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2014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惠州發展提速之年、改革深化之年、民生改善之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緊緊圍繞“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這一奮鬥目標,突出“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率先跨越”,大力實施“六大計畫”,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全力克服特大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奮發進取,紮實工作,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爭先進位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678.4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3.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0.1億元,增長24.5%,經濟總量、財政實力同步從全省第六位邁進第五位,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珠三角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4.6億元,增長17.7%。固定資產投資1401.3億元,增長18.6%,其中重點建設項目投資453.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7.9億元,增長13.5%。外貿進出口573.9億美元,增長16%;其中出口333.2億美元,增長14.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3億美元,增長6.2%。大力實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惠28條”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惠42條”,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開通企業服務集市網上平台,全力幫扶企業拓展市場、加快發展。成功舉辦惠州產品呼和浩特展銷會、莫斯科展覽會,簽訂銷售契約164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0家、民營企業245家,129家企業增資擴產。惠州三星電子成為首個產值超千億元企業。全市工業用電量176.9億千瓦時,增長10.5%。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考核獲評優秀等級,入選“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城市” 。
(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先進制造業增加值920億元,增長2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9%。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560.2億元,增長29.3%。石油化工產業增加值314.1億元,增長9.2%。仲愷高新區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試點、新型工業化移動智慧型終端產業示範基地、LED產業基地。中海油惠煉二期、信利AMOLED等項目動工建設,中海油樂金ABS、比亞迪鋰電池、TCL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型終端、元暉LED照明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名優農產品9個,16個種植基地入選省級“菜籃子”基地。成功舉辦廣東省道教文化節暨第七屆國際旅遊節、第二屆“雲博會”、第三屆“農博會”。全年接待旅遊人數3551.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12.7億元,分別增長12.6%和15.5%。羅浮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葉挺將軍紀念園獲評國家4A級景區。惠州港年吞吐量突破8000萬噸。組建惠東農商行、博羅農商行,新引進金融機構13家,天津股權交易所惠州運營中心、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惠州辦事處掛牌營業。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138.8億元和2036.9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6.4%和17.4%,存貸比達64.9%。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5.1∶57.9∶37,第三產業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走出了一條“靠引進大型企業、引進先進生產力”的轉型升級之路。
(三)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環大亞灣新區上升為全省發展戰略。“縣區趕超計畫”深入實施,各縣區動竣工項目合計達到735宗,投資總額超過3700億元。惠城區獲評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惠陽區獲評全國法治縣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同步發展,伯恩光學產值超百億元。惠東縣濱海旅遊業快速發展,稔平半島五星級酒店群初具規模,惠東產業轉移園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5億元,增長84.2%。博羅縣通過省文明縣城驗收,實現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躋身廣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前三甲。龍門縣蟬聯“中國溫泉之鄉”,連續三年獲評“最受歡迎省內游目的地”。大亞灣開發區石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新引進石化中下游項目15宗,總投資152億元,東風本田一體化項目順利落地。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等孵化器功能持續增強,GDP、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四)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66.5億元,增長27%。廈深鐵路惠州段建成通車,莞惠城軌惠州段建設加快。開展高速公路建設“百日攻堅戰”,7條在建高速公路建設進展良好。國際貨櫃碼頭一期泊位正式啟用,首條惠州至上海跨省內貿貨櫃航線開通。改造完成惠州大道東段、機場路一期和三環路,打通市區17條連線路,新建4座人行天橋和文昌地下通道。新湖公園、文星公園建成開園。新開通公交線路22條,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創建公共運輸示範城市。完成縣道改造53.1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800公里。建成潼湖水廠主體工程和16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市區供水一體化取得階段性成果。惠州大堤南堤、潼湖圍達標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5萬畝、糧食高產示範片102個。500千伏和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快速推進,新增主變容量98萬千伏安。
(五)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出台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第二批調整目錄,取消、下放行政許可事項51項,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向社會公示政府權責清單。在市級層面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統一受理申報,最佳化審批流程,實施“並聯辦理”、“聯合審查”,審批提速80%。全面推廣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行註冊資本“零首期”和“認繳制”,工商登記註冊的內資企業增長33.8%。網上辦事大廳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實現“橫向覆蓋部門,縱向延伸縣區”,6494項服務事項100%進駐,可線上辦理6244項,超出省定標準,累計網上辦事突破1000萬宗。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向基層延伸,全部中心鎮建成公共資源交易所,市、縣區、鎮辦三級交易平台成交總額300億元,增收節支超過20億元。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紮實推進,考核排名全省第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衛生和計生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展順利。榮獲“中國改革十大最具投資潛力城市”稱號。
