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顧
(一)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平穩增長。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0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2億元,增長15%;外貿出口總額31.6億美元,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億美元;引進內資項目到位資金498億元,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際完成136億元,增長6.5%;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8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2685元,增長11%。
(二)項目落地和實施卓有成效。2013年初,經過反覆論證,確定了150個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通過採取與縣(市)區、經濟區簽訂責任狀和項目包保等措施,促進了項目落地,中朝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口岸物流區,丹東港大東港區、海洋紅港區疏港高速,東北亞國際商貿城,三義高端
氧化鈣,參仙源酒業等年初確定的大項目均已開工建設。東北東部鐵路客貨運全面通車。三灣水利樞紐工程落閘蓄水。努力解決動遷難題,確保了沈丹客專和丹大快速鐵路按進度施工,路基、橋涵建設進入收尾階段。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實現主塔封頂、主橋合龍。大東港區20萬噸級礦石泊位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大宇海洋重工、史密斯菲爾德現代農業、生物基尼龍56纖維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丹東。東港臨港物流園區、博恩高新精密產業園、宗裕水上大世界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三)工業經濟穩定運行。面對工業經濟遇到的巨大壓力和困難,積極採取市領導包扶重點企業、出台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等措施,幫助企業解決難題、開闢市場,促進了部分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穩住了工業的基礎地位。預計全市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60億元,增長7%。新增億元以上企業40戶、規模以上企業32戶。日林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成並通過國家級示範平台考核,為186戶中小企業擔保貸款7.5億元。重點產業集群主業收入增長22%,新增兩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百億元產業集群數量達到3個。博斯亞糖業、黃海新能源汽車基地、五一八船用曲軸等重大工業項目進展順利;帕斯特穀物二期、本鋼丹東不鏽鋼冷軋板、禾豐成三飼料加工、佰山木製品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實現竣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竣工投產29個。全市
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7%,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專家評審。中科院丹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正式啟動,3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擁有了研發公共服務平台。
(四)丹東新區、大孤山等區域呈現較快發展態勢。丹東新區實現項目入駐和功能完善齊頭並進,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新簽約入駐企業26戶,鐘錶園、視光園建設正式啟動,恆和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會展城、濱江凱旋門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新區醫院加快推進,鷹橋國際學校招生開學,唐寧壹號商業街、科技五金城等商業綜合體投入使用,近200戶各類便民商業網點對外營業,新增的221路、303路公車上線運營。在新區舉辦了全國十二運火炬傳遞、女籃比賽、房交會等大型活動,特別是第二屆中朝經貿旅遊文化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外參展、參會客商和民眾約25萬人次。大孤山經濟區初具形象,基礎設施建設整體鋪開,“三縱兩橫”路網全線啟動,供水、供電等項目加快推進,精密加工產業園區11個規模以上工業項目實現入駐,渤海石化等重大項目正在積極推進。翡翠灣開發全面實施,23平方公里區域規劃編制完成,香港佳兆業房地產開工建設並實現銷售,新東方商貿城項目已經啟動,與香港南大洋、南陽豪盛、大連裕景等企業達成投資意向,浪頭港區遊船碼頭及配套區項目進入方案設計階段。
(五)對外開放工作成績顯著。實際利用外資連續3年突破10億美元。外貿出口實現逆勢穩定增長,出口企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企業總數近1000戶,其中出口超億美元企業3戶,超5000萬美元企業10戶,東港水產品等3個出口基地被確定為省級出口基地。對朝貿易繼續鞏固,中朝博覽會期間,朝鮮參展商社108家,現場成交額1.35億元,達成投資、貿易合作意向93項,意向金額16億美元。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健康發展,技師學院被認定為我市首家省級外派勞務培訓基地。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全年“走出去”109次,“請進來”159次,邀請客商1700多人,香港、上海、深圳等地專題招商活動取得了預期效果。丹東港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億噸,貨櫃吞吐量150萬標箱,邁入億噸大港行列,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等地建成陸港21個,到長春、牡丹江等8條海鐵聯運專線先後啟動,東北東部區域合作進一步推進。