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宋京師等地地震
景德元年(1004)正月,京師連續三次地震。二月,冀(今河北冀縣)、益(今四川成都)、黎(今四川漢源)、雅(今四川雅安)諸州發生地震。四月,
邢州(今河北邢台)、
瀛州(今河北河間)亦地震。十一月,
石州(今山西離石)
地震。
1004年,這是
宋真宗景德元年。這一年,是北宋與契丹由戰轉和之年,簽訂了“澶淵之盟”,也是地震頻發之年,《續資治通鑑長編》有這樣的記載: 正月十二,邊關警報至京,說契丹向邊境調動騎兵,聲言修築舊城。真宗說,敵騎利於野戰,聲言修城築堡,或非其意。遂詔邊關州縣嚴密備戰。“是夜,京師地震。”記載僅六個字,大概震動輕微。
正月十七,“是夜,京師地復震。”可能仍未造成破壞。
正月二十三,“是夜,京師地復震,屋宇皆動,有聲移時而止。”房屋都搖晃起來,地下一度發出聲響,震級起碼五級以上。
五月初一,又記載“邢州言地連震不止”。看來
邢州地震最重,於是真宗下詔,賜邢州減田賦一半,免運送軍糧之勞役。朝廷救災僅此而已。不久“詔修邢州城”,“賜邢州修城卒緡錢有差。”可知,地震震倒了城牆,令兵卒修復,朝廷賜錢獎勵。“緡錢”就是銅錢,一緡等於一千文。修復城牆未征派百姓,可以想見百姓要修復倒塌的房屋,沒有
餘力服役。
一年之內,竟有九次地震記載。據《中國救荒史》,這是歷史上地震記載最多的年份。但是未見死亡記載,其原因可能是,古代房屋為木結構,雖搖晃卻不倒,尤其農村,多為草房,塌了也不傷人。
這一年最大的災難,是秋高馬肥之時,二十萬
契丹鐵騎跨越北宋數十州縣兵臨黃河北岸的
澶州(河南
濮陽)城下。此時,
寇準為相。在
寇準力諫之下,真宗御駕親征。兩軍對峙,勝負未卜。
契丹請和,以獲利為條件,
寇準不允,真宗卻想脫離險境。終於達成和議:結為兄弟之國,
契丹視宋為兄,宋每年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從此,兩國維持百餘年和平。
澶州在漢代稱
澶淵郡,故此和議稱“
澶淵之盟”。
遼大舉攻宋
景德元年(1004)、遼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
遼聖宗與
蕭太后率軍大舉南下,以統軍使
蕭撻凜、奚六部大王蕭觀音奴為先鋒分兵劫掠
威虜軍(今河北徐水西)、
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宋將
魏能敗之。二十二日,
蕭撻凜與聖宗、太后合兵攻
定州(今河北定縣)。宋將
王超等陣手唐河,按兵不戰,遼軍氣勢益高。此時北方州縣告急的文書至宋廷,
寇準請真宗親臨
澶州(今河南
濮陽附近),真宗態度猶豫,後讓朝議親征事。
參知政事王欽若密請真宗南下金陵(今江蘇南京);簽
樞密院事
陳堯叟建議起駕到成都;
寇準力排眾議,堅請立即親征,王、陳二人因此怨嫉寇準。最後決定按照另一宰相
畢士安親征當在仲冬的建議行事,並調
王欽若出鎮大名(今河北大名東)。十月,遼軍攻
保州(今河北保定)等地不克,又抵
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晝夜攻城,太后、聖宗親自擊鼓助戰,兵士陣亡三萬餘人,終未攻取,不得不撤走。
蕭撻凜率師攻下
祁州(今河北
安國)。攻城掠地的同時,遼方又遣人向宋試探和談的可能。十一月,遼將耶律課里敗宋軍於洺州(今河北永年東),蕭觀音奴等攻下
德清軍(今河南清豐)。
宋真宗車駕到衛南縣(今河北長垣北),遼師進抵
澶州,從三面圍城。宋將
李繼隆等分伏強弩,控制要害。
蕭撻凜自恃驍勇,以輕騎臨陣督戰,宋威虎
軍頭張瑰暗發床子弩,擊中其額。當晚,撻凜死,遼軍氣勢受挫,加之孤軍深入,宋大軍將至,故而傾向議和。
宋真宗一行自衛南向
澶州進發,先駐紮在澶州南城,後在
寇準的堅持下,渡過黃河,到達北城,並登上城門樓,張插
黃龍旗,
宋軍皆呼萬歲,氣勢倍增。
宋遼澶淵立盟
慮和議。宋派
曹利用赴遼軍中共議和好,
遼聖宗又遣左飛龍使韓杞持國書隨曹利用來到宋方。經過幾次交涉,雙方於
