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陳老蓮)

陳洪綬

陳老蓮一般指本詞條

陳洪綬(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

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死因說法不一。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於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能表現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洪綬
  • 別稱:陳章侯、陳老蓮
  • 字號:字章侯
    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
  • 出生時間:1598年
  • 去世時間:1652年
  • 主要作品:《水滸葉子》《九歌圖》《升庵簪花圖
  • 主要成就:創高古奇駭的人物畫風
  • 職業:書畫家、詩人
人物生平,交友張岱,藝術特色,書法,繪畫,人物評價,軼事典故,館藏畫作,藝術年表,詩詞選摘,後世紀念,陳洪綬墓,故居,

人物生平

陳洪綬(公元一五九八~一六五二年),明萬曆二十六年生,清順治九年卒,享年五十五歲。字章侯,號老蓮,又號老遲。遁入空門後,又自稱悔遲、勿遲。浙江紹興諸暨人。自幼天資穎異,善詩詞,工書法,尤精於繪事。早年啟蒙於藍瑛,後與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言行思想深受劉宗周、黃道周、祁彪佳諸師友影響,憂國憂民,壯懷慷慨。他的繪畫特色是:構圖豐富,線條和色彩提煉得十分簡潔古雅,善於把自然物象的形態和內在性格,大膽地加以概括、誇張,表現出充沛的生命力和藝術的感染力。在表現方法上,突破了風靡復古的時代局限,創造出特立獨行的迂拙而生動的藝術風格。而他有意識為木刻家起稿的創作方式,吸取了民間木刻和唐宋繪畫的優點,對傳統版畫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轉自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陳洪綬》。陳洪綬目前傳世版畫有九歌、博古葉子、水滸葉子、張深之正北西廂。
陳洪綬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給他父親陳於朝一枚蓮子,說“食此,得寧馨兒當如此蓮”,所以陳洪綬出生後,小名即為蓮子(晚號老蓮),譜名則為洪綬,一名胥岸,字章侯。
陳洪綬幼年即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相傳陳洪綬四歲時到已訂親的岳父家讀書,見室內牆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腳手架,在牆上畫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聖關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見了,嚇得趕緊下拜,並且長期供奉。九歲父親去世,隨藍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學畫花鳥。藍瑛讚嘆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在人物寫生上力不及洪綬,並從此立誓不再畫人物,曰:“此天授也。”
陳洪綬陳洪綬
有一次,陳洪綬在杭州學府里見到李公麟七十二賢石刻像,用十天時間畫了一個摹本,人們都說臨得很像,陳洪綬聽了很高興。後來他又去臨了十天,邊臨邊加以改造,結果人們都說臨得不像,而陳洪綬聽了卻更高興。不滿二十歲時,祖父與母親去世,他哥哥一心想鯨吞家產,陳洪綬就將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讓,離家出走,客居紹興。
在紹興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1616年冬,洪綬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畫《屈子行吟圖》一幅,僅用兩日完成。天啟三年(1623),洪綬妻蕭山來氏染病亡故,後繼娶杭州韓氏。崇禎三年(1630)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遊,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後以捐貲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但由於目睹政權的腐敗,當崇禎帝任命他為內廷供奉宮廷畫家時,他抗命不就。
崇禎十六年(1643),南歸隱居紹興。明朝覆沒後,清兵入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自稱悔僧、雲門僧,改號悔遲、老遲,曾自云:“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見哭”。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相傳一位官員為騙取陳洪綬的畫,便聲稱自己有件古畫,不知是宋畫還是元畫,請陳洪綬到他的船艙中去鑑定一下。不料那官員拿出來的不是畫而是絹,執意要陳洪綬為他畫畫。陳洪綬一面破口大罵,一面脫衣服準備往水裡跳,弄得那官員只好作罷。陳洪綬性格放浪而好色,試圖收藏或收購他的作品的人,競相到他經常出入的妓院去求畫。清軍攻占南京時,大將軍固山額真從城中抓獲陳洪綬,大喜過望,當即指使陳洪綬作畫,陳不畫,拿刀威脅,也不畫;最後用酒和美女引誘才得以如願。
晚年曾在浙撫“田雄坐,嘗使酒大罵”,順治九年,“跌坐床簀,喃喃念佛號而卒”。一說他“才多不自謀,有黃祖之禍”,被田雄所暗殺,一說是被杭州盧子由所害。逝後葬於紹興謝墅官山。
陳洪綬像陳洪綬像
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衣紋細緻、清晰、流暢,鉤勒有力度,整體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稱三百年間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遠播朝鮮和日本。陳洪綬一生從事版畫藝術,以書籍插圖的形式廣泛流傳於世。他的作品數量很多,流傳下來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冢》、《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五種,都由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陳洪綬的著作,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筮儀象解》等。陳洪綬的版畫藝術,對清代畫家蕭雲從任熊等名家從事版畫創作,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明亡後,出家為和尚,名悔遲。後來在杭州賣畫。他畫仕女,裝束古雅,眉目端凝,古拙中透出嫵媚。曾為《西廂記》等戲曲小說作插圖,造型簡練概括,其作品有版畫《水滸葉子》、《博古葉子》、《西廂記》、《鴛鴦冢》、《九歌圖》、《屈子行吟圖》以及捲軸畫《戲嬰圖》、《仕女圖》、《花卉山島圖》等。藏書亦富於一時,其先人在元末曾建有“日新樓”以藏書,祖父陳奫又建有“寶書樓”。其父陳於朝(1573~1606),嘗讀書薴蘿山西竺庵。著有《薴蘿山稿》、《四書簡切講義》、《自得齋稿》。他將先人所有著述及其先人所藏古籍、字畫,建有“七章庵”以庋之,俞樾稱“七章庵陳氏藏書,遂為越中冠”。著有《寶綸堂集》。裔孫陳烈新(1817~1899),字蓴齋,藏書甚豐。