丹東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報批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六)農業和縣域經濟取得新成果。全年糧食產量達到95.8萬噸,連續三年獲得大豐收。水產品產量60.4萬噸,海洋與漁業經濟穩居全省第二位。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72%。首個面積1萬平方米的蔬菜育苗中心成立。在全國率先開通了“12316金農熱線”服務平台。縣域重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實現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全市5個10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中的3個實現竣工投產,2個部分竣工投產。新增12個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00戶。創建省級以上農產品出口示範區4個,農產品出口額增長10%。“一縣一業”產業水平逐步提高,東港出口草莓、寬甸出口板栗質量安全示範區被批准為國家級示範區;鳳城市被命名為“中國板栗產業示範市”,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市);寬甸石柱參入選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青山工程”完成治理面積7775畝,“兩退一圍”面積3萬畝,大梨樹、河口、獐島、五龍背4個村(鎮)被授予“中國美麗鄉村”稱號。農建水利工作進一步加強,我市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採取有效措施,成功應對9次強降水過程,全地區實現了安全度汛。動物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七)城區經濟和服務業快速發展。陸續向城區下放管理權23項,城區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激活。萬達廣場正式投入運營,鵬欣水游城地下商業工程正在施工,華美新天地開工建設,興隆大家庭落戶寬甸,重大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在逐步帶動形成新的商圈。希爾頓、博恩御山水等5個五星級酒店加快建設。開展主題促銷,推動“夜經濟”繁榮,保持了消費市場持續活躍。旅遊業發展態勢良好,寬甸成為全省首個生態旅遊實驗區,溫泉、溝域、鄉村、江海、邊境旅遊持續火爆,北黃海溫泉小鎮等4個投資超億元的溫泉旅遊度假項目開工建設;旅遊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盛夏“涼爽丹東”成為城市新名片;國家級赴朝旅遊集聚區項目已申報至國家旅遊局。認真落實調控政策,房地產業保持健康發展態勢。
(八)財政金融實現增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突破100億元,增幅高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稅收結構不斷最佳化,收入質量穩步提高。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突破200億元,支出重點繼續向民生等領域傾斜,支出增量的8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預計全市本外幣存款餘額1350億元,增長12.5%;貸款餘額785億元,增長14.8%;存貸比進一步提高,達到58%。新增貸款連續4年突破百億元,各類融資220億元。遼陽銀行、陽光財險和金元證券等金融機構進駐我市。
(九)民生工作較好落實。市政府承諾辦好的菜籃子、城鄉飲水安全、百姓健康、民眾溫暖、老舊小區改造、暢通工程、就業和社保體系完善、特殊困難民眾關愛八大民生工程全面展開。老城區改造力度加大,大修道路30餘條,人民街、金海路、福春街完成了拓寬改造,四號幹線錦江山隧道貫通工程已完成招投標,正在開展周邊動遷工作。振八街等5個鐵路道口“卡脖”問題得到解決。通過濱江中路地下停車場建設及站前廣場、女人街周邊等區域改造,新增停車位約2000個。竣工保障性住房7000餘套,實施棚戶區改造20餘萬平方米,全市最大的工礦棚戶區五龍金礦棚戶區22棟9萬平方米安置房已全部封頂。東升路、解放後路等排水工程的建設、改造,緩解了城市東部地區低洼積水行路難狀況。新增4萬城市居民和11萬農村人口喝上了安全飲用水。加大環境生態保護工程投入,實施“藍天工程”,集中供熱聯網14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築供熱計量節能改造53萬平方米,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7.8%。城市綠化和內河整治有序開展。金山、五龍背、青城子等鄉鎮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完工。“四城聯創”工作取得新進展,已經具備國家衛生城和環保模範城申報資格,全省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取得第三名。實施鄉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較好地解決了農村髒亂差問題;開展清理私搭亂建專項行動,拆除城區各類違章建築7000餘處,城鄉環境有了極大改觀。全年實現實名制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年度任務全面完成,社保待遇水平穩步提升。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65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由每人每年2180元提高到2580元,農村五保供養和各類優撫對象生活補貼標準大幅提高。資助近10萬低保對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建成1處城市、13處村鎮公益性公墓。圓滿完成全運會丹東賽區各項工作,舉辦馬拉松賽等各項民眾體育活動,在全市範圍內投放民眾健身器材100餘套,萬隆體育場整修一新。基礎教育強縣(市)區紮實推進,職業教育不斷加強,改擴建20所鄉鎮以上公辦幼稚園,完成114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教育公平得以促進,陽光分班全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工作成果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示範項目。非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在全市範圍內實施了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十)民主法制和社會治理工作有了新進步。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
