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惠州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託、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的五年。五年來,面對複雜嚴峻國際形勢和巨觀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積極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沉著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精準施策,主動作為,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大步邁向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五年來,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經濟規模持續壯大。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977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0.1%;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9785.9億元,增長26%,增速穩居全省前列。“三駕馬車”協調性增強,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2972.4億元,增長21.8%,五年年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9億元,增長13.3%;外貿進出口總額3055.1億元,增長22.8%,一般貿易占比提高到43.1%。來源於惠州的財政總收入1561.2億元,增長9.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5.4億元,增長10.5%。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9243元和27580元,分別提高8.3%和10.7%。
  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7:53.3:42,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64.1%和43.8%。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從62.6%提高到73.6%。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比從69.6%調整為108.6%。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比從2.05%提高到3.1%,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從40.2%提高到51.8%,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增至225家。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主裝置區全面建設、總部區投入使用。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總部區加快建設,引進12個高端科研團隊。高新技術企業從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從939家增至1862家。
  市場活力日益增強。聚力最佳化營商環境,大力服務支持企業,出台“實體經濟十條”“製造業十條”“民營經濟十條”“抗疫暖企十條”等系列惠企政策,累計減稅降費273.1億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均審批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五年累計新增市場主體36.4萬戶,其中企業13.8萬戶,增長111.8%。新增百億級工業企業7家、“四上”企業4151家、A股上市企業8家、北交所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2家。特色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簡單匯”服務企業2.4萬家,累計融資426.6億元。新增建築施工企業1664家,行業產值取得歷史性突破。創新開展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活動,獲評“粵治-治理現代化”優秀案例。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動市屬國企戰略性重組,14家市屬國企整合為6家大型集團。啟動中國(惠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迅猛發展,仲愷高新區和惠東縣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五年來,我們堅定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發展勢能持續增強
  “2+1”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圍繞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集中資源、集中力量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擴規提質,形成5G及智慧型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型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等主導產業,11家企業上榜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100強,行業總產值4591億元,居全省第三。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提速,國企、民企、外企同台競技,形成年產能2200萬噸煉油、22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規模,行業總產值2837億元,兩年年均增長10.9%;清潔能源加速建設,總裝機676萬千瓦,占能源總裝機比例71.7%。電網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完成投資162億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37座、輸電線路1900公里。生命健康產業初步形成以中醫藥為特色產業,醫藥、器械同步發展的產業集群,產值377億元。
  “3+7”工業園區建設紮實推進。積極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密集出台保障項目快速落地措施,大力推動土地、資金、砂石等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大亞灣石化區連續三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仲愷高新區獲批全省首批超高清視頻顯示特色園區,成為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核心引擎。中韓(惠州)產業園累計引進項目161宗,總投資1821億元;已動工106宗、竣工投產28宗。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加快建設,累計引進項目8宗,總投資107.7億元。7個縣區千億級園區兩年來新簽約項目212宗,新開工196宗,新投產93宗。
  重大產業項目逆勢集聚。創新項目服務機制,大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新引進投資超50億元的引領性產業項目42宗。全力破解項目建設“用地難”,新增用地指標近七成用於工業項目,開展存量土地攻堅專項行動,2020年以來盤活用地7.5萬畝,“掙”取用地指標3.3萬畝。實行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容缺承諾辦理,全面推行建設工程項目“信用快審”承諾制。中海油煉化二期、中海殼牌二期、TCL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智慧型製造等項目建成投產,正威(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首期部分投產,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恆力(PTA)、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太平嶺核電一期1、2號機組加快推進,項目扎堆搶灘成為“惠州現象”。
  五年來,我們堅持內外兼修,強化規劃引領和精細化管理,城市品質明顯提升
