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另外,也指
企業資源計畫(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有效不應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製造rmvb格式的軟體(Easy RealMedia Producer)、電子道路計價(Electronic Road Pricing)。
基本原理
ERP是一個龐大的
管理信息系統,要講清楚ERP原理,我們首先要沿著ERP發展的四個主要的階段,從最為基本的六十年代
時段式MRP原理講起。
基本原理
根據MPS對最終生產產品的需求數量和交貨期,推導出構成產品的零部件及材料的需求數量和需求日期,再導出自製零部件的製造訂單下達日期和採購件的
採購訂單發放日期,並進行需求資源和可行能力之間的進一步平衡。
基本任務
(1)從最終產品的生產計畫(
獨立需求)導出相關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時間(相關需求);
(2)根據物料的需求時間和生產(訂貨)周期來確定其開始生產(訂貨)的時間。
MRP的基本內容是編制零件的生產計畫和
採購計畫。然而,要正確編制零件計畫,首先必須落實產品的出產
進度計畫,用MRPⅡ的術語就是
主生產計畫(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這是MRP展開的依據。MRP還需要知道產品的零件結構,即
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BOM),才能把主生產計畫展開成零件計畫;同時,必須知道庫存數量才能準確計算出零件的採購數量。
基本依據
(3)庫存信息。
初階
一、
主生產計畫(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簡稱MPS)
主生產計畫是確定每一具體的最終產品在每一具體時間段內生產數量的計畫。這裡的最終產品是指對於企業來說最終完成、要出廠的完成品,它要具體到產品的品種、型號。這裡的具體時間段,通常是以周為單位,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是日、旬、月。主生產計畫詳細規定生產什麼、什麼
時段應該產出,它是
獨立需求計畫。主生產計畫根據客戶契約和市場預測,把
經營計畫或生產大綱中的產品系列具體化,使之成為展開
物料需求計畫的主要依據,起到了從綜合計畫向具體計畫過渡的承上啟下作用。
二、產品結構與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 BOM)
MRP系統要正確計算出物料需求的時間和數量,特別是相關需求物料的數量和時間,首先要使系統能夠知道企業所製造的產品結構和所有要使用到的物料。產品結構列出構成成品或裝配件的所有部件、組件、零件等的組成、裝配關係和數量要求。它是MRP產品拆零的基礎。舉例來說,下圖是一個大大簡化了的腳踏車的產品結構圖,它大體反映了腳踏車的構成:
圖1 腳踏車產品結構圖
當然,這並不是我們最終所要的BOM。為了便於計算機識別,必須把產品結構圖轉換成規範的數據格式,這種用規範的數據格式來描述產品結構的檔案就是
物料清單。它必須說明組件(部件)中各種物料需求的數量和相互之間的組成結構關係。下表就是一張簡單的與腳踏車產品結構相對應的物料清單。
三、庫存信息
庫存信息是保存企業所有產品、零部件、
在制品、原材料等存在狀態的資料庫。在MRP系統中,將產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甚至工裝工具等統稱為“物料”或“項目”。為便於計算機識別,必須對物料進行編碼。
物料編碼是MRP系統識別物料的唯一標識。
①現有庫存量:是指在企業倉庫中實際存放的物料的可用庫存數量。
②計畫收到量(在途量):是指根據正在執行中的
採購訂單或生產訂單,在未來某個
時段物料將要入庫或將要完成的數量。
③已分配量:是指尚保存在倉庫中但已被分配掉的物料數量。
④
提前期:是指執行某項任務由開始到完成所消耗的時間。
⑤訂購(生產)批量:在某個時段內向供應商訂購或要求生產部門生產某種物料的數量。
⑥安全庫存量:為了預防需求或供應方面的不可預測的波動,在倉庫中經常應保持最低庫存數量作為安全庫存量。
根據以上的各個數值,可以計算出某項物料的
淨需求量:
淨需求量=毛需求量+已分配量- 計畫收到量-現有庫存量
初階二
60年代
時段式MRP能根據有關數據計算出相關物料需求的準確時間與數量,但它還不夠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沒有考慮到生產企業現有的生產能力和採購的有關條件的約束。因此,計算出來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設備和工時的不足而沒有能力生產,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無法生產。同時,它也缺乏根據計畫實施情況的反饋信息對計畫進行調整的功能。
正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MRP系統在七十年代發展為閉環MRP系統。閉環MRP系統除了
物料需求計畫外,還將生產
能力需求計畫、
車間作業計畫和採購作業計畫也全部納入MRP,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
一、閉環MRP的原理與結構
MRP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有一個現實可行的
主生產計畫。它除了要反映市場需求和契約訂單以外,還必須滿足企業的生產能力約束條件。因此,除了要編制
資源需求計畫外,我們還要制定能力需求計畫(CRP),同各個
工作中心的能力進行平衡。只有在採取了措施做到能力與資源均滿足負荷需求時,才能開始執行計畫。
而要保證實現計畫就要控制計畫,執行MRP時要用派工單來控制加工的優先權,用採購單來控制採購的優先權。這樣,基本MRP系統進一步發展,把
能力需求計畫和執行及控制計畫的功能也包括進來,形成一個環形迴路,稱為閉環MRP,
因此,閉環MRP則成為一個完整的生產計畫與控制系統。
二、能力需求計畫(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 CRP)
在閉環MRP系統中,把
關鍵工作中心的負荷平衡稱為資源需求計畫,或稱為
粗能力計畫,它的計畫對象為
獨立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
主生產計畫;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負荷平衡稱為
能力需求計畫,或稱為詳細能力計畫,而它的計畫對象為相關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車間。由於MRP和MPS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繫,所以資源需求計畫與能力需求計畫之間也是一脈相承的,而後者正是在前者的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
2、能力需求計畫的依據
①
工作中心:它是各種生產或加工能力單元和成本計算單元的統稱。對工作中心,都統一用工時來量化其能力的大小。
