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發〔2016〕55號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目標和原則;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拓展旅遊發展空間;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加強政策保障力度5部分19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
- 印發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
- 文號:川府發〔2016〕55號
- 印發時間:2016年11月30日
簡述
意見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為加快四川旅遊業改革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在擴內需、穩增長、促就業、減貧困、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目標和原則
(一)總體要求。四川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必須堅持作為戰略性產業予以重點培育支持。要緊緊圍繞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把提升入境游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突出旅遊目的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旅遊商品、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促進旅遊業與各行業融合發展,全面形成“五大旅遊區域、十大旅遊目的地、十大旅遊精品線路”的旅遊發展新格局,服務大眾旅遊時代。
(二)發展目標。“十三五”時期全省旅遊總收入增速保持年均15%以上,入境旅遊增速保持年均8%以上,到202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在2015年基礎上翻一番,旅遊業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為全省實現“兩個跨越”作出更大貢獻。
(三)基本原則。
——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行業協會自律的發展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推動旅遊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確保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堅持統籌推進、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提升旅遊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積極營造良好旅遊環境,不斷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二、增強旅遊發展動力
(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級旅遊產業發展領導機構的統籌協調作用,形成地方主要領導牽頭、部門有效聯動、社會協同推進旅遊業發展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除規定不能下放的外,其他省級旅遊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下放市(州);除法律明令禁止的領域外,各類旅遊要素和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進一步發揮旅遊行業協會作用,支持旅遊企業參與政府採購和服務外包項目。
(五)培育壯大旅遊市場主體。大力支持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旅遊業,重點引進一批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國內外知名旅遊集團和管理服務品牌進駐四川。鼓勵和支持我省優勢企業進入旅遊領域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強化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組建四川旅遊投資集團。推動一批有特色、有優勢的旅遊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重點扶持有條件的品牌旅遊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加大中小旅遊企業轉型升級扶持力度,實現向專業化、特色化、網路化、多元化發展。支持有條件的旅遊景區開展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管理、運營模式改革。創新旅遊項目包裝策劃,探索將旅遊廁所、加油站、停車場、營地、觀景點、郵政信箱等組合形成“項目包”向社會推出,增強社會投資的積極性。
(六)加快旅遊改革創新試點。推動樂山市、資陽市等國家級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支持樂山市全國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旅遊綜合執法改革)和峨眉山市“中國國際佛教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穩妥推進成都線上線下導遊自由執業試點工作。攀枝花、樂山、廣元、雅安、涼山、阿壩、甘孜和都江堰等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要把推進全域旅遊作為新時期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旅遊業管理體制和執法機制改革創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推廣設立綜合性旅遊管理機構,在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構建新型旅遊發展格局上實現率先突破,積累可推廣的經驗。
三、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七)構建旅遊發展新格局。逐步實現以景區景點為核心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緊扣全省五大經濟區發展戰略規劃,以建設中國西部最重要入境旅遊目的地為目標,鞏固提升成都平原旅遊區;以建設世界級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目的地、全國民族地區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目標,重點突破川西北旅遊區;以建設秦巴山地生態旅遊和山水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創新拓展川東北旅遊區;以建設全國知名陽光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為目標,加快開發攀西旅遊區;以建設南向國際旅遊經濟走廊為目標,一體化發展川南旅遊區。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加強旅遊區域合作,深化做實川藏旅遊合作,完成川滇藏、川甘青、川陝甘、川渝黔等區域旅遊合作與實驗區跨區域規劃編制。