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726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推進,以志願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文明使者在行動”廣泛開展。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果。民族工作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紮實推進,“六五”普法有效實施,為全市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8200件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政務公開穩步向基層延伸。順利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審計監督職能得到發揮。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委託代理和網上監管全面鋪開,“五大系統”建設深入推進,嚴厲查處了損害民眾利益的違法違紀問題。認真做好信訪積案化解,妥善解決了大量信訪訴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得到加強,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平安丹東建設成效明顯,邊海防管控水平有效提升,國防動員工作取得突破,保持了邊境地區和諧穩定。
外事、僑務、台務、口岸、統計、物價、保密、檔案、接待、地方志、人防、氣象、防震減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其他各界人士,向駐丹中省直單位和駐丹部隊、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不快;二是重大項目尤其是工業大項目引進不多,推進較慢,受大環境影響,一些竣工項目遲遲不能投產、達產;三是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低端產品占比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四是公共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民生等剛性支出明顯加大,政府債務進入償還高峰期,財政運行更加困難;五是政府系統工作作風雖有改進,但官僚作風、浮誇風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務意識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一年,我們將按照中央“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搶抓機遇,奮力前行,把丹東的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為此,我們確定2014年丹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的要求,把改革貫穿於全年各項工作,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全力抓好三次產業穩步增長和結構最佳化調整,重點實施新區、大孤山、翡翠灣、臨港區域、高新區的開發建設,加快推進老城區改造提升,使新老城區形成各有特色的增長極,促進經濟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努力把丹東建設成為“文明、生態、繁榮、富裕”的宜居佳地。
2014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為此,2014年將全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加快實現沿江沿海“五點布局”率先崛起
進一步促進新區繁榮。加快新區功能完善和項目推進,完善醫療、教育、交通、市場等配套設施,完成遼東學院遷建項目選址等工作,實現實驗國小新區分校掛牌招生,新區醫院整體建成,仁和商業街、國門灣國際商貿城、新加坡城商業街、牛頓金園大廈等商貿項目開業運營,繼續增加新區交通公交線路和車輛。推進納諾工業城、國際會展城、手錶珠寶園、世貿中心等項目實施。
全力抓好大孤山經濟區建設。加快臨港產業園、精密加工產業園、“三縱兩橫”路網以及疏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重化工業招商引資,推進海洋紅港區、產業園區及城區聯動發展。精密加工產業園區實現新入駐規模以上企業20戶。力爭丹東石化搬遷改造項目開工,木製品精深加工、高新石油裝備製造等項目加快建設,海洋紅港區一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竣工,百萬噸造紙項目有重大進展。
不斷加快翡翠灣建設步伐。實現區域內路網和機場至帽盔山城市景觀路開工。啟動遊船碼頭及配套區建設。跟蹤服務好佳兆業房地產等已開工項目,爭取新東方國際商貿城、富地城、湯池汽車4S店集聚區和二手車交易市場等項目開工建設,完成丹東化纖公司、黃海汽車廠等土地收儲,爭取翡翠灣沿江一線、勝利街北側落地一批高端商貿地產項目。
