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2012年10月10日,六安市人民政府以六政〔2012〕88號印發《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6部分。

主要任務是:大力提升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工程質量;積極改進服務質量;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 發布時間:2012年10月10日
  • 發布單位:六安市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六政〔2012〕88號
檔案發布,意見全文,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

檔案發布

2012年10月10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意見全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六政〔2012〕88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試驗區、示範園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國發〔2012〕9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皖政〔2012〕82號)精神,加快推進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就開展質量強市活動提出如下意見: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轉型、跨越崛起、富民強市為主線,堅持質量優先、以質取勝,堅持民生為本、企業為基,堅持巨觀著眼、實體入手,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抓發展質量、提生活品質、建質量強市,為幸福六安建設提供強勁動力和質量保障。

總體要求

樹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質量觀,努力實現由產品質量向發展質量、由質量監管向質量建設轉變。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質量技術支撐體系、質量誠信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抓好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等重點領域的質量建設。到2015年,全市質量基礎建設明顯加強,質量安全狀況明顯改善,質量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質量意識明顯增強,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經濟和社會發展走上科學發展軌道。

主要目標

(一)產品質量目標:到2015年,產品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其中地產食品、藥品和農產品分別達到93%、95%和96%以上;規模以上企業採用國際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比率達到85%以上,其中規模以上出口企業採用國際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比率達到100%,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持證率達到40%以上,其中出口企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比率達到80%,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和現代產業集群。
(二)工程質量目標:建設工程質量明顯提高,到2015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規範要求,交驗合格率達到100%;新建民用建築實施節能50%設計標準,建築節能實現新突破。功能完備、環境友好、安全可靠、節能減排等綜合滿意指標不斷提高,工程質量水平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並逐步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優質工程總數較“十一五”增長15%以上。
(三)服務質量目標: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商貿等生活性服務業的標準體系。到2015年,培育1-2家省級服務名牌;在服務行業推行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服務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用戶滿意度顯著提高。
(四)環境質量目標:大力推進能源節約,積極發展低碳產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地表水環境質量有所好轉;城鄉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到2015年,城市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超過全年的98%;區域環境噪聲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削減率等達到省級考核要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明顯提高,完成國家規定的減排任務。

主要任務

(一)大力提升產品質量。著力解決食品、藥品、農產品及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積極推廣先進管理模式,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建立完善農產品及食品良好生產規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及產品可追溯制度。繼續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加大名牌培育、保護、宣傳力度。加強技術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導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集聚,壯大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企業。深入開展政府質量獎評定活動,充分發揮政府質量獎的導向作用,激勵和引導全社會重視和參與質量強市活動。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堅持總量擴張和產業升級並舉,通過質量提升加快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鋼鐵千億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和裝備製造、紡織服裝、輕工、建材四個百億產業培育計畫。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重點突破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及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中力量培育壯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二)穩步提高工程質量。著力解決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力量不足、企業主體責任難以落實等問題。以建築、交通、水利、市政工程為重點,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抓好大型公共建築、公共運輸工程、大型水利工程和重點市政工程等質量安全管理,分類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和鄉鎮公共建築三類工程質量監管。完善建築節能相關技術支撐體系,加快建立建築節能區域化推進機制。加強工程質量源頭控制,工程質量現場監管要與招投標、施工許可、資質資格管理有機結合,並從多個環節嚴格把關,營造公平、有序、規範的建築市場環境。完善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等國家優質工程獎和省、市優質工程獎,打造一批實力強、質量優、信譽好的工程建設品牌企業。
(三)積極改進服務質量。著力解決服務企業規範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識不強、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在旅遊、商貿、交通、電信、醫療衛生、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房地產等服務行業,按照有關行業的要求,全面推行服務業質量標準,完善服務業質量標準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精品服務項目和大型現代服務企業。到2015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服務質量基本實現規範化、標準化,制(修)訂3-5項地方服務標準和服務規範,力爭培育1-2家省級服務名牌。
(四)持續改善環境質量。著力解決水源、土壤和城市污染等問題。以建設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監管體制,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保護,加強植被保護,保持良好的生態體系。堅持排污許可證制度,大力推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突出治理工業污染,防治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全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進城鄉環境一體化防治。強化執法監督,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工作重點