(六)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繼續深化,在省人大組織的第三方評估考核中排名第二。實施青年河綜合整治。紮實推進林業四大重點工程建設,建成縣級以上森林公園8個、森林家園100個、森林繡花工程7個、千村家園綠化示範村10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1.28%,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6.8平方米。整治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建成污水處理廠21座、截污管網176公里,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5.1%。加大淘汰營運黃標車和老舊車力度,機動車污染減排名列全省第一。單位GDP能耗完成省下達任務。完成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升級改造,惠城中心區推行垃圾分類處理。“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活動深入開展,全面完成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年度建設任務。建成國家級生態鎮8個、省級生態鎮25個。連續六年獲全省環保責任考核優秀等級,入選“中國十佳空氣品質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2013年中國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排名,我市排在污染最輕的城市第7位。
(七)民生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224.8億元,增長22.6%,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從上年的66.9%提高到68.5%。十件民生實事66個項目全部完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14個專題、219個項目全部完成,提前基本實現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目標。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56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029元,分別增長11.1%和13%。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90元,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從每人每月1616元提高到1776元。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建成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一期主體工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252元提高到300元,高於省定標準20元。門診特定病種項目從21種增加到26種。實行大病二次補償,報銷比例從50%提高到95%。中大惠亞醫院建成開業;完成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平價醫療服務範圍不斷擴大。新建平價商店61家,向低收入群體發放價格補貼600萬元。建設保障性住房3385套,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完成農村困難戶住房改造4348戶、水庫移民住房改造428戶、華僑農場危房改造1000戶。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投入幫扶資金1.3億元。成功抗擊“8·16”洪災和強颱風“天兔”,救災復產、重建家園全面完成,受災全倒戶全部搬進新居。我市被確定為省社會創新實驗基地,“特色之家”成為省社會創新試點項目。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全警上路“大巡防”全面鋪開, “雷霆掃毒”行動取得重大成效,製毒販毒、“兩搶一盜”等違法犯罪案件明顯下降,民眾安全感明顯提升,入選“中國最安全城市”,再次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連續第四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1%,新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家、省級專業鎮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5家,獲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4家,第五次獲評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先進市,入選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市、信息消費試點市。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四個區通過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督導驗收。新增優質幼稚園91所,新建和改擴建中國小校18所,新增公辦學位1萬個。成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示範市。惠州商務職業學院完成省高等學校設定評議。2.3萬名困難中小學生吃上免費營養午餐,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電子教育券補助。文體事業更加繁榮。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名列全省地級市第一,文化惠民卡成功競得創建國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建成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產業基地,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銀崗古窯場納入全省八大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計畫。成功舉辦第二屆國際龍舟邀請賽、第十三屆世界象棋錦標賽、第四屆市運會等重大賽事。人口計生工作取得新突破。雙擁共建、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邁出新步伐。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發展。外事、僑務、港澳、台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統計、方誌、檔案、移民、仲裁、氣象、三防、消防、應急、防震、口岸、打私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與此同時,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法治型、服務型、責任型、效能型、和諧型、廉潔型政府建設紮實推進。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堅持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及時向市政協常委會通報政務,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2件、建議171件,政協提案194件、委員意見建議209條,辦復率100%。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的議案圓滿結案。積極開展審計、監察工作,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專家諮詢、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等制度,廣泛開展“萬眾評公務”、“黨政領導信箱”、“行風熱線”、“惠民線上”等活動。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法制副主任”制度實現全覆蓋,獲評全國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認真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堅決厲行節約,市本級“三公”經費下降9.6%,政府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開展“服務型機關建設年”活動,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蟬聯全省第一。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飽含著省委、省政府的深切關懷,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汗水,離不開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市幹部民眾,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關心幫助地方發展的駐惠部隊、武警官兵、駐惠單位,向積極參與惠州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同時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實力還不夠雄厚,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充分,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大,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有待加強;二是科技人才仍然不足,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三是節能減排壓力較大,推進集約節約發展有待加強;四是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制約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因素仍然存在,改革有待全面深化;六是城市治理有待進一步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七是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八是“四風”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職能轉變、行政效能提升還需作出更大努力。