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 外文名:Several opinions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 法規性質:地方政府規章
(川府發[2009]24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
為加快我省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我省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和質量得到改善,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從總體看,服務業仍然是我省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還存在部分地區和部門重視不夠,部分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發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等問題。在當前巨觀經濟形勢下,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提高資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是我省推進“兩個加快”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級、各部門要從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一、二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消費,擴大稅源、最佳化稅源結構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確保認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加快發展服務業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導向,拓寬領域、增強功能、最佳化結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民生性服務業城鄉均衡發展,促進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業互動、融合、協調發展,努力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發揮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作用。
(二)發展目標。2009年力爭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幅與GDP增幅持平。2009年到2012年間力爭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到2012年,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省就業人數的比重超過35%。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工作重點
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圍繞生產性、民生性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3大板塊,著力推動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全面提升全省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
(一)最佳化服務業發展布局。立足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服務業發展基礎條件,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按照規模管理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區域產業指導政策,鼓勵、引導各重點地區依據自身比較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突出特色,加快發展服務業。成都市作為西部中心城市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向服務經濟轉型,著力打造國際軟體名城、國際旅遊休閒名城,建設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和商務會展之都、中國文化創意之都,提升西部商貿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城市功能,構建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現代服務業基地。中等城市應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城鎮發展水平較高和經濟技術實力較強等比較優勢,圍繞優勢產業,著力改造提升民生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欠發達地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應適應生產生活發展需要,重點發展民生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二)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發展。
1.現代物流業。根據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研究制訂現代物流業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建設西部物流中心,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充分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加快建設車站、港口和集疏運體系。積極推動主要節點城市以自身產業為基礎建立物流功能區、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著力壯大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能源電力、油氣化工、釩鈦鋼鐵、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農產品儲運及深加工等優勢產業服務的專業物流企業集群。加快運力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貨櫃運輸車、廂式貨車、冷藏運輸車及專業化貨運船舶。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金融業。發揮區域優勢,加快建設以成都為核心的西部金融機構中心、西部金融交易中心、西部金融市場中心和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將業務延伸到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改進對“三農”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手段和方式,大力發展網路銀行、電話銀行、網上證券交易和保險等新型服務。大力推進金融生態建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務實推進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3.現代信息服務業。加快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3代移動通信,促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快成都信息服務基地建設,推動信息服務產業鏈發展,提升社會信息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電信網、計算機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鼓勵通信企業和廣電部門加強網路和業務合作,支持通信企業在“三網融合”業務套用上積極探索、創新突破。發揮成都、德陽、綿陽等地製造業聚集的優勢,加快以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嵌入式軟體與行業套用軟體。推進社會信息化套用,積極培育信息服務業企業。
4.科技服務業。大力實施現代服務業科技支撐與示範工程。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相互承包、參股、兼併,實現聯合經營。鼓勵各類科技園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評估、科技招投標、技術產權交易、研發中心、科技中介服務、工業設計和節能服務等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建立技術服務平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和套用。支持科技信息機構、技術交易機構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設,建立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制度。
5.商貿流通業。圍繞建設西部商貿中心,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 市場工程,完善家電下鄉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積極推動社區商業建設,引導具備條件的城市加快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加快完善城市流通網路體系。分層次推進成都1級、市(州)2級和縣(市、區)級3級城市區域商貿中心建設,扶持民族地區商貿流通服務體系發展,全力構建區域商貿中心。加快引進和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和商品交易批發市場,深入推進連鎖經營發展,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市場運行監測體系和商品儲備制度,加強商品流通市場調控,保障市場供應安全。
6.農村服務業。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積極開展種子統供、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業機械等生產性服務。健全農副產品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加工企業集團。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戶科學儲糧、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點,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和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以實施“金農”工程(國家政務信息化系統工程“十二金”之一,目的是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為重點,構建多平台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其開展市場行銷、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儲藏和農資採購經營。
