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抓住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重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穩定發展。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同)增長4.8%;來源於惠州的財政總收入1233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400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85元,增長9%。三次產業結構為4.7∶51.8∶43.5。
一年來,我們主動作為,科學應對風險挑戰明兵境糠去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的複雜局面,保持了經濟回穩向好的態勢。“六穩”工作紮實有效,全市254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6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4%。城鄉消費持續暢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實際利用外資65.9億元,增長3.8%。外貿結構不斷最佳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升至34.5%。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6.3%、19.7%。新登記企業4.4萬戶,增長19.3%。新增城鎮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我們把發展工業作為穩增長、促轉型的核心抓手,推動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盤整存量產業用地1.19萬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4.7%用於工業項目。試行工業用地帶方案出讓,永習白推行項目“報批承諾制”“容缺受理”,新動工工業項目207宗,增長88%;大力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2014-2018年已供地工業項目開工率90.5%。工業投資自上半年起扭轉連續25個月負增長態勢,全年大幅增長21.1%。高新技術企業1322家,淨增217家;R&D投入占比提高到2.4%。上規模企業淨增450家。
一年來,我們搶抓機遇,以超常規速度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太平嶺核電2×120萬千瓦一期工程正式開工,重件碼頭等配套工程全面推進。中科院“兩大科巴斷學裝置”主裝置區場平工程完成80%,強流重離子加速器主裝置動工建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獲省政府授牌正式運作,總部科研大樓動工。埃克森美孚乙烯項目成功納入國家石化產業布局規劃,一期工程獲得核准和填海許可,填海工程完成過半。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儲備類項目,正在加緊方案報批等前期工作。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幹線(惠州段)順利貫通,惠東LNG接收站項目基本完成核准前準備工作。惠東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征地、招商等工作全面啟動。慧聰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等項目動工建設,伯恩(淡水)生產基地、TCL電子智慧型顯示終端項目一期等項目投產,全市4K電視機產量占全國1/3以上。
一年來,我們最佳化城市發展格局,著力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城市功灑凳格能品質不斷提升。落實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戰略,實施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引導各縣區各盡其能、各展所長。開創性規劃“豐”字交通主框架,勾畫惠州陸海互濟、東西暢達、南北貫通的城市開放發展新格局。謀劃建設金山新城,先行動工建設治水清污工程和省級試點碧道。完成惠州機場擴容擴建工程,T2航站樓啟用;旅客吞吐量255.4萬人次,增長36%。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惠州段建設全面鋪開,惠州北站動工建設。汕湛高速惠清段、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80%、61%。建成3座跨東江大橋,四環路南段、古塘坳立交等中心城區11條(座)市政路橋通車,連線仲愷、通往深莞方向的交通明顯改善。大力推動城市形象革新,全市統一開展打擊“兩違”行動,拆除“兩違”2248萬平捉享鴉方米,是過去五年總量的2.45倍戲嬸請。綜合整治鐵路、公路、江河沿線、高速出入口景觀環境,多措並舉治理火車站、汽車站、機達影頌嘗場等交通站場秩序混亂頑疾,城市視窗面貌明顯提升。探索開展“惠民空間”老舊社區微改造,完成4個示範點改造。推動市區“拆擋見綠”,拆除戶外違規廣告牌2580個(處)。建成5G基站456個,5G商用啟動。建成綜合交通網路運行指揮中心,開工建設智慧共享停車樓(庫)10座。
一年來,我們注重寬放、善管、優服相結合,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市場活力持續釋放。順利完成市縣行政機構改革,實現機構、職責最佳化整合,構建簡約高效管理體制,基層工作力量得到加強。市縣(區)領導與企業代表面對面協商解決企業訴求574宗,解決企業困難的“直通車”活動做法在全省推廣。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新增減負101億元。出台扶持民營經濟、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民間投資增長10.9%,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0%。全面推行建設工程項目“信用快審”承諾制改革,獲評“2019年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獎。全面推進“數字政府”政務服務標準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發布實施59636項事項,全城通辦服務事項達70餘項,31項“粵省事”高頻事項實現“指尖辦理”,無人干預“智惠批”事項上線15個。改革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建立鼓勵縣區發展實體經濟的財政機制,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供排污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已移交市水務集團34項涉水事務性工作。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新備案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90宗。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打造對外開放重要載體,智慧大道等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引進項目63宗、開工30宗。