  城市擴容提質實現新突破。統籌推進舊城更新與新城建設,城市承載力、吸引力不斷增強。全市常住人口超600萬,城鎮化率預計達73%。從容有序建設金山新城,完成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穩步推進科教片區、健康片區、南站片區開發建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常態化開展“兩違”整治,累計拆除違建5900萬平方米,整治廣告(招牌)6.3萬塊。最佳化城市主要出入口環境,城市視窗面貌顯著改善。啟動174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成130個“惠民空間”微改造。著力規範停車秩序,建成智慧公共停車場32座、停車位1.1萬個,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得到緩解。
  綜合立體交通網不斷完善。按照“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思路,規劃建設“豐”字交通主框架,推動形成開放發展新格局。惠州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建成使用,啟動飛行區改造,航線覆蓋全國80%省會城市。贛深高鐵建成通車,惠州北、仲愷、博羅北高鐵站建成,廣汕高鐵加快建設,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動工,京九鐵路惠州火車站完成提質改造,軌道交通通車裡程達323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6條,新增通車裡程227.6公里,總里程達857.6公里,居全省第二。新投產6個萬噸級以上泊位,港口吞吐能力達1.5億噸。完成國省道改擴建238.8公里。中心城區新建市政道路53條、110公里,建成跨江大橋3座,啟動鵝城大橋建設,整治交通堵點34個,交通網路實現提檔升級,獲評全省首批公共運輸示範城市。
  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實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實施供排污一體化改革,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取得初步成效,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1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七。東江幹流惠州段水質保持Ⅱ類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市生態環境園一期建成運營。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94.5萬噸,新建污水管網2263.7公里,改建老舊管網680.2公里,城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全部實現“長制久清”,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轉變,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高度肯定。空氣品質穩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60.2萬畝,森林覆蓋率61.6%。整治修復海岸線65.4公里,新增紅樹林面積6800畝。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國首單掛鈎碳市場履約債券和“綠色碳鏈通”業務順利完成。獲評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五年來,我們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
  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大力實施兜底保障工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全市46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15188戶3554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374元提高到16267元,實現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省定貧困村優先啟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全部納入動態監測平台,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全面鋪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產業效益明顯提升。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引導加工、物流、商貿等企業進村,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園5個,獲評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57家。新增國家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示範鎮(村)5個,省級“一鎮一業”專業鎮16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11個。創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7個、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公共區域品牌15個、“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138個。大灣區(廣東)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一期部分投產,實現出口供貨。成功申報廣東惠州國家林藥科技示範園區,獲批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森林康養基地各1家。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3個,入選省級以上鄉村旅遊線路9條。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和“九大攻堅”行動,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2.3%,所有村莊均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治理農村路口隱患3696個,完成“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3800公里,惠陽區、惠東縣獲評全國示範縣(區)。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37公里,提標改造江河堤防148公里,完成水庫除險加固37個,白花河新開分洪河3.9公里,建成碧道82公里。自然村集中供水實現全覆蓋,廣大民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面開展“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改革,紮實推進“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復墾騰退閒置低效農村建設用地5465畝。鐵腕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問題,社會民生事業不斷進步
  疫情防控精準有效。始終把人民民眾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以“一失萬無”的態度,眾志成城、全民同向,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織密織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網,堅決果斷應對國內聚集性本土疫情衝擊,有效防控境外輸入風險。自2020年2月19日以來,全市未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全民抗疫社會共識不斷凝聚,全民免疫屏障加快構建,疫苗接種超1400萬劑次。
