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出土文物
- 出土地點:北京郊區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
- 所屬年代:原始社會
- 出土時間:1930
出土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各個國家對文物的稱謂並不一致,其所指涵義和範圍也不盡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
謂古器物從地下被發掘出來清 葉廷琯 《吹網錄·張伯顏壙志》:“此石不知何時出土。”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敘》:“其時出土之物尚少。”...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采樂章。但自近代以來,承載中華厚重歷史文化的...
1978年出土,馬踏飛燕又名[天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台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
(出土文物)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朝鮮三國時代新羅墓葬。因所出的樺樹皮製的障泥上繪有天馬而得名...
《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是1973年發行的編號郵票,設計者是吳建坤。...... 《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是1973年發行的編號郵票,設計者是吳建坤。中文名 文化大革命...
金面具是1986年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文物。現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文物為文物和考古專業學術性資料性刊物。反映國內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載有關文物考古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介紹和研究我國的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2018年3月,獲得第三...
古玩,又稱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遺存下來的文化遺存物質,包括傳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視做人類文明和歷史的縮影,融合了歷史學、方誌學、金石學、博物學、鑑定學及...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記錄》是2009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明梁莊王墓是全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發現。其中金鑲寶帽頂與金玉腰帶的出土數量高居全國之首;...
漢白玉蟬是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玉質地的蟬形物品,是漢代的出土文物。...... 漢白玉蟬是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玉質地的蟬形物品,是漢代的出土文物。中文名稱 漢白玉蟬 館藏...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
文物作用的大小,是由文物價值的高低決定的。文物的作用主要有史料作用、借鑑作用、教育作用。...
文物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簡稱。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文物藏品定級標準》(文化部2001年第19號令)規定:文物藏品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二、三級。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為一...
歷史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遺存。從《文物保護法》的內容來看,可以把文物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文物保護單位;一是散存文物。...
《新疆出土文物》是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出土文物》是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中國歷史文物》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學術研究刊物,主要刊發有關中國古代文物、考古、歷史及博物館專業的學術研究文章。...
出土文獻的最本質的特徵在於“出土”,從內容上看,它和傳世文獻的分類是一致的。而“時過境遷”,“出土”的特徵一旦消失,它也就成為傳世文獻的一部分。比如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根據...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
同時對發掘申請、發掘工作和出土文物的保管等也作了相應的規定,把考古調查發掘的工作置於法令監督之下。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對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