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

井勿幕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1月21日),原名井泉,字文淵,後通用井勿幕,筆名俠魔,陝西省蒲城縣大什字巷人,祖居地蒲城縣廣陽鎮井家塬村(今屬銅川市印台區),陝西辛亥革命的先驅和傑出領導人之一,被孫中山先生譽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時聰敏好學、志向遠大。1903年12月留學日本,入東京大成中學學習日語和普通學科.是陝西早期的留日學生。1905年加入同盟會,而後奉孫中山之命回陝發展組織,任陝西支部長。1906年再赴日本,與趙世鈺等在東京成立同盟會陝西分會。1918年在陝西興平縣被奸人設謀殺害,時年31歲。陝西軍民為懷念井的不朽功勳,曾將井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將街,並在街南端城牆上鑿開一門,名勿幕門(即今小南門)。1919年6月12日被廣州孫中山護法大元帥府特贈陸軍中將銜。1945年11月19日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勿幕
  • 別名:原名井泉,字文淵,筆名俠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蒲城
  • 出生日期:1888年2月12日
  • 逝世日期:1918年11月21日
  • 職業:革命家、思想家、將軍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陝西辛亥革命的先驅和傑出領導人
    靖國軍總指揮
    被追贈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銜
    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
  • 代表作品:《二十世紀新思潮》
  • 最高軍銜:陸軍上將
人物生平,成長留學,指揮起義,被人所殺,革命歷程,軼事趣聞,父母其人,兄弟親情,

人物生平

成長留學

井勿幕4歲父歿,是井岳秀(字崧生)胞弟。1905年8月20日由陝西同鄉康心孚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陝西靖國軍總指揮,陝西辛亥革命的先驅和傑出領導人之一。
井勿幕
井勿幕幼時聰敏好學,少有大志,早年入川,結識了熊克武等革命志士。
1903年12月留學日本。
1905年冬奉孫中山之命擔任同盟會陝西支部長,回陝組織同盟會。
1906年夏第二次赴日本籌備成立同盟會陝西分會,一面學習製造炸彈,還擔任文字宣傳,為孫中山所器重。
1907年回陝聯絡會黨和刀客,後第三次赴日本。
1908年2月在東京參與創辦《夏聲》雜誌,撰文宣傳革命,在《夏聲》雜誌第3號上,以“俠魔”為筆名,發表題為《二十世紀新思潮》一文。同年10月回陝,參加領導了陝西的反清學生運動。

指揮起義

1910年春奉同盟會總部令,回陝西組織起義,參與促成陝西同盟會和哥老會的聯合。同年秋南下香港,參與籌劃廣州起義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失敗後,5月間回陝西,與哥老會黨人張雲山萬炳南等密謀,準備大舉。6月又與楊叔吉等人赴西安滿城觀察敵情。8月派鄒子良赴渭北聯絡刀俠,並派王榮鎮赴四川、陳得貴赴山西聯絡會黨。9月下旬張聚庭從南方帶回同盟會總部命令,告知全國,確定10月6日同時起義,由各省革命黨負責組織。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任陝西軍政府北路安撫招討使
1912年被南京臨時國民政府委任為稽查局副局長,以陝西事務糾纏未就職。同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任國民黨陝西副支部長。
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失敗後避居日本。
1915年赴雲南參加護國戰爭,並任熊克武部參謀長。
1917年3月任關中道尹。同年8月離職,閒居西安。
1918年11月赴三原就任陝西靖國軍總指揮。

被人所殺

1918年12月23日被靖國軍第1路郭堅部參謀馬凌甫殺害,時年僅30歲。
1918年11月21日被廣州孫中山護法大元帥府特贈陸軍中將銜,明令嘉獎撫恤。
1929年由國民黨員焦子靜李桐軒劉治洲景定成、王子中、范紫東、蒙俊僧、孫蔚如等34人樹碑,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撰文,毛昌傑書《井先生紀念碑》,立在西安市革命公園內。
1945年11月19日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銜。被孫中山譽為革命的“後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1945年12月23日,勿幕遇害27周年紀念日,南京政府派監察院于右任專程來陝主持,將勿幕靈柩由蒲城迎至西安革命公園內,舉行公祭。同時在三原舉行“三原各界公祭井勿幕先生紀念大會”。會畢,移靈櫬於西安南郊少陵原(今長安縣境內),撥款購地12畝,建立陵園,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樹立墓碑,並在路口上建立蔣介石題字的“追贈陸軍上將銜井勿幕先生之墓”的牌坊,備極尊崇。
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勿幕舊墳得以重新修整。

