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

《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是2018年7月13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面對不確定性的財政政策”研討會暨《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發布會上發布的報告。

《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預測,2018年中國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稅收收入增長較快,社會保障支出增速將達到15.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
  • 發布時間:2018年7月13日
  • 發布單位:中國財政科研院與社科文獻出版社
  • 屬性:報告
主要內容,內容解讀,作者簡介,目錄,

主要內容

《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指出,2017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GDP增速高於預期,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使用ARIMA方法預測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都將實現較快增長。
藍皮書表示,2018年中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等因素影響,2018年財政支出將保持中速增長,財政支出結構將進一步最佳化,重點支出將進一步得到有效保障。
藍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調控。得益於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2017年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好於預期,社會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調結構、降成本、防風險等重點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藍皮書還顯示,在當前經濟增速換擋期,財政政策應該從總量的政策轉向結構的政策,在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分配結構等方面發力。同時由於財政政策不僅是經濟政策也是社會政策,要從過去單一地關注或者重點關注經濟轉向關注綜合,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不僅如此,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日益加劇,巨觀管理將進入更高層次的公共風險管理。公共風險包括經濟風險、社會風險、生態風險等多個風險。為了滿足減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的不確定性的要求,未來財政政策要從側重巨觀調控轉向公共風險管理。

內容解讀

藍皮書系統梳理了過去一年的財政政策,以綜合性視角就不同財政政策的經濟、社會、改革效果進行了系統性評估,同時結合未來財政改革對財政發展走勢進行了預測。
在分析2017年經濟形勢和更早年份相關數據基礎上,構建ARIMA模型,藍皮書對2018年經濟社會形勢預測稱,2018年GDP增長6.6%;投資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其中民間投資增速較低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最終消費支出增速11.74%,網上消費增速強勁;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波動較大;CPI溫和上漲;PPI上漲幅度小幅回落。

作者簡介

劉尚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7年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及綜合評估【武靖州】/001
2 2018年中國財政政策展望:面向公共風險管理的財政政策【石英華】/026
Ⅱ 財政與巨觀經濟篇
3 2017年中國經濟社會及財政運行特點分析【王志剛】/040
4 2018年中國經濟社會形勢及財政收支預測【王宏利】/071
Ⅲ 政策評估篇
5 中國的政府投資效果分析【潘旭亮】/127
6 中國的營改增改革評估【施文潑】/185
7 中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區域性效果【梁城城】/222
Ⅳ 風險管理篇
8 財政、貨幣金融政策有機配合以共御風險【張 鵬】/270
9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王志剛】/328
Abstract/379
Contents/3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