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神鳥)

三足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烏,又稱三足烏、三足金烏、三青鳥、赤烏、日烏、踆烏、陽烏、三足、三趾等,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

在中國古代神話里,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黑烏鴉蹲居在紅日中央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故稱“金烏”。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之一,金烏形象原是二足,西漢後期演變為三足。詳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二足金烏,又因為不同於自然中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別,金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烏
  • 別名:三足烏、三足金烏、踆烏、陽烏、三足、三趾等
  • 地區:中國
  • 文獻記載:《玄中記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歷史淵源,壁畫,文物,起源論證,畫像石,成語,

歷史淵源

《玄中記》:“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於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中國民間傳說此鳥為日之精,居日中。漢代畫像磚上常有三足烏,居於西王母座旁,為其取食之鳥,或說即三青鳥
《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藝文類聚》卷一百引《黃帝占書》:“日中三足烏見者,大旱赤地。”後因以指日。
《河圖括地圖》:“崑崙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漢代王充《論衡·說日》:“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
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漢高誘註:“踆,猶蹲也。謂三足烏。”
春秋元命苞》:“日中有三足烏。”故太陽也叫作三足烏或金烏。又西王母有三足烏,是替西王母取食的青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西王母]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
張守節正義引張揖曰:“三足烏,青鳥也,主為西王母取食。”後亦因以借指日。
唐代杜甫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詩:“蓮花交以響共命鳥,金榜雙回三足烏。”仇兆鰲注引黃生曰:“三足烏,即日也。”
陸游月夜短歌》:“明星雖高未須喜,三足陽烏生海底。”
金烏主要侍奉西王母,是漢族神話中太陽之靈。神話中說,太陽里有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
傳說金烏為日之精,居日中,形態為三足烏鴉,共有十隻。它們住在東方大海扶桑樹上,輪流由它們的母親——羲和駕車從扶桑升起,途徑曲阿山、曾泉、桑野、隅中、昆吾山、鳥次山、悲谷、女紀、淵虞、連石山、悲泉、虞淵。後來金烏作亂,同時十個一起上天,使大地被烤焦,被后羿用神箭射下九隻,只剩下一隻。
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有三,即青鳥。《河圖括地圖》:“崑崙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傳說中祥瑞之鳥。國有道則現。其說始見於漢。《東觀漢記·章帝紀》:“三足烏集沛國,白鹿、白兔、九尾狐見。”
如唐朝韓愈詩:“金烏海底初飛來”(太陽剛從海底衝出來);白居易詩:“白兔赤烏相趁走”(月亮和太陽互相追趕)。古人還有以“烏飛兔走”比喻日子過得快。
傳古代人看見太陽黑子,認為是會飛的黑色的鳥——烏鴉,又因為不同於自然中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別,又因與太陽有關,為金色,故為三足金烏。
根據《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述,中國遠古時代太陽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是帝俊與羲和的兒子,它們既有人與神的特徵,又是金烏的化身,是長有三足的踆烏,會飛翔的太陽神鳥。如《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大荒東經》也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便是對十日神話傳說的記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說“日中有踆烏”,郭璞註解說“中有三足烏”,則是對太陽為金烏化身的說明和解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輪流從東方扶桑神樹上升起,化為金烏或太陽神鳥在宇宙中由東向西飛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樹上,這表達了融化於神話之中古代對日出日落現象的觀察和感受。
