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特徵 罐高27.5cm,口徑21cm,腹徑33cm,足徑20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
唇口 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文物流傳 一、神秘的身世之謎 這隻元代青花大罐在拍賣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關注。當時人們估計其有可能創造
中國瓷器 拍賣
世界紀錄 ,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計,其身價將達到1000萬美元,而事實大大超出人們預計。
這隻大罐上的“
鬼谷下山 ”圖案為傳世
元青花瓷器 中的絕品。圖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車上下山。故事來自於元代版畫《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它表現了戰國時代齊、燕交戰中,孫臏被燕國囚禁,他的師傅鬼谷子下山營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圖案栩栩如生,畫工細膩,出自畫家而非工匠之手,這使得
瓷罐 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同樣的一件元青花“錦香亭圖”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萬
人民幣 的高價。該罐上所繪場景出自元代著名劇作家
王仲文 雜劇《孟月梅寫恨錦香亭》,表現了
唐玄宗 時期才子佳人陳圭與孟月梅曲折的愛情故事,此兩罐是稀世
珍品 ——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兩件。兩罐繪畫中的主題人物故事雖不一樣,但器物的高度、直徑等卻大致相同。頸部、肩部也都分別繪上了相似紋飾。只可惜“錦香亭圖”罐的罐口有了修補,其價值便大大低於“
鬼谷子下山圖 ”。元青花瓷器的裝飾紋飾大多為
牡丹 、竹梅,龍紋、蓮紋、花鳥等,因此,青花瓷器上歷史人物故事的出現,就顯得更為珍貴。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
荷蘭 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時,購下此罐。這隻青花罐在這個家族中已經流傳了4代。那戶人家用這隻大罐盛放DVD
光碟 。佳士得公司幾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當時僅認為價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專家再次拜訪,才發現這件瓷器珍稀無比。
據悉,和此罐一樣繪以人物故事的同類青花古董傳世者僅有八件。罐頸上畫的
波浪紋 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衛得基金會收藏。八件珍寶中有三件肩上畫有
纏枝蓮紋 ,包括此件。
波士頓博物館 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紋帶。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蓮瓣內繪有吉祥紋的,和大衛得基金會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餘六件蓮瓣內均含下垂如意紋。值得一提的是,該罐上的牡丹紋與大衛得所藏的瓶上畫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紋、牡丹紋與吉祥紋這三道和大衛得基金會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紋帶推測,罐的製作時期極可能在1351年左右。
倫敦
佳士得 拍賣行中國部專家連懷恩說,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為中國本土定造、燒制,其他品種才外銷
中東 等地區。本土訂造的數量很少,且燒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畫工精湛,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很多都在博物館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兩、三個月後,連懷恩在圖書館研究調查時,非常湊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間印製的版畫,而罐上的裝飾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畫影響,而且還沒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繪有同樣的場景。這樣,瓷罐具備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質”,也正因為此,倫敦的拍賣顯得尤其珍貴。
出自何方?
稀有歸稀有,但此罐並沒有很多珍稀藝術品所有的那種曲折來歷。瓷罐是20世紀初荷蘭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
中國購 得。當時正值
第一次世界大戰 ,他在1913-1923期間在荷蘭海軍服役,被派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且負責德國及
奧匈帝國 等使節及領地的安全。赫默特愛好藝術,收藏廣泛,對
中國瓷器 的喜愛可從他當年北京舊宅的相片上窺見一斑。有趣的是,他購買這個罐時,元代還未被認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統治時期,青花瓷件數少,易被人遺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蘭美術館舉辦 蒙古統治下的中國藝術(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覽後,才開始青睞元代瓷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元代青花漸漸受到重視,但沒有發現多少堪稱傳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後代和他一樣並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貴重,因而多年來並沒有對它有什麼特別關照。60年代時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後人拿去估價,但專家也誤以為是明代青花瓷。傳至第三代時他的家族又讓佳士得拍賣行估價,瓷罐的珍貴价值才被發現。有趣的是,該罐在大將軍家裡,一直未受到重視,多年被放在牆角處當作容器,用來盛放雜物等。
連懷恩介紹說,歷來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來源。此罐來源明確,自1913年以來一直在一個家族收藏,並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識,是行家眼中的“新鮮貨”,因此一旦披露,市場興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視。加之三月開始,瓷罐相繼在紐約、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灣、荷蘭、法國等地巡迴展覽,使得人們對藏品的
感性認識 不斷增加,
估價 自然也水漲船高。
花落誰家?
