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
2019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和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系列部署,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完善制度規範,拓寬公開渠道,深化信息公開,加快政務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公開質量,依法保障人民民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積極公開政府信息。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增強公開實效,推動政務公開工作向縱深發展。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63099條,其中政府網站33426條,政務微博7077條,政務微信18480條,其他方式4116條。通過全市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方式,公開了機構設定、機構職能、聯繫方式等信息;政府網站“規劃計畫”欄目公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領域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同時,全方位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率先搭建完成16個領域主動公開目錄(發展改革、教育、工信、公安、民政、財政、人社、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交通運輸、商務、衛健、應急、市場監督、扶貧),集中公開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重大建設項目、公共資源配置等領域的信息。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根據《條例》,及時修訂了《銅川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並公開發布。草擬了《銅川市違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規定責任追究辦法》《銅川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辦法》《銅川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社會評議辦法》。印發了《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的通知》《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政務新媒體工作的通知》《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政務新媒體管理工作的通知》,堅持建設和監管並重。
(三)規範依申請公開。根據《條例》,完善了依申請公開辦理流程、答覆形式,印發了《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答覆示範文本》,規範依申請公開29種回復格式,全年共受理依申請公開42件,嚴格按照《條例》規定的辦理時限和要求規範答覆。未引發民眾舉報、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四)加強輿情回應力度。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政務輿情及時預警、科學研判、妥善處置、有效回應,全年舉辦新聞發布會26期。用心用情辦理網民留言,辦結網民留言2692件,解決了一批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五)加強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我市以最佳化功能、推廣套用為核心,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平台建設,著力提升政府網際網路服務能力。2019年10月底,“銅川市政務服務網”建成運行,並與省政務服務平台實現了融合對接,共受理政務事項17683件、辦結17574件,初步實現了“一網通辦”。同時,加快推進政務數據融合、共享和交換,完成了與公積金查詢、公共信用平台、公安政務服務平台以及養老經辦系統的對接工作,已上線數據目錄1234條,已分享檔案530個。
(六)創新公眾參與方式。堅持舉辦“政務公開+”活動,市、區縣齊謀劃、共聚力,舉辦“政務公開+”活動7期,330名民眾代表受邀參加,通過實地參觀、親身體驗、座談交流等,民眾代表走進項目現場、安全救援場所、政務服務中心(站)等,推進了政民互動。精心組織寒暑假大學生到政府見習活動2期,共遴選138名大學生走進政府機關見習,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和學習型政府建設。
(七)拓展政務公開渠道。圍繞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經濟社會政策和市政府常務會議議定事項等,全年舉辦銅川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4期,打造了解讀市政府政策的重要平台,有效促進了政府施政。印發了《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2019年市政府入口網站線上訪談工作的通知》,開展專題訪談4期。按季度彙編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涉及社會民生的檔案,編印《銅川市人民政府公報》4期,形成了行政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的權威發布平台。
(八)強化政務公開監督保障機制。2019年初,印發了《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2018年度全市政務公開工作績效第三方評估情況的通報》。制定了《銅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評估指標的通知》,委託第三方機構於11-12月集中開展2019年我市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評估,著力提升政務公開質量。組織召開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培訓暨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會議,邀請有關專家對《條例》進行了講解,有關業務人員對全市“一網通辦”、政府網站監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媒體監管等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專題安排部署。
(九)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7件、政協提案411件,均已按期辦結,辦理結果按要求在政府網站予以公開。復函格式規範率、走訪率、《徵求意見稿》回收率均為100%。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本列數據的勾稽關係為:第一項加第二項之和,等於第三項加第四項之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複議、行政訴訟情況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單位對政務公開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工作推進遲緩。二是政務公開工作面廣量大、專業性強,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亟需提高。三是政府信息公開相關制度建設需進一步完善。
改進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強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積極性、針對性,為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夯實基礎。二是加快推進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社會評議、責任追究制度的出台,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