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按照市第十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的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圍繞三大核心任務,大力實施“六大計畫”和“六個工作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優質增長,辦好民生實事,推進我市爭先進位、跨越發展,打造惠州經濟升級版,為實現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以內;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完成省下達任務;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2.2%;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推動跨越發展、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關鍵一年。當前,我市既面臨著做大經濟總量與提升發展質量的雙重任務,又肩負著最佳化生態環境與改善民生質量的雙重責任。儘管巨觀經濟形勢仍有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但總的來說我市處於大可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和良好條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為我市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實施擴大內需、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等戰略措施,為我們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歷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努力拚搏,打下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市委立足惠州發展新要求,吹響了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號角,成為激勵全市人民奮發進取的強大動力;環大亞灣新區上升為省的發展戰略,惠州正式邁入“高鐵時代”。所有這些,都必將激勵惠州人民更加奮發有為。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奮力拚搏,就一定能夠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新發展、開創新局面、實現新跨越。
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按照市第十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的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圍繞三大核心任務,大力實施“六大計畫”和“六個工作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優質增長,辦好民生實事,推進我市爭先進位、跨越發展,打造惠州經濟升級版,為實現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以內;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完成省下達任務;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2.2%;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必須堅持以改革增動力、以創新促轉型、以發展惠民生,大力推進八項重點工作:
(一)努力擴大有效需求,確保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扭住經濟建設中心不動搖,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和出口的支撐作用,努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成長的格局。
擴大消費需求。深入推進惠貨全球行、全國行、網上行,舉辦惠州產品南非展覽會、濟南展銷會。深入實施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加強與國內外大型電商平台合作,啟動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加快4G網路建設和業務開展,擴大信息消費。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和農超對接。鼓勵支持企業在國內大中城市開設品牌產品展銷中心,組織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努力擴大內銷市場。
促進投資增長。全力推進一批關係長遠、帶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和重大民生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89項,總投資3518億元,年度計畫投資459.8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71項,續建項目94項,投產項目24項。做好重點項目謀劃儲備和前期工作,促進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接替、梯次發展。
強化招商選資。舉辦第三屆雲博會和第十三屆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利用各種展會平台,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企業、跨國集團、大型央企省企、國內100強企業和成長型、技術型新興產業項目,實現利用外資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做好對現有企業的服務,促進企業增資擴產、做大做強。
最佳化出口結構。堅持重點企業聯繫制度,全力幫扶出口大戶擴大外貿出口。大力支持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自主行銷商品出口,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高交會等重大經貿活動,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服務,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加強口岸建設,進一步最佳化通關環境。
壯大實體經濟。大力實施“企業成長計畫”,新培育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超百億元企業各1家。完善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認真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全力營造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自營出口,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二)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把深化改革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全面落實今年50項改革重點任務,以新一輪大改革推動我市新一輪大發展。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工商註冊制度改革,全面實行註冊資本“零首期”、“認繳制”。落實“非禁即入”投資政策,實行投資管理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入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強化企業信用監管。進一步推進國有資產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擴大公共資源交易範圍。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建市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完善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完成新一輪市、縣(區)政府機構改革。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服務水平。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功能,出台《惠州市網上辦事管理規範》,推動網上辦事大廳向基層延伸。完善投資項目審批視窗服務,加快推行投資審批網上辦理。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編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系,實施全面規範的預算公開。
深化城鄉綜合改革。編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鎮化發展規劃。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儘快建立積分入戶制度,完善新型城鎮化發展機制。推行不動產確權登記。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探索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有條件的村推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範圍,健全農業農村巨災風險事故救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