拍賣前,專家對瓷罐的估價為100萬英鎊,也有人說拍出500多萬英鎊沒有問題。連懷恩自己的估計是600萬-800萬英鎊之間。
雖然瓷罐最終由倫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凱納齊競得,但競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中國競拍者的加入更令競拍險象環生,也使得價格一升再升。
據連懷恩介紹,拍賣當天參與標罐的前後至少有7、8人,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收藏家,包括來自台灣的寒舍總經理王定乾、香港收藏界翹楚
張宗憲 和從事明清
瓷器鑑定 三十年的香港藝術品商會秘書長
翟建民 。有中國血統的收藏家喬治·李也在現場,此外還有收藏家通過
電話競拍 。競價達到1000萬英鎊時,仍有6、 7個出價人。台灣的王定乾估價在800萬英鎊左右,把最高
支撐點 定在1000萬,沒想到會超出預料。
最終拍得者埃斯凱納齊是世界上經營中國早期藝術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競拍。他在
標價 達到1350萬英鎊時才加入。他和一位電話競拍者經過持久角逐才將寶物收入囊中。拍完後,埃斯凱納齊說,他被現場的緊張氣氛耗盡氣力,並承認:“我已經到了我的極限,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
英國當地報紙以“瘋狂出價”評價拍賣結果。倫敦佳士得中國陶瓷及工藝品主管得斯蒙德·希利說,“買家認為這瓷罐可能有些價值,但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這個價格簡直令人驚愕。”他表示:“我們對拍賣成績感到十分滿意,此罐經過多個世紀的收藏後仍然完好無缺,在市場上實在珍罕無比。”
事實上,直至佳士得出版了拍品目錄,收藏者才得知瓷罐的存在,瓷罐也開始在國際收藏圈內引起極大關注。中國人的激情也被激發,因為其他七個同類古董無一留在中國。國際上的專業人士相信有一群強有力的中國買家結成了同盟,試圖讓瓷罐回歸故土。
連懷恩強調,在拍賣中,競拍者未卜先知的能力十分重要。最熱門的東西常常會出人意料,通常競買者會準備額外金錢作後盾。他認為,此次中國藏家沒有競得瓷罐並不意味著中國買家沒有能力,而是拍賣前計算有誤,因而真正面臨意外高價時一時缺乏心理準備。事實上,中國藏家實力很強,如果計算好,完全有能力購買。中國人參加元青花罐競拍雖多少有些讓中國藏品回歸故土的因素,但連懷恩認為,他們並不是要扳回所謂中國人的“面子”,而是因為此罐品質的確非常好。當然,讓此罐回到亞洲,不論是大陸還是台灣,對學術研究的確有很大幫助。
拍賣成交後,埃斯凱納齊不願透露買家信息。他能說的就是買家“不是亞洲人,也不是英國人”。拍賣行對此也無法過問,連懷恩猜測最終買家可能是美國藏家。而且還沒有聽說買家會有任何關於此罐的展覽計畫,但連懷恩希望能借給博物館展出,讓更多的人有幸親眼目睹這件人間稀罕之物。
連懷恩說,過去幾個月中他有幸和瓷罐相處,“越看越有滋味,百看不厭”。拍出後他有一種“失落感”,起碼短期之內沒機會再見到它了。
紋飾特徵 此罐使用進口鈷料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第四層下部:為
變形蓮瓣紋 內繪琛寶,俗稱“
八大碼 ”。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
鬼谷子 在
齊國 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艷,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
孫瀛洲 先生所說的:“
元代瓷器 ‘精者頗精’”。
文化底蘊 圖罐題材奇特
題材的奇特之處更重要地體現出畫面故事中的主角---鬼谷子身上。
鬼谷子 在歷史上說法不一,始終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在
中國歷史 上,確有鬼谷子其人。鬼谷子是戰國中期
衛國 人,生卒年月不詳。他早年周遊列國,長於辭令,善於出謀劃策,欲求聞達於諸侯,但因時運不濟,仕途不顯。後為成就縱橫一家之言,獨立門派,他隱居朝歌鬼谷,著書立說,廣收弟子,因材施教。其隱居之處名曰“鬼谷”,因自號鬼谷子,人亦稱鬼谷先生。當然這“鬼”非指鬼邪奸詐,而是指奇絕幽秘,智慧超人。
鬼谷子學識淵博,具有政治、軍事、外交、天文、地理、