②工作日曆:是用於編制計畫的特殊形式的日曆,它是由普通日曆除去每周雙休日、假日、停工和其它不生產的日子,並將日期表示為順序形式而形成的。
③工藝路線:是一種反映製造某項"物料"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檔案。它說明加工和裝配的工序順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項
時間定額,
外協工序的時間和費用等。
④由MRP輸出的零部件作業計畫。
閉環MRP的基本目標是滿足客戶和市場的需求,因此在編制計畫時,總是先不考慮能力約束而優先保證計畫需求,然後再進行能力計畫。經過多次反覆運算,調整核實,才轉入下一個階段。能力需求計畫的運算過程就是把
物料需求計畫定單換算成能力需求數量,生成能力需求報表。這個過程可用圖2來表示。
當然,在計畫
時段中也有可能出現能力需求超負荷或低負荷的情況。閉環MRP能力計畫通常是通過報表的形式(直方圖是常用工具)向計畫人員報告之,但是並不進行能力負荷的自動平衡,這個工作由計畫人員人工完成。
三、現場作業控制
各
工作中心能力與負荷需求基本平衡後,接下來的一步就要集中解決如何具體地組織
生產活動,使各種資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項訂單任務,並將客觀生產活動進行的狀況及時反饋到系統中,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控制,這就是現場作業控制。它的工作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車間定單下達:定單下達是核實MRP生成的計畫訂單,並轉換為下達定單。
投入產出控制:是一種監控作業流(正在作業的車間定單)通過工作中心的技術方法。利用投入/產出報告,可以分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
作業信息反饋:它主要是跟蹤作業定單在製造過程中的運動,收集各種資源消耗的實際數據,更新庫存餘額並完成MRP的閉環。
初階三
閉環MRP系統的出現,使
生產活動方面的各種子系統得到了統一。但這還不夠,因為在企業的管理中,生產管理只是一個方面,它所涉及的僅僅是物流,而與物流密切相關的還有資金流。這在許多企業中是由財會人員另行管理的,這就造成了數據的重複錄入與存貯,甚至造成數據的不一致性。
於是,在八十年代,人們把生產、財務、銷售、工程技術、採購等各個子系統集成為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並稱為
製造資源計畫(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統,英文縮寫還是MRP,為了區別
物流需求計畫(亦縮寫為MRP)而記為MRP II。
一、MRPⅡ的原理與邏輯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最優的角度出發,通過運用科學方法對企業各種製造資源和產、供、銷、財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計畫、組織和控制,使他們得以協調發展,並充分地發揮作用。
在流程圖的右側是計畫與控制的流程,它包括了決策層、計畫層和控制執行層,可以理解為
經營計畫管理的流程;中間是基礎數據,要儲存在計算機系統的資料庫中,並且反覆調用。這些數據信息的集成,把企業各個部門的
業務溝通起來,可以理解為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左側是主要的
財務系統,這裡只列出應收帳、總帳和應付帳。各個聯線表明信息的流向及相互之間的集成關係。
二、MRPⅡ管理模式的特點
MRPⅡ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每一項特點都含有管理模式的變革和人員素質或行為變革兩方面,這些特點是相輔相成的。
1.計畫的一貫性與可行性
MRPⅡ是一種計畫主導型管理模式,計畫層次從巨觀到微觀、從戰略到技術、由粗到細逐層最佳化,但始終保證與企業經營戰略目標一致。它把通常的三級
計畫管理統一起來,計畫編制工作集中在廠級職能部門,車間班組只能執行計畫、調度和反饋信息。計畫下達前反覆驗證和平衡生產能力,並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處理好供需矛盾,保證計畫的一貫性、有效性和可執行性。
2.管理的系統性
MRPⅡ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把企業所有與生產經營直接相關部門的工作聯結成一個整體,各部門都從系統整體出發做好本職工作,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質量同其他職能的關係。這隻有在"一個計畫"下才能成為系統,
條塊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應被團隊精神所取代。
3.數據共享性
MRPⅡ是一種製造
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企業各部門都依據同一數據信息進行管理,任何一種數據變動都能及時地反映給所有部門,做到數據共享。在統一的資料庫支持下,按照規範化的處理程式進行管理和
決策。改變了過去那種信息不通、情況不明、盲目決策、相互矛盾的現象。
4.動態應變性
MRPⅡ是一個
閉環系統,它要求跟蹤、控制和反饋瞬息萬變的實際情況,管理人員可隨時根據企業內外環境條件的變化迅速作出回響,及時決策調整,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它可以及時掌握各種動態信息,保持較短的
生產周期,因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5.模擬預見性
MRPⅡ具有模擬功能。它可以解決“如果怎樣……將會怎樣”的問題,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計畫期內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採取措施消除隱患,而不是等問題已經發生了再花幾倍的精力去處理。這將使管理人員從忙碌的事務堆里解脫出來,致力於實質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個可行方案供
領導決策。
6.物流、資金流的統一
MRPⅡ包含了成本會計和財務功能,可以由
生產活動直接產生財務數據,把實物形態的物料流動直接轉換為價值形態的資金流動,保證生產和財務數據一致。財務部門及時得到資金信息用於
控制成本,通過資金流動狀況反映物料和經營情況,隨時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參與決策,指導和控制經營和生產活動。
以上幾個方面的特點表明,MRP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生產經營管理計畫體系,是實現製造業企業整體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初階四
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競爭空間與範圍的進一步擴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資源
