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器座是托座之一,流行於明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足器座
- 類別:陶瓷術語
三足器座是托座之一,流行於明代。
三足器座是托座之一,流行於明代。形狀特徵由三個部分組成,上端是一個缽盂,中為束腰,下端是三足基座。上端的缽盂,斂口,口沿鑲嵌聯珠一周,缽壁浮雕四層寬肥蓮瓣。最顯眼的是第二和第三層,雕刻時刀鋒犀利,誇張顯眼;第一層比較淺,...
清代石灣窯醬釉三足器座 清代石灣窯醬釉三足器座是一件清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 館。文物特徵
陶器的種類十分豐富,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瓶、盉、尖底盞、尖底杯、尖底罐、高領罐、圈足高領罐、圈足罐、圈足盆、圈足缽、圈足杯、瓮、高柄杯形器、束腰形器座、圈足杯、扁壺等。這些器物大多是盛器,有的是酒器,還有的可能是陶質禮器。它們多為泥條盤築而成,有的製作非常精細,有的則簡單粗糙,...
三足香爐鼎座 三足香爐鼎座,明代文物,此展品為明代文物,由整塊青石雕刻而成,爐身半圓形,外側浮雕有四爪龍,雲紋等,爐身上有凹槽用作和其他部分連線,爐有三足,足上飾獸紋,爐底刻有製造年代。2012年東甌王廟工地月光池出土,現收藏於溫州市東甌國歷史陳列館。
而此件鈞窯天藍釉三足直耳香爐,外部品相完好、釉色淺而發藍、器身部分呈現紫色、實屬一件難得的三足直耳香爐。值得廣大收藏家投資收藏。產品特點 北宋鈞窯做到窯變可控,蚯蚓走泥紋是其特徵之一。用氣泡串起一條條呈立體狀的蚯蚓奔爬,蛙卵紋,魚卵紋包裹正欲孵化而出的魚籽,等等。北宋鈞瓷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在於...
元龍泉窯青釉鼎式三足爐 元龍泉窯青釉鼎式三足爐是元代瓷器。元龍泉窯青釉鼎式三足爐高12.5厘米、口徑10.3厘米。該器屬直口乎唇,唇面對稱地裝半圓形雙耳,短頸,腹近圓形,下承三乳足外撇,與足相連的內底鏤小孔。胎灰白,口頸外壁施青色厚釉,內壁施薄釉,呈青白色,足底無釉呈火石紅色。
東漢有柄三足銅盉 東漢有柄三足銅盉是一件東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東漢有柄三足銅盉口6.2厘米,腹15.5厘米,通柄寬21厘米,通高9.8厘米。
由蓋、台盤、三足架等組成。蓋上有蓮蕾捉手,中空,有鉸鏈可開合,與銀筋焊接並與蓋相連。蓋心飾團花一朵,蓋面飾摩羯四尾,蓋沿為卷荷。三足支架與台盤焊接相連,支架以銀筋盤曲而成,架中部斜出四枝,枝端有摩羯鑄件二、智慧珠三。珠下且有蓮蓬座,珠周有火焰紋,座下襯以團花。三足架上鏨刻:“...
東晉三足銅盆 東晉三足銅盆是一件東晉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東晉三足銅盆高10.4厘米,直徑26.6厘米。
此展品為唐朝文物,卷沿、束頸、豐肩、鼓腹、獸形三足。口沿稍有變形並有三處支燒痕。現收藏於九江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此展品為唐朝文物,卷沿、束頸、豐肩、鼓腹、獸形三足。腹部有道凸弦紋,肩部飾黃、綠、藍三種釉色的變體蓮瓣紋,腹部飾白釉點狀紋,底部無釉。口沿稍有變形並有三處支燒痕。現收藏於...
口徑17.8,底徑13.6 厘米 大口緣外並近底皆有鼓釘,三足,底凹刻六字鈞窯。圓扁鼓形,上口較豐下部微剝,口沿有鼓釘17個,介二道弦紋中間近足處,亦有同樣鼓釘15個,分布勻稱,下附三足呈如意狀。胎質灰白色,底部雖同塗天青色釉,但部分變成芝麻醬色,器身施天青釉有盤曲蜿蜒的蚯蚓走泥紋。
新石器大汶口交義線紋三足盉 新石器大汶口交義線紋三足盉是一件新石器大汶口文化花廳期的陶器,1976年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文物鑑賞:新石器大汶口交義線紋三足盉屬泥質紅陶,器表滿施紅衣,口沿部繪黑襯白彩連柵紋一周,腹上部繪黑襯白彩“*”紋圖案一周。
文房用具。青銅質。硯座與蓋為青銅鑄造,嵌在座盤內的圓形硯石現已缺失。座為盤形,矮直壁,平底,下有三蹄足;蓋面圓隆,飾數道弦紋,頂有扁方鈕,鈕座為八瓣葉紋。硯亦稱為研,漢代劉熙《釋名》:“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它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新石器時代石硯上就有硯堂與硯池。兩漢...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現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範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戰國時期的家具構件。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時期中山國王“錯”墓出土,長51厘米。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弓身右曲,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兇猛與小鹿的弱小形成鮮明對比。典型的戰國時代風格。動物腹下刻有銘文,說明製作時間及官匠姓名。文物...