山海經》中又有關於三青鳥與五彩鳥的記述,同樣是非常奇妙的神鳥。如《西山經》說“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大荒西經》說,大荒之中,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騖,一名曰少黧,一名曰青鳥”;又說“有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海內北經》說“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這些記述中的三青鳥與五彩鳥都非同凡響,也是古代先民崇鳥觀念的反映。
《山海經》中雖未見“使三鳥”之說,但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已含役使之意,而且三青鳥與五彩鳥皆是三隻。袁珂先生認為,通過這些記述可知,“三青鳥者,非宛轉依人之小鳥,乃多力善飛之猛禽也”。
值得提到的是,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鳥,在宋本中作“三足烏”。《史記》載司馬相如大人賦》中也說“亦幸有三足烏為之(西王母)使,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還有《玉函山房輯佚書·河圖括地象》中也說“有三足神烏,為西王母取食”。所以郭璞認為三青鳥即為三足烏。袁珂先生亦持相同看法,認為此說有理。
我們知道,《淮南子·精神篇》中說的“日中有踆烏”,即為三足烏,又稱為陽烏或金烏,被認為是日之精魂。古籍《洞冥記》中則又說三足烏是羲和役使的日馭。由此可知,它們實際上都是太陽神鳥,屬於十日神話與太陽崇拜觀念母題範圍內的不同傳說。這裡附帶要提到西王母神話傳說的起源傳播,其中濃郁的巫術色彩、複雜的精神內涵(如魂歸天門觀念、升天成仙思想、龍虎座透露的圖騰崇拜意識和信仰習俗,以及三足青鳥的特殊象徵含義等等),都與古蜀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繒,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今本《山海經》不見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古本中有記載。唐代成玄英《山海經·秋水》疏引《山海經》云:“羿射九日,落為沃焦”。該九日當為九黎或多個部落方國的代名詞。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云:“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說明古本《山海經》中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在後來失落了。
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有領璧形器,上面刻畫的三隻神鳥也是典型的長頸單足、羽尾華麗、展翅繞日飛翔之態,顯而易見就是對太陽神話傳說中金烏的一種形象表現。從時代的承襲演變關係來看,正是古代蜀地這些含義豐富、構思絕妙的圖像,對後世的圖案紋飾產生了積極而久遠的影響。不僅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漢代瓦當上有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而且在漢代畫像石《羿射九日》圖中刻畫的棲息於扶桑神樹上的也是三足金烏,可知這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對金烏最為生動的表現。
關於三足鳥,人們一直都很疑惑。常言到:三隻腳的雞難找,兩條腿的人到處是。為什麼偏偏中國神話里卻出現這種三足的鳥呢?並且這種鳥還在太陽里,古神話稱為三足烏,這種三足的烏鴉在漢代的畫像里有其形象:黑黑的鳥長著三條一樣長的腿。關於鳥為什麼是三條腿,我見到一位搞生殖崇拜的專家的著作里說,三足鳥是男性崇拜,另外的那條腿就是男根。鳥在民間罵人的話里就是男性生殖器。這些解釋都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我在看到這副東周時期的三足鳥後,不再這樣認為了。我認為三足鳥其實是青銅雕塑為了穩定的一種設計。兩條腿的鳥很難站穩,於是,雕塑藝術家便設計了一條腿穩定整個結構。東周時期的宮廷或者諸侯國里的這些雕塑展示出來後,時間一長,青銅雕塑衰敗,人們也忘記了它的功能,
在漢代,青銅藝術已經式微,人們便把三足鳥當作傳世神物,加上本來就存在的鳥崇拜,三足鳥於是加入了神鳥系列,成為一個神秘的亮點。古人其實沒有問為什麼,神就是那樣。我們把它解釋為男根,有點泛性化。我們也不能一見到鳥就是性。
東漢王充在《論衡·說日》中說:“日中有三足烏。”此“日中神禽”或認為“指日之精”(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筆者認為,“三足烏”實指“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肉眼觀測到的太陽表面層———上出現的巨大漩渦狀氣流,是太陽活動最明顯的特徵。因溫度比周圍低1000-2000℃,顯得暗淡而得名。黑子形狀不很規則,以圓形或橢圓形居多,有時單個出現,有時成對或成群出現。其壽命長短不一,多數出現幾天到幾十天,短的只有幾小時,少數長的能夠維持幾個月,甚至1.5年。此生彼滅,時多時少,平均周期約為11年。
說“‘三足烏’實指‘太陽黑子’”,是因為———首先,“三足烏”的“烏”色與“黑子”的“黑”色相同。清著名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其次,“三足烏”的形狀與“黑子”類似。《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東漢高誘註:“踆,猶‘蹲’也,即三足烏。”《說文·立部》:“竣,偓竣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偓者,倨之誤字;倨者,踞之借字也,實與‘蹲’同。字亦作‘踆’。”因為“太陽黑子”看起來雖像“烏”,但其“趾”不顯,“以圓形或橢圓形居多”,“猶‘蹲’也”,故謂之“踆”。言“三足”,是表其“奇”,僅像“烏”而已。第三,“三足烏”的“行為”與“黑子”的變化相似。清張英王士禛等纂的《淵鑒類函》載:“《春秋元命苞》曰: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其僂呼也(‘僂呼’,溫潤生長之言———原注)。”《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踆,退也,止也,伏也。亦作‘竣’。”《玉篇》:“竣,退伏也。”“三足烏”的“踆”———“退也,止也,伏也”及“僂呼”———“溫潤生長”,與“黑子”的“此生彼滅,時多時少”的變化相應。第四,“三足烏”與外圍的關係與黑子同:均為“金”色。“三足烏”居“日中”,其外圍是“金”光閃爍的“日盤”,故又稱“金烏”。“黑子”周圍因是“金燦燦”的,所以“黑子”的四周也是“金”色的。最後,“三足烏”的“生”和“死”與“黑子”的出現和消減及其產生的影響同功效。