大力發展臨港區域和產業。抓住北黃海開發機遇,實施“以港興市”戰略,確保大東港區20萬噸級礦石泊位投入使用,加快散雜貨、石油化工、貨櫃等泊位建設。臨港產業重點實施好現代農業綜合項目和船舶重工項目,推進帕斯特穀物三期工程開工建設並實現當年竣工投產,大宇海洋重工項目建造船舶10艘以上,5萬噸級船塢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港口對東港經濟區的輻射,加強產業融合和對接,進一步拉長臨港產業鏈條,抓好東港臨港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促進倉儲、物流業的發展。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實現尼龍56項目一期開工,力爭當年竣工投產,帶動防護紡織製品產業集群提升規模。引導我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向高新區集聚,使其儘快成為我市工業發展新高地。同時,依託高新區帶動智慧型煤氣表、納米印刷製版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全市範圍內重點培育好30戶科技型企業。加強與中科院、大連理工等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不斷促進工業經濟實力穩步壯大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深入開展“三百企業工程”,通過政策扶持和資源整合,鼓勵曙光、五一八等一批骨幹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投資合作以及跨地區兼併重組,引導更多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力爭新增億元以上企業30戶,10億元以上企業2戶,50億元以上企業1戶。
扶持提升中小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落實好中小企業“超億、進規”獎勵政策,抓好一批創新示範企業。發揮好“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和“產品推廣與市場行銷”等服務平台作用,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融資擔保,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0戶。
加快發展重點產業集群。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形成產業集群和園區的龍頭。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專業招商力度,引導支持同類企業向園區集聚,延長上下游產業鏈條。建立和完善儀器儀表、防護紡織製品、汽車及零部件、再生資源等重點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台。
切實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通過市領導包扶企業、實施重點企業聯絡員制度、強化監測分析等措施,及時掌握企業運行狀況。發揮生產要素協調服務機製作用,幫助企業解決難題,促進有潛力的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
(三)繼續保持縣域和農村經濟較快增長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抓好縣域重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努力培育超百億元產業集群。利用政策扶持,做大做強“一縣一業”。繼續抓好精品農業項目和相關龍頭企業建設,實現在建的10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全部竣工投產,億元以上項目加快推進,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20戶。
提升現代農業比重。加快“興邊富民”特色優勢產業建設,實施種植業生產結構調整。繼續抓好“菜籃子”工程,引導、扶持城市周邊農民發展蔬菜、食用菌、小漿果等優勢特色產業,擴大無公害蔬菜生產規模。以糧食高產、精品果蔬、現代漁業發展為重點,打造一批名特優農產品示範基地,做大做強東港大米等農產品品牌。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加快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做好“陽光工程”和設施農業培訓。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扶植家庭農場發展。農產品出口創匯增長10%。繼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力爭海洋紅中心漁港移地換建和前陽一級漁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將整治工作和基本公共服務向全地區所有行政村延伸,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好美麗鄉村。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鄉鎮規劃修編,繼續實施移民康居工程,引導農村人口向縣、鎮集聚。加快興隆大家庭、林蔭國際等縣域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
(四)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進一步活躍城區經濟。壯大經濟規模,突出城區服務業的引領作用。完善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提高新興業態服務業集聚區的比重,抓好天賜國際金融中心等新興業態服務業項目。新增1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使總量達到4個。改造和提升老商圈。以萬達廣場為核心,整合新樂購、錦繡家居、安東老街、鵬欣水游城等商業業態,培育和打造新商圈。力爭在建的五星級酒店在兩年內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發展好“夜經濟”,引導餐飲業向特色化、大眾化、健康化方向經營。繼續保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思想和文化特質,努力實現我市旅遊全域化、全年化、全民化。做好遼寧(寬甸)生態旅遊實驗區總體規劃編制、重點項目策劃、優質旅遊產品打造以及扶持政策爭取。加快推進鴨綠江精品旅遊帶建設,抓好鴨綠江、天橋溝5A級旅遊景區及大梨樹、青山溝、黃椅山、大鹿島4A級景區創建。提升溫泉、江海等傳統旅遊項目,開發濕地、海角、歷史文化遺蹟等新特旅遊項目,支持和鼓勵農家樂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加強旅遊宣傳和促銷,全力策劃、舉辦好觀鳥節、桃花節、楓葉節、採摘節,以及中韓中小企業旅遊商品博覽會。突出赴朝旅遊特色,積極爭取兩日游、邊境登岸游、登島游等新項目,力爭國家級赴朝旅遊集聚區早日獲批。