為什麼偏偏中國神話里卻出現這種三足的鳥呢?並且這種鳥還在太陽里,古神話稱為三足烏,這種三足的烏鴉在漢代的畫像里有其形象:黑黑的鳥長著三條一樣長的腿。關於鳥為什麼是三條腿,我見到一位搞生殖崇拜的專家的著作里說,三足鳥是男性崇拜,另外的那條腿就是男根。鳥在民間罵人的話里就是男性生殖器。這些...
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據《兩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工丁緩善做博山爐,能夠重疊雕刻奇禽怪獸以做香爐的表面裝飾,博山爐工藝之繁,遠遠超過後來出現的五足或三足香爐。...
陶器的器形主要有罐、豆、壺、碗、盆、高足杯、器座、勺形器、尊等十多種,未發現三足器,缽較少,而豆形器較發達,形式多樣。陶器多為手制,多採用泥條盤築,不見模製和輪制,器口用慢輪修整的也很少,故陶器的壁薄厚不均勻,器形不甚規整。陶器的紋飾豐富多彩,有彩陶、附加堆紋、細繩紋、細線菱形...
“玉堂清玩”款為清代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款式,該款式銅爐造型精美,用銅材質考究,具極高收藏價值。基本信息 爐圓口,短頸,扁鼓腹,兩環狀耳左右對稱,便於提攜,三乳足鼎立分布。底有“玉堂清玩”四字凸篆款。附荷葉座,中間突起一蓮蕊,下有荷葉捲曲成三足。該器形制較小,造型規整。銅沖耳乳足爐,清嘉慶...
爵是商周時期的飲酒器,也是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後世仿古作品常加托盤搭配成套,作為祭器或陳設之用。爵的三足,安穩地插立在托盤中央突起的爵座當中,風格獨特,亦顯中國人之巧思。琺瑯器注 中國人習慣於將塗飾在金屬器物表面的玻璃質稱為琺瑯釉。琺瑯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鹽類。需與不同材質的胎體結合,因此在...
典型陶器有深腹罐、花邊罐鼎、三足器、刻槽盆等;第三期以第2層和F2、H3、H6、H17M9、M11、M13為代表。典型陶器有、深腹罐、花邊罐、甑等;第四期以第1層和F1、H25、12、H43M2為代表。典型陶器有兩、假腹豆、淺腹盆、釉陶尊等。第一期文化遺蹟 房基,1座,F5位於T6探方中部偏南處。開口於第3層下,...
這種也可稱之為三屏風式的屏背椅,是清代太師椅中常見的形式之一。該椅椅背屏框內屏板雕滿繁複精細的雲龍紋,刀法嫻熟,紋樣嚴密;椅座下身腿足間設券口牙子,平雕拐子龍紋,左右對稱,與椅背上下呼應,在藝術風格上表現出絢麗華美的情趣。透雕荷花太師椅 椅面63.5厘米×49.5厘米,通高109厘米。此椅用料碩大,...
樽圓筒形,直壁較短,兩側有獸面鋪首銜環一雙,上有博山頂蓋,頂飾鳳紐,低浮雕山峰十二座,其上鏤刻螭龍十二條,還有雲紋、三角紋等;器身陰文鏤刻菱形紋、羽毛紋、三角紋、腹腰飾凸弦紋一道;平底下三個圓雕人形足,作跪扛樽姿勢,承托器身。樽的造型華麗莊重、紋飾內容豐富,雕刻手法多樣,工藝精緻。數字...
碑下的石座 [base]趺上不得過四尺。――封演《封氏聞見記·碑碣》(10)又如:趺坐(石碑底座。也作趺座);趺蓮(蓮座);螭首龜趺。又指器物的底座。如:趺架(放置物件的座架)趺 fū 〈動〉兩足交疊而坐 [sit cross-legged on]。如:趺坐(盤腿而坐);趺足(腳心朝上、腳背朝下盤起腿來);...
紫檀嵌玉寶座是清乾隆時期的寶座。三屏式座圍。後背正面雲紋地,嵌青白玉正龍一條,周圍點綴火珠及五隻蝙蝠。背面描金雲龍紋。兩側扶手內外兩面均雕雲紋地,鑲嵌青白玉行龍。面下有束腰,直牙條,嵌青白玉珠花及蝙蝠紋。三彎式腿,外翻雲紋足,帶托泥。座前設紫檀腳踏一個。此寶座利用紫檀木與白玉的黑白反差...
陶器多為圜底器、圈足器和平底器,不見三足器。器形有高領罐、圈足盤、亞腰雙耳釜,以及盆、缽、杯、器蓋和器座等,其中以高領罐和圈足盤數量最多。紋飾有繩紋、刻劃紋、戳印紋、鏤刻紋、壓印紋等。石器有打制和磨製兩種,打制石器分大型打制石器和細小燧石器兩種,磨製石器有斧、錛、鑿、f、網墜、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