景德元年 (1004)十二月立下盟約: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主稱
宋真宗為兄,宋尊
蕭太后為叔母;宋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稱為“
歲幣”;雙方各守現有疆界,不得侵軼,並互不接納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另遼方撤軍時,
宋軍不得沿途進行邀擊。互換誓書後,遼軍撤退,
宋真宗亦回返京師。因該盟約訂立於澶州(亦稱
澶淵郡)城下,史稱
澶淵之盟。
宋改沿邊地名
澶淵訂盟後,宋為了表示友好,於當月底將同遼接壤的地名作了改變,改威
宋減省兵員
真宗即位初年,為應付北方強大的遼軍,以及西北與党項的戰爭,搜募戰士至五十餘萬人,加上
廂兵,號稱養兵一百萬。景德元年(1004)與遼立
澶淵盟約後,著手裁減軍隊。遣散老弱殘兵,精減編制,如取消富有戰鬥力的河東效順一軍;龍騎軍原有十二個指揮,減為六個指揮等等。到真宗末期
天禧年間(1017-1021),共有兵員九十一萬餘人,其中禁軍馬、步軍為四十三萬餘人,比真宗初期大約減少近十萬人。
宋代出現銅版印刷
在宋代,古代
印刷技術達到很高程度,成為印刷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不但
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而且也發明了
銅版印刷,銅版印刷在宋代主要印刷一些商品廣告、紙幣等。用
銅版印刷的商品廣告。如北宋時期所印的,流傳下來的有
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版。印版上方標明店鋪字號“濟南劉家功夫針鋪”;正中有店鋪標記——白兔搗藥圖,並註明“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方廣告文辭稱:“收買上等綱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轉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
銅版印刷的發明,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印刷技術的發展,也是我國印刷技術走在世界前列的一個實證。
畢土安薦寇準
其天資忠義,能斷大事,且願捨身為國,剛毅正直,在北敵當前的形勢下,理該重用。八月,
畢士安與
寇準同時被任命為相。
宋授官廝鐸督
廝鐸督乃
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弟,剛決平恕,歷經戰討,甚有威名。景德元年 (1004),
潘羅支遇害,六穀諸豪議立廝鐸督為首領。宋先授之以鹽州
防禦使、靈州西面沿邊都大巡檢使。十月,又加
朔方軍節度、
西涼府六穀大首領。後屢向宋廷貢方物,為宋西北邊防之助。
王長壽起事
王長壽原為逃卒,勇敢多謀,
鹹平中,初聚眾一百餘人,活動至陳留(今河南開封境),攻取州縣。宋廷專委使臣出兵追捕,雙方周旋於澶州(今河南
濮陽附近)、
濮州(今山東
鄄城北)地帶。景德元年(1004)。磁州刺使
許均所部在胙城(今河北長垣西)同
王長壽部五千餘人相遇,王長壽中計被俘,起事失敗。
出生
富弼(
1004年-
1082年),字彥國,中國
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為官清正,頗有廉聲。與
范仲淹等共同推行
慶曆新政。慶曆五年(1045年)被排擠,出知鄆州、
青州(今山東益都)。時河北大水,難民四處流亡。
富弼動員救災,以地為食,募數萬饑民為兵。
至和二年(1055年)與文彥博同為宰相,後因母喪罷相。宋英宗即位,召為樞密使,又因足疾解職,進封“
鄭國公”。