數術 等多種才能,既是一位隱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謀略家和教育家。他在實用主義總原則下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各種學說流派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展我所長。相傳鬼谷子有弟子500餘人,其中不乏功成名就、出將入相者。
戰國 時期傑出的
縱橫家 蘇秦 、
張儀 、毛遂及著名
軍事家 孫臏 、龐涓、
尉繚子 等皆是其門下高徒。鬼谷子系統總結了戰國時代遊說之士從事縱橫外交、出謀劃策的理論、策略和方法,集
縱橫術 (即外交遊說學說)之
大成 ,編著寫成《鬼谷子》一書,成為縱橫家經典著作。經由蘇秦、張儀等用之實踐,建功立業,終使鬼谷子縱橫學說名顯當世。鬼谷子因此被尊稱為縱橫家鼻祖。同時,鬼谷子的另兩名高徒孫臏、龐涓則深得兵學玄要,學成出山後成為一代名將,尤其是孫臏繼承祖傳《
孫子兵法 》寫就《
孫臏兵法 》,在中國
軍事學 上占有重要地位。鬼谷子因此又被尊稱為兵家之祖。
秦漢之後,歷代封建統治者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被視作“帝王之說”的鬼谷子縱橫學說備遭貶抑,乃至禁絕。但鬼谷子學說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千百年來流傳不絕,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地受到了被極褒和被極貶同時並存的非常待遇。褒之者稱其為“智慧
禁果 ”、“曠世奇書”、“智謀寶典”,貶之者罵其為“險猾之術”、“妄言亂世”、“蛇鼠之智”。鬼谷子生時為隱士,死後遭貶抑,後來逐漸被神化成仙。道教尊其為
王禪老祖 ,而在民間傳說中他更成了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得道真仙了。看相的、算命的也都拉鬼谷子為祖師。鬼谷子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由真實人物轉化為宗教人物和神話傳說人物的典型代表。
作為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鬼谷子學說很早就名傳海外,深受推崇。德國近代著名
歷史學家 斯賓格勒曾說道:“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合縱連橫的藝術)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認為鬼谷子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懷疑論者”。日本現代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谷子智謀運用到企業管理與
經營活動 當中,認為《鬼谷子》是關於國際謀略的最早論著。在日本以及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等
東南亞 國家還設有鬼谷子縱橫術研究院,研究介紹鬼谷子縱橫謀略思想等等。
畫面中另一主角:蘇代
畫面故事中的另一主角——蘇代也是一個令人很感興趣的人物。蘇代是蘇秦的弟弟,
洛陽 人,名聲沒有他哥哥顯赫,但也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後世人人皆知的成語“鷸蚌相爭”的故事以及“借光”一詞,均與他有關。蘇代聽說趙國將要攻打
燕國 ,他替燕國當說客到趙國去勸阻。蘇代見到趙惠文王后,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他自己從燕國來趙國途中,經過易水(今
河北 省中部的一條河,流經
易縣 )時,看到一隻蚌張開蚌殼,正在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常在水邊覓食小魚、
貝殼 的鷸鳥,伸出細長的喙去啄
蚌肉 。蚌迅速把殼合攏,將鷸鳥的長喙緊緊地夾住。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蚌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還不放你,你就會被憋死。雙方相持不下,這時來了一個打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都捉了起來。蘇代生動形象的比喻,使