革命歷程

井勿幕,1903年冬,15歲的井勿幕遠渡重洋赴日留學。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孫中山在東京創建的同盟會。同時,他很想陝西也儘快成立這個組織,遂向孫中山請求回國。孫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動,便同意其回國的請求。回陝後,他便奔赴渭北各縣,宣傳同盟會綱領,秘密發展了30多名成員。成立了同盟會陝西支部。辛亥革命前夕,陝西反清浪潮洶湧澎湃,這與井勿幕的精心策劃、積極奔走是分不開的。
1906年夏秋之後的兩三年間,他又曾兩度赴日,除讀書並籌建同盟會東京陝西分會外,他又於1907年2月,回國並親自去南方會見了黃興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後即赴日向同盟會東京總部負責人吳玉章做了匯報。這次在東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國際國內形勢和思潮,一面籌劃陝西籍留日學生在東京創辦《夏聲》雜誌。他以“大無畏”、“俠魔”等筆名發表許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傳民主共和思想,聲援國內反清鬥爭。
1908年秋,“蒲案”爆發。井勿幕遂在《夏聲》雜誌第八號發表了《蒲案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縣李體仁封閉學堂,毒打師生,違法濫刑,草菅人命的罪惡行徑。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清政府最終將李體仁革職查辦。
1909年春,于右任因創辦《民呼日報》宣傳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聲》上發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籲社會輿論支持正義,引起國內外的震動,英方最終只好釋放了于右任。尤其在1908年發表的長篇政論文章《二十世紀之新思潮》一文,盛讚社會主義理論,指出資本主義制度以成"晚照斜陽,行將就沒而黑雲蔽空","沖天之大浪來者,即此社會主義新思潮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省乃至全國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井勿幕先生墨跡井勿幕先生墨跡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最終被袁世凱奪了勝利果實。而此時同盟會內部也出現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凱。但井勿幕始終堅持革命,堅決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
1915年12月,袁世凱陰謀稱帝,反袁怒潮席捲全國,蔡鍔將軍首舉儀旗討袁。井勿幕在上海同熊志武等人商定反袁,隨即赴雲南參加反袁鬥爭。歷任參謀和前敵總指揮,轉戰四川滬洲、徐府一帶。後來他策應陝西的反袁護國鬥爭,喬裝商販徒步回陝。此時袁世凱在全國的一片唾罵中憂懼而死,但陝西仍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爪牙陳樹藩控制。井勿幕十分氣憤,旋既赴京聯絡革命志士,開展反對陳樹藩的鬥爭。
1917年12月,陝西國民黨革命派回響孫中山廣東軍政府號召,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廢棄《臨時約法》,成立靖國軍,打響了護法戰爭于右任被陝西的國民黨人士從上海請會,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分兵六路進攻陳軍。陳樹藩驚慌失措,請井勿幕以調解人身份去三原(陝西三原縣),企圖借井之聲望分化瓦解靖國軍。井勿幕素孚眾望,加之靖國軍多系井之舊部,所以他一到三原就被推舉為陝西靖國軍總指揮,一時間士氣大振陳樹藩更加惱火
于右任和井勿幕于右任和井勿幕
1918年10月,雲南靖國軍第八軍軍長葉荃率部援陝,到達第一路軍郭堅駐防的鳳翔縣(陝西鳳翔縣)。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鳳翔慰勞葉部,當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經興平(陝西興平縣)時,忽然接到郭堅來信,約井勿幕於21日赴興平南仁堡參加軍事會議。井勿幕明知赴會有險,單他認為"只要對革命有好處,我是不怕犧牲的。"並如期赴約。結果他一到就被陳樹藩勾結的靖國軍內部敗類郭堅部營長李棟材殺害,年僅31歲。
23日那天,他只帶四名護兵,到南仁堡後,被李棟材的部下從背後連開兩槍,當即犧牲。“李棟材者,陳之部下,葉軍隴州,李以力不敵詐降,而潛以密章上陳氏,必欲以民黨要人之首,表明其心。”李見井中彈倒地,立即割下井的首級,帶到西安向陳樹藩表忠心;井的屍身,由隨行護兵背回涇陽。涇陽駐軍團長田玉潔幾次赴省與陳交涉,才索回井的頭顱,與其屍身一起草葬蒲城。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含淚握筆,將井“奔走南北者十餘年,經營蜀秦者百餘戰”的事跡,呈文上報廣州革命政府,廣州革命政府決定由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為井立傳,1943年8月14日國民政府明令褒獎,追贈陸軍上將。陝西軍民為懷念井的不朽功勳,曾將井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將街,並在街南端城牆上鑿開一門,名勿幕門(即今小南門)。