富弼在政治上屬於保守派,熙寧元年(1068年)入朝,宋神宗趙頊問他如何處理邊事,富弼說:“陛下臨御未久,當布德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熙寧二年,再度復相,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又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縣)。拒不執行新政
青苗法。後退居洛陽,仍繼續請求廢止“新法”。
元豐六年(1083年)病死。卒謚“文忠”。
逝世
夏太祖,名
李繼遷(963年-1004年),北宋党項族平夏部人,為
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之子,出生地被稱為
李繼遷寨。
鹹平六年五月,
李繼遷攻取
西涼府(今甘肅
武威),都首領
潘羅支偽降,乘其不備,招集六穀蕃部及者龍族反擊,
李繼遷大敗,中流矢,逃回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次年(1004)正月初二卒,年四十二歲。其於德明遣使告於遼,遼贈
李繼遷尚書令,遣使弔慰。長子德明繼立,尊為光孝皇帝。孫元昊建國後,追謚神武,廟號太祖。
梁灝(963-1004)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喪父。曾從學於王禹恬,初考
進士,未中。留居京城,曾進諫宋太宗,選拔人才不要單憑詩賦,要注重治國治民的才能,未被採納。
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狀元,任
大名府觀察推官,時年23歲。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辭辯明敏,對答如流,真宗甚為嘉賞。群臣奏章,多教灝參議。景德元年(1004年),任開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時年42歲。著有文集15卷。
文物遺址
冠縣蕭城古遺址位於冠縣
北館陶鎮東南蕭城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冠縣肖城古遺址為宋代古城址,建於宋
景德元年(1004年),本是遼國
蕭太后攜子
遼聖宗進攻
澶淵時所建的駐兵城,故又稱肖城、駐馬城、歇馬城。冠縣肖城城牆為夯土建成,呈方形,每邊長約1250米,周長5000米 。城牆基部寬26米 ,頂部闊8米 ,高13米 ,護城河寬80米。其現存東北城角高達12米 ,西南城角高10米 ,西北、東南城角高約8米 ,四城角沿直角處向外夯築“箭樓”。南北兩門相對,為
瓮城形制。城有四門,均為扭頭門,東門外有寬約80米 的城壕。城內有“
點將台”遺址,相傳是肖太后在此點將徵兵的處所,高約5米,方圓10餘米,夯層厚15厘米 ,每層較均等,夯築較規範,為昔日校閱軍隊的場所或祭祀設施。另外由磨盤洞、
烽火台、七十二眼水井及
蕭太后殺降斬俘的“
萬人坑”。
史料記載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景德元年(遼統和二十二年)
春,正月,丙戌朔,大赦,改元。
丁亥,遼主如鴛鴦濼。
乙未,以後宮劉氏為美人,楊氏為
才人。劉氏,華陽人。帝初為襄王,謂左右曰:“蜀婦人多才慧,吾欲求之。”劉氏始嫁蜀人龔美,美攜以入京,既而家貧,欲更嫁之。張旻時給事王宮,言於王,得召入,遂有寵。王乳母
秦國夫人,性嚴整,不悅,固令
王斥去,王不得已出置旻家,別築館居之。其後請於
秦國夫人,得復召入,於是與楊氏俱封。美因改姓劉,為美人兄雲。
丙申夜,京師地震。癸卯、丁未夜,京師地再震。帝謂宰相
李沆曰:“坤道貴安靜,京師震動若此,皆朕聽覽不明所致。”沆頓首引咎。
二月,乙卯朔,女真貢於遼。
丁巳,環慶、鄜延部署始知
李繼遷死,相繼以聞,且言其子德明尚幼。輔臣等請降詔招諭德明及其部下,能相率歸順者,厚加爵賞。鄜延鈐轄
