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歲幣
- 外文名:歲幣
- 類型:錢幣
- 朝代:宋
用途,背景,歷史,
用途
背景
很早以來,金銀就作為貨幣存在了。歲幣要的是銀和絹,也正可表示銀的價值。為什麼宋代限制銅錢外流而不限制銀外流,這可以用良幣、劣幣理論解釋:社會上流通的一般等價物有多種的話,一般人都會傾向於將良幣(價值相對較高且穩定)儲存,而先使用劣幣,長此以往劣幣反而成為社會上最為通行的貨幣。因此在宋代銅錢就比較流行了,而銅錢外流現象嚴重,政府為保證國內貿易的正常運行,就會儘量限制銅錢外流了。而銀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歷史
公元1004年(宋歷44年)
遼朝蕭太后、遼聖宗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前鋒已經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朝廷。寇準勸真宗帶兵親征;副宰相王欽若和另一個大臣陳堯叟卻暗地裡勸真宗逃跑。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陳堯叟是蜀人,勸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聽了這些意見,猶豫不決,最後召見新任宰相寇準。寇準的一番話,讓皇帝決定親自率兵出征,由寇準隨同指揮。
這時候,遼軍已經三面圍住了澶州。宋軍在要害的地方設下弩箭。遼軍主將蕭撻攬帶了幾個騎兵視察地形,正好進入宋軍伏弩陣地,弩箭齊發,蕭達蘭中箭喪了命。
蕭太后派使者到了宋朝行營議和,要宋朝割讓土地。宋真宗聽到遼朝肯議和,正合他的心意。他找寇準商量說:“割讓土地是不行的。如果遼人要點金銀財帛,我看可以答應他們。”
寇準根本反對議和,說:“他們要和,就要他們歸還燕雲失地,哪能再給他錢財。”
寇準在旁邊聽了很痛心,只是當著真宗面不便再爭。曹利用離開行營,寇準緊緊跟在後面,一出門,一把抓住曹利用的手說:“賠款數目不能超過三十萬,否則回來的時候,我要你的腦袋!”
曹利回來詳細匯報。當曹利用說出答應的銀絹數目是三十萬的時候,宋真宗高興得簡直要跳起來,直稱讚曹利用辦事能幹。
隨後宋真宗聽信近臣的讒言,罷免了寇準。
接著宋遼雙方正式達成和議,宋朝每年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不用說,這筆巨額賠款,長期成為北宋人民額外的沉重負擔。歷史上把這次和議叫做“澶淵之盟”。此後宋遼兩國未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
同樣是公元1004年,西北的党項族人也不停的騷擾宋朝邊境,宋真宗這次沒有出征,而是聽取大臣意見,每年都用賞賜大批的銀絹的辦法來安撫党項族人。
党項人反覆無常,每每在國力衰弱時安靜的接受宋朝“賞賜”,在國力強盛的時候會悍然入侵宋國,以取得更大收穫。
公元1045年
遼國要求宋朝增加歲幣,宋遼兩國重新商定了歲幣,宋國每年要給遼國絹三十萬匹,銀二十萬兩。
公元1044年,李元昊見勢不妙重新歸順宋朝,宋朝與西夏商定由宋朝每年給西夏銀絹25萬5千,並同意西夏占領已占領的宋國領土。
公元1120年
遼國已漸漸衰弱。
有人向宋徽宗提議,遼朝快要滅亡,收復北方燕雲失地,這可是個好機會。宋徽宗派人從山東渡海,前往金朝會見金太祖,表示願意夾攻遼朝。雙方約定滅掉遼朝之後,北宋收回後晉時期割讓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失地,北宋把每年送給遼朝的銀、絹,如數轉送給金朝,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海上之盟”。
後來金國按計畫打下了遼的的幾座都城,童貫指揮的宋軍卻在攻打計畫中由宋朝占領的燕京吃了敗仗,童貫為了逃避失敗的責任,暗地派人請金軍攻燕京。金軍一舉拿下了燕京,不肯還給北宋。童貫只好答應把燕京的租稅每年一百萬貫錢獻給金朝,才把燕京贖了回來。
這樣宋朝不僅每年要給金國三十萬匹布,二十萬兩銀,還要多給一百萬貫錢。
公元1127年
靖康事變發生,北宋完結。
公元1139年
公元1165年後
兩國商定,南宋每年給金國的歲幣減為銀20萬兩,絹20萬匹。
公元1206年
宰相韓侂胄發動了南宋歷史上最後一次北伐,由於準備不足失敗。
公元1208年
南宋殺掉韓侂胄向金國求和,此後南宋每年給金國的歲幣增加到銀30萬兩,絹30萬匹。
兩年後,蒙古人崛起入侵金國,將金國打的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