  民生事業全面發展。堅持新增財力七成以上用於民生,五年累計民生支出2128.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6%,編制全省首份惠企利民政策清單。城鎮新增就業3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新增各級各類學校(幼稚園)382所,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任務,每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超2萬個,義務教育大班額從14.76%下降到0.55%,基礎教育質量顯著提升。新增1所高職院校,完成惠州學院省市共建任務和管理體制調整。新增4家三甲醫院、505間醫療機構,升級改造9家縣級醫院。完成704間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全市所有村衛生站實現“一站式報銷”。老年大學縣區全覆蓋。黨群服務中心鎮村兩級全覆蓋。5個縣區通過省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市。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莫家拳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優秀文藝作品及人才獲省級以上獎項170餘項。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第五次複審,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博羅縣、龍門縣榮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稱號,博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入選全國先行試驗區。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0%和95%以上,足額核發各項社會保險待遇757.1億元。實施大病二次補償,報銷比例95%。推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惠醫保”,實施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累計降費12.1億元,綜合降幅32%。建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多渠道解決困難群體及城市“夾心層”民眾急難問題。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市、縣、鎮、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高標準建成。大力推進“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建成76個社工服務站,實現鎮街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53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365元,孤兒養育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883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39.8%、33.8%和35.5%。建成並啟用“一站三中心”,大助餐試點、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縣區全覆蓋,獲批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
  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排查治理問題隱患8.3萬多處,全面完成大亞灣石化園區安全規範化建設。系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五年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對比前五年下降85.7%。深入推進“暢通工程”,交通健康指數排名進入全國城市前列。常態化開展源頭治超,查處超載貨車6.6萬宗,立案查處貨運企業違法行為5376宗。全市生產安全事故宗數逐年下降,比2016年下降35.2%。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颶風”系列等專項行動,加強公安大數據智慧型化建設,創新“一村(居)一警”機制,“兩搶”零發案天數逐年攀升至333天。健全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機制,信訪事項民眾滿意率逐年提升。市民服務中心啟用,全面開展民生政務服務事項周六延時服務,設立政務服務大廳“惠幫辦”專窗60個,實現高頻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1200多宗事項“一窗辦理”,1087宗事項全市通辦。成功創建國家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市,“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獲評全國先進。榮獲首批“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兩次捧得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城市更安全、民眾更安心。
  五年來,全市國防教育、軍民融合、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取得新進展,台港澳、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紅十字、殘疾人、老區建設、糧食安全等工作邁上新台階。統計、移民、海事、氣象、水文、三防、消防、科普等工作實現新發展。
  過去五年,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持續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我們堅持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高標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持續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之以恆糾治“四風”,強化審計監督效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務公開,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我們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協商溝通情況,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11件、代表建議801件,市政協提案972件,辦復率100%。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五年的奮鬥歷程,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每個人都付出了辛勤汗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克服了外部複雜形勢帶來的衝擊,實現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破除了傳統發展慣性的路徑依賴,推動產業發展由散轉聚、由大到強;啃下了脫貧攻堅“硬骨頭”,與全國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保持住了各項事業發展的穩定性、連續性;經歷了主動轉變發展方式的艱辛,辦成了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解決了老百姓久盼未決的不少“老大難”問題,成績實屬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勵精圖治、接續奮鬥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苦幹實幹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惠單位、駐惠部隊、武警官兵、消防指戰員,企業界人士和來惠創業務工人員,向廣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惠州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產業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弱,發展質量和效益仍需進一步提升;二是要素成本上升較快,資源要素約束趨緊,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瓶頸問題制約了項目落地建設;三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還比較突出,縣域經濟不夠強,尤其是鎮村經濟基礎薄弱,鄉村設施和公共服務還存在短板;四是民生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醫療等整體質量還不夠高,養老、托幼等優質資源供給不足,與民眾期盼還有差距;五是統籌發展和安全任務艱巨,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有待提升,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六是政務服務還不夠優,辦事效率仍需進一步提高,不願為、不敢為、不會為現象仍然存在,幹部專業能力有待加強。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勇於直面,不遮掩、不迴避,敢於較真碰硬,在解決問題中繼續前進。只要我們奮發向上、敢闖敢幹,就沒有攀不上的山,沒有幹不成的事!