(五)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強化招商和項目儲備。依託我市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緊盯世界500強、國內行業500強企業,積極組織開展對日韓、香港、台灣,以及珠三角、長三角、東北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活動。精心篩選、謀劃、儲備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優質項目。
狠抓項目落地和竣工。對億元以上重點開工項目,繼續實行縣(市)區、經濟區目標責任制,明確責任人、時間進度和保障措施,全年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00個以上。積極破解丹大鐵路、沈丹客專等項目動遷難題,加快項目立項、環評、規劃、用地等環節審批速度,對已開工項目要做好跟蹤推進工作,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按時竣工、投產、達產。
做好外資和外貿工作。加快外資項目的引進,扶持發展重點外資企業,推進丹東港境外上市融資,確保實現利用外資再次突破10億美元。外貿出口在鞏固朝、日、韓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歐盟、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力爭打造汽車零部件、草莓省級出口基地。
促進開放基礎條件提升。加速各類口岸建設、升級和開放,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口岸綜合服務區和通關區達到通關條件。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銜接溝通,儘快實現邊境經濟合作區區位調整,積極爭取國家在口岸監管、土地利用、勞動用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爭丹東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儘早獲批,《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規劃》早日列入東北振興新十年規劃。
(六)切實提高財政金融保障能力
保持財政平穩運行。進一步完善收入征管體系,努力培植新興財源,切實提高收入質量。積極爭取上級補助,提高財政保障能力。紮實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持續加大民生等重點領域投入力度。防範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嚴格政府債務發行、使用和管理。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實現多渠道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力爭全年實現各類融資240億元,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銀行機構2家、擔保機構3家。
(七)全力做好民生工作
道路施工改造方面。繼續實施道路暢通工程,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壓力。大修道路14條,實施四號幹線錦江山隧道貫通工程和東樓線、黃海路、花園東路建設、改造,完善二號幹線配套工程,完成國楨路鐵路隧道拓寬工程和興一路鐵路道口改造。加大“公交先行”建設力度,增加公車投放量,配套建設公交線路停車場、港灣車站。新增公共停車位2000個。啟動民主橋、振安橋等橋樑安全檢測和維修加固工程。
百姓安居方面。加大城市棚戶區、工礦棚戶區、城中村、老區危房改造力度,切實解決產權辦理、小區物業管理、住宅修繕等涉及民眾安居的切身利益問題。繼續推進集中供熱聯網工程,實施既有住宅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實現全市老舊小區基礎數據建檔和規範管理。繼續實施城市燃氣等地下管網、住宅小區自來水二次加壓泵站改造;實現三灣水利工程四道溝水廠竣工,市水質監測中心開工建設,確保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運行。
公園廣場改造方面。對錦江山、元寶山、帽盔山等公園進行維修改造,新建珍珠山公園,實施新區安民山、燈塔山公園及周邊開發。擴大合作區文化廣場面積,將其建造成為我市首個音樂廣場。
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實施激勵政策,引導被征地農民、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實現養老保險應保盡保。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切實提高農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障水平。全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1萬人,實現實名制就業6萬人,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安置率97%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扶貧幫困方面。積極做好135個貧困村脫貧幫扶工作。新解決6萬以上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免費為全市低保和低保邊緣戶殘疾人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1萬件次。建立申請低保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積極推進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
生態建設方面。深入開展“四城聯創”,依法管理城市,鞏固私搭亂建整治成果,抓好難點攻堅,嚴厲查處動遷過程中搶建搶栽等騙取動遷資金的違法犯罪行為。做好花園河等城市內河治理和城區旱廁改造。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建設,大力實施藍天、碧水、青山工程,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繼續開展打擊非法採挖移植山林樹木行動,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的新能源項目,加快生態市創建工作,使丹東擁有全省最佳的生態環境。
