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東漢,李通,盧芳,劉羨,北朝,苻沖,禿髮烏孤,慕容運,慕容慕利延,慕容拾寅,慕容度易侯,吐谷渾權,源賀,唐朝,李普定,李安,李瓊,李佖,李晟,李忠臣,哥舒翰,杜洪,慕容順光,王建,五代十國,朱友謙,李從曮,高萬興,李筠,耶律賢適,蕭阿剌,西夏國,李彝殷,李繼捧,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元朝,明朝,
東漢
李通
王莽末年,民不聊生。地皇三年(公元22年),李通及堂弟李軼起事,而其父及家人64人都還在京城,被王莽殺後焚屍。
後輔佐光武帝劉秀,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光武帝的恩寵。歷任大司農、前將軍、大司空等,封爵固始侯。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諡號恭侯。
盧芳
公元25年(更始三年),更始帝劉玄被殺,三水的豪傑共同擁立盧芳為上將軍、西平王。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盧芳因部將親信背叛,眾叛親離,於是逃入匈奴。
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盧芳遣使投降東漢,光武帝立盧芳為代王。盧芳背叛東漢,逃入匈奴,病死。
劉羨
北朝
苻沖
苻沖,前秦皇族。苻丕登基時,任苻沖為左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西平王。
禿髮烏孤
太初三年(399年)因酒後墜馬傷及肋骨,後不治而亡,謚武王,廟號烈祖。
慕容運
慕容運,鮮卑族,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之子,遼東公慕容廆的弟弟,西燕末帝慕容永的祖父。東晉太興三年(321年),慕容廆被晉元帝封遼東公時,封慕容運為西平公。慕容運性格內斂,能容讓哥哥慕容廆,從沒想過爭位。
慕容慕利延
太延三年(437),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遣使拜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他同時又接受劉宋的冊封為河南王。
慕容拾寅
慕容度易侯
慕容度易侯,慕容拾寅之子,吐谷渾國王,481年―490年在位。北魏封西平王。劉宋封為河南王。
吐谷渾權
吐谷渾權,複姓吐谷渾,名權。《北史》北魏和平六年(465),相州刺史、西平郡王吐谷渾權薨。
源賀
南涼亡國後隨家人投降西秦,再投北魏,被明元帝拓跋嗣賞識,賜姓源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封西平侯,歷任龍驤將軍、平西將軍等職。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因破北涼之功晉爵西平公,升任征西將軍。改名源賀。後,源賀迎立拓跋浚有功,封征北將軍加給事中,並進爵為西平王。後遷征南將軍,改封隴西王。
延興四年(公元474年)因病致仕。太和三年(公元479年)源賀病逝,享年73歲。追謚宣王,陪葬金陵。
唐朝
李普定
《新唐書 宗室世系表上》記載,其子李靈夔過繼給楚王李智雲為後。
而《舊、新唐書》的列傳則記載是李普定的大哥濟南公李世都(李士都)的兒子李靈龜過繼給李智雲。《宗室世系表》則沒記載李世都的後嗣。
李安
李瓊
李佖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
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
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李忠臣
哥舒翰
哥舒翰因與吐蕃戰於苦拔海,屢破吐蕃,擢授右武衛員外將軍。
杜洪
慕容順光
慕容順光,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之子。貞觀九年(635年),李靖擊敗慕容伏允,慕容伏允自縊而死。慕容順光投降,唐太宗封他為西平郡王,復其國。《舊唐書》
《資治通鑑》,名為慕容順。
王建
王建出身無賴,唐末加入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發展勢力,逐漸壯大。
光化三年(900年),王建兼任中書令,東川、信武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賜爵琅琊王。
天復元年(901年),王建被改封為西平王。
天復三年(903年),王建被封為守司徒,進爵蜀王。
907年,朱溫篡位,建立後梁,唐朝滅亡。於是,王建率領官員、百姓痛哭三日,隨即即皇帝位,國號大蜀。
前蜀武成元年(908年),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然後大赦天下,改元武成。
五代十國
朱友謙
朱友謙(?-926年),初名朱簡,字德光,唐末五代時期大臣。
李從曮
高萬興
高萬興,後梁將領。唐末,隸於李茂貞部,為胡敬璋騎將。朱溫殺害昭宗,隨李茂貞領兵東征西攻,久戰無功。胡敬璋卒後,降於朱溫,被授鄜延招撫使。與劉知俊合兵攻鄜、坊、丹、延等州。曾任太師、中書令,封渤海郡王、延安王、西平王、北平王,兼彰武、保大兩鎮節度使。後唐時入朝,仍授舊職。同光三年(925年)卒於任。
李筠
他對後周忠心耿耿,趙匡胤謀反自立後,他依附北漢尋求援兵反宋,被北漢封為西平王,李筠最終寡不敵眾,被趙匡胤擊敗,自焚。
耶律賢適
蕭阿剌