  未來五年目標任務及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惠州踏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特徵新要求,深入分析惠州發展新形勢,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思路,強調惠州正處於由量變到質變升華的關鍵轉折期,要搶抓先機、主動出戰,紮實辦好惠州自己的事,以綜合競爭力提升這個最大的確定性應對諸多不確定性。這必將激勵我們走好新的趕考路、奮進新征程。我們必須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接續奮鬥,深刻把握黨百年奮鬥“十個堅持”寶貴經驗,把戰略規劃變成“路線圖”,把宏偉藍圖細化為“施工圖”,乾在每一天、乾好每件事,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把美好願景變成“實景圖”。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是:到2026年,在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基礎上,聚焦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深入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不斷做大經濟總量,快速提升發展能級,奮力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一是綜合實力邁入國內一流。地區生產總值大幅躍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省上游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5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新增上市企業30家,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二是兩大支柱產業躋身世界一流。工業總產值達到1.6萬億元,工業投資五年超6500億元,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動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競爭力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前列。三是城鄉發展更加協調。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75%,現代優美花園城市美譽度、影響力大幅提升。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走在大灣區前列,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四是生態環境更加優美。落實“雙碳”要求,協同推進節能減排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守住“惠州藍”,守好東江水,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五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推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促進共同富裕,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文化強市紮實推進,人民生活品質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惠民之州品牌更加響亮。
  各位代表,在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們既要正視困難,更要堅定信心,看到惠州獨具特色的稟賦條件、不斷夯實的發展基礎和正在積蓄的發展勢能,特別是經過多年努力,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成為社會共識,好項目、大項目接續落地建設,這是我們穩步向前的定力和保持上升態勢的底氣所在!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定向,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有全市人民的團結拼搏,我們一定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在百舸爭流中劈波斬浪、勇拔頭籌,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完成未來五年發展目標,今年至關重要。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積極進取、真抓實幹,全面掀起幹事創業新熱潮。綜合各方面因素,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工業投資增長30%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5件;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環境空氣品質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等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完成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深入實施融深融灣行動,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延續經濟運行良好勢頭,保持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2022年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按照定下來的目標,一張藍圖乾到底,重點聚焦八個方面,實施“八大提升工程”:
  (一)聚焦做強實體經濟,實施產業競爭力提升工程
  我們要堅持大抓工業發展,堅定實施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新型工業強市,築牢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
  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發揮大項目、“鏈主”企業帶動效應,不斷做長做精石化產業鏈。加快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項目建設,力促恆力(PTA)主體項目、中海油油品結構升級項目建成投產。推動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加快集聚發展,動工建設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一期、百利宏硫綜合利用等8宗項目,著力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優質產業項目,發展壯大高端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集群。
  加快建設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把握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趨勢,強化與廣深佛莞等城市產業鏈協同,探索建設港惠電子信息合作平台。支持TCL、德賽、伯恩光學、比亞迪、利元亨等行業領先企業擴大投入,進一步做大5G及智慧型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型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等優勢產業集群。推動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旭硝子顯示玻璃等項目擴產,加快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創維數字等項目建設。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基礎軟體產業,積極引進大數據、網際網路平台等關聯企業,前瞻布局人工智慧、信息安全、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加快建設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統籌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加快中廣核海上風電場、太平嶺核電一期、惠州LNG接收站、豐達電廠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儘快核准,力爭太平嶺核電二期獲得核准,積極推進屋頂分散式光伏建設,新增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規劃。積極推動用戶側儲能,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示範項目,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示範區,推動電網綠色高效、柔性開放、數字賦能。
  積極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推進國家林藥科技示範園、九龍峰南藥種植示範基地、嶺南藥用植物園建設,不斷擴大南藥種植規模,打造道地藥材和嶺南特色中藥材原料產業基地。加快羅浮山國藥二期等中醫藥產業項目建設,主動對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加強環羅浮山健康產業資源開發利用。謀劃建設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推進錦好醫療、鑫瑞醫療等項目建設,吸引一批醫療器械龍頭企業。
