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西南10公里處芝田鎮稍柴村及小訾殿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1959年發現,1960年、1963年先後兩次發掘面積共6900平方米。清理出窖穴、墓葬、房基遺蹟,出土各種遺物500多件。遺存文化分為四期,其中一、二、三期相當於二里頭一、二、三期文化,四期相當於鄭州二里崗上層文化。

稍柴遺址對探索夏都斟鄩提供了重要線索,對中華文明之源探索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3年6月20日,稍柴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稍柴遺址
  • 出土地點芝田鎮稍柴村及小訾殿村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夏
  • 所在地區: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296-1-296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文物遺存,歷史,

文物遺存

稍柴遺址處於鞏義市芝田鎮稍柴村委西150米處,塢羅河與伊洛河交匯的台地上,地勢較平坦。遺址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000米。1959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即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前身)在調查夏文化遺址時,發現這處古文化遺址。1960、1963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北京大學曾進行過試掘,清理房基5座、灰坑45個、墓葬7座,出土陶、石、骨、蚌等各類遺物500餘件。從出土的遺物和地層疊壓與打破關係來看,稍柴遺址可分為四期。近年來,對該遺址進行了複查、勘探,確認該遺址早在仰韶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活,龍山、新砦期、二里頭、商、周至漢代一直延續不斷,以龍山、新砦期、二里頭文化遺存為主。現遺址地表多為農田,保存狀況較好。

歷史

《竹書紀年》中載“帝太康即位,居斟鄩,畋於洛表;羿入居斟鄩;……”《括地誌》曰: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汲冢古文》載: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記》載:自洛汭延至伊汭,有夏之居。此外《汲冢周書》、《施郡志》、《前漢書》、《漢志》、《水經注》、《河南府志》、《鞏縣誌》、《省文物志》《鄭州市文物志》等均有記載。夏都斟鄩位於伊洛之間。
這塊看似平凡,實則孕育著千年文明的沃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追尋她、注視她、探索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