張崇貴先遺德明書,得其報,稱未葬難發表章,乞就便具奏。崇貴以聞,帝乃賜德明詔諭意,且告以信人未至,故未遣便弔問也。
丙寅,遼南院樞密使
邢抱朴卒。抱朴以儒術顯,奉命甄別守令,大愜人望;兩決滯獄,民無冤濫。詔輟朝三日。
冀、益、黎、雅州地震。
度支副使
查道,儒雅迂緩,治劇非所長。與鹽鐵副使卞袞同候對,將升殿,袞遽出奏牘遣
道同署,及帝詢問,則事本度支,道素未省視,錯愕不能對。己卯,罷職,道卒不自辨,亦無慍色。
夔州路轉運使
丁謂招撫溪洞夷人,頗著威惠,部民借留,凡五年不得代,乃詔謂舉自代者,謂以國子博士
薛顏為請。癸未,擢顏虞部
員外郎、
夔州路轉運使,召謂入朝。
三月,丁酉,直秘閣黃夷簡等上校勘新寫御書,凡二萬四千一百六十二卷。
萬安
皇太后疾未愈,帝親調藥餌,每對近臣,憂形於色,或稍加言,必流涕。以重賞購民間善醫者,詔屢下。己亥,後崩於萬安宮。辛丑,群臣請聽政,三表,不允。乙巳,
李沆等兩詣宮門懇請,睹帝毀瘠過甚,繼上五表,復詣宮門求見,言西北用兵,機務不可暫曠,帝不得已從之。
張崇貴屢請遣大臣至邊議趙德明事。五月,甲申朔,以知
永興軍府
向敏中為
鄜延路緣邊安撫使。崇貴築台於保全北十里許,召戎人所親信者,與定盟約,經置大小,皆出崇貴,敏中實總其議焉。
六月,丙辰,詔:“諸州民詣闕舉留官吏,多涉徇私。自今官吏實有善政,候轉運使舉陳;如敢違越,其為首者論如律。”
帝密采群臣之有聞望者,得刑部郎中邊肅,殿中丞鞠仲謀,
司勛員外郎朱協,
比部員外郎
陳英、郝太沖、李玄,
太常博士馬景、
何亮、周絳、
謝濤、衛太素,國子博士陳昭度,太常丞崔端、高謹徽,秘書丞
趙湘、
張若谷、姜嶼,殿中丞皇甫選、滕涉、陸元圭、李奉天,太子中允
崔遵度,中舍曹度,將作監丞陳越,凡二十四人,內出其姓名,令合門祗候,崇政殿再坐引對,外任者乘驛赴闕。每對,必往復紬繹其詞氣,或試文藝;多貼三館職,或命為省府判官,或升其差使焉。
甲子,詔:“罷川、峽、閩、廣州軍承天節入貢。自今三千里外者悉罷之。”
先是帝召翰林學士
梁顥夜對,詢及當世台閣人物,顥曰:“
晁迥篤於詞學,盛元敏於吏事。”帝不答,徐問曰:“文行兼著如
趙安仁者有幾?”顥曰:“安仁材識兼茂,體裁凝遠,求之具美,未見其比也。”既而顥卒,秋,七月,乙酉,以告制誥餘杭
趙安仁為翰林學士。
丙戌,右僕射、
平章事李沆寢疾,帝臨問,賜其家白金五千兩。車駕方還宮而沆卒,趣駕再幸其第,哭之慟,謂左右曰:“沆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豈意不享遐齡!”言畢泣下。贈太尉、
中書令,諡文靖;錄其三弟、一子,甥及妻之兄子,皆賜同
進士出身。
帝之初即位也,沆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知,
參知政事王旦以為細事不足煩上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民間疾苦。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此參政他日之憂也。”時西北用兵,邊奏日聳,便殿延訪,或至旰昃,旦慨然謂沆曰:“我輩安得坐致太平,優遊燕息乎!”沆曰:“國家強敵外患,適足為警懼。異日天下宴然,人臣率職,未必
高拱無事,君奚念哉!”帝雅敬沆,嘗問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進喜事之人,此最為先。”帝問其人,曰:“如
梅詢、
曾致堯、李夷庚等是矣。”帝深然之。故終帝之世,數人者卒不進用。沆重厚淳質,退公,輒終日危坐。治第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沆曰:“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常喜讀《論語》,或問之,沆曰:“我為宰相,如《論語》中‘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兩句,尚未能行。聖人之言,終身誦之可也!”