一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三大攻堅戰取得標誌性進展。46個省級貧困村全部出列,34668名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成首批144個示範村村莊規劃編制,啟動農村“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改革試點。“四好農村路”建設縱深推進,完成鎮通行政村公路拓寬623公里、村道路面硬化236公里。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創新全民治水新舉措,江河水質出現全面向好“拐點”。9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6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水質全面好轉,沙河水質年均值達到Ⅲ類,吉隆河、潼湖水質年均值達到Ⅴ類,淡水河、淡澳河第四季度實現達標。劣Ⅴ類河涌動工整治54條、已消除33條。27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全部達到“初見成效”標準。新建成金山污水處理廠二期等7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2萬噸;提標升級30座,新增截污管網885公里。市生態環境園焚燒發電廠一期建成運行,新增垃圾日處理能力1600噸。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9萬餘畝。市區環境空氣優良率95.3%,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為“十三五”以來最優水平。積極防範化解風險,加強金融領域風險排查處置。嚴格財政風險管理,有效化解債務241億元。落實因城施策要求,最佳化商品房價格備案機制,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年來,我們著力解決民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老百姓獲得感持續增強。就業服務紮實有力,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200人,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224人,及時分流安置企業外遷失崗員工8332人。設立“粵菜(東江菜)”師傅技能人才培訓點23個,帶動就業創業近6000人。穩步推進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齊步走”,新增幼稚園61所、學前教育學位2萬個,新建、改建中國小校35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5萬個。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三期投入使用,惠州開放大學正式掛牌。成功舉辦2019廣東旅遊文化節暨第十屆東坡文化節,羅浮山沖虛古觀、龍門鶴湖圍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羅、龍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南崑山入選省級旅遊度假區。成功舉辦5項國家級以上賽事,我市運動員榮獲11枚世界大賽金牌。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0多個,組織開展“中國夢•鄉村美”男子籃球聯賽。註冊志願者人數超過100萬人。醫療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市中心人民醫院成功入列全省第三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依託惠州中醫醫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惠州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強基升級項目投入使用3個,首批省醫療衛生強基項目多祝、楊村衛生院基本完成升級建設。推進醫療救助結算“一站式”服務,救助困難民眾85527人次。發揮長者智慧資源,發動107名長者支醫支教。推出長者服務卡,建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示範中心7個,開展長者“大助餐”服務,提升長者服務精準性和便利性。
一年來,我們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公共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安保任務。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別下降28.2%、26.8%。“一村(居)一警”覆蓋率100%,“兩搶”零發案天數251天。惠陽入選國家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做深做細公眾溝通,有效防範重大項目“鄰避”效應。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管控石化領域安全風險,強力治理超限超載,大力提升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抓嚴抓實森林防滅火,生產安全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7%、16.3%。
加強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建設,積極支持駐惠部隊改革發展,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持續深化雙擁工作,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五有”“全覆蓋”。高質量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任務。深化群團改革,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實現新發展。民族宗教、援藏援疆援川、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過去一年,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全市政府系統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積極配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專項調研等工作,辦理省、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59件。主動向市政協通報情況,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辦理省、市政協提案219件。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啟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發布政府信息14.8萬條。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大力提升審計監督效能。持之以恆狠抓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極為基層減負,全市性政府會議、政務公文分別減少33%、31%。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新形勢下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正確方向,將中央的決策、省的部署與惠州實際相結合,創造性抓好落實;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勇於挑戰舊框框、突破天花板,敢於直面矛盾、較真碰硬;必須出於公心幹事業,凡事為惠州長遠發展謀、為人民根本利益計,摒棄私心雜念,就一定能幹成事!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幹部民眾一步一個腳印、揮灑汗水拼出來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為惠州改革發展作出貢獻的奮鬥者,向駐惠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港澳台同胞、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取得良好開局,但各項工作還處於打基礎階段,與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以及廣大民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前進道路上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穩增長壓力持續加大,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部分產能外遷帶來直接負面拉動,經濟下行壓力前所未有,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增速下滑,外貿進出口波動較大;區域競爭日益激烈,周邊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加上全國兄弟城市“百舸爭流”,惠州引以為豪的成本和土地資源優勢被稀釋、被弱化;經濟結構轉換進程緩慢,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支撐作用不強,多數企業仍未擺脫拼數量、拼價格的傳統路徑依賴,產業轉型升級仍沒有破題。同時,幹部能力建設不適應形勢發展新要求,一些同志仍未走出“舒適圈”,抓落實存在能力短板,工作方法因循守舊、擔當不足,審批效率、視窗服務質量與企業和民眾的期待仍有不少差距。