(八)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加強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工作。落實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任務,繼續增加公辦幼稚園數量,抓好市中國小素質教育基地和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文化惠民與民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加快實施抗美援朝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弘揚遼寧精神,廣泛開展以“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為主題的社會志願服務活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積極穩妥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抓好村鎮衛生體系建設,落實計畫生育政策。加強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省十二運承辦及各類賽事組織工作,繼續增加民眾休閒運動場所。
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反滲透、反顛覆、反竊密鬥爭,嚴厲打擊侵財、涉毒、黑惡和涉及民生等領域犯罪。整合現有電子監控資源,拓寬為民服務渠道。強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措施,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加強民族團結,落實宗教政策。積極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強化信訪責任,及時就地解決民眾信訪訴求。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深化國防動員工作,最佳化民兵預備役建設,繼續爭創雙擁模範城,加大管邊控邊力度,確保邊境地區和諧穩定。加快形成科學合理的食品藥品安全體系,有效規範市場秩序,保持物價總體平穩。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社會養老服務業發展。完成城市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任務。
狠抓安全生產。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快整改市級重大安全隱患,嚴格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加強安全培訓教育,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有效防範較大事故,杜絕重大以上事故的發生。
(九)加快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讓政府工作更加務實誠信。樹立做官必須做事理念,把每一件事能否落實作為衡量領導幹部工作的標準。注重可持續發展,尊重丹東實際,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讓丹東的發展步伐更加踏實和堅定。堅持對丹東百姓負責,對未來負責,做必務實,行必長遠,不透支資源、不污染環境,不給後人留負擔,讓丹東的青山綠水成為永續的財富。向民眾承諾的事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及時公布進展情況,把好事辦好,辦得讓民眾順心、滿意。
讓政府作風轉變更加明顯有效。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委、市委關於改進作風的各項規定,把民眾路線教育活動的落腳點放在真正解決問題、讓老百姓得實惠上,民眾反感的事堅決不做,民眾不滿意的現象堅決整改。做好公車、辦公用房等方面的改革和清理,嚴格執行公務接待標準,促進“三公”經費大幅壓縮。政府各類檔案多用大眾化語言,讓民眾看得明白、聽得明白、算得明白。不開無實際效果的會,不開冗長拖沓的會。狠抓軟環境建設,把政府部門和視窗單位提高服務質量作為2014年轉變作風的重點,對不耐心解釋、政策把握不準的要抓好教育和培訓,對故意刁難、推諉民眾甚至利用手中權力索要好處的要嚴厲查處。
讓政府機構更加便民高效。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和要求,正確、準確、有序、協調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地落實好改革各項措施,積極穩妥地完成改革工作任務。穩步向城區下放管理權,做好權力銜接,提高服務效能,使城區補齊短板、激發活力。抓好機構改革,完成工商局、質監局管理體制調整,以及食品藥品監管局、衛生計生部門組建等改革任務。嚴格控制機構編制,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只減不增。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市、縣(市)區、鄉鎮公共行政服務體系,推行集中審批、陽光操作、高效便捷的審批方式。
讓政府做的事更加公正透明。積極主動地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推進政務公開,政府重大事項決策過程讓民眾參與,執行過程讓民眾監督,辦理結果讓民眾評判。領導幹部多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看看還有哪些工作沒做好、沒落實,聽聽老百姓還有哪些意見和要求,對市長信箱、民心網及市民投訴熱線等渠道收到的民眾訴求做到有問必答。強化監察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深入推進“五大系統”建設,實施“推權進籠”工程,對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審計、問效、問責,對審批事項、政府採購等重要環節加大監管和案件查處力度。強化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有效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各位代表,加快發展的使命激勵著我們,深化改革的重任考驗著我們,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期待鞭策著我們,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進一步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奮力前行,不斷推進大氣秀美新丹東建設,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