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對立的,它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通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與生產力的發展基本相適應,並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場所的一種新型的生產關係;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人們在生產中的關係表現為勞動者的互助合作關係,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全體勞動者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產品實行按勞分配。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初級階段,是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人類社會五種基本生產方式的演化,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的必然結果。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的客觀規律。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工業社會化大生產,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生產力是共產主義高度科學的物質生產。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生產力與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和產力存在本質的歷史區別。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糸是社會主義工業社會化大生產的商品生產關糸,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糸是共產主義高度科學物質生產決定的高度集中統一的產品經濟的生產關糸。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糸與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糸存在本質的歷史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 本質特徵:實行對生產過程有意識的社會調節
  • 具體形態:社會大工廠
  • 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
特徵,形態,

特徵

  • (1)社會主義勞動方式的基本特徵。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未來社會主義將是在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實行比資本主義更發達的社會化生產組織形式。只有如此,未來社會主義才能創造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從而一方面生產出更加豐富的產品、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另一方面大大縮短工作日,增加勞動者的自由支配時間,保證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的自由發展,使社會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因此,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機器大工業是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資本主義各種社會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如股份公司、托拉斯、大銀行和國有制等,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賴以建立的組織基礎。馬克思指出:未來社會主義的生產,是在生產高度社會化的基礎上,由全社會的勞動者自願地聯合起來共同進行的社會生產。因此,生產活動不再是任何個人的私事,而是社會的公共事務。在馬克思看來,只有在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基礎之上,才有可能形成高度社會化的聯合的生產組織形式,從而才能全面形成聯合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的生產關係。
(2)社會主義生產形式的本質特徵。
根據馬克思有關科學論述,社會主義生產形式的本質特徵有兩個方面:
一是它更好地體現社會生產按比例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種不同的需要量相適應的產品量,就要付出各種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會總勞動量。這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決不可能被社會生產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方式,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藉以實現的形式。”這表明,按比例協調發展是社會生產的客觀要求和一般規律,但在不同的社會形式下,其實現的程度是有著重大差別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能夠更好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協調發展,這既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優越性之一,又是社會主義生產形式的本質特徵之一。
二是實行對生產過程有意識的社會調節。馬克思指出:“沒有一種社會形式能夠阻止社會所支配的勞動時間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調節生產。”“資產階級社會的癥結正是在於,對生產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識的社會調節。”“而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社會主義正是要消滅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實行有意識的社會調節。對生產過程實行有意識的社會調節,是社會主義生產形式區別於所有過去的生產形式的另一本質特徵。社會主義生產形式的兩大本質特徵具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繫,只有堅持社會對生產的預定的“有意識的社會調節”,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協調發展。
(3)社會主義所有制和勞動形式的本質特徵。
馬克思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首先闡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本質規定,其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社會主義所有制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所有制,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建立社會主義所有制,就是廣大勞動者起來剝奪剝奪者,成為生產資料所有者,在協作勞動和生產資料社會占有的基礎上實現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
其二,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勞動者的聯合所有制。社會主義所有制是聯合的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不是孤立、分散的個人占有生產資料。如果沒有這種社會聯合,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就成為私有制了。
其三,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就是把勞動者個人的主體性放在首要位置,在“自由人聯合體”中突出並實現勞動者的個人所有權。
馬克思指出,勞動的不同社會形式是劃分不同社會經濟形態的重要依據。奴隸社會的勞動形式,是以人身隸屬關係為前提、以強迫勞動為特徵的農奴勞動。封建社會的勞動形式,以人身依附關係為前提、用超經濟手段強制勞動為特徵的農奴勞動。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形式,是以勞動力商品買賣為前提、用無形的鎖鏈進行監督勞動為特徵的僱傭勞動。社會主義勞動的社會形式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勞動——聯合勞動。聯合勞動是勞動者作為社會生產的主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聯合起來分工協作地進行的勞動,是勞動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式。聯合勞動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徵,存在於社會主義整個歷史時期。聯合勞動在社會主義經濟生產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聯合勞動作為社會主義的勞動形式,決定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形成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關係。

形態

(1)社會主義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比資本主義更廣泛的機器大工業。
馬克思指出:未來更高級、新型的生產方式是建立在更先進、更廣泛的機器大工業的技術基礎之上並擁有更高的勞動生產力的。馬克思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機器的作用範圍將和在資產階級社會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以大機器生產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上是保守的。現代工業通過機器、化學過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觀點,就是建立在這種比資本主義更廣泛的機器大工業的生產技術條件基礎之上的。
(2)社會主義生產組織形式將是“社會大工廠”的生產組織形式。
馬克思指出:未來社會主義的生產,是在生產高度社會化的基礎上,由全社會的勞動者自願地聯合起來共同進行的社會生產。與此相適應,作為生產主體的,既不再是分散的、獨立的個人,也不是由若干個人所形成的企業,而是全體社會成員自願聯合起來的社會聯合體。恩格斯寫道:“這種新的社會制度首先必須剝奪相互競爭的個人對工業和一切生產部門的經營權,而代之以所有這些生產部門由整個社會來經營,就是說,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畫、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因此,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未來社會主義的生產組織將不再採取個體生產或企業生產形式,而是採取社會生產形式、整個社會將成為一個大工廠或“全民辛迪加”。
(3)社會主義勞動交換形式是直接勞動交換,勞動分配形式是直接計畫調節。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交換形式。“在一個集體的、以生產資料公有為基礎的社會中,生產者不交換自己的產品;用在產品上的勞動,在這裡也不表現為這些產品的價值,不表現為這些產品所具有的某種物的屬性,因為這時,同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個人的勞動不再經過迂迴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為總勞動的組成部分存在著。”這樣,人們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社會經濟聯繫不再採取商品交換以及價值與貨幣形式,而是實行等量勞動直接交換,即以一定的活勞動(勞動時間)直接交換到與此相當的物化勞動量(消費品)。與此相適應,人們的社會經濟關係就是直截了當、一目了然的,而不再表現為商品貨幣關係這種物與物的關係這種充滿神秘性的表現形式。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社會主義的勞動分配形式應當而且必然是直接的計畫調節。“構想有一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
勞動時間的社會的有計畫的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同各種需要的適當的比例。”社會主義之所以要採取自覺的計畫調節這種社會主義勞動分配形式,是因為,在生產社會化條件下,只有實行計畫調節才能克服社會生產的自發性、盲目性,使各種生產要素真正得到合理、充分、高效的利用。同時,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使計畫調節具有可能性。馬克思在1868年致路·庫格曼的信中寫道:“通過社會對自己的勞動時間所進行的直接的自覺的控制——這隻有在公有制之下才有可能”。要實行計畫生產,就必須實行公有制。只有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實現計畫生產。
(4)社會主義所有制是社會所有制,社會主義勞動是全社會範圍的聯合勞動。
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具體形式的構想,是認為社會主義所有制是生產資料歸全社會勞動者共同占有的公有制形式——社會所有制。社會所有制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所有制的主體是社會即聯合的勞動者而不是某個集體或某個人;社會所有制的客體是全部生產資料,而不是部分或大部分生產資料。在社會所有制下,社會是占有生產資料的惟一主體,不僅各種私有制經濟要全面消滅,而且集體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等公有制形式也不復存在。在這種單一的社會所有制結構下,勞動者的勞動不僅是聯合勞動,而且成為全社會範圍的聯合勞動。也就是說,廣大勞動者將在全社會的範圍內,自由地聯合起來進行自主的社會勞動。這樣,整個社會將形成一個囊括一切的自由人聯合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