趙王 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這就是著名的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由來,至今還被人們常常引用。“借光”這個詞由來已久。據《戰國策·秦策》記載,
秦國 將軍
甘茂 對蘇代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條江邊住著不少人家,有一位姑娘家境貧寒,買不起燈燭,便想和別的
姑娘們 湊到一起做針線活兒。姑娘們嫌棄她,拒絕她來。這位姑娘就說,我可以每晚都先來,打掃衛生,鋪設坐席,為大家提供方便,讓大家一來就能舒適地做活,反正你們的燈是要點的,借給我一點光又有什麼損失呢?姑娘們聽後,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蘇秦死後,蘇秦的弟弟蘇代繼承了蘇秦的事業,開始活躍在
戰國後期 的政治舞台上,亦名顯諸侯。
鬼谷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最後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谷子特別鐘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
龐涓也是鬼谷子的學生,學的也是兵法。有一次龐涓聽說
魏國 花高價錢納賢,他動了心要去魏國做官。鬼谷子有
宿命通 功能,早已知道,就對龐涓說,你出去摘一朵花來給我,龐涓就摘一朵小花拿過去,鬼谷子一看這朵花叫“馬兜鈴”,這種花一開十二朵,他告誡龐涓,這暗預你享受十二年富貴,這花是采於鬼谷,見日而萎,就是看到日光就枯萎了,鬼旁加一個委字正好是一個“魏”,魏國的魏,他說你一定和魏國有緣。鬼谷子又告誡龐涓不能夠欺騙別人,如果你要騙別人的話,那以後你要上別人的大當,最後他就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後來龐涓不聽鬼谷子的話,出於妒嫉,他不但欺騙孫臏,還殘酷迫害他。結果最後自己上了孫臏的當,在馬陵道被萬箭穿身而死,遭到了惡報。
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
錦香亭 ”圖罐以4716萬港元成交,將落戶
仙妮蕾德 董事長陳得福在美國開設的
陳氏 博物館 。“錦香亭”罐上講述的是“孟月梅寫恨錦香亭”的曲折愛情故事,本身就十分誘人,加上工匠們精湛的畫藝、施以上等青料,更為故事平添了幾分色彩。此罐以庭院為背景,繪以戲曲故事,無論亭台、花草樹木,或是人物,都栩栩如生,極為傳神,充分顯示出元代畫工的高超技藝,
彌足珍貴 ,而且與“鬼谷子下山”圖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兩件器物除了高度、直徑一樣外,其頸部所繪的
水波紋 相似,肩部所繪的
牡丹紋 也基本一樣。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錦香亭”罐的繪工比“鬼谷子下山”更為精細。那么,為什麼“錦香亭”圖罐只拍出“鬼谷子下山”圖罐的1/4?除了“錦香亭”罐的罐口有了修補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鬼谷子下山”圖罐主題紋飾中的人物故事題材的少見和奇特。
文物評價 像“鬼谷子下山”圖罐這樣繪有人物故事的
元青花罐 ,所知傳世者僅有9件。即:東京出光美術館藏“
昭君出塞 ”罐(高28.4cm)、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高27.6cm)、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
細柳營 ”罐(高27.7cm)、美國
波士頓 館藏“
尉遲恭 救主”罐(高27.8cm)、
亞洲 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高28cm)、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高26.7cm)、
南京市博物館 收藏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紋
梅瓶 、外加台灣
王定乾 先生拍得的“