軼事趣聞

父母其人

井勿幕的先祖夫妻2人,由陝西扶風逃荒,來到蒲城井家塬,給丁姓地主做長工。妻死,丁姓給坡地一塊,使其葬埋。掘墓時,發現墓穴葬有古代武將骸骨,穿戴盔甲殉葬金銀器物甚多,因以致富。初在井家塬附近植槐樹百株,出售秧苗,人稱為“井百槐”。後與人合股在四川自流井鹽井,每歲所得紅利,全運江西,鑄成江西元寶,運回蒲城,更成巨富。
井勿幕陵墓井勿幕陵墓
清道光年間,他的祖父在縣城大什字巷新建住宅,遂由井家塬移居縣城。井勿幕的父親井水汲,字綆齋,因一目失明,人稱“井瞎子”,樂善好施。1877年,西北各省大飢,井永汲倡議放賑。蒲城縣令某,因不能包辦侵吞,質問井:“你有多少錢?敢在蒲城縣放賑!”答:“我沒有百萬之富,就不敢幹這活(事)!”從此,人稱井永汲為“井百萬”。他獨出白銀數十萬兩,在蒲城設粥場幾處,放賑3年,度過荒年,而家漸衰落。
井勿幕4歲父歿,胞兄井岳秀(字崧生),大勿幕10歲,對他特別愛護,撫養成人。勿慕聰穎異常,勤學苦讀。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僅庚子賠款的本息,按當時全國4億人口計算,每人應負擔白銀2兩以上,因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井勿慕雖在幼年,卻非常關心國家民族的興亡,他們弟兄縱論天下大事時,勿幕對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多所指斥,井崧生嘗自嘆不如。勿幕性格開朗,貌秀心雄,豪俠尚武,於學業之餘,隨井崧生拜三原名拳師鷂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為師,練習拳劍技擊,又日常腿縛鐵瓦,鍛鍊腿足。他平日沉默寡言,遇事策劃解譬,滔滔不絕。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為人,常常高歌吟詠,特別愛唱漢高祖的《大風歌》和荊軻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於辭色。

