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陸豐皮影戲)

皮影戲(陸豐皮影戲)

皮影戲(陸豐皮影戲),廣東省汕尾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陸豐皮影戲來自閩南,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宋末由閩南移民帶到海陸豐地區,盛行於明、清,普及於民國時期,藝術上接受潮州影戲的影響,是中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遺存。

陸豐皮影戲,閩南語系地區亦稱皮猴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陸豐皮影戲經以獸皮雕鏤成影人,借燈光顯影於螢幕表演故事,是中國民間古老的戲曲形式,它是一種集繪畫、雕刻、製作、音樂、表演、舞合技藝於一體的專業藝術。

2006年5月20日,廣東省汕尾市申報的皮影戲(陸豐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IV-9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影戲(陸豐皮影戲)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地區:廣東省汕尾市
  • 遺產編號:Ⅳ-91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陸豐皮影戲歷史悠久,形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普及於民國時期。陸豐皮影戲是中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潮州皮影的惟一遺存。陸豐皮影戲一直在民間生存、發展,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
考諸史籍,影戲起源於西漢,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孟元考《東京夢華錄》、明·高承《事物紀源》都有作詳盡記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劇本《荔鏡記》第六出“五娘賞燈”就記述有影戲,唱“打鑼鼓動樂抽影戲”的記載。
明代《碣石衛志;民俗卷五》的手抄殘本,對當時陸豐影戲做了詳盡的記載。據陸豐陳氏族人陳維堯先生(熟悉地方史)說:“影戲是南宋末期由閩南移民帶到今海陸豐地區,明萬曆年間,閩南漳浦縣陳天隱移居海豐縣坊廊都將軍池村(今陸豐市內湖鎮內湖村)後,創辦有皮影戲班。到了明代末期,內湖、南塘、甲西等地也有了影戲的班社。”
清初,其它地方的影戲遭到空前大劫,但僻處陸豐的影戲,未受到波及。清末,影戲班社增至20個左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戰亂時期,其他戲劇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戲班仍活躍在周邊鄉鎮,可見皮影戲的民眾基礎深厚,有較強的生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豐皮影戲得到復興和發展,在繪畫、音樂、製作、表演、效果及舞檯燈光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皮影戲(陸豐皮影戲)
陸豐皮影戲

文化特徵

藝術特點
中國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陸豐皮影戲是南路影戲唯一僅存的一支,是中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遺存。陸豐皮影戲,閩南語系地區亦稱皮猴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陸豐皮影戲經以獸皮雕鏤成影人,借燈光顯影於螢幕表演故事,是中國民間古老的戲曲形式,它是一種集繪畫、雕刻、製作、音樂、表演、舞合技藝於一體的專業藝術。
影人影景
陸豐皮影戲的影人、影景以牛皮製作,影人高約60cm、五官輪廓分明、四肢比例與真人相仿,關節手腳活動自如,眼睛能轉動、口可開合。製作影人、影景運用鏨刀、雕刀等雕刻技法,先作鑒刀鑒出輪廓、後用雕刀加以修飾;旦角兩臂採用布帛製作構成水軸,使動作柔和優美而多變。把水墨畫、通花剪紙、單線平塗等各種民族繪畫形式,成功地運用於舞台美術,影身、道具雕刻精緻,著色艷麗、通體透徹。1978年由劇團導演彭美英等人首創了正面影身,同時,按人物關節設計製作影身,使影身更靈活、更具表現力,表演逼真、細膩生動。
音樂唱腔
陸豐皮影戲音樂唱腔用正字戲曲牌,易語而歌,稱白字曲,後融入陸豐漁歌、民間小調和一些白字戲曲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陸豐皮影戲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和藝術價值。