元青花錦香亭圖罐 ”和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茲先生拍得的“鬼谷子下山”罐。
文物故事 元青花瓷 罐的天價拍賣表明,近年來,中國藏品在
國際市場 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此前中國藝術品最高
拍賣價格 紀錄保持者是2001年3月由紐約
佳士得 以530萬英鎊(當時合930萬美元)拍賣成交的公元前十世紀西周時期的青銅方攬。
連懷恩介紹說,過去,藏家多喜愛中國彩瓷,因其色彩豐富,裝飾規律。但隨著時間轉移,人們逐漸發現彩瓷重色,但不太能耐得細細品味。而青花雖只有藍白兩色,卻十分典雅,況且青花瓷普遍重畫工,能夠表現自然的品性。這幾年青花瓷拍賣結果都很好。2003年,紐約一家小
拍賣公司 --朵爾拍賣公司拍出的元代青花朝聖龍紋
扁壺 拍出了
中國瓷器 最高價 --583萬多
美元 ,成為當時的世界記錄。隨著
中國經濟 的發展,來自
中國本土 的藏家對中國藏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畢竟此類藏品有中國歷史背景,加深了藏家對
中國文化 的興趣。這種需求也
拉高 了整個市場的價格。不僅如此,中國藏品的收藏門類也在更新。過去不受外國人重視的
竹雕 、
犀角雕 、文房四寶如今價格也在上揚,原先局限於亞洲收藏家的山水等書畫類也受到國外藏家關注。過去,香港是中國藝術品最重要的拍賣地點,如今這個情況正在改變。此次拍品因收自歐洲,賣家家族希望可以在歐洲親自參加拍賣,佳士得
倫敦 拍賣行 也希望能藉此帶動
歐洲市場 的中國藏品拍賣。
關於元青花,不僅普通民眾,甚至於一輩子與瓷器打交道的瓷器專家對它也知之甚少。江西
景德鎮 雖然成功燒制出元青花,但由於史籍缺載,又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600多年間,世人對元青花的認識與了解一片空白。中國到底有沒有元青花?它的藝術特徵是什麼?元代為什麼會出現器型高達70厘米的葫蘆瓶、口徑達50厘米的大盤?為什麼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中國古代外銷貿易瓷里中低檔
日用瓷 占主流,那些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紛紛在異國王宮安家落戶……所有這些歷史之謎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矚目。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東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對帶有“
至正 十一年”(1351年)銘的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瓶頸上用青花書寫了長達62字的題記。至正十一年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號之一。在元代以前,
中國瓷器 還沒有形成書寫紀年款識的慣例,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稱,中國元代景德鎮燒造過青花瓷器。
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位
博物館館長 波普博士以這
對帶 款青花瓷為標準器進行對照研究,得出一個令世界文博界震驚的訊息:伊朗阿特別爾寺與土耳其
伊斯坦堡 舊皇宮 托普卡比博物館秘藏著上百件令世人嘆為觀止的中國
元代青花瓷 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這本32開的黑白圖集,一舉改寫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紀80年代,英國、日本也先後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國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
土耳其總理 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館迎來了費伯良、
李輝柄 、
汪慶正 、