交友張岱

世家出身的張岱交遊廣泛,但多為心氣心意相得者,有前輩學者文人,如黃道周周懋谷王思任等,有史學藝術同好如查繼佐祁彪佳等,也有民間藝人夏汝開彭天錫等,還有身懷精藝居心高曠的魯雲谷、閔汶水等,而畫家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可謂其至交,兩人山水共游,藝術合作。
那真是個懂女人、愛女人的畫家啊。從他的一些畫上題跋,可以知悉他在紅樓畫舫作畫的情景,“辛卯八月十五夜,爛醉西子湖,時吳香扶磨墨,卞雲裳吮管……”此等奢靡,勝過天上人間。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里說他,中年以後縱酒狎妓自放,有錢人拿了大把的銀子恭恭敬敬來求畫,他都不予理睬,但只要有酒、有女人,他自己都會找來筆墨作畫,即使販夫走卒乃至垂髫小兒,他也都有求必應。活脫寫出此人可愛的還有清人毛奇齡陳老蓮別傳》里的一節,說的是1646年夏天,陳洪綬在浙東被清軍所擄,“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
西湖西湖
張岱晚年坐說昔年盛事的回憶錄中,不時出沒著一個被他稱為“章侯”(章侯是陳洪綬的字,他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號叫老蓮)的人的身影,稱其為“字畫知己”。陳章侯出生於諸暨望族,張系紹興城內名門之後,一方水土所孕的奇才異趣,再加兩人年齡又相去不遠,兩個青年藝術家很早就開始了密切交往。早年一同讀書於“岣嶁山房”,後又多次一同出行訪友。《陶庵夢憶》所記“甲戌十月”,兩人和眾友人一起到不系園看紅葉,陳洪綬“攜縑素為純卿畫古佛”,並“唱村落小歌”,張岱則“取琴和之,牙牙如語”,這般的放浪自在,進入新朝苟且偷生的張岱回望往事怎不感懷唏噓?
出於對友人畫藝的欣賞,張岱在他著名的《石匱書》中把陳洪綬列於“妙藝列傳”,稱他“筆下奇崛遒勁,直追古人”;陳洪綬則這樣評價他的朋友:吾友宗子(張岱,字宗子)才大氣剛,志遠博學,不肯俯首牅下。天下有事,亦不得閒置……言語間皆是惺惺相惜之意。
張岱說,雖然他朋友的畫名在生前就已得到承認,並常常炒成天價,“然其為人佻傝,不事生產”,以至順治九年那年暴斃時竟至無以成殮。看來這些畫並沒有使他變得富有起來。張、陳都是由明入清,在新政權下一個“披髮入山”,一個“剃髮披緇”,在心態上都是不折不扣的文化遺民,張岱記錄的陳洪綬的四句自題小像:“浪得虛名,窮鬼見誚,國亡不死,不忠不孝”,語間全是明末清初文人的大痛楚。時人記述,甲申之變的訊息傳來時,陳洪綬正寓居於徐渭青藤書屋,悲痛欲絕之下,他“時而吞聲哭泣,時而縱酒狂呼,見者鹹指為狂士,綬亦自以為狂士焉。”
陳洪綬陳洪綬
陶庵夢憶》的作者還記述了他的好友一次喝高了去追一個陌生女郎的事。說的是1639年,時近中秋,張、陳二人在西湖邊的畫舫應酬回來,看到月色明亮如許,兩人又乘興划船到斷橋,一路飲酒、吃塘棲蜜橘,真箇是不亦快哉。途中有一女郎要求搭船,此女“輕紈淡弱、婉瘞可人”本來喝得昏昏欲睡的陳洪綬直如打入了一針興奮劑,他以唐代傳奇中的虬髯客自命,要求此女同飲。女郎竟然也一點不扭捏,欣然就飲,把船上帶的酒都給喝空了。問女郎家住何處,她總笑而不答。等她下了船,陳洪綬在後面暗暗跟蹤,只見此女身影飄過了岳王墳,就再也找不到了。
我想三百多年前的月色下,陳洪綬是遇到狐狸精了。