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醒,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尋找破解之策,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把對策謀劃得更周密,努力在解決問題中實現跨越發展,用實幹實績回報全市人民新期待!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夯基立柱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工作要求,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
產業轉型升級提速,R&D投入占比2.5%,工業投資增長25%以上;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正增長;
內外需求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進出口總額力爭正增長;
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100%脫貧;
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優良率達77.8%。
實現上述目標,要始終保持爭創一流的雄心。堅持以一流的目標引領,對標最好最優,高水平謀劃,高標準推動,不糾結於部分經濟數據的一時波動,朝著既定方向,堅定不移推進國內一流城市建設,走好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要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銳氣。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善於在大變局中尋機求進,搶抓“雙區驅動”機遇,把握好國家逆周期調節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惠州比較優勢,直面問題,主動應戰,率先破局。要始終保持抓鐵有痕的韌勁。發揚務實落實、雷厲風行的作風,心無旁騖做好惠州的事、腳踏實地乾好定下的事,用結果說話,推動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早見成效。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堅定推動資源要素向“2+1”產業集群集聚,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龍頭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儘快形成具有較強根植性和競爭力的企業集群,塑造惠州現代產業體系的控制性優勢。
推進世界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全面提升大亞灣石化區發展建設水平,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集中力量推動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項目全面動工,加快辦公中控大樓、專業碼頭、油氣管廊及倉儲設施建設;紮實做好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規劃、填海、方案報批等相關工作,推動SMPO/POD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建設,全面推進太平嶺核電一期1、2號機組主體工程建設,啟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重件碼頭、供水工程;抓好惠東港口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陸上集控中心;推動惠東LNG接收站上半年動工,爭取中洞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充分發揮隔牆供應優勢,做精做深石化和能源中下游產業鏈,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在惠東新材料產業園落戶,形成大亞灣石化區、惠東新材料產業園、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三足鼎立”,國企、外企、民企“三駕馬車”同台競技的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做大智慧型終端、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新能源電池等五大主導領域產業規模。爭取平台型、生態型企業在惠州設立區域性總部,推動供應鏈管理龍頭企業落戶,聯動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推動德賽物聯網電源高端製造、南亞電子材料等項目開工,加快億緯集能高端鋰電池等項目建設,確保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二期、旭硝子顯示玻璃三期項目等建成投產。大力發展5G產業,引進5G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高端電子信息製造項目,打造5G泛終端產品和配件製造基地。建設省超高清視頻產業園區,推進5G+4K/8K超高清視頻試點。加快5G示範套用,累計建成2000個5G基站,實現中心城區連續覆蓋,推進TCL與廣東移動合作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園區。加強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導入,推動區塊鏈技術套用,加快建設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促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產業。實施“健康惠州”行動,編制出台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全力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推動生命、生態、生活“三生”融合,打造“醫、藥、養、游”一體化覆蓋、各業態耦合共生的高端健康產業集群。充分利用惠州中草藥種類占全國五分之一的資源優勢,以國有林場為主體打造南藥種植基地。積極推動日韓中成藥製藥項目落地建設,支持本地藥企做大做強。紮實推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建設,做優7個示範鎮街。加快葛洪中醫院建設,支持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建設,打造醫養、康養相結合示範醫院,發展高端養生產業。統籌發揮山海資源優勢,促進旅遊產業提檔升級,最佳化提升以西湖、紅花湖、市民公園為核心的城市中央休閒區,在潼湖建設現代化新型文旅融合綜合體;深入推進環羅浮山—南崑山生態旅遊產業帶綜合開發,推動龍門等縣區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串聯雙月灣、巽寮灣、小徑灣、三門島等濱海旅遊資源,高水平推進海上旅遊及海島開發,打響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惠州灣”品牌。
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把握好作為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城市的有利條件,加快調整工業園區空間布局,破解工業用地規模製約和環保難題。提標升級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支持縣區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用5-8年各建設1個千億級重點工業園區。強化用地集約、布局集中、企業集聚,新落地工業項目一律入園發展,新增用地規模、年度指標一律向園區集中,鼓勵和引導園區外工業企業向重點園區搬遷。抓好園區周邊環境整治和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二)加快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依託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聚焦重大產業集群,加快實現創新突破,推動形成局部領先優勢,努力成為大灣區能源產業創新策源地、全省知識創新重要一極。