傳承人物

彭忠,男,漢族,1928年生,廣東海豐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陸豐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彭忠1944年至1947年隨祖父、父親學藝,製作的皮影透徹明亮,軟硬適中,延續了祖傳將近三百年的制皮技術。1987年陸豐皮影戲劇團遠赴日本演出,影身達到了最佳的透明度,引起了日本觀眾的轟動,他製作的影皮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北京、黑龍江、湖南等地的皮影劇團被廣泛使用。
蔡錦鎮,男,漢族,1962年生,廣東陸豐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陸豐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蔡錦鎮從小受到祖父和父親的影響,酷愛皮影藝術,7歲起隨父親學習皮影表演技藝操作,奔走於陸豐鄉村演出,1980年被吸收為市皮影劇團專業演員,參與二十多部劇目的主要操作。他曾赴北京、中國香港、日本等地進行演出,2006年獲“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廣東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等稱號。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獲得皮影戲(陸豐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皮影戲(陸豐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75年之後,陸豐皮影戲多次赴京參加演出,所演劇目有《戰惡獸》《雞與蛇》《龜兔賽跑》《飛天》《雞斗》《哭塔》等。
1987年,陸豐皮影戲受省政府指派,前往日本兵庫縣(省)、神戶市等,進行為期7天的友好訪問演出。
1991年,陸豐皮影戲應香港市政局邀請赴香港參加國際綜藝合家歡演出。
2008年6月,陸豐皮影戲參加北京“全國皮影傳統流派雕刻精品展覽”、並與全國各地皮影劇團進行雕刻、製作、表演等藝術交流。
2009年10月,陸豐皮影戲參加廣東省與東協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會展演。
2010年7月,陸豐皮影戲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廣東活動周展演。
陸豐皮影戲因在中國皮影史上首創了皮影正面影身,被中央電視台特邀,於2012年11月登上了央視CCTV-4《城市1對1》的舞台,向全球展示了陸豐皮影戲表演技巧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2013年2月,由深圳市潮汕商會、香港潮商衛視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球潮人春節文藝晚會”上,陸豐皮影戲攜節目《飛天》參加晚會表演,節目於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一)在香港潮商衛視和粵東四市電視台同步播出。
2013年5月,陸豐皮影戲應福建博物院邀請參加福建省“文化遺產大看台”展演活動,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2013年7月26日,陸豐皮影戲代表汕尾地區應邀參加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木偶戲、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展示了陸豐世界級、國家級非遺項目的獨特藝術魅力。
2014年11月15日,陸豐皮影戲參加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廣東省第十二屆藝術節”展演活動。
2015年1月10日—13日,陸豐皮影戲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匯演。
榮譽表彰
2011年11月27日,中國皮影戲(含陸豐皮影戲)參評世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豐皮影戲是汕尾市首個也是唯一被評為“世遺”的項目。
2012年5月27日至6月3日,陸豐皮影戲應邀參加在四川成都舉行的“第21屆國際木聯大會暨國際木偶藝術節”,憑藉《哭塔》一劇獲得“最佳傳承獎”,這是陸豐乃至汕尾地區文化藝術領域首次獲得的國際性獎項。
2012年12月,陸豐皮影戲參加“金獅獎”第四屆全國木偶皮影戲中青年技藝大賽,獲得“最佳表演獎”。
2014年9月,陸豐皮影戲參加在哈爾濱市舉行的“金獅獎第五屆全國木偶皮影中青年皮影中青年技藝大賽”,《阿星遊歷記》獲得“表演獎”。
2015年3月,陸豐皮影戲被省政協錄入《敢為人先—改革開放廣東一千個率先》。
2015年4月1日—3日,陸豐皮影戲參加在開封市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皮影山花獎展演”活動中獲得“金獎”。
2016年10月10日至15日,陸豐皮影戲憑藉精心打造的《嫦娥奔月》選場參加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中外戲劇展演暨第六屆中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傳承展演,青年演員再次獲得“優秀技藝傳承”獎和“傳承新人”獎。
學術研究
1994年,德國木偶、皮影專家一行4人,專程到陸豐考察陸豐皮影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