帝欲相
三司使寇準,乃先置宿德以鎮之。庚寅,以
兵部侍郎畢士安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士安入謝,帝曰:“未也。行且相卿,誰可與卿同進者?”士安因言:“準兼資忠義,能斷大事,臣所不如。”帝曰:“聞準好剛使氣,奈何?”士安曰:“準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故不為流俗所喜。今北方未服,若準者正宜用也。”
壬辰,鹽鐵副使、刑部員外郎卞袞卒。詔錄其子弟,袞明敏有吏乾,累掌財賦,以稱職聞。然性慘毒,掊克嚴峻,專行箠楚,至有“大蟲”之號。
光祿少卿宋雄,習河渠利害,因命領護汴口,均節水勢,以濟江、淮漕運。居十數年,三遷將作監,不易其任,職務修舉,朝廷賴焉。
以知樞密院事王繼英為樞密使,同知樞密院事
馮拯、
陳堯叟並僉署樞密院事。
庚申,知壽州
陳堯佐,自出米為糜以食餓者,而吏民皆爭出米,共活數萬人。堯佐曰:“吾非行私惠,蓋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從之之樂也。”
準布部長朝於遼,請婚,不許。
甲戌,邊臣言
契丹謀大入,詔鎮州所屯河東廣銳兵及近南州軍,先分屯兵並赴
定州。
九月,詔:“諸轉運使、副,辨察所部官吏能否為三等:公勤廉乾、惠及民者為上,幹事而無廉譽、清白而無治聲者為次,畏懦貪猥者為下,並列狀以聞。”從右司諫高伸請也。
丙午,遼主如南京。
丁酉,帝謂輔臣曰:“累得邊奏,
契丹已謀南侵。國家重兵,多在河北,敵不可狃,朕當親征決勝。卿等議何時進發?”
畢士安等曰:“陛下已命將出師,委任責成可也。必若戎輅親行,宜且駐蹕
澶淵。但郛郭非廣,久聚大眾,深恐不易;況冬候猶遠,順動之事,更望徐圖。”
寇準曰:“大兵在外,須勞聖駕暫幸
澶淵,進發期不可緩。”王繼英等曰:“禁衛重兵,多在河北,宜順動以壯兵威,仍督諸道進軍,臨事得以裁製。然不可更越澶州,庶合機宜,不虧慎重。”詔士安等各述所見,具狀以聞。
帝每得邊奏,必先送中書,謂
畢士安、冠準曰:“軍旅之事,雖屬樞密,然中書總文武大政,號令所從出。向者
李沆或有所見,往往別具機宜。卿等當詳閱邊奏,共參利害,勿以事乾樞密而有所隱也。”
屯田郎中楊覃、工部員外郎
朱台符並為陝西轉運使。台符俊爽好謀,多所更張,覃止欲因仍舊貫,遂有隙,交相論奏。帝親遺御史視其狀,覃、台符並坐議事違戾,罷使。辛丑,責覃知隨州,台符知郢州。
庚戌,遼命皇弟楚王隆佑留守京師。
先是
李允則知滄州,巡視州境,浚浮陽湖,葺營壘官舍,間掘井城中,人厭其煩。是月,召歸,遼師來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又取冰代?包石以拒敵,敵遂解去。帝乃謂允則曰:“頃有言卿浚井葺屋為擾民者,今始知善守備也。”轉西上合門副使、鎮、定、高陽三路行營
兵馬都監,押大陣東面;凡下諸路宣制,必屬允則省而後行。
閏月,丁巳,內出銀三十萬兩付河北轉運使,貿易軍糧。
辛未,北面都部署
王超等引大軍屯唐河,樹營柵以備寇。
癸酉,遼主與太后大舉南下,以統軍使蘭陵郡王蕭達蘭、奚六部大王
蕭觀音努為先鋒,分兵掠威虜、順安軍。
魏能、
石普等帥兵御之,能敗其先鋒。又攻北平寨,為田敏等所拒。東趨保州,攻城不克。丁卯,達蘭攻遂城,擒守將王先知,乃與遼主、太后合兵攻定州。
王超等陣於
唐河,執詔書,按兵不出戰;敵勢益熾,乃帥眾東駐陽城淀。
時遼師深入,急書一夕五至,
寇準不發,飲笑自如。明日,同列入聞,帝大駭,以問準。準曰:“陛下欲了此,不過五日爾。”因請幸澶州。同列懼,欲退;準止之,令候駕起,帝有難色,欲還內,準曰:“陛下一入,則臣等不得見,大事去矣!請毋還而行。”帝乃議親征。