兄弟親情

1902年他們弟兄分居時,分給他的蒲城縣內義源永雜貨鋪破產,債主臨門,無法應付。這個年僅14歲的少東家,迫不得已,和井崧生商量,由傭工康寶印陪同,赴四川重慶,去投靠曾受過他父親周濟的川東道道台張鐸。在重慶正蒙私塾讀書年余,結識了當地革命青年楊庶堪朱之洪熊克武但懋辛等。聞孫中山先生在國外成立反清的革命組織“興中會”,同時四川有學生赴日本求學的訊息,便不顧張鐸的阻攔,於1903年12月冒險隨眾赴日本。1905年8月孫中山先生在日本創建同盟會,井勿慕由陝西同鄉康心孚介紹加入,為中山先生所器重,“呼為後起之英”。但向中山先生要求回陝組織同盟會支部時,中山先生卻說:“你這個17歲的小孩,能辦成這樣大的事嗎?”他慷慨陳詞:“我雖年少,但我哥井岳秀在陝熟人頗多,可以通過我哥聯絡各界人士。”當時中山先生正想打開西北革命局面,見他態度堅決,又有井岳秀為助,遂委井勿慕為同盟會陝西支部長,回陝開闢工作。同年冬季帶著中山先生給井崧生的親筆信,取道朝鮮及遼寧、河北、山西等省,途中視察各地情況和清廷虛實,渡河回陝。
1906年春在井崧生的幫助下,奔走渭北各地,秘密活動,數月間就發展了同盟會吳寶三張拜雲郭希仁李仲特、李桐軒、王子端、焦子靜師子敬、朱漱芳、尚天德、寇勝浮、常銘卿、柏筱余、嚴文軒、高又明、錢定三、謝鏞、鄒子良馬開臣胡定伯等30餘人(張鳳翽等軍界人士,另行加入日知會),在三原北極宮召開同盟會會員全體會議,創建了同盟會陝西支部,奠定了同盟會在陝西活動的基礎。會後,勿慕又赴宜君、耀州(今耀縣)等地,準備設立同盟會秘密機關。同年夏季,井勿幕二次赴日本。秋季,同盟會陝西分會在東京正式成立,到會20餘人,推白毓庚楊銘源為正、副會長。12月勿幕經朝鮮回國。這時同盟會陝西分會在學界、軍界、刀俠、會黨等各方面都迅速得到發展,勿幕往來奔走于山西、河南、甘肅、四川各省,以聯絡當地同志。並推錢定三、胡景翼(笠僧)為運動新軍的中堅幹部。
1907年2月,井勿幕經四川,轉赴東南幾省,和黃興、秋瑾、朱鐀等聯絡,密謀革命事宜。同年9月下旬,他和李仲特、高又明等人在大雁塔秘密開會,討論貫徹同盟會綱領。由於多數人不贊成“平均地權”,決議改為“土地國有”。定於農曆九月九日去中部(今黃陵)縣祭黃帝陵山,激發我漢族同胞的民族精神,並推郭希仁、張翊初(贊元)起草祭文。會後,他和李仲特、焦子靜、吳虛白等陝西16人,四川7人,甘肅、山西各3人,廣東1人,共20餘人,都到黃陵,以祭軒轅黃帝為名,當場通過“驅除韃虜,光復故物,掃除專制政體,建立共和國體”的奮鬥綱領。不久,勿幕第三次赴日本。1908年2月,勿幕在東京參與創辦《夏聲》雜誌,撰文宣傳革命,在《夏聲》雜誌第3號上,發表題為《二十世紀新思潮》一文,認為“所謂共產主意(義),要其宗旨所歸,在全廢私有財產,為人民全體共有財產。協力一致,從事生產,天下一家。”這是他對共產主義的簡要介紹。1910年春,井勿幕奉同盟會總部令,回陝西組織起義,在涇陽柏氏花園開會20餘日,傳達總部指示,制定在陝西起義計畫。6月,他和鄒子良郭希仁張雲山、王榮鎮等人集會於小雁塔,商討起義事宜,7月9日又召集同盟會和會黨負責人張伯英、錢定三、胡景翼李仲三、鄒子良、張雲山、張聚庭、萬炳南等30餘人,號稱36弟兄,在大雁塔“歃血結盟”,共圖大舉。同年秋季,他和吳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由上海赴香港,策劃廣州起義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失敗,勿幕與總部諸人計議。他憤激地說:“吾黨精英,損失殆盡。若不迅圖急進,將來更不易舉。長江方面,已有密報,於夏秋之間進行,吾等應由西北發難,收南北呼應之效。”