劉新園 、許明等7位陶瓷專家。據說一連三天,大展廳旁的臨時庫房中,荷槍實彈的土耳其軍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國寶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開。
這些藏品中元青花達40件,而且器形碩大,花紋清麗典雅,堪稱
世界之最 ,為國內出土器罕見。中國專家們紛紛忘了不能上手的約定。追尋元青花大半輩子的老收藏家費伯良不勝感慨:“初看再看
咽聲 細,一撫再撫贊不停。”
“元代有
數字崇拜 ,
成吉思汗 起兵時樹9面旗,任命9名大將,他警告下屬們:‘將來不要犯9種錯誤’。”中國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推斷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的謎團。
元朝 統治得到鞏固之後,
民族關係 十分的複雜,元政府實行民族等級政策,
蒙古族 原是
遊牧民族 ,本族風尚很難被漢族士大夫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苦悶地走向山林,做起隱士。社會科學報社長兼總編輯、美學博士許明認為:“不少文人為生活所迫,完全有可能流落到景德鎮去畫瓷瓶,因而元青花之畫與其他朝代那些匠人之作有天壤之別。也正是因為元代為外族統治,明人不僅鄙視元人文化,更不承認它的藝術成就,導致史書上沒有記載。直到民國時期,古玩家還普遍認為元代不重視
古陶瓷 生產,更不會欣賞青花。”
青花瓷器 總覽
中國瓷器 的發展史,
元青花 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元代除了一些品格清淡的小件瓷外,那些多數收藏在
伊朗 、土耳其博物館的至正期元青花
大器 卻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
中華民族 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逕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人們把
青花瓷 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潔、藍色純淨。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映襯,宛若一幅傳統的水墨畫。
元青花起源於何時?唐、宋,還是元?我
國瓷 學一代宗師
陳萬里 先生曾將其列為“
中國瓷器史 上十五大難題之一”。唯一可以定論的是,青花自元朝至雍正年間臻於成熟。
元青花的出現成為我國制瓷工藝劃時代的事件,不僅開闢了由
素瓷 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中國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李知宴 老先生認為:“元青花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勢宏大、飽滿雄健,從器物造型到裝飾都有一種陽剛之美,其獨特的品類、造型、紋飾具有濃郁的
時代特徵 ,體現了元瓷工藝從原料、製作、繪畫到
燒成 的完美程度。”
從
纏枝牡丹 、龍鳳麒麟,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謂無所不畫。李知宴先生認為,與後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繪畫筆法最令人震撼。它揮灑自如,有時鋒芒太露、不究細節,一筆點化往往越出邊線。尤其是人物,
運筆 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著痛快、爽利勁健卻為後世青花遠遠不及。
元青花另一奇為“紋飾繁密”,卻繁而有序、層次清晰。“元代的畫工在這類青花瓷上真是費盡心思。假如把一件元青花大盤上遍布的裝飾花紋拿下來,重新組裝後再貼上去,肯定做不到那么恰到好處”,李知宴先生說。
元青花的器型有多美?李知宴先生舉
玉壺春瓶 為例:“那個
瓶膽 就像一滴搖搖欲墜的水滴,肩收得非常大氣,仿佛鐵線遊絲順勢彎下,彈性、自然的線條,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你再看
道光 以後的玉壺春瓶,肩脖臃腫,毫無高雅端莊的氣質。”