參知政事
王欽若,
江南人,密請帝幸金陵;僉署樞密院事
陳堯叟,蜀人,又請幸成都。帝以問準,時欽若、堯叟在傍,準心知之,乃陽曰:“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斬也!今天子神武,將帥和協,若車駕親征,敵自當遁去。不然,則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眾,勞逸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欲委棄宗社,遠之楚、蜀邪?”帝乃止。二人由是怨準。欽若多智,準懼其妄有關說,疑阻大事,圖所以去之,會帝欲擇大臣使鎮大名,準因言飲若可任,欽若亦自請行。乙亥,以欽若判
天雄軍府兼都部署、提舉河北轉運使,與
周瑩同議守御。
初,王繼忠在
契丹,乘間為遼人言和好之利,
太后有厭兵意,雖大舉深入,然亦納繼忠說。於是遣小校四人持信箭,以繼忠書詣
莫州部署
石普,且緻密奏一封,願速達闕下。是日,普遣使齎其奏至,帝發視之,即繼忠狀,具言:“臣嘗念昔歲面辭,親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為事。況北朝欽聞聖德,願修舊好,必冀睿慈,俯從愚瞽!”帝謂輔臣曰:“朕念往昔全盛之世,亦以和戎為利。朕初即位,
呂端等建議,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訃;次則
何承矩請因轉戰之後,達意邊臣。朕以為誠未交通,不可強致。又念自古獯鬻為中原強敵,非懷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則獷悍之性,豈能柔服!此奏雖至,要未可信。”畢士安等曰:“
契丹兵鋒屢挫,恥於自退,故因繼忠以請,諒亦非妄。”帝曰:“卿等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無成請盟,然得請之後,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遺之貨財,斯可也。所慮者,
關南之地曾屬彼方,以是為辭,則必須絕議,朕當治兵誓眾,躬行討擊耳。”遂以手詔令石普付小校賜繼忠曰:“朕丕承大寶,撫育群民,
常思息戰以安人,豈欲究兵而黷武!今覽封疏,深嘉懇誠,詔到日,卿可密達茲意。果有審實之言,即附邊臣聞奏。”繼忠欲朝廷先遣使命,帝未許也。
丙子,以天雄軍
都部署周瑩為駕前東面貝、冀路都部署,潁州
防禦使杜彥鈞副之,供備庫使綦政敏為鈐轄;
馬軍都指揮使
葛霸為駕前西面邢、洺路都部署,步軍都虞候
王隱副之,西上合門使
孫全照為鈐轄。帝召全照與語,命兼天雄軍及貝、冀等州鈐轄,仍令察視北面機事。全照言:“若
契丹南逼魏城,但得騎兵千百,必能設奇取勝。”帝賞其忠果,乃詔瑩:“若全照欲擊敵,即分兵給之。”
是日,令河北近南州縣民人入處城寨,以敵兵侵軼故也。
丁丑,令:“府州自今勿擅發兵入唐
龍鎮管內剽掠,如蕃、漢人亡命在彼須追究者,當詔遣還。”
己卯,
岢嵐軍使開封
賈宗奏敵騎數萬人寇草城川,率兵擊敗之。翼日復至,又敗之,遂北出境。有詔嘉獎。
並、代鈐轄
高繼勛,先率兵來援,登高望草城川,謂宗曰:“敵眾而陣不整,將不才也。我兵雖少,可以奇取勝。先設伏山下,戰合,必南去,爾起乘之,當大潰。”與戰,至寒光嶺,伏發,敵兵果敗,自相蹂躪者萬餘人,獲馬牛橐駝甚眾。既而宗自供奉官、合門祗候遷儀鸞副使,繼勛自洛苑使遷弓箭庫使。
冬,十月,壬午,以磁州刺史、邠州駐泊部署
許均兼永興駐泊部署,仍與知府