在5月間回陝西,確定10月6日同時起義,陝西決定由新軍在西安起義,渭北各縣回響。決定之後,勿幕親赴渭北布置,準備起義。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陝西各地紛紛欲動。10月22日,新軍同志首先在西安起義(俗稱“反正”),激戰三晝夜,24日西安完全光復。同時同盟會會員胡景翼、胡定伯在耀州起義,富平哥老會首領向紫山率眾光復富平,25日三原商州(今商縣)光復。此後陝西各縣陸續光復。1911年l0月下旬陝西革命軍司令部舉行會議,倉促推舉張鳳翽為軍事首領,眾人仍暗中擁戴勿幕為大都督。勿幕在耀州使人轉告他們,臨時換主帥,只能是自己擾亂自己內部,制止了眾人的企圖,遂推定張鳳翽為秦隴復漢軍大統領,錢定三、萬炳南為副統領。軍政府正式成立。10月27日由渭北趕回西安,10月31日軍政府委勿幕為北路宣慰安撫招討使,井崧生、胡景翼、曹世英、鄭庠等,都在他的部下分任標統。陳樹藩為東路節度使,負責指揮軍事。11月1日在陝西新軍中最有聲望,與勿幕志同道合的秦隴復漢軍副統領錢定三,率學生40餘人赴潼關,指揮東路戰事,途經渭南,被當地土豪韓秉堃組織的反動民團殺害。噩耗傳來,勿幕慟哭失聲,廢寢忘食。從此張鳳翽獨攬新軍大權,在反清勝利後,逐漸脫離了革命。山西黨人景梅九李岐山等於10月29日,起義河東。清軍第三鎮協統盧永祥率部由正太鐵路入晉,太原失陷,景、李等來陝求援。軍政府復委勿幕為河北安撫使,和陳樹藩率井崧生、嚴飛龍等部,由大慶關和夏陽渡河,支援山西民軍,首克蒲、解、潞州,繼克運城,三晉革命形勢復振。清陝甘總督升允率甘肅漢回各軍20餘營東下,連陷鄰州(今彬縣)、長武、沂陽(今千陽)、隴州(今隴縣),圍攻乾州(今乾縣)、禮泉,侵入三水(今旬邑)、淳化。勿幕命標統胡景翼率部於三水張洪塬,大敗甘軍。雙方在乾、禮間成相持局面,至清帝退位止。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後,任命井勿幕為中央稽勛局副局長。井勿幕以陝西事務糾纏,辭職未往。3月,中山先生受袁世凱的要挾,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勿幕亦本功成身退之義,遣散所部。將一部分包括井崧生所部在內,交付陳樹藩改編,僅留敢死軍一小部分,改為水利軍,由楊仁天率領,屯墾黃龍山。6月25日,改同盟會陝西分會為陝西支部,舉勿幕為支部長,張鳳翽為副支部長,彭仲翔宋向辰張雲山等均為支部負責人。8月上旬同盟會陝西支部改組為國民黨秦支部,井勿幕仍被選為支部長,辦理黨務。因張鳳翽阻撓,又改選張鳳翽為支部長,勿幕與馬凌甫為副支部長,郭希仁宋伯魯為幹事,張雲山為評議員。8月下旬被迫以籌辦延長油礦為名赴南京,接著又赴上海,隨章太炎學習古文。袁世凱政府任命張鳳翽為陝西都督。
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在雲南成立護國軍,號召反袁,赴雲南參加護國之役,先後任護國軍第一梯團司令劉一峰部參謀和川滇護國聯軍總司令熊克武部參謀長。處前敵時,整飭軍紀,士樂為用,軍民相安,立功最多。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撤消帝制,而再稱大總統,勿幕又聯合民党進步人士,以19省公民名義,發表宣言,反對袁世凱再稱總統。宣言中尖銳指出:“袁逆不死,大禍不止。”同年6月袁世凱病死,陝西督軍陳樹藩唁電,稱袁為“不祧之祖,共戴之尊”,陝西民黨大憤。勿幕喬裝商販,足穿麻鞋,身背捲菸,徒步回陝,轉赴北京,和黨人促成李根源為陝西省長。