動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運用政府機關的行政權力予以干預。
財政政策----加息財政政策----加息
國家財政政策手段的選擇是由財政政策的性質及其目標所決定的。財政政策的階級性質和具體目標不同,所採取的手段也不同。
中國財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
國家預算。主要通過預算收支規模及平衡狀態的確定、收支結構的安排和調整來實現財政政策目標
稅收。主要通過稅種、稅率來確定和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調節社會經濟的分配關係,以滿足國家履行政治經濟職能的財力需要,促進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公平分配。
財政投資。通過國家預算撥款和引導預算外資金的流向、流量,以實現鞏固和壯大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調節產業結構的目的。
財政補貼。它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和一定時期的政策需要,通過財政轉移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對農民、企業、職工和城鎮居民實行財政補助,以達到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和社會安定的目的。
財政信用。是國家按照有償原則,籌集和使用財政資金的一種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國內發行公債專項債券,在國外發行政府債券,向外國政府或國際金融組織借款,以及對預算內資金實行周轉有償使用等形式。
財政立法和執法。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對財政政策予以法律認定,並對各種違反財政法規的行為(如違反稅法的偷稅抗稅行為等),訴諸司法機關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予以審理和制裁,以保證財政政策目標的實現。
財政監察。是實現財政政策目標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國家通過財政部門對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團體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財政政策和財政紀律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調節方式

現代國家財政政策,都是隨著不同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斷調整的。但這種調整在一定時期內又保持相對穩定性。主要的調節方式有:①動態調節。即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規定相應的財政政策。
②總體調節。即從全局上組織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經濟與社會事業之間平衡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
③主動調節。即基於對經濟發展狀況的認識而制定的有針對性的政策。調節經濟的財政政策,有膨脹性財政政策、縮性財政政策、平衡性財政政策、總量調節政策和結構調節政策等。

主要措施

(1)財政政策是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兩方面。
(2)國家運用財政收入政策時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調節收入和財產分配的稅收措施。個人所得稅實行累積增進制,高收入者納稅多,它可以起到縮小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作用。
第二,對壟斷企業實現稅收優惠措施。這一措施可以增加壟斷資本積累,刺激經濟成長。
第三,調整經濟結構的稅收優惠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發展的部門和地區經濟,抑制某些部門生產的增長。
第四,刺激或抑制經濟成長的總量調節措施。通過減稅可以刺激積累增長、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通過增稅,可以抑制投資和消費。
(3)用財政支出政策調節經濟主要採取的措施有:
第一,增減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這項措施可以影響社會總需求的增減,從而調節市場。
第二,增減社會福利開支。這項措施可以增減社會購買力
第三,增減政府直接投資、對私人投資的津貼補助、各種價格補貼、各項事業費用開支等。這項措施可以引起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或減少。
(4)財政政策的緊縮與擴張。
經濟過熱(經濟過於膨脹)時,政府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
第一,從財政收入政策上,往往採取增稅等手段,抑制投資,減少個人收入從而減少個人消費,抑制需求膨脹。
第二,從財政支出政策上,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社會需求,從而把過熱的經濟降下來。
當經濟不景氣(經濟疲軟)時,政府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
第一,從財政收入政策上,往往採取減免稅等手段,刺激投資,增加個人收入從而刺激個人消費,擴張整個需求。
第二,從財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財政支出,直接擴大社會需求,從而刺激經濟復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