高水平建設“國之重器”。以打造全球著名能源科學實驗基地為目標,依託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謀劃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集群,支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完成“兩大科學裝置”主裝置區場平及配套道路建設,全面推進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主裝置基建工程。加快省能源實驗室主體工程建設,建立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邊建設、邊研發、邊引進、邊轉化。抓緊組建科學團隊,重點在先進核能、化石能源、多能互補、儲能等領域開展研究,率先在核孔膜、離子治療等研究項目取得技術突破並轉化套用。
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積極對接廣深港澳,著力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高企總量超過1600家。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百強”培育計畫,加快龍頭企業“裂變”。推動建立高水平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更多創新型企業。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養一批“小巨人”和“瞪羚企業”。出台實施新型產業用地(M0)管理政策,破解中小科技型企業用地難問題。大力扶持企業在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積極引進風投、創投機構,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畫,推動500家企業開展技改。辦好第三屆“科交會”。
引進和培育新型研發機構。依託大企業大平台,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著力引進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團隊,推動2-3個國際級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聯合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新組建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0家,爭取新認定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3家。支持科研機構申報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人才。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解決人才安居、子女入學等問題,不斷提升孵化服務、金融服務等水平,讓人才在惠州安心創新創業。
一年來,我們注重寬放、善管、優服相結合,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市場活力持續釋放。順利完成市縣行政機構改革,實現機構、職責最佳化整合,構建簡約高效管理體制,基層工作力量得到加強。市縣(區)領導與企業代表面對面協商解決企業訴求574宗,解決企業困難的“直通車”活動做法在全省推廣。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新增減負101億元。出台扶持民營經濟、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民間投資增長10.9%,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0%。全面推行建設工程項目“信用快審”承諾制改革,獲評“2019年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獎。全面推進“數字政府”政務服務標準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發布實施59636項事項,全城通辦服務事項達70餘項,31項“粵省事”高頻事項實現“指尖辦理”,無人干預“智惠批”事項上線15個。改革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建立鼓勵縣區發展實體經濟的財政機制,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供排污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已移交市水務集團34項涉水事務性工作。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新備案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90宗。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打造對外開放重要載體,智慧大道等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引進項目63宗、開工30宗。
一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三大攻堅戰取得標誌性進展。46個省級貧困村全部出列,34668名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成首批144個示範村村莊規劃編制,啟動農村“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改革試點。“四好農村路”建設縱深推進,完成鎮通行政村公路拓寬623公里、村道路面硬化236公里。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創新全民治水新舉措,江河水質出現全面向好“拐點”。9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6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水質全面好轉,沙河水質年均值達到Ⅲ類,吉隆河、潼湖水質年均值達到Ⅴ類,淡水河、淡澳河第四季度實現達標。劣Ⅴ類河涌動工整治54條、已消除33條。27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全部達到“初見成效”標準。新建成金山污水處理廠二期等7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2萬噸;提標升級30座,新增截污管網885公里。市生態環境園焚燒發電廠一期建成運行,新增垃圾日處理能力1600噸。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9萬餘畝。市區環境空氣優良率95.3%,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為“十三五”以來最優水平。積極防範化解風險,加強金融領域風險排查處置。嚴格財政風險管理,有效化解債務241億元。落實因城施策要求,最佳化商品房價格備案機制,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年來,我們著力解決民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老百姓獲得感持續增強。就業服務紮實有力,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200人,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224人,及時分流安置企業外遷失崗員工8332人。設立“粵菜(東江菜)”師傅技能人才培訓點23個,帶動就業創業近6000人。穩步推進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齊步走”,新增幼稚園61所、學前教育學位2萬個,新建、改建中國小校35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5萬個。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三期投入使用,惠州開放大學正式掛牌。成功舉辦2019廣東旅遊文化節暨第十屆東坡文化節,羅浮山沖虛古觀、龍門鶴湖圍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羅、龍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南崑山入選省級旅遊度假區。成功舉辦5項國家級以上賽事,我市運動員榮獲11枚世界大賽金牌。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0多個,組織開展“中國夢•鄉村美”男子籃球聯賽。註冊志願者人數超過100萬人。醫療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市中心人民醫院成功入列全省第三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依託惠州中醫醫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惠州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強基升級項目投入使用3個,首批省醫療衛生強基項目多祝、楊村衛生院基本完成升級建設。推進醫療救助結算“一站式”服務,救助困難民眾85527人次。發揮長者智慧資源,發動107名長者支醫支教。推出長者服務卡,建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示範中心7個,開展長者“大助餐”服務,提升長者服務精準性和便利性。
