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

日中

日中,指日頭正當午;中午。見《水滸傳》:“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

註:日中指中午太陽仰角最大時,不是中午12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中
  • 外文名:midday
  • 拼音:rì zhōng
  • 注音:ㄖㄧˋ ㄓㄨㄙ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日中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這時候太陽最猛烈,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春分和秋分的合稱。我國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並且用它們來確定四季的劃分。因為春分和秋分這兩天晝夜的長短相等,所以又叫做“日中”。有的先秦古籍則把“日中”專指春分,如《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就是以二十八宿中的鳥、火、虛、昴四宿作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黃昏時的中星,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夏至叫做日永(晝長)、冬至叫做日短。還有的先秦古籍把一天的太陽正中時叫做日中。

引證解釋

1、正午。
左傳·昭公元年》:“叔孫歸,曾夭御季孫以勞之。旦及日中不出。” 楊伯峻 註:“季孫以旦至叔孫家,候至中午,叔孫仍不出戶接見。”《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期在明日午時,某于軍門專候同行,勿過日中也。”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石寓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志銘》:“蓋當崇禎乙亥,流賊迫州城,時承平久,人不知兵,屯軍視若兒戲。列陣以待,未日中殲焉。”《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交傳與他,我明日日中過來。”《世說新語》:“期日中,過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2、指從天亮到正午的半天時間。
荀子·議兵》:“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梁啟雄 釋引俞樾 曰:“日中者,自旦至於日中,蓋半日而趨百里也。”《韓非子·八說》:“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3、指春分、秋分。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孔傳:“日中,謂春分之日。”《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杜預 註:“日中,春、秋分也。” 孔穎達 疏:“中者,謂日之長短與夜中分,故春秋二節謂之春分、秋分也。《釋例》曰: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史記·五帝本紀》:“日中,星鳥,以殷中春。”
4、中午陽光強烈,比喻事物光明昌盛。
焦贛 《易林·升之履》:“日中明德,盛興兩國。”
5、猶日內。
蘇曼殊 《與劉三書》:“《雲使》乃梵土詩聖迦梨達奢所著長篇敘事詩,如此土《離騷》者,奈弟日中不能多所用心,異日或能勉譯之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