藝術特色

書法

陳洪綬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於書法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嚴循中鋒用筆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豎腕平執筆法為之方可。再有,書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頓挫”、“絞衄”、“呼應”等等筆法要略,在他的運筆過程中,似無一處有缺憾,只是他做了無痕跡罷了,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養至爐火純青境界的具體體現。從其書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是愉悅恬靜、輕鬆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適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運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
陳洪綬陳洪綬
清代包世臣將陳洪綬的書法歸在“逸品上”,評曰:“楚調自歌,不謬風雅。”方邵村與周亮工論畫時說:“逸者軼也,軼於尋常範圍之外,如天馬行空,不事羈絡為也。亦自有堂構窈窕,禪家所謂教外別傳,又曰別峰相見者也。”吳修在《明代尺牘小傳》稱“章侯書遒逸”。這種“逸”無疑是在審美情趣上受師友黃道周倪元璐影響,所謂“師其心而不師其跡”也,黃湧泉先生分析陳洪綬書法是早年從歐陽通的《道因碑》用功,中年參學懷素,兼收褚遂良米芾之長,並得力於顏真卿的三表。黃先生大抵是綜合從三百年來各家對陳洪綬書法的簡識,實質上從“氣格”上辨析陳洪綬書畫是同調的,因人物畫的線描書法是關鍵所在,如宋徽宗雖創“瘦金體”,也縱然逃脫不了從歐取骨這一法則,杜甫講“書貴瘦硬方通神”即是此理。陳洪綬的行書為長方的字形,內斂的結體,外拓的撇捺,細勁的筆致,如中宮收緊之波挑、長捺、拋鉤等這些都是從唐人寫經體中所取法。再則勁峭秀逸的書體用來題款與畫面相得益彰,精通其理的趙吳興一語道破“畫法關通書法律”,歷代的工筆畫題款大致如此,若用肥碩的東坡體題陳洪綬畫款豈不笨拙而使畫面主次不分。反之,若徐渭大寫意畫用瘦硬勁秀的書體題跋明顯“失調”了,所以畫家筆法必然與其畫同調,亦即書法是為畫法的用筆與題跋相輔的,鑑定古代書畫從畫法與題款的筆法來分析也是關鍵所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張大千造假“四僧”矇騙了世人,而其作偽金農與陳洪綬兩家題款解決不了,他自言因金農“金石氣”的氣格高古無從落筆。而陳洪綬的假款相傳為研究陳洪綬的謝稚柳所為,當然這一公案謝先生並未認可。