  持續推進“3+7”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落實好“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繼續將用地規模和指標優先布局到“3+7”工業園區。謀劃建設一批“兩新一重”項目,加快園區道路、管網、環保、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利用“園區眼”平台加快推進項目,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0億元以上,切實提升園區承載力。強化產業鏈招商,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造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集群生態。全年建設工業項目1200宗以上,其中新動工600宗以上,完成工業投資1300億元以上,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1.2萬億元。全力以赴抓好全市193宗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
  積極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落實好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要求,堅決防止搞“碳衝鋒”、運動式“減碳”。全面實施“能效領跑者”計畫,對標行業標桿水平,把好項目準入關,推動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依法依規關停淘汰一批“散亂污”企業。加強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新增5家以上企業入選國家綠色製造名單。探索建立碳普惠等機制,發揮綠色金融作用,引導支持企業綠色轉型,推動產業鏈綠色化、低碳化。大力推廣電能替代,推動用電大戶“雙碳”轉型。
  著力融入國內國際市場循環。培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最佳化提升華貿中心、港惠新天地、水東街等特色商圈、示範街區,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消費升級。堅持“房住不炒”,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建設質量強市,實施重點產品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現代物流產業基地。落實好“穩外貿”政策,幫助外貿企業保供應鏈、穩產業鏈,支持企業進口關鍵生產設備、核心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積極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中國(惠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建成保稅物流中心,繼續抓好大宗商品保稅進口工作。主動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做好“家門口”生意。
  (二)聚焦創新驅動發展,實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我們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依託大產業大平台,緊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逐步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以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主動承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資源外溢,加快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引進一批核能、石化能源等領域的高端人才。按照邊建設邊轉化“沿途下蛋”的思路,積極推進同位素研發、重核素合成等重大科研項目,促進離子膜、超導加速器等一批科研成果落地。推動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中試基地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河橋科教城、稔平半島清潔能源新技術綜合套用試驗區,提升能源科技創新能力。
  打造珠江東岸創新資源重要聚集地。把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提升創新能力的核心抓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2600家、2200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5家。引導龍頭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研究院。充分發揮“粵惠自然科學基金”作用,支持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新增工程技術中心30家。豐富引才引智渠道,深入實施“惠”聚優才行動,用心用情服務人才,探索柔性引才,全力最佳化人才發展良好生態。加快技工院校育才陣地建設,實施“鵝城工匠”鍛造行動,壯大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師隊伍。
  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加大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建立政銀企科技成果轉化風險分擔機制,引進一批技術成果轉化專業服務機構,推動工業地產項目配套創新平台,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惠轉化。最佳化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機制,探索“本地企業出題、全國科研力量答題”新模式,重點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訊與網路、新能源與低碳等領域組織技術攻關。設立更多異地孵化器,打造異地選苗、惠州成長的模式。推進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構建激勵創新發展的智慧財產權工作格局。辦好第六屆天鵝杯創新創業大賽、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惠州)等賽事。
  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以數位化改造“賦智”“賦能”,支持製造業龍頭企業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套用,打造一批5G套用示範場景,引導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開展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鼓勵企業使用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等智慧型裝備,支持傳統製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加大工業技改力度,支持450家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新增6個省級工業網際網路標桿示範項目,累計推動12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
  (三)聚焦深度融深融灣,實施交通互聯互通提升工程
  我們要圍繞實現“對外大連通、對內大循環”,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以“豐”字交通主框架為引領,大力推動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互聯互通,以開放理念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強化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建設交通綜合樞紐。以重點高鐵站場為依託,啟動廣汕高鐵惠城南站、廈深鐵路惠州南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打造若干軌道交通與機場、公路客運站場無縫銜接、便捷換乘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廣汕高鐵、贛深-廣汕高鐵仲愷聯絡線、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建設,加快推進深惠城際、深汕高鐵惠州段前期工作,完善軌道交通站場市政配套設施,積極參與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抓緊推進惠州機場飛行區改造工程,統籌謀劃二期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千萬級幹線機場建設。開展空港經濟區規劃研究,構建客貨運高效運轉的集疏運一體化交通體系。