行家指出,一件小小的中國瓷器,動輒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
拍賣價 ,這恐怕也只有青花瓷了。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中相當獨特的一個門類,它是以
氧化鈷 為原料在白瓷
素胎 上描繪圖案,再用
透明釉 覆蓋,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
釉下彩瓷器 。其白底
藍彩 ,千年如新,一直是歷代瓷器收藏家首選的收藏珍品。青花瓷雖然早在唐代就有了,但完整的唐青花、宋青花至今沒有發現。到元代中晚期,青花工藝逐漸成熟。明洪武年間成為我國青花瓷生產的鼎盛期。明
永樂 、
宣德 時期被譽為中國青花瓷器製作的“黃金時代”。到清
康熙 年間,青花瓷的製作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古人說:“五彩過於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青花瓷雖然色澤單一,但是,其雋逸的藝術韻味,不僅深得中國人的喜愛,也更為外國藏家所鐘愛。相傳在明代
正統 年間,皇帝設宴招待外國使者,100多桌酒席的餐具全都用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使這些外國人驚嘆不已,有些使節及夫人竟悄悄地把
酒盅 、碟子裝進寬大的禮服口袋。宴席結束後,清點餐具,被“拿”走的青花瓷竟然有580件之多,青花瓷的魅力已經到了讓人愛不釋手的地步。
自古以來,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
藝術價值 ,而且隨著歲月演變,青花瓷越來越顯示出它的收藏價值。專家舉例說,像明朝
嘉靖 年間的名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香爐,4年前,
市場行情 為5000元,如今恐怕已經超過10萬元。又如
青花粉彩 人物畫
帽筒 ,當時花五六十元錢就能買下來,而如今至少得花1千元。收藏青花瓷首先要能大致區分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具。概括來說,明代宣德、成化、嘉靖三個朝代的作品,
行話 有“宣(德)青凝重、成(化)青雅致、嘉(靖)青幽清”之說。清三代的康熙、雍正、
乾隆 時期青花瓷也有很細微的區分。康熙時,青花顏色層次深淺不同,有“五彩青花”之稱;
雍正青花 不如康熙時的色澤豐富和艷麗,較淡雅;
乾隆青花 藍黑 中微閃紫色,顏色深沉,層次也比較少。另外,明青花有肥厚之感,釉面不平整,毛筆的痕跡比較明顯。清代的釉面比較均勻、平滑,用筆痕跡不明顯。在了解青花瓷的一些基本鑑別方法之後,許多人更想了解收藏哪一種青花瓷才能獲得較高的收藏回報。行家介紹說:1、按器型分,廳堂的陳設器最貴,文房四寶次之,生活用品再次,器型奇特稀少者也易走紅。2、按製作難易分,製作難度高,成功率低的如
葫蘆瓶 、四方瓶、六方瓶等收藏價格高。3、按
色種 分,
青花鬥彩 最貴,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4、按紋飾來分,人物畫尤以侍女畫貴重,動物次之,花鳥再次。一般來說,青花瓷的收藏者比較看重名人名瓷,但是,這種收藏觀念也不盡合理。有專家介紹說,因為清代康熙時,許多民間青花瓷在製作和藝術上,已經與官窯不分上下,有時甚至還超過官窯。因此,這類廣泛散布於民間的青花瓷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
從青花瓷收藏的未來走向看,
業內人士 認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青花瓷最具升值潛力,特別是文房四寶、瓶件,如1尺左右的
瓷瓶 ,因比較適合書房擺設,更容易獲得青花瓷收藏家的青睞,價格將不斷走高,預計
升幅 將明顯高於其他青花瓷。另外,隨著青花香爐數量的減少,如今它們的身價倍增,原來2000元就可以買到的,如今已經漲到了五六萬元,明代精品更能達到20萬元。所以,如果您家裡還有這樣的青花瓷,可千萬不要“怠慢”了這些寶貝。
元青花的可考歷史短暫,並且其數量十分的珍稀,由此對元青花的爭論也是最多的,其中的焦點之爭就是中國民間有沒有元青花?
在這個問題上,專家意見與民間觀點尖銳衝突,為了得到“名分”,民間藏家不惜砸碎價值數百萬的藏品,氣氛頗為悲壯。元青花被藏家視為掌上明珠,連照片都不肯輕易示人,生怕露相後被人仿冒。如今,他們為什麼要親手將寶貝打破?