積極推行“質量創優”活動,提升質量水平,重點做好八項工程:
(一)推進質量安全工程。堅持從源頭抓質量,運用生產許可、認證認可、註冊備案等手段,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對重要工業品和農產品、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重要領域的質量監管,擴大監督抽查的覆蓋面,構建以市場準入、監督抽查、日常巡查、風險監控、缺陷召回和責任追究制度為核心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建立政府統籌協調、部門依法監管、企業落實責任、社會共同監督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加快建立和落實質量安全風險分析、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切實防範和有效處置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保障經濟安全運行,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推進品牌帶動工程。加強品牌政策研究,制定品牌培育規劃,鼓勵爭創一批名牌產品、名牌工程和名牌企業;扶持高技術、高附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節能、環保產品爭創品牌;培育和保護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品;鼓勵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積極培育區域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高品牌知名度的現代產業集群。到2015年,全市新增1個國家質量獎,1個省政府質量獎,15個市政府質量獎,3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6箇中國馳名商標,2箇中華老字號,2項魯班杯優質工程,10項黃山杯工程,40個安徽名牌產品,60件安徽省著名商標,80個六安名牌,100件六安市知名商標。商標註冊總量力爭突破7000件。
(三)推進標準提升工程。全面落實技術標準發展戰略規劃,建立健全先進技術標準體系。按照市政府關於推進標準化工作意見要求,大力推動工業企業、農產品和食品標準、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鼓勵一批企業申報建立國家級、省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到2015年,力爭擁有國家和省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3個以上;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40項以上,特色農產品農業標準化推廣實施率達到60%以上;40家工業企業建立2A以上標準化良好行為;建設20個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四)推進技術創新工程。加快茶及茶製品國家級質檢中心和童車、麻類羽絨、豆製品三個省級監督檢測中心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檢測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界技術檢測機構資源,打造適應全市經濟發展的公共檢測服務平台。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力爭到2015年創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總量達到30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達到300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0家,申請專利3000項(其中發明專利200項)。
(五)推進生態環境工程。以改善大氣和水質狀況為重點,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強城鄉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推進清潔空氣行動、城市清靜工程及安全飲用水源地創建。建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體系。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使全市農村人口基本達到飲水安全標準。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抓好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工作。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控制揚塵污染,加強重點水源監控,治理城市生活能源污染,推進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網路系統建設,制訂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
(六)推進安居宜居工程。通過大力加強重點消費品、醫療衛生、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質量管理,為全市人民民眾營造平安放心的居住環境、消費環境和暢通、便捷、安全的交通環境。組織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完善城鄉消費設施和商貿流通體系,加快農村商業便利連鎖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設,擴大“農超對接”範圍。切實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抓好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物業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對保障性住房質量監管。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嚴把項目開工和工程竣工驗收關,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質量終身負責制度。加強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嚴格按照施工質量規範和技術要求,抓好工程建設全過程質量監控,確保交通道路工程質量。
(七)推進質量誠信工程。積極參與“信用安徽”建設,搭建反映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和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客觀、公正、公開反映企業的質量信用狀況。建立健全企業質量誠信檔案,積極開展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制定實施質量信用“黑名單”制度,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質量信用監督機制。開展多層次質量誠信制度與文化建設,引導企業注重質量信譽,培育誠實守信的企業質量文化,樹立六安質量信用形象。
(八)推進質量文化工程。堅持把質量教育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和培訓活動,在全社會普及質量知識,培育“以人為本、誠實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驗室建立“中小學生質量安全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組織企業開展“質量強企”、“質量提升”、“質量趕超”等活動,提高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建立統一、科學、權威、高效的質量信息發布制度,並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發布質量信息。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質量強市活動,深入開展“質量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活動,普及質量知識,增強全社會的質量意識,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關心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市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領導全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負責綜合協調等日常工作。承擔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負責本行業領域的質量振興工作,其他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推動質量強市的工作合力。縣區政府(管委)要研究建立質量強縣(區)推進辦法,努力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社會廣泛參與的有效機制,確保質量強市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策扶持。運用財政、金融、技術改造、科技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質量強市的政策扶持和支撐體系。加大對質量安全、民生計量等工作的財政投入和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等檢測機構建設的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對專利技術研究、標準重新研究、名牌培育、卓越績效先進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實現產品質量提升和關鍵技術突破。完善質量獎勵政策,市政府對我市新獲得國家質量獎的企業獎勵20萬元;對新獲得省政府質量獎的企業獎勵10萬元;對新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單位獎勵5萬元;對新獲得安徽名牌產品的單位獎勵3萬元;對當年幫助企業新創省級及以上名牌產品達到8個以上的市級業務主管部門給予3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市政府質量獎、市級名牌產品、馳名著名商標、參與標準化制(修)訂等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三)加強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法制監督工作新機制,嚴格依法行政。要採取多種形式宣傳質量法律、法規和規章,將質量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普法計畫,著力增強全民質量法制意識,形成知法、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從法制層面明確界定企業在質量形成過程中應負的責任及違法責任追究。完善質量執法監督機制,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責任追究,保證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和廉潔執法。
(四)加強隊伍建設。堅持人才培養與引進並重的原則,加強質量人才梯隊建設,重點培養高層次、高技能、滿足不同需求的質量專業人才。各有關部門要幫助企業開展職工操作技能及企業經營者管理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行為能力。加強質量領域的對外合作與人才交流,著力培養一批質量管理、標準化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專家。
(五)加強目標管理。結合六安實際,建立健全質量強市考核評價體系,制定目標考核方案,每年對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落實情況及效果進行考核評價,對質量工作成效顯著的部門和單位進行表彰,對工作落實不力的縣(區)和部門予以通報批評。
六安市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