(八)創新旅遊產品體系。實施“旅遊+”行動,創新推進農旅、工旅及旅遊業與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掘農業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江河湖庫)、知名高校、運動場所、醫療衛生機構、商業街區、道路交通等機構和設施的旅遊功能。積極培育房車旅遊、研學旅行、康養旅遊、體育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智慧旅遊等旅遊新業態。依託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專項度假旅遊產品,拓展觀光、商務、會展、節慶等產品的休閒度假功能。深入挖掘重點旅遊景區、線路文化內涵,支持文化資源與創意設計、旅遊等相關產業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水平。鼓勵文化演藝院團和企業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一批兼具藝術水準、四川特色和市場活力的旅遊演出劇目。加強體育旅遊發展,將競賽表演、健身休閒、戶外運動、民間民族體育活動等與旅遊活動融合。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引導發展徒步騎行服務站、航空飛行營地、船艇碼頭等設施,舉辦體育旅遊博覽會。大力發展紅色旅遊,以“長征豐碑、偉人故里、川陝蘇區”三大紅色旅遊品牌為主線,推動紅色旅遊資源和產品跨區整合、成片發展,重點建設川陝紅色文化傳承區,打造朱德故里等一批5A級紅色景區和革命博物館、展覽館及精品紅色旅遊線路,凸顯紅色旅遊教育功能。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畫和休閒農業景區建設工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推動鄉村旅遊規模化、景區化、品牌化發展。開展旅遊扶貧,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化農副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和文化創意產品,培育一批成熟的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品牌。支持重點旅遊地區、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旅遊商品購物區,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九)加快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優勢,構建世界旅遊目的地體系。重點打造大成都國際都市休閒旅遊目的地、大峨眉國際度假旅遊目的地、大九寨世界遺產旅遊目的地、川藏318/317國道—最美景觀大道世界旅遊目的地、大香格里拉—環貢嘎世界高山生態旅遊目的地、大香格里拉—環亞丁世界山地旅遊目的地、大攀西陽光度假旅遊目的地、大秦巴山冬滑雪·夏避暑度假旅遊目的地、大嘉陵江流域文化休閒體驗旅遊目的地、大川南長江流域度假旅遊目的地等“十大旅遊目的地”。按照國際一流標準,構建九環“世界遺產”線、成樂“文化生態度假”環線、大熊貓“生態文化”旅遊線、川藏318/317國道“最美景觀”旅遊線、“香格里拉”文化生態旅遊線、蜀道三國文化旅遊線、嘉陵江“山水人文體驗”旅遊線、秦巴“南國冰雪世界”旅遊線、攀西“陽光康養”旅遊線、“長征豐碑”紅色旅遊線等“十大旅遊精品線路”。研究出台外國人入川旅遊便利化措施,結合成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和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川不斷增多的優勢,有針對性地推出美食、觀光、購物、休閒度假旅遊產品,精心組織開展境外省外行銷活動。增加主要入境市場國際航線和國際航班班次,大力扶持國際旅遊包機服務。省級財政、旅遊部門要加大對入境游的獎勵力度,鼓勵各地建立入境旅遊獎勵機制。
四、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構建旅遊綜合交通及運輸管理體系。加強旅遊目的地交通網路建設,推動1重點旅遊城市、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線路實現“城景通,景景通”。加快全省自駕、徒步、騎行營地及其他旅遊綜合配套服務體系建設。交通線路和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要優先考慮旅遊發展需求。通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等旅遊景區的標誌標牌納入道路交通標誌範圍,完善全省旅遊交通標誌體系。依託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站、加油站等交通和道路服務設施建立全省範圍內的旅遊信息諮詢服務體系,建立旅遊高峰期的交通信息發布和諮詢體系。建立地方人民政府、旅遊部門與鐵路部門常態溝通協調機制,鼓勵實施鐵路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格優惠及景區對鐵路旅客給予門票價格優惠的雙向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
(十一)實施旅遊公共服務升級工程。抓好成都、樂山、宜賓、廣元等重點旅遊城市建設,彰顯地方特色,延續歷史風貌,注重整潔宜居,更好的發揮城市在吸引消費、留住遊客上的主載體作用。加快遊客集散中心和旅遊諮詢中心體系建設,提升涉旅綜合服務功能。實施全省旅遊廁所建設管理行動計畫,重點加大藏區、彝區旅遊廁所建設力度。完善旅遊應急救援和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加強景區道路安全防護、消防設施、應急廣播和氣象監測設施設備建設。全面執行國家及行業旅遊服務標準,完善地方旅遊標準體系,鼓勵A級景區和旅遊度假區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實施旅遊惠民工程,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景區門票費用減免。鼓勵實行區域目的地旅遊連線聯票制度,推進公益性城市公園、博物館和科普教育基地免費開放。
(十二)實施“網際網路+旅遊”行動計畫。完善旅遊信息服務內容,促進智慧旅遊建設。加快商務、交通運輸、公安、農業、工商、氣象、貿促等部門涉旅資料庫建設,實現信息和平台共享。加快旅遊景區、賓館飯店、旅行社等旅遊企業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發展網上預訂、線上支付等電子商務,支持第三方旅遊電商平台做強做大。加快建設大九寨環線智慧旅遊示範區,推動成都、綿陽、樂山、廣元創建全國智慧旅遊示範城市,積極開展智慧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試點工作,提升旅遊智慧服務、管理和行銷水平。推動實施旅遊景區(點)網路預售票制度,“十三五”末,全省4A級以上景區實現流量實時監控和信息及時發布,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及城市旅遊目的地核心區實現WIFI全覆蓋。