“不打破怎么辦?文博專家歷來不承認民間收藏家手中有真正的元青花。民間藏家心疼,又必須破開瓷胎讓人研究細部。”原國利
藝術品拍賣 有限公司總鑑定師、現山東景鴻堂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生語氣沉重。
“文博系統的專家過去對於元青花有一個比較定型的認識,就是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都在博物館。由於各種特殊原因,他們對於國內
民間收藏 的元青花一般不予認同,更不用說集合起來進行研究。而民間收藏家認為元青花不止這300件。”社會科學報社長兼總編輯
許明 先生細說這段公案。
“我認為民間的元青花幾乎不存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興起了元青花收藏熱,許多人都說自己手上有元青花。這些‘元青花’大部分出如今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們搞收藏、考古的都有一個流傳有序的說法,我們國內沒有一個流傳過程。以前誰也不知道700年以前有這么一個輝煌的瓷器工藝。在700年以後一下子有了,誰都說不清楚。此外,我們那些
標準器 的
技術要素 和
技術含量 都沒有公布過,誰也掌握不了元青花當時生產的第一手標準器,標準的技術數據,如今談元青花的真偽是違背科學觀點的,所以我認為民間沒有元青花。第三點,我們如今見到的元青花的款式,紋飾大部分都是元青花的專著、拍了照片以後,才出現的,很多都是根據
出土文物 來進行臆造的,包括漆型、紋飾、造型等。”這是上海《收藏家》報主編、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會長
吳少華 的觀點。
有位陶瓷專家透露:“民間的元青花有些是真的,從
御窯 窯基 遺址 里流失出去的,但數量不會像外面傳的那么多。景德鎮御窯(御窯也稱為官窯)文物盜挖現象猖獗。等到搶救性的發掘開始動工,專家得到的都是瓷片,整器都沒有了。”
中國古玩收藏鑑賞研究會會長盧鶴壽對元青花頗有研究,他說,
元代青花 可分為大件器和小件器兩種,典型的
元青花瓷 鑑別特徵 主要有七點:一、元青花一般胎體厚重,上手感覺適中;二、器底無釉,多數器底有明顯
旋紋 ,個別有跳刀痕並黏有填砂。三、青花色澤有濃艷、灰澆兩種,均有鐵鏽斑;四、具有圈足外牆斜削處理,往往留有
浸釉 時的手抓指痕,
露胎 部分呈褐紅色;大件器底無釉露胎部分常黏有較大面積的釉塊。五、分段製造,拼接而成,接底痕跡十分明顯,特別是罐類內壁釉面有不平狀。六、凡梅瓶之口均為上窄下寬之梯形。七、
高足杯 的杯身和足採用濕胎接合,足內頂端無釉,而且往往有乳丁狀凸起,足部空心而不封底。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青花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認。元代被認為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我國雖早在唐代就已經燒制青花瓷,但成熟的青花瓷器誕生在元代。元代中晚期景德鎮開始大量生產青花瓷器,而且質量很高。青花瓷器從此成為
景德鎮窯 乃至整箇中國瓷器生產中的最主要產品,被人們譽之為“國瓷”。同時,元朝還在景德鎮設立了全國唯一一所管理陶瓷機構——
浮梁瓷局 。但由於所存資料和器物有限,因此,我們對於元青花的研究和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人們常說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1341——1368)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傑出代表,但並不能涵蓋整個
元代青花瓷器 。元青花的
存世量 少,主要與多年來的征戰,以及明初統治者野蠻焚毀元代器物有關。
元代前前後後還不到一百年,作為一個王朝,它雖然短暫,但元青花卻是我國瓷器中璀璨奪目的一顆珍珠。有趣的是,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如明、清直至
民國 ,仿
元青花瓷器 幾乎沒有,因為元青花瓷器當時資料和器物都很缺乏,況且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也很少書寫紀年款識。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斷代界限上,也每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到了明朝永樂、宣德時期,又是中國青花瓷器的高峰之一,後人中愛好者和牟利者都很關註明朝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器,卻忽略了元青花才是真正一座尚未開發的寶藏。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仿元青花瓷器才出現。
2004年底,“首屆中國民間元青花藏品研討會”在
濟南 舉行,這次會議讓民間收藏家與文博專家平等交流,為大家了解民間元青花收藏狀況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說,專家對民間收藏愈來愈重視,民間的元青花精品開始成為專家正視的話題。
關於民間有無元青花的爭論或許還會持續下去,專家和民間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平等的對話,對於民間收藏家的意見,專家已經能認真聽取。對有志於收藏元青花的收藏家來說,不能以民間一定會有元青花精品大器,就按此推理,以為自己所得就是真正的元青花了,元青花的數量終究稀少,出土有很大的
偶然性 ,是只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