一年來,我們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公共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安保任務。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別下降28.2%、26.8%。“一村(居)一警”覆蓋率100%,“兩搶”零發案天數251天。惠陽入選國家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做深做細公眾溝通,有效防範重大項目“鄰避”效應。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管控石化領域安全風險,強力治理超限超載,大力提升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抓嚴抓實森林防滅火,生產安全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7%、16.3%。
加強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建設,積極支持駐惠部隊改革發展,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持續深化雙擁工作,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五有”“全覆蓋”。高質量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任務。深化群團改革,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實現新發展。民族宗教、援藏援疆援川、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過去一年,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全市政府系統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積極配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專項調研等工作,辦理省、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59件。主動向市政協通報情況,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辦理省、市政協提案219件。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啟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發布政府信息14.8萬條。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大力提升審計監督效能。持之以恆狠抓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極為基層減負,全市性政府會議、政務公文分別減少33%、31%。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新形勢下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正確方向,將中央的決策、省的部署與惠州實際相結合,創造性抓好落實;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勇於挑戰舊框框、突破天花板,敢於直面矛盾、較真碰硬;必須出於公心幹事業,凡事為惠州長遠發展謀、為人民根本利益計,摒棄私心雜念,就一定能幹成事!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幹部民眾一步一個腳印、揮灑汗水拼出來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為惠州改革發展作出貢獻的奮鬥者,向駐惠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港澳台同胞、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取得良好開局,但各項工作還處於打基礎階段,與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以及廣大民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前進道路上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穩增長壓力持續加大,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部分產能外遷帶來直接負面拉動,經濟下行壓力前所未有,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增速下滑,外貿進出口波動較大;區域競爭日益激烈,周邊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加上全國兄弟城市“百舸爭流”,惠州引以為豪的成本和土地資源優勢被稀釋、被弱化;經濟結構轉換進程緩慢,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支撐作用不強,多數企業仍未擺脫拼數量、拼價格的傳統路徑依賴,產業轉型升級仍沒有破題。同時,幹部能力建設不適應形勢發展新要求,一些同志仍未走出“舒適圈”,抓落實存在能力短板,工作方法因循守舊、擔當不足,審批效率、視窗服務質量與企業和民眾的期待仍有不少差距。
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醒,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尋找破解之策,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把對策謀劃得更周密,努力在解決問題中實現跨越發展,用實幹實績回報全市人民新期待!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夯基立柱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工作要求,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
產業轉型升級提速,R&D投入占比2.5%,工業投資增長25%以上;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正增長;
內外需求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進出口總額力爭正增長;
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100%脫貧;
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優良率達77.8%。
實現上述目標,要始終保持爭創一流的雄心。堅持以一流的目標引領,對標最好最優,高水平謀劃,高標準推動,不糾結於部分經濟數據的一時波動,朝著既定方向,堅定不移推進國內一流城市建設,走好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要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銳氣。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善於在大變局中尋機求進,搶抓“雙區驅動”機遇,把握好國家逆周期調節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惠州比較優勢,直面問題,主動應戰,率先破局。要始終保持抓鐵有痕的韌勁。發揚務實落實、雷厲風行的作風,心無旁騖做好惠州的事、腳踏實地乾好定下的事,用結果說話,推動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早見成效。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堅定推動資源要素向“2+1”產業集群集聚,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龍頭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儘快形成具有較強根植性和競爭力的企業集群,塑造惠州現代產業體系的控制性優勢。