  持續完善“高快一體”網路。全線開工建設1號公路,實現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至大亞灣段半幅通車。加快推進惠龍高速、惠河高速改擴建、深汕第二高速大亞灣至坪山段,建成廣惠高速金龍互通,推動實施惠坪高速、惠肇高速、環稔平半島高速公路項目,完善“九橫八縱三加密”高速公路網。啟動南山快速路工程一期建設,完成金龍大道惠城區段快速化改造。完善“五橫五縱”骨幹快速路網,加快推進新清大道、深莞惠紅色幹線一期建設,啟動惠澤大道快速化改造。
  最佳化提升城鄉交通路網。加快構建中心城區“兩環十射”進出城道路系統,持續打通中心城區連線路,新建成演達五路等市政道路20條以上,提高通行效率,讓市民就近快速上高速。加快鵝城大橋建設,推動實施湖山大橋、金山大橋慢行系統等項目,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完善中心城區過江通道體系。持續推進國省幹線升級改造,啟動國道G355線龍門油田至永漢段改建工程等2個項目,完成國道G324線惠東小屯至陳塘段改建工程等2個項目。新建“四好農村路”88公里。
  大力推進惠州港擴能升級。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理順惠州港建設和管理機制,統籌岸線資源、破解用地障礙,促進港口做大做強,實現吞吐量突破億噸。積極發展以海鐵聯運為核心的多式聯運,完善港口集疏運條件,實施荃灣、東聯及碧甲港區進港航道等級提升工程。建設惠州港液化烴碼頭、多用途公共碼頭等一批公用碼頭,大力推進港區碼頭公用化。引進國內外大型航運企業,謀劃建設惠州港現代物流集聚區,推動惠州港從產業港向貿易港、產業港並重轉型,深度參與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打造大灣區乃至全國南北出海新通道。
  (四)聚焦優美花園城市,實施城市現代品質提升工程
  我們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下足繡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綜合承載力。
  穩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強化規劃引領和管控作用,推動國土空間規劃試點成果落地套用,堅決杜絕急功近利、大拆大建。支持惠東、博羅、龍門3個縣開展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工作。嚴把占用綠地、砍伐遷移城市樹木、遷移古樹名木審批關,節儉務實推動城市綠化,優先選用鄉土樹種。謀劃建設兒童公園等特色公園,改造提升北湖公園、東平公園等老舊公園,建設一批口袋公園、小微綠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的城市公園體系。 進一步規範公共停車秩序,建成智慧公共停車場30座、新增停車位8000個。堅持“兩違”治理法制化常態化,實現“無違建鎮(街)”創建工作全覆蓋。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紮實推進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加快城鎮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健全城市地下管線安全規範管理長效機制。新啟動132個城鎮老舊小區及“惠民空間”改造,補齊人居環境短板,讓市民家園更有顏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不斷厚植綠色生態優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水污染防治由鞏固治污成果轉向全面提質。深化供排污一體化改革,完善城鄉污水處理設施體系,新改建污水管網300公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6座、污泥處理設施2座,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實施空氣品質保優行動,持續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確保空氣品質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範,確保土壤環境安全穩定。抓好“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市生態環境園二期項目,建設餐廚處理、建築垃圾、大型轉運站等一批項目,縱深推進垃圾分類。加強綠色生活方式宣傳,提高市民綠色生活意識。全面推進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城鎮新建綠色建築面積占比80%以上。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綠美惠州大行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增紅樹林1100畝。落實好河湖長制,新建碧道80公里,打造河清岸綠、水草豐美的多彩自然生態廊道。
  持續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堅持保護優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係。研究制訂文物保護專項規劃,新增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非遺保護項目,加快實施中山公園及其文物保護整體提升項目,推進府城遺址考古工作。啟動環西湖文博群落、東湖旅店二期等項目建設,打造更多城市文化IP,更好彰顯鵝城千年文化特質。紮實開展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古建築、古驛道、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完善保護修繕機制,讓城市留住記憶。積極參與“海絲聯盟”交流合作,推進“海絲”史跡保護利用,謀劃建設白馬窯考古公園,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全力支持縣區各展所長各展其美。各縣區要立足自身發展現狀、資源稟賦,走差異化高質量發展道路。支持惠城區著力提升中心城區能級,打造一流中心區。支持惠陽區打造深度融深融灣“橋頭堡”,建設好“智造高地·活力惠陽”。支持惠東縣推動山水林田湖海聯動發展,打造高質量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山海之城。支持博羅縣加快建設“縣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現代魅力強縣,力爭進入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支持龍門縣當好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範縣。支持大亞灣開發區加快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支持仲愷高新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國內一流高新區。
  (五)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興村惠農提升工程
  我們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圍繞“五大振興”,強化城鄉資源統籌,以城帶鄉、以工補農,不斷激發農業農村活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鄉村篇章。
  積極創建三產融合示範鎮。充分發揮鄉鎮“上連縣、下連村”的節點作用,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5個三產融合發展示範鎮。加快發展絲苗米、茶葉、海產品等優勢特色產業,打造荔枝、黃羽雞等產業集群,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0億元以上,增長8.5%以上。推進新一輪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公園)5家。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扶持力度,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障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嚴格耕地保護責任,抓好撂荒耕地復耕複種,做好墾造水田工作,建設高標準農田4.2萬畝。加快推進品牌強農,新增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10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認證1個,新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個以上。建好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基地,打造大灣區“中央廚房”。