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可見,當時天氣非常炎熱乾旱。在這種情況下,“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引《淮南子》〈今本無〉)。“十日並出”,可能隱指“黑子”“成群出現”,因“黑子”“時多時少”,而古人又不明真相,故以為日中“三足烏”(黑子)數量不同時,即為不同的“日”。“十”言極多。這樣,“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當指“黑子”消減。研究表明,在中緯度地區(堯的活動範圍屬此),太陽黑子峰值年比谷值年雨量較少,因而乾燥;而在“乾燥地區”,溫度又較高(見〈美〉J·R·Herman和R·A·Godberg《太陽·天氣·氣候》P52,P55)。因此,“十日並出”的黑子峰值年必然是“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的;當黑子消減(“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時,定然是“大地酷暑消盡,萬木復甦,百姓重新耕種”(《彩圖神話詞典》“羿射十日”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羿射落“九日”後所餘下的一“日”,則應為“黑子”很少或無“黑子”的“太陽”。
綜上,“三足烏”當指“太陽黑子”。之所以人們將“三足烏”和“羿射十日”作為神話視,是因為神話是最早的解釋系統屈原在《天問》中所“問”的“羿焉弓畢日?烏焉解羽?”,雖是“上下而求索”的態度,但那時的人尚不具備“求索”該問題的真知。或許有人會問:王充“說”“日中有三足烏”時,先人是否業已發現和觀測過“黑子”呢?回答是肯定的。
據《漢書·五行志》載,公元前28年5月10日,“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是世界上公認的太陽黑子的最早觀測記錄。而王充生活於公元27-約97年;他出生時距《漢書》記載的黑子的出現時間已有55年之久。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鳥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鳥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根據《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述,中國遠古時代太陽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是帝俊與羲和的兒子,它們既有人與神的特徵,又是金烏的化身,是長有三足的踆烏,會飛翔的太陽神鳥。如《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大荒東經》也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便是對十日神話傳說的記述。
《淮南子·精神篇》中說“日中有踆烏”,郭璞註解說“中有三足烏”,則是對太陽為金烏化身的說明和解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輪流從東方扶桑神樹上升起,化為金烏或太陽神鳥在宇宙中由東向西飛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樹上,這表達了融化於神話之中古代對日出日落現象的觀察和感受。
烏鴉與火
電視介紹,烏鴉會故意停留在煙霧中,並解釋說,煙霧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烏鴉耐著煙嗆而停身煙霧中,可能是利用煙霧殺菌作用來防病治病。古人可能注意到烏鴉喜歡停留在煙霧中的習性,而其它鳥則無不遠離煙火,因而認為烏鴉是與火有關的神物,再加上烏鴉通體漆黑如炭,如同從火中化出,古人更可能幹脆認為烏鴉就是火的化身,是活氣勃勃的“火”的另一個表現形式。太陽是世間最大的火,至少古人有這種認識,烏鴉因而就與太陽產生了聯繫,成為載著太陽飛行的神鳥。《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大意是,湯谷上長著一棵扶桑樹,十個太陽就棲息在這株樹上,一個太陽剛剛回來,另一個太陽則起身出去,十個太陽都負載在烏鴉身上。就這樣,烏鴉從一種凡鳥一躍成為馱著太陽飛行的神鴉。
烏鴉與古文
甲骨文中,“西方”的“西”字象一支翎毛形[註:鳥翅或尾巴上的長羽毛],但為什麼由翎毛形轉化為“西”字,有人認為“翎”是“西”字的古語,也有人認為由鳥翅的簡形轉化而來,但都不甚明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則說:“鳥在巢上,象形;太陽在西方下落後,鳥就入巢休息,因而表示東西方向的‘西(或者寫作棲)’字”。許慎的說法,也為許多人接受。如果從金烏神話出發分析,由於太陽本身就是由金烏這種神鳥馱著飛行的,也就是說太陽本身就與鳥連在一起,根本用不著繞那么大的圈子追蹤太陽與鳥的關係。太陽落山,金烏也就應該棲息了。
金烏(三足)
金烏
鳥類下落著地或著枝時,往往用力抖一抖全身,會有羽毛被抖落。鳥群棲息的地方,常見有脫落的羽毛,也就是說,如果見到地上有鳥羽,足以說明是鳥類曾經棲息的地方。金烏雖然是神鳥,在古人看來大概也不免落羽,其下落之處也正是其抖身脫落羽毛的地方,因而用翎毛形狀表示這個地方或這個方向。