蕭阿剌,字阿里懶,北院樞密使孝穆之子也。重熙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討使,封西平郡王。尋尚秦晉國王公主,拜駙馬都尉。清寧元年,遺詔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樞密使,進封韓王。明年,改北院樞密使,徙封陳王。後被蕭革以事中傷,帝怒,縊殺之。
西夏國
李彝殷
唐僖宗時,党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平黃巢起義有功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一度收復長安,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成為當地的割據勢力,其勢力範圍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即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
夏州地區非常富饒,以鄂爾多斯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以七里坪為代表的農業區為党項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同時鄂爾多斯此時還盛產當時可當貨幣使用的上好青鹽,每年產量可達15000斛左右,因此夏州党項羌可以說是有兵有馬有糧有錢,天時地利人和均占,勢力逐步膨脹起來。但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
李繼捧
他曾歸附遼國,授推忠效順啟聖定難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封西平王。
李繼遷
李德明
此時宋、遼簽訂了澶淵之盟。党項恐北宋無北顧之憂而盡全力西攻,急遣使至北宋求和附宋,北宋也想與党項緩和矛盾,雙方於公元1006年十月簽訂“景德和約”。北宋封李德明為特進檢校太尉、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難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國,封西平王。並賜銀萬兩、絹萬匹、錢三萬貫、茶二萬斤。李德明本人還享受朝廷按內地同級官員標準發給他奉祿。以後夏對宋進貢頻繁,宋對德明也經常有所封賞,賜給大量財物,並開放榷場(即貿易市場)。
李元昊
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繼位西平王後,開始積極準備脫宋自立。他首先棄廢唐宋分賜李趙之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北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接待宋朝使臣時,不以臣禮事宋,對宋仁宗封賜的詔書,遙立不跪拜。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並頒布禿髮令。並派大軍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這樣,元昊已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今甘肅張掖)、涼(今甘肅武威)、瓜、沙、肅十數州之地,即今日的寧夏全部,甘肅大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党項族在幾代“西平王”的帶領下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興盛起來。公元1038年(北宋景祐五年)十月十一日,元昊稱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因地在中原之西,故中原文獻稱其為西夏。
元朝
孛兒只斤·奧魯赤
孛兒只斤·奧魯赤(鄂羅齊,?-1303年),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至元六年(1269年)封西平王。封地不詳,為金鍍銀印駝紐王。【新元史 卷一百十四·列傳第十一 世祖諸子下】:奧魯赤,世祖第七子。至元六年十月,封西平王,賜駝紐鋈金銀印。九年,命討建都蠻,諸王阿魯帖木兒、禿哥,南平王禿魯,各率所部從之。都元帥也速答兒及忙古帶所領欲速公弄等吐番十八族之兵,並聽奧魯赤節度。明年十月,擒其酋下濟等四人。建都降,留忙古帶統新舊軍一萬五千戍之。十二年,又率安西王忙哥剌、諸王只必帖木兒、附馬昌吉等征吐番,賜部下戍鴨池者馬人三匹。二十二年,與諸王阿只吉拒叛王篤哇,戰失利。三十年,詔以所部九千人付萬戶張邦瑞。西討篤哇。元成宗元貞元年(1294年),隴北道廉訪司鞫邦瑞。不法事,奧魯赤庇邦瑞,成宗命諭之。是年,以諸王出伯所統探馬赤紅祆軍各千人隸其麾下。二年,奉命駐夏上都。大德七年(1303年),賜南思州一萬三千六百有四戶為食邑。未幾,卒。二子:曰鐵木兒不花,曰八的麻的加。
孛兒只斤·八剌馬
孛兒只斤·八剌馬(的麻的加),奧魯赤次子。【新元史 卷一百十四·列傳第十一 世祖諸子下】奧魯赤次子八的麻的加,襲封西平王。
孛兒只斤·鞏卜班
孛兒只斤·鞏卜班(貢哥班、管不八),八剌馬之子。【元史 文宗三】至順二年(1331年)三月,壽王脫里出、陽翟王帖木兒赤、西平王管不八、昌王八剌失里等七部之民居遼陽境者萬四千五百餘戶告飢,命遼陽行省發近境倉糧賑兩月。命宣靖王買奴置王傅等官。【元史 順帝二】至元三年(1337年)七月,賜鞏卜班西平王印。【新元史 卷一百十四·列傳第十一 世祖諸子下】奧魯赤次子八的麻的加,襲封西平王。子貢哥班,元惠宗後至元二年(1336年),賜以西平王印。
明朝
朱聿(釒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