  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最佳化城鄉空間發展格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因地制宜編制村莊規劃。持續抓好“九大攻堅”行動,建設現代“美麗圩鎮”,打造一批示範圩鎮。鞏固提升環羅浮山等13條鄉村振興綜合示範帶,新建10條示範帶。穩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零容忍”遏制新增亂占耕地建房問題,依法從嚴打擊違法建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實施點狀供地,保障鄉村振興用地。推進農村“一戶一宅”等“三項改革”,全面加快“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保障村民建房剛性需求。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垃圾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推動70%以上行政村基本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不斷提升鄉村現代生活品質。完善鄉村公路、通信物流等設施,推動農村供水“三同五化”,健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紮實推進惠城區橫瀝鎮、博羅縣楊村鎮城鄉融合發展省級中心鎮試點。建設重點鄉鎮商貿中心、農村電商綜合集散設施,深化惠東、博羅、龍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持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造就更多高素質精勤農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培訓”計畫,提升“三農”領域幹部本領。深化駐鎮幫鎮扶村,深入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作用,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文化大下鄉活動,讓農民過上更具民俗文化內涵的現代新型鄉村生活。
  (六)聚焦改善民生質量,實施惠民之州品牌提升工程
  我們要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政府過“緊日子”,騰出更多財力用於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大力促進共同富裕,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促進就業擴量提質。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擴大就業供給,實施“促進就業九條”,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全力以赴抓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加大重點用工企業數據監測分析,逐步實現各類市場主體用工實名制。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高質量發展,提標升級市人力資源產業園,推動技能人才與產業相銜接、與崗位相匹配。
  提高“學有優教”水平。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攻堅成果。堅持義務教育公益屬性、政府主辦原則,深入推進住宅項目配套教育設施專項治理,通過新改擴建學校、公辦學校挖潛擴能、部分民辦學校轉公辦等方式,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萬個。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深化校外培訓機構分類管理、專項整治,做實做優校內課後服務,確保減負不降質。大力發展優質特色普通高中,辦好特殊教育、專門教育、終身教育,鼓勵開展公益性親職教育服務活動。推進高職院校學科專業提檔升級,推動廣東省技師學院新校區建設,大力推進“一縣(區)一公辦中職”建設。支持惠州學院建設高水平套用型大學。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創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和“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實施基礎教育“頭陣計畫”,激發教育高質量發展動力。
  加快建設健康惠州。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均衡布局,落實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啟動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加快市第二人民醫院紅花湖院區項目一期建設。發展醫學重點學科群,建設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中心。推動全市二級中醫院二甲全覆蓋。完善惠東、博羅、龍門3個縣域醫共體,辦好用好7家“縣區第二人民醫院”,提升縣鎮醫療衛生水平。提升市、縣(區)疾控中心核心能力,推動市公共衛生醫院建設。開展各年齡段健康干預與健康促進,實施四類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動。推廣2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優質高效。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居民醫保參保率,“銀齡安康行動”擴展到60周歲。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加快建設長者照護之家示範項目,建成43家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成5個“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推動鎮(街)未成年人保護站覆蓋率20%以上。逐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稚園開設托育班,實現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托位數2個。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著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保障。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關注和改善城市“夾心層”生活,實現困難群體救助全覆蓋。依託各級慈善總會設立社區基金,鼓勵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開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審批權委託鎮(街)試點,讓民眾更及時更便利享受救助服務。
  推動文化旅遊體育繁榮發展。實施公共文體設施效能提升行動,規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集文旅體融合服務的“惠享文化空間”,推出一批網紅創意景觀和場所,活化提升利用西湖景區建築設施,打造更多民眾家門口的“文化客廳”。推動慈雲圖書館、市文化館提檔升級。鼓勵支持本土文藝創作,繼續辦好系列普惠型民眾文體活動。圍繞環西湖、環羅浮山-南崑山、環惠州灣三大平台,將山海湖泉島特色資源串珠成鏈,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深化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市建設,做優“夜色惠精彩”品牌,培育六大文旅夜間消費圈。實施競技體育精品工程,重點培育體操、跳水、輪滑、跆拳道等項目。增設城鄉公共空間體育設施,新增惠民球場100個,謀劃建設體育主題公園,構建城市15分鐘健身圈,著力打造“身邊的運動場”。
  繼續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持續深化雙擁工作,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對口援藏、與黔西南州東西部協作工作,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著力抓好審計、統計、外事僑務、移民、氣象、水文、科普等工作,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七)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實施平安惠州提升工程
  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更多資源下沉基層,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鞏固深化“長安杯”成果,為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深入推進平安惠州建設。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線,慎終如始、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守護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堅持底線思維,精準防範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的風險隱患。深化推進警務機制和勤務制度改革創新,推動“一村(居)一警”提檔升級,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持續深化禁毒人民戰爭,嚴厲打擊突出違法犯罪,不斷完善信息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壓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和預防控制體系,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黑點整治,加強水上交通、危險化學品、城鎮燃氣、城鎮電力、建築施工、漁業船舶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強化消防安全治理,確保全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建設智慧市場監管平台,提升農貿市場環境衛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全過程監管,全力守護民眾飲食用藥安全。
  強化應急體系能力建設。推進三防、事故救援和森林防滅火等應急救援力量整合,成立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著力提升各類災害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學校、醫院、園區等重點部位最小應急單元建設,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最佳化建設水資源骨幹網,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加快智慧水利建設,最佳化城市排水管網投建管模式。繼續推進江河湖庫水系綜合治理,加快白花河、惠州北站片區等防洪排澇治理工程建設,完成中小河流整治40公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1宗,啟動東江乾堤整治,實施淡水河流域新一輪整治。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提檔升級“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為困難民眾提供及時優質的法律援助服務。深入實施基層治理“大培訓”計畫,妥善化解重點信訪矛盾,加快構建“智慧型化+格線化+民眾路線”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強鎮(街)服務能力建設,積極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紮實推進“雙百工程”,村(居)建成社工服務點,實現全市社工服務站(點)100%覆蓋、困難民眾和特殊群體社工服務100%覆蓋。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推動文明實踐站所全覆蓋。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志願者在協同治理中的作用。推動出台《惠州市物業管理條例》《惠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惠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治理公園廣場噪音擾民,用法治方式破解城市治理難題,讓社區更文明、居民更舒心。
  (八)聚焦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惠企便民提升工程
  我們要緊盯政務服務、政策落實、項目要素保障等關鍵環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工作從方便行政管理向方便民眾企業辦事轉變,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全力打通服務企業堵點痛點。完善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清單”,全面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探索實施“四辦”舉措,將“事事分頭辦”轉變為“一事一次辦”,全面提升獲得水電氣的便利程度。落實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等惠企政策,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規範標準廠房建設,支持企業聯合報建、聯合競買土地,解決中小企業項目用地問題。深化信用承諾制改革,擴大項目容缺受理範圍。推進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省級試點,高標準打造信用創新套用場景,不斷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
  加快健全政企溝通“零距離”機制。最佳化提升服務企業直通車平台,確保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第一時間跟進處理企業反映的問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健全企業家意見處理和反饋機制,推動企業家更好參與制定涉企政策,實現涉企政策從“政府端菜”轉向“企業點菜”。用好“粵財扶助”服務平台,著力解決惠企利民資金申報手續繁瑣等問題,打造申請一鍵“秒報”、審核線上“秒批”、資金安全“秒付”的快速兌現新模式。建設惠民利企政策庫,變“企業民眾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民眾”,切實提升企業和民眾獲得感。不論大小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主動做好服務保障。
  著力強化金融服務能力。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重大項目、科技創新、綠色能源、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支持金融機構做大做強,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綜合能力。不斷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發揮政府風險補償資金和融資專項資金等政策工具作用,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全面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新增5家上市企業。
  深入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一級企業外部董事占多數全覆蓋,推動10家競爭類企業、新設立項目公司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超100億元規模國有投資基金群,支持引導清潔能源、大數據、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國有企業深度參與市場競爭,實施“一企一策”差異化考核,穩步提升國有資本收益,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突破2500億元。
  不斷提高整體行政效能。圍繞提升辦事效率,健全部門面對面協調解決問題機制,減少文來文往。對於涉及多層級、多部門事項,一件事授權一名領導、一個單位牽頭,一抓到底,杜絕推諉扯皮“踢皮球”現象。提升幹部專業化水平,合理配置使用人才,鍛造一支講政治、懂經濟、會治理、作風好的幹部隊伍。實施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深度融合,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自助辦、一次辦、就近辦”,構建完善“泛在普惠”的政務服務體系,提升基層政務服務能力均等化水平,讓企業和民眾充分享受數字政府建設紅利。
  新的一年,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我們要完成好全年工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牢記“國之大者”,嚴格對標對表,時時事事處處向總書記、黨中央看齊,嚴格按照總書記、黨中央指明的方向、確定的路線開展工作,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必須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慎重決策,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報告、向市政協通報,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必須加強廉潔政府建設,持續改進作風,持之以恆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激勵廣大幹部主動擔當作為,增強工作前瞻性、預見性,及時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問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各位代表,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我們堅信,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就一定能乘勢而上、贏得主動。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勇毅前行,奮力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