繪畫

陳洪綬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版畫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國版畫的黃金時代,尤以蕭雲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最。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
陳洪綬所作版畫稿本,主要是書籍插圖和製作紙牌(葉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圖》及《屈子行吟圖》十二幅,《水滸葉子》四十幅,《張深之正北西廂》六幅,《鴛鴦冢嬌紅記》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葉子》四十八幅等。1638年,來欽之的《楚辭述注》付梓時,陳洪綬的《九歌圖》被作為插圖,付諸木刻,影響極大。他所創作的屈原像,至清代兩個多世紀,無人能超過,被奉為屈原像有經典之作。
《西廂記》插圖《西廂記》插圖
水滸葉子》是陳洪綬二十八歲時,花費四個月所作的另一組版畫精品。陳洪綬在這套《水滸葉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從宋江徐寧凡四十位水滸英雄人物。陳洪綬大量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線條的轉折與變化十分強烈,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動勢。線條均較短促,起筆略重,收筆略輕,清勁有力。這套圖一出世,不僅民間爭相購買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畫友的交口稱讚。
明末,陳老蓮的《水滸葉子》遍傳天下,以致後世繪寫水滸英雄的畫工很難脫出他的範疇。
《西廂記》是陳洪綬給書籍作插圖最多的一種,流傳有張深之的《正北西廂》、李吉辰本《西廂》及李卓吾《評本西廂》三種。張本的六幅插圖中,第一幅為鶯鶯像,其餘直接描繪原作內容有《目成》、《解圍》、《窺簡》、《驚夢》和《報捷》五幅,出色地表現了陳洪綬深厚的文學修養和高度的藝術水平。《博古葉子》(圖2)是陳洪綬去世前一年所作。由陳洪綬的好友、明末徽派最著名的刻工黃建中所刻。這套圖共四十八幅,黃建中的精湛技藝,與陳洪綬的設計堪稱珠聯璧合,忠實地展現了老蓮晚年的畫風和精神狀態。人物造型和線條要比壯年期高古,人物頭大身短,顯得頗有稚趣,線條布置愈趨自然、散逸、疏曠,不像壯年期那樣凝神聚力,細圓而利索,但更加蒼老古拙,勾線也十分隨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筆墨的舒緩狀態,達到了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的最高境界。
曾經一度出家的陳洪綬,對於道釋圖像也多有涉足。《無法可說圖》畫一羅漢,高鼻深目,面頷奇異,手把藤杖坐在頑石上。羅漢耳孔穿環,嘴唇微啟,似乎正在向面前跪拜之人說法。這一跪拜的人形貌也頗奇異,神態專注而虔誠。人物造型很可能受五代禪月大師貫休的影響,並經陳洪綬特有的變形處理,古樸率真。《觀音像》是他晚年的另一幅佛畫精品。圖繪一男相觀音,身披白衣袈裟,手執拂麈,端坐菩提葉團上。細眼長眉,方面闊耳,雍容大度。其風格狀貌,一如論者所謂“軀幹偉岸,衣紋細勁清圓”。畫面上方以一半篇幅書《心經》,字型勁秀,末署“雲門僧悔病中敬書”。
陳洪綬陳洪綬
綜觀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壯年時已由“神”入“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直到近代,陳洪綬的作品還受到魯迅的極力推崇。魯迅早在壯年就著手於陳洪綬作品的蒐集,晚年還預備把他的版畫介紹出來。這一切,都說明了陳洪綬是中國藝術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偉大畫家。
一、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立創作一組個性極強的歷史人物而達到特殊效果的,《水滸葉子》是顯著的里程碑;
二、誇張的人物造型是基於深刻的精神氣質性格特徵,他的想像力在此顯示出極強的說服性,葉子成為他人物畫作風的有力說明,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對後世有如此大的影響;
三、他利用各種作畫技法適應不同題材,如用折筆或粗渴之筆表現英雄、細圓之筆表現文士美人、用游 絲描表現高古,成為中國傳統人物畫法的豐盛寶庫。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

人物評價

張庚:(洪綬)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李)公麟、(趙)子昂之妙,設色學吳生(吳道子)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矣。(《國朝畫征錄》
唐九經:章侯生不滿六旬,其筆墨凡四變,少而妙,壯而神,老則化矣。其變也大率十年一轉,茲其由少而壯,出妙入神之時也。(《陳洪綬花鳥扇》
朱彝尊:蓋繪事本天縱