壁畫

春秋元命苞》曰: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其僂呼也(僂呼,溫潤生長之言———原注)三足鳥的出處考證: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漢代瓦當上有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而且在漢代畫像石《羿射九日》圖中刻畫的棲息於扶桑神樹上的也是三足金烏,可知這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對三足烏最為生動的表現。

文物

1974年至1975年在寶雞茹家莊發掘了西周中期的兩座緊鄰的大墓。茹家莊1號墓乙室中出土的兩件形態相同的三足烏形尊很有特點,較大的一件高23.5厘米,長31.2厘米,重3公斤;較小的一件高18厘米。鳥體豐滿,昂首鉤喙,凝目遠望,三足挺立,尾作長方形,兩側呈階梯狀。鳥身中空,背部開長方形孔,孔口上有蓋。周身披鱗狀羽紋,尾部飾鎖鏈狀羽紋,足部飾鱗紋

起源論證

鳥尊的造型巧妙而科學,作為酒器,此尊如果僅有兩足,則穩定性較差,很容易傾倒,為了穩定,在雙足後復贅一足,呈三角支撐,從力學角度看,為一種穩定支撐,鳥尊站得很穩。但這種造型是否僅為了穩定,可能還不盡然。一些專家認為,此鳥尊的造型可能與古代神話傳說日中有金烏有關。我國古代文獻中有很多關於金烏的記載,如漢代王充《論衡·說日》說:“日中有三足烏。”
淮南子·精神訓》說:“日中有踆烏。”高誘註:“踆,猶蹲也,即三足烏。”
《楚辭·天問王逸注云:“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則三足烏當指日之精。考古發現中所見東漢時期的漢畫像磚上常有一些動物圖像,如虎、鹿、牛、豬、魚、龜、鶴、鳥以及金烏和九尾狐等。

畫像石

畫像題材還有神話傳說,主要有伏羲女媧東王公西王母等,而金烏和九尾狐常作為瑞鳥瑞獸列於西王母座旁。
長川一號墓後室藻井頂部繪三足鳥(日神)、蟾蜍與兔(月神)和北斗七星圖。。

成語

  •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太陽剛從海底衝出來)
  • “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月亮和太陽互相追趕)。
  • 成語:“烏飛兔走”比喻日子過得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