向敏中及鳳翔染鼎同提總陝西諸州巡檢捕盜事。帝既定議北征、念關、隴重兵多在邊郡,自陝以西直抵兩川,亦宜防備,故有是命。
詔修葺歷代聖賢陵墓。
癸未,以
引進使、
潘州刺史
何承矩領英州團練使。初議進秩,帝謂宰相曰:“承矩知書,愛聲名,以才能自許,宜擇州之美名者授之。”
甲申,麟府路鈐轄韓守英、張志,言大破遼兵於朔州界,殺戮甚眾。時遼師方圍
岢嵐軍,聞敗,即遁去。
先是詔
雷有終等取土門路與大兵會,至是以戎寇東行逼武強縣,復詔有終等率兵赴鎮州。
王超言遼師引眾沿葫蘆河而東,詔諸將整兵為備,仍令岢嵐、
威虜軍、
保州、北平寨部署等深入敵境,腹背縱擊,以分其勢。
丙戌,遼師抵
瀛州城下,晝夜攻城,擊鼓伐木之聲,聞於四面,大設攻具,使奚人負版乘墉而上。知州李延渥率州兵、強壯,又集貝、冀巡檢史普所部拒守,發壘石巨木擊之,皆累累而墜;逾十數日,多所殺傷。遼太后親鼓眾急擊,矢集城上如?胃,死者三萬餘人,傷者倍之,竟弗能克,乃退。
戊子,祔
明德皇后神主於太廟。先是詔有司詳定升祔之禮,上議曰:“唐睿宗昭成、肅明二後,先天之始,唯以昭成配享,開元之末,又以肅明遷祔。晉驃騎將軍
溫嶠有
三夫人,嶠薨,詔問學官陳舒,謂秦、漢之後,廢一娶九女之制,妻卒更娶,無復繼室,生既加禮,亡不應貶。朝旨以李氏卒於嶠之微時,不沾贈典,王、何二氏並追加
章綬。唐太子少傅鄭餘慶將立家廟,祖有二夫人,禮官韋公肅議與舒同。”又云:“晉
南昌府君有荀氏、薛氏,景帝廟有夏侯氏、羊氏,魯公顏真卿廟有夫人商氏、繼夫人柳氏。略稽禮文,參諸故事,二夫人並祔,於理為宜。恭惟
懿德皇后久從升祔,不可中移,
明德皇后繼受崇名,亦當配享。雖先後有殊,在尊親一貫。請同祔太宗室,以先後次之。”詔尚書省集官詳議,鹹如禮官之請。二後並配自是始。
庚寅,命知
青州張齊賢兼青、淄、濰安撫使,知鄆州
丁謂兼鄆、齊、濮安撫使,並提舉轉運及兵馬。又令齊賢、謂具管內諸州山河道路廣狹形勢,畫圖以聞。既而遼師稍南,民大驚,趨楊劉渡,舟人邀利,不時濟。謂取死罪囚紿為舟人,斬河上,舟人懼,民悉得濟。乃立部分,使並河執旗幟,擊刁斗,呼聲聞百餘里。遼師遂引去。
甲午,遼蕭達蘭、
蕭觀音努率師下
祁州,士卒多降。遼主手詔獎諭,復厚賞觀音努,賚其降卒。
乙未,詔
王超等率兵赴行在,命知
永興軍府
向敏中兼管鳳州駐泊兵馬,以便宜從事。帝將北征,深念西鄙,故有是詔。
敏中得詔,藏之不下,視事如它日。會大儺,有告禁卒欲倚儺為亂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廡下幕中,明日,詔賓僚、兵官置酒縱閱,命儺入至階,敏中振袂一揮,伏兵出,盡擒之,果各懷短刃,即席斬焉。既屏其屍,以灰沙掃庭,
張樂宴飲,邊籓以安,帝由是有再用之意。
丙申,詔:“隨駕軍士先赴
澶州,天雄軍及緣河駐泊者並就賜裝錢。”
癸卯,以廝鐸督為
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面巡檢、
西涼府六穀大首領。
乙巳,
莫州、岢嵐、
威虜軍、北平寨並言擊敗契丹,群臣稱賀。是役也,張凝、田敏皆以偏師抵易州南,虜獲人畜鎧仗凡數萬計,獨
魏能逗撓無功。
先是王繼忠得帝手詔,即具奏附
石普以聞,言:“遼已領兵攻圍
瀛州,蓋關南乃其舊疆,恐難固守,乞早遣使議和好。”丙午,帝覽其奏,謂輔臣曰:“
瀛州素有備,非所憂也。欲先遺使,固亦無損。”乃復賜繼忠手詔許焉。募神勇軍士李斌持信箭赴遼寨,因令
樞密院擇可使遼者。王繼英言殿直
曹利用自陳願往,乃授利用合門祗候,假崇儀副使,奉遼主書以往,又賜繼忠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