全面計畫管理的思想逐步發展為90年代怎樣有效利用和管理整體資源的
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計畫也就隨之產生。ERP是在MRP-Ⅱ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給出了新的結構。
1.ERP同MRPⅡ的主要區別
·在資源管理範圍方面的差別
MRPII主要側重對企業內部人、財、物等資源的管理,ERP系統在MRPII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它把
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製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業一個完整的
供應鏈並對供應鏈上所有環節如訂單、採購、庫存、計畫、生產製造、
質量控制、運輸、分銷、服務與維護、財務管理、
人事管理、實驗室管理、項目管理、配方管理等進行有效管理。
·在生產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別
MRPII系統把企業歸類為幾種典型的生產方式進行管理,如重複製造、
批量生產、
按訂單生產、按訂單裝配、
按庫存生產等,對每一種類型都有一套管理標準。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為了緊跟市場的變化,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及看板式生產等則是企業主要採用的生產方式,由單一的生產方式向混合型生產發展,ERP則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製造環境,滿足了企業的這種多角化經營需求。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別
ERP除了MRPII系統的製造、分銷、財務管理功能外,還增加了支持整個供應鏈上物料流通體系中供、產、需各個環節之間的運輸管理和
倉庫管理;支持生產保障體系的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
設備維修和備品備件管理;支持對工作流(業務處理流程)的管理。
·在事務處理控制方面的差別
MRPII是通過計畫的及時滾動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它的實時性較差,一般只能實現事中控制。而ERP系統支持線上分析處理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售後服務即質量反饋,強調企業的
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將設計、製造、銷售、運輸等通過集成來並行地進行各種相關的作業,為企業提供了對質量、適應變化、
客戶滿意、績效等關鍵問題的實時
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II中,
財務系統只是一個信息的歸結者,它的功能是將供、產、銷中的數量信息轉變為價值信息,是物流的價值反映。而ERP系統則將財務計畫和價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個
供應鏈上。
·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方面的差別
隨著IT技術的飛速發展,
網路通信技術的套用,使得ERP系統得以實現對整個供應鏈信息進行
集成管理。ERP系統採用客戶/伺服器(C/S)體系結構和分散式數據處理技術,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電子商務(E-business、
E-commerce)、
電子數據交換(EDI)。此外,還能實現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ERP系統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
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不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即企業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資源,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ERP系統正是適應了這一市場競爭的需要,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
ERP系統支持都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
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各方面:其一是“精益生產LP(Lean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業把客戶、銷售代理商、
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同他們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夥伴關係,進而組成一個企業的供應鏈。其二是“敏捷製造(AgileManufacturing)”的思想。當市場上出現新的機會,而企業的基本合作夥伴不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時,企業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
供應鏈,形成“
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
敏捷製造”的核心思想。
·體現事先計畫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統中的計畫體系主要包括:
主生產計畫、
物流需求計畫、能力計畫、
採購計畫、銷售執行計畫、利潤計畫、
財務預算和
人力資源計畫等,而且這些計畫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
供應鏈系統中。另一方面,ERP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在事務處理髮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從而實現了根據財務資金現狀,可以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並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便於實現事中控制和實時做出決策。
至此我們就完成了對整個ERP原理的介紹。當然,ERP仍舊處於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對於它的最新發展,我們還會在以後的系列中給予詳盡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