(十三)建立健全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體制。堅持各級人民政府統一負責旅遊安全工作,旅遊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履行旅遊安全監管職責,建立完善旅遊景區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堅持依法治旅,形成各級政府主導、相關部門聯動、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持續開展旅遊市場秩序整治,依法嚴厲打擊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堅決遏制“不合理低價游”和涉旅購物市場高額回扣等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突出問題。實施“神秘訪客”調查制度,建立完善“黑名單”、降星、摘牌等懲戒機制,切實維護遊客合法權益。加快建立旅遊行業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旅遊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加強文明旅遊教育,提升公民文明旅遊和理性消費意識。
五、加強政策保障力度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省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會議,對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部署。充分發揮省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四個推進工作組的職能作用,統籌協調省直相關部門,推進實施“旅遊+”戰略,促進旅遊業與各行業融合發展。探索旅遊協同機制,引導社會組織組建跨區域的旅遊聯盟,形成市、縣、景區、旅客信息互通和有效連線,為實施跨區域應急救援、交通保障等提供便利。
(十五)強化規劃引領。科學編制全省旅遊發展規劃和專項旅遊規劃,切實做好與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生態旅遊等規劃的銜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規劃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和水利風景區等規劃要統籌考慮旅遊功能,實現融合發展與產業功能釋放。城市重大項目建設要融入旅遊元素,涉旅項目在論證、立項、建設時應充分徵求旅遊主管部門意見。
(十六)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充分發揮四川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等基金的引導作用,市(州)和有條件的縣級政府應當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圍繞旅遊發展整合資金,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範圍。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以投資公司、上市公司、銀行、融資擔保公司等為市場主體,建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相互協同的旅遊發展平台,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遊項目,推動旅遊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十七)落實要素保障。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嚴格按照土地、林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占用耕地。各級人民政府要保障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合理用地需求,指導開展旅遊項目用地的分類管理,有效落實旅遊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落實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有關政策,保障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自駕車房車營地、文化、研學、康養旅遊等旅遊新業態的合理用地需求。全面落實旅遊景區、賓館飯店等旅遊企業用水、用電、用氣與一般工業企業同價政策。
(十八)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日常巡查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切實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企業將安排職工旅遊休閒作為獎勵和福利措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定期對全省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鼓勵錯峰休假,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在遵守標準工時的前提下,探索彈性作息制度。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國小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
(十九)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編制全省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將旅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各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最佳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落實人才扶持政策,不斷向大景區和旅遊名城名鎮傾斜。強化校企合作,加快旅遊職業教育發展步伐,支持重點旅遊院校發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範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加強旅遊科研單位、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大旅遊基礎理論和套用的研究力度。做大做實國家西部旅遊人才培訓基地,不斷提高全省旅遊隊伍整體素質。
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和改進對旅遊改革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夯實旅遊統計基礎、加強基層基礎旅遊統計工作,建立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齊抓共促,共同推動旅遊業改革發展,切實抓好國家部委涉旅改革事項的對口承接和落地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附屬檔案: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略)
2016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