7.旅遊業。圍繞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目標,實施重振旅遊工程,落實相關旅遊扶持政策,推進旅遊招大引強、線路統籌、遊客信心重樹、鄉村旅遊提升、質量興旅5大行動。最佳化旅遊產品結構,促進旅遊產品向觀光與休閒度假、商務、會展等綜合型轉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重大項目實施,扶持和培育一批旅遊骨幹企業;圍繞旅遊線路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加大區域合作,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旅遊產品線路;強化宣傳促銷,明確主攻客源市場,突出網路宣傳促銷,強化境內,推動境外,重點周邊,確保省內,整體聯動,推動旅遊產品開發;推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推進景區等旅遊標準化進程,提升旅遊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8.服務外包產業。搶抓國際服務外包轉移的戰略機遇,用好國家對成都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的支持政策,強化企業、產業與市場對接,積極承接服務外包企業和訂單轉移,儘快培育和打造一批規模上千人、年出口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龍頭企業,大力推進成都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成都在全球服務外包新興城市中的地位。
9.文化服務業。以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依託,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形成有競爭力的文化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文化演展、文化娛樂、廣播影視音像、新聞出版、藝術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加快培育以創意、動漫、遊戲、網路文化等為重點的新興文化產業群,積極拓展藝術品、出版發行、媒體廣告、對外文化貿易等文化服務業發展的新空間,滿足社會多層次文化消費需求。
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大力發展美容美髮、家政等居民服務業,因地制宜發展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社會化養老、房地產和物業服務等民生性服務行業,不斷培育促其形成服務業新的增長點。
(三)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依託現有工業基礎,從“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級”的原則出發,加強規劃引導,明確功能定位與建設規模,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園區和產業用地,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發展重點,服務生產經營主體,突出產業轉型、產業升級以及產業鏈延伸,加強現代物流園區、金融功能區、信息產業園、科技創業園、創意設計產業園、新型專業市場等集聚區建設,構建產業集群發展平台,積極吸引符合產業導向的生產性服務業高端項目落戶集聚區,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打造服務業新的增長極。
(四)著力培育重點企業。針對服務業不同行業的特點,加強分類指導和政策引導,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實施“百強工程”,在各重點行業中確定一批重點培育企業,鼓勵服務業規模化、網路化、品牌化經營,加快在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貿流通、旅遊、服務外包和文化產業等服務業重點行業培育和發展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帶動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提升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各地可根據服務業發展情況,獎勵有發展成就的服務業企業領軍人物。
(五)實施服務業品牌戰略。研究制定服務業品牌建設的政策,建立促進服務業品牌工作機制,完善服務業品牌認定辦法,積極創建服務業企業品牌。大力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鼓勵企業註冊和使用自主商標,爭創“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標”。積極支持“中華老字號”、“四川老字號”服務業企業創新發展。鼓勵服務業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實現服務品牌帶動產品品牌推廣、產品品牌帶動服務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動發展。
(六)鼓勵服務領域技術創新。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抓好現代服務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與套用示範重大項目。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一批研發設計、信息諮詢、產品測試等公共服務平台,培育發展一批技術研發中心和中介服務機構。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智慧財產權交易活動,符合規定的可以享受創業投資機構的有關優惠政策。
(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推進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扶持出口導向型服務業發展,鼓勵企業申請進出口經營權和對外勞務合作經營權,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開拓國際和省外市場,在對外設計諮詢、對外工程和技術承包、軟體出口、勞務合作、醫藥研發外包等方面形成較強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吸引外商尤其是知名跨國公司投資服務業,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提高服務業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
四、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支持政策
(一)放寬市場準入。工商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檔案的規定,建立公開、平等、規範的服務業準入制度,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服務領域。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外,一般性服務業企業註冊資本一律降至3萬元人民幣,允許公司註冊資本分期繳付,註冊資本500萬元及以內的可以零首付,3個月內到位20%,兩年內繳足註冊資本。對創新性、示範性強的服務企業,在營業場所、投資人資格、業務範圍等方面還應適當放寬條件。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體育、建設等部門對本領域能夠實行市場化經營的服務,也要研究提出放寬市場準入、清理進入壁壘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二)落實稅收優惠。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支持服務企業產品研發,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按有關政策規定享受加計扣除所得稅優惠。積極落實對軟體開發、信息服務、智慧財產權服務、工程諮詢、技術推廣、服務外包、現代物流等鼓勵類生產性服務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落實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免徵企業所得稅。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以及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相關服務的企業,其主營業務符合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可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積極落實以連鎖經營形式發展的新型零售業態等服務業的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積極落實對自主創新、節能減排、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吸收就業多、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低等服務類企業,按照其吸收就業人員數量給予補貼,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的,可按規定享受工資加計扣除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保障要素供給。物價部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各級政府要按照價格形成機制落實“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逐步實現與工業用電、用水、用氣基本同價”政策。國土資源部門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合理確定服務業用地的比例,滿足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的用地要求。編制年度服務業重大項目計畫。對列入計畫的項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由相關市(州)、縣(市、區)優先安排,其中特別重大的項目,省酌情給予支持。對省規劃布局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項目,優先保障用地指標。
(四)支持技術創新。科技部門對研發、設計、創意等技術、知識含量較高的服務企業,可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產學研聯盟研究開發現代服務業共性和關鍵技術,對提升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傳媒、數字教育、協同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服務業領域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的重大項目予以優先立項。
(五)加大財政投入。省級財政安排的促進服務業發展資金要突出扶持重點,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省直各有關部門要用好現有的重點服務行業專項資金,積極爭取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推動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要加大對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要根據本地區服務業發展和財力狀況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安排的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以及其他相關資金重點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發展和品牌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六)拓寬融資渠道。人民銀行成都分行、金融監管機構要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發適應服務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不斷改進對服務業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優先批准。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推動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風險分擔機制,鼓勵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積極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台。