他亦應李根源的邀請,屈就關中道尹,以便共同對付陳樹藩。當時勿幕對禁菸、財政、教育各項大政設施,提出多次建議,但扼於陳的掣肘,未能實施。後來陳樹藩對段祺瑞拉師生關係,依附“安福系”,加入督軍團,以強力奪取李根源的省長印信,勿幕亦憤而辭職,被陳軟禁於西安,日以篇籍自娛,暗中仍與渭北通聲氣。此時駐渭北的胡景翼、曹世英、高峻、耿直、郭堅等部和民黨焦子靜、劉允臣等,均密謀討陳。陳派旅長曾繼賢率嚴錫龍團,進駐三原,擬接城防。胡景翼部補充營營長張義安、連長董振五、參謀鄧寶珊等,感到形勢緊迫,且有機可乘,率300餘人,於1918年1月25日,在三原起義,殲滅曾繼賢、嚴錫龍裝備精良的數倍之敵。胡景翼由蒲城,曹世英由耀縣馳赴三原,舉起陝西靖國軍旗幟,反段討陳,連戰獲勝,攻至西安城郊。陳樹藩屢戰不利,驚惶萬狀,勾引劉鎮華鎮嵩軍入關相助。戰事連年,互有勝負。9月靖國軍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受騙,被陳樹藩劫持,囚於西安。10月,葉荃滇軍第八軍3000餘人經四川、甘肅入陝,支援靖國軍。先至鳳翔、隴縣。又有鄂軍王安瀾川軍呂超各部,即將到陝。時陝西靖國軍共有六路司令,以于右任為總司令,聲勢復振。陳樹藩大懼,一面向國務總理段祺瑞求援,同時因渭北靖國軍將領,多系勿幕舊部,陳商請勿幕借調解之名,赴三原統馭靖國軍,以抵制滇軍。井勿幕佯裝不允,而陳樹藩邀請愈力。11月由西安赴三原,到後即被眾推為靖國軍總指揮。
井勿幕率岳維峻董振五鄧寶珊等部赴鳳翔慰勞滇軍和靖國軍第一路部隊,某日在第一路司令郭堅的宴席上,勿幕指責郭部紀律不佳,要求整頓。歸途經扶風,為郭部劉順天營截擊,未受損失。至興平又遇陳部投降的賈福堂營,據城抗阻,勿幕即命隨行部隊攻賈,數日未克。郭堅亦命駐興平南仁堡(在興平縣城西南15里)的李棟才營策應。後郭堅發公函約勿幕等於1918年11月21日齊集南仁堡開會,商討攻打興平及進取西安計畫。岳、董等都勸勿幕不必前往,勿幕亦同意。但他終無戒備之心,認為自己是靖國軍總指揮,又和郭堅李棟才是蒲城同鄉,自己去,可以把他們說服,把部隊整頓好,再勿擾害人民。行前他給四川督軍熊克武寫信說:“很多人都反對我前往,以為有危險。其實,只要對革命有好處,我是不怕犧牲的。”他只帶護兵4人,自己坐轎車前往南仁堡,到了堡外,問門衛:“郭司令來了嗎?”答:“沒有。”李棟才即迎勿幕進堡。約上午10時,郭堅的差弁李新生、任申娃、張昉等數十騎自北門進堡。揚言:“郭司令來了。”勿幕出迎,不見郭,即折回。才進營部,李新生突然自背後連發兩槍,勿幕倒地殞命,李棟才急割勿幕頭,帶赴西安。井勿幕的屍身,由隨來的護兵安彥明用棉被包裹,背回涇陽。井勿幕死後,涇陽駐軍團長田玉潔,向陳樹藩幾經交涉,索回勿幕的頭顱,和由南仁堡背回勿幕的屍體,臨時草葬於蒲城。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將勿幕生前事跡,上報廣州大元帥府。呈文中有“名家龍虎,關中鳳鸞,奔走南北者10餘年,經營蜀、秦者可百餘戰。慨虎口之久居,已烏頭之早白。淮陰入漢,旋登上將之壇;士會渡河,胥慰吾人之望。武侯之指揮未定,君叔之志俱殲。於11月21日被刺於興平之南仁堡,莫歸先軫之元,空灑平陵之淚”等語。經常委會決議,將勿幕生平事跡,宣付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立傳,並由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又由章炳麟撰《井勿幕墓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