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影戲》是202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皮影戲
- 作者:習化娜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ISBN:9787510891502
《中國皮影戲》是2020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8年12月,...
皮影戲(衡山影子戲),是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的地方傳統戲劇藝術。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衡山影子戲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為民眾喜聞樂見,經過傳承和發展,遍布衡山縣及周邊地區。衡山影子戲以2人包打包唱...
四川皮影戲是用燈光將受皮影的操縱者(攔門匠)操作的人物或物件表演的影投射到螢幕上,主要借用川劇等說唱進行。令其做出各種動作,全賴三根棍子和關節線。人偶造型 四川皮影戲皮影人偶是由牛皮製成,多以直線形式進行造型,雕刻手藝十分...
皮影戲(弦板腔)是流傳於陝西省乾縣地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弦板腔皮影戲流傳於關中乾縣、興平、禮泉、鹹陽等地。弦板腔又稱“板板腔”,由主要伴奏樂器“二弦子”和敲擊樂器“板子”而取名。形成於清代...
紙影戲和皮影戲是用紙或獸皮雕鏤成人物或動物形象,以燈光映於帷幕表演故事。其中皮影戲發展至現在已成為中國影戲的主要表演形式,因此常以皮影戲統稱影戲。起源 中國影戲歷史悠久,但由於素來不被正統學者重視,唐宋以前少有典籍記載。關...
皮影戲(騰衝皮影戲),雲南省騰衝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騰衝皮影戲是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又被人們稱為“影子戲”“燈影子”。皮影戲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騰衝皮影藝術的引進是從明代開始的。相傳明朝...
復州皮影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從1932年開始,復州皮影戲被迫停止了演出。抗日戰爭勝利後,復州皮影戲得以恢復。中國解放後,瓦房店地區的皮影較為活躍,興盛時,瓦房店有皮影戲班43個,在民眾中影響較大的皮影藝人有20多位...
皮影戲(定陶皮影)又名“隔紙說書”,是由明代山西移民傳到定陶的古傳皮影戲,長期活躍在山東、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至今仍保留著古傳皮影的基本製作工藝、演出形態、表演程式、原始唱本和古老影箱。文化特徵 皮影戲(定陶皮影),...
湖南皮影戲傳統劇目達數百種,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傳承湖南皮影戲的藝術傳統,半個多世紀以來創作演出了多種在國際、國內榮獲大獎的優秀劇目,其中《龜與鶴》、《兩朋友》等作品深受各界讚譽,成為劇院的保留劇目。傳...
2014年11月15日,陸豐皮影戲參加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廣東省第十二屆藝術節”展演活動。2015年1月10日—13日,陸豐皮影戲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匯演。榮譽表彰 2011年11月27日,中國皮影戲(含陸豐皮影戲)...
樂亭皮影戲,俗稱“樂亭影”。歷史悠久,流布區域寬廣,是中國皮影戲的一個主要劇種。樂亭影是一種民間美術和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說唱等綜合性的民族戲曲表演藝術,在音樂、念白、雕刻、操縱等方面,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國影戲...
1964年,桐柏皮影戲的影戲箱有10餘擔箱。“文化大革命”期間,桐柏皮影戲被列為“四舊”,被禁演17年,很多影戲箱都被燒掉,月河鎮羅堂村大隊幹部李滿倉藏匿起一擔由清朝流傳下來的影戲箱,才使桐柏皮影戲沒有滅絕。1978年,中國實行...
1953年,皮影藝人龔本槐創作、演出的《武松打虎》在全省和中南局獲得一等獎。抗美援朝期間,4位皮影藝人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鼓勵將士們英勇殺敵,保家衛國。1955年3月,赴省會演,沔陽皮影戲《武松打虎》榮獲會演一等獎;1988年,...
皮影戲(阿宮腔),流傳於陝西省富平地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阿宮腔,也稱北路秦腔,起源於禮泉縣一帶,以“燈影戲”方式傳承,後流傳於富平縣。因唱腔具有翻該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官腔。特點是嫻雅婉轉、剛勁...
歷史價值:岫巖皮影戲始於明末清初,形成於清前期,成熟於清末民初,興盛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一直保留了原生態特徵,是中國近代民族民間文化歷史的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岫巖皮影戲長期融合在滿族聚居區,同滿族民眾息息...
洋縣皮影戲是一種陝西省的傳統民間藝術。皮影傳入洋縣,形成獨一無二的“洋縣碗碗腔”,已有300多年歷史。該地方劇種因角色、布景皆用上等牛皮刻制,故稱“皮影”。主要在夜間用油燈、汽燈、電燈光反照特製透明細紗幕形成影像而觀賞,老...
2014年6月14日,河湟皮影戲在中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青海主會場暨河湟皮影戲展演活動中進行了表演。2017年2月,河湟皮影戲在化隆回族自治縣雙格達村健身廣場進行了表演。2018年5月,河湟皮影戲在西寧中心廣場百姓大舞台進行了展演。201...
皮影戲(華縣皮影戲),流傳於陝西省渭南地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華縣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Ⅳ-91。歷史淵源 華縣碗碗腔皮影戲(...
民國二年(1913年),樂亭知縣孫渙侖曾聘任文人張廷蔭對灤州皮影戲進行了改良,以期化俗移風,藉以輔助社會教育。20世紀30年代,美國、日本、英國在中國開辦唱片公司,如勝利公司、百代公司、崑崙公司、寶利公司等,邀請張繩武、李秀、...
沔陽(今湖北仙桃市)皮影戲,俗稱皮影子,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以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影像,優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橫生的台詞,優雅動聽的伴奏而獨具一格,是江漢平原眾多民間藝術...
開始錄製皮影戲音像專輯,建立資源庫與皮影戲網站;將舉辦成果展,召開學術研討會;2010年,將成立黑山皮影戲專業劇團,開拓演出市場;2011年,將定期舉辦皮影戲學習班,培養大批專業皮影戲演員,將黑山皮影戲傳承下去,使其在中國皮影戲大...
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山西省孝義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孝義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是Ⅳ-91。歷史淵源 孝義皮影戲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
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間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華縣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形成於清代初葉。其主要流傳於關中東府渭南二華、大荔一帶,所以也稱其為東路碗碗腔。該劇種唱腔板式齊備,伴奏樂器很有...
凌源皮影戲作為中國北方皮影戲的重要代表,為中國皮影戲的縮影,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及文化價值。傳承狀況 因受現代文化的衝擊和老藝人相繼辭世,凌源皮影戲後繼乏人,搶救保護凌源皮影刻不容緩。傳承人物 劉景春,男,漢族,1952年生,...
老腔皮影的老腔皮影是流傳於陝西關中華陰一帶的傳統戲劇藝術形式之一。俗稱老腔影子,發源於八百里秦川東部、西嶽華山腳下的華陰市雙泉村。其唱腔特點是粗獷豪邁、雄渾奔放、高亢激越。簡介 老腔皮影戲被許多專家認為是中國各類影戲的鼻祖。
中國是皮影戲的故鄉,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光”和“影”的原理,發明和創造了一種融繪畫、雕刻、文學、戲曲、音樂、表演於一體的古老而又獨具特色的民間劇種。“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