五、加快發展服務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加快服務業發展協調工作機制,省政府成立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深化服務業發展戰略、方針、政策研究,協調解決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市(州)、縣(市、區)要相應建立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領導機構,加快形成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聯動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工作機制,明確分工和責任,營造更加協調、齊抓共管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工作氛圍。
(二)制訂發展規劃。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省直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服務業發展主要目標,按照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戰略部署研究制訂全省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各地要根據全省服務業發展目標抓緊編制和修訂當地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省直相關部門要抓緊編制和修訂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服務、現代信息服務、房地產、農村服務、旅遊、科技和諮詢服務、文化、社區服務、服務貿易等行業規劃和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並把發展任務分解到年度工作計畫中,落實目標責任,通過編制和實施服務業發展規劃,引導和促進全省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完善產業政策。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部門配合,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有關規定,立足現有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制訂和細化《四川省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各行業發展重點及支持方向,提出規模管理要求,指導各部門、各行業相應調整和完善產業政策,逐步形成有利於我省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體系。
(四)健全統計體系。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體系,加強對部門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協調與指導,建立服務業統計機構,充實服務業統計力量,增加經費投入;充分發揮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政府統計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體系,健全服務業調查統計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搞好服務業運行監測。
(五)推進標準化。抓緊重點服務領域標準的研製,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擴大服務標準覆蓋範圍。對新興服務行業,鼓勵龍頭企業、地方和行業協會先行制訂服務標準。對暫不能實行標準化的服務行業,廣泛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範等制度。
(六)培育行業組織。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的原則,在服務行業加快培育一批獨立公正、行為規範、運作有序、代表性強、公信力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符合國際慣例的新型行業協會、商會,積極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服務品牌整合以及服務產品技術創新的研究、交流、推廣等方面作用。
(七)培養引進人才。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等機構的作用,抓緊培養造就一批技能型、開放型、科研型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引進、激勵和流動機制,努力形成服務業人才加速集聚,有序流動的局面,為加快發展服務業提供人才保障。加快各類就業服務機構特別是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發展,完善就業服務網路,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城市下崗職工再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等服務體系建設,為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隊伍。加強人才培訓工作,組織服務業有關專題培訓,增強推進服務業發展的能力。
(八)最佳化發展環境。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立足服務業發展大局轉變工作方式,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能。嚴厲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評比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整頓和規範服務業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快推進服務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良好的信用信息傳遞機制,實現信息共享,有效解決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推動形成廣泛的社會自律機制和信用評判制度。
(九)強化目標考核。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別服務業的狀況,實行分類考核,將服務業的重要指標量化、分解落實到各市(州)和省直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確保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目標落到實處。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要建立完善服務業目標考核制度,細化和分解各項目標任務,逐項落實可操作可督查的工作措施並落實到具體部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附錄
隨著服務業的多元化發展,產生了許多新興的產業分類和統計需求,為了各地各部門更準確地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統計各行業發展數據,現將《意見》中重點行業作如下說明:
現代物流業:物流業是指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全過程。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新型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滲透性強的複合型產業。現代物流業所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具體包括:鐵路運輸、道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裝卸搬運及其他運輸服務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業、零售業。
金融業: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行業,具體包括: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活動。
現代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是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路等現代科學技術對信息進行生產、收集、處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和利用,並以信息產品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專門行業的綜合體,主要分為三大類:依託電信、廣電等傳輸網路提供服務的信息傳輸服務業、以系統集成業和軟體服務業為主的信息技術服務業(IT服務業)、以生產和提供數字內容產品為主的信息資源業。具體包括:信息傳輸服務產業(基礎性信息傳輸服務業、網路增值服務業)、數字內容服務產業(數字媒體內容業、動漫與網路遊戲業、數字設計與文化創意業、資料庫業)、信息技術服務產業(軟體和積體電路設計業、面向商貿流通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面向生產製造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面向農村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空間地理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
科技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是指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為人才、成果、資金、市場等創新資源合理配置提供專業科技服務的產業。具體包括:部、省、市屬各類自然科學研究與開發、生產力促進、科技文獻、科技孵化、技術市場、科技諮詢、科技風險投資、科技評估等各類科技服務及行業。
商貿流通業:商貿流通業包括:批發、零售、餐飲、美容美髮、會展、舊貨、典當、租賃、專賣、生豬屠宰、電子商務、國際貿易、連鎖經營等。
農村服務業: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提供優良種子、病蟲防治、農業技術、農情信息、農產品運儲等生產性服務和農村金融等服務。
旅遊業:旅遊業是指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一系列相關行業,關係到遊客、旅行方式、飲食住宿等供應設施和其他各種事物。
服務外包產業: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產業。具體包括:業務流程外包(BPO)、信息技術外包(IT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ITO強調技術,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務,BPO更強調業務流程,解決的是有關業務的效果和運營的效益問題。服務外包產業有離岸外包、近岸外包、境內外包。
文化服務業:文化服務業包括新聞出版業、文化藝術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文化產品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文化用品製造業、文化用品批發零售業、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文化社會娛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