推進世界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全面提升大亞灣石化區發展建設水平,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集中力量推動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項目全面動工,加快辦公中控大樓、專業碼頭、油氣管廊及倉儲設施建設;紮實做好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規劃、填海、方案報批等相關工作,推動SMPO/POD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建設,全面推進太平嶺核電一期1、2號機組主體工程建設,啟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重件碼頭、供水工程;抓好惠東港口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陸上集控中心;推動惠東LNG接收站上半年動工,爭取中洞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充分發揮隔牆供應優勢,做精做深石化和能源中下游產業鏈,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在惠東新材料產業園落戶,形成大亞灣石化區、惠東新材料產業園、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三足鼎立”,國企、外企、民企“三駕馬車”同台競技的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做大智慧型終端、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新能源電池等五大主導領域產業規模。爭取平台型、生態型企業在惠州設立區域性總部,推動供應鏈管理龍頭企業落戶,聯動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推動德賽物聯網電源高端製造、南亞電子材料等項目開工,加快億緯集能高端鋰電池等項目建設,確保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二期、旭硝子顯示玻璃三期項目等建成投產。大力發展5G產業,引進5G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高端電子信息製造項目,打造5G泛終端產品和配件製造基地。建設省超高清視頻產業園區,推進5G+4K/8K超高清視頻試點。加快5G示範套用,累計建成2000個5G基站,實現中心城區連續覆蓋,推進TCL與廣東移動合作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園區。加強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導入,推動區塊鏈技術套用,加快建設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促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產業。實施“健康惠州”行動,編制出台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全力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推動生命、生態、生活“三生”融合,打造“醫、藥、養、游”一體化覆蓋、各業態耦合共生的高端健康產業集群。充分利用惠州中草藥種類占全國五分之一的資源優勢,以國有林場為主體打造南藥種植基地。積極推動日韓中成藥製藥項目落地建設,支持本地藥企做大做強。紮實推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建設,做優7個示範鎮街。加快葛洪中醫院建設,支持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建設,打造醫養、康養相結合示範醫院,發展高端養生產業。統籌發揮山海資源優勢,促進旅遊產業提檔升級,最佳化提升以西湖、紅花湖、市民公園為核心的城市中央休閒區,在潼湖建設現代化新型文旅融合綜合體;深入推進環羅浮山—南崑山生態旅遊產業帶綜合開發,推動龍門等縣區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串聯雙月灣、巽寮灣、小徑灣、三門島等濱海旅遊資源,高水平推進海上旅遊及海島開發,打響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惠州灣”品牌。
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把握好作為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城市的有利條件,加快調整工業園區空間布局,破解工業用地規模製約和環保難題。提標升級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支持縣區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用5-8年各建設1個千億級重點工業園區。強化用地集約、布局集中、企業集聚,新落地工業項目一律入園發展,新增用地規模、年度指標一律向園區集中,鼓勵和引導園區外工業企業向重點園區搬遷。抓好園區周邊環境整治和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二)加快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依託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聚焦重大產業集群,加快實現創新突破,推動形成局部領先優勢,努力成為大灣區能源產業創新策源地、全省知識創新重要一極。
高水平建設“國之重器”。以打造全球著名能源科學實驗基地為目標,依託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謀劃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集群,支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完成“兩大科學裝置”主裝置區場平及配套道路建設,全面推進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主裝置基建工程。加快省能源實驗室主體工程建設,建立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邊建設、邊研發、邊引進、邊轉化。抓緊組建科學團隊,重點在先進核能、化石能源、多能互補、儲能等領域開展研究,率先在核孔膜、離子治療等研究項目取得技術突破並轉化套用。
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積極對接廣深港澳,著力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高企總量超過1600家。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百強”培育計畫,加快龍頭企業“裂變”。推動建立高水平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更多創新型企業。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養一批“小巨人”和“瞪羚企業”。出台實施新型產業用地(M0)管理政策,破解中小科技型企業用地難問題。大力扶持企業在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積極引進風投、創投機構,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畫,推動500家企業開展技改。辦好第三屆“科交會”。
引進和培育新型研發機構。依託大企業大平台,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著力引進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團隊,推動2-3個國際級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聯合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新組建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0家,爭取新認定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3家。支持科研機構申報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人才。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解決人才安居、子女入學等問題,不斷提升孵化服務、金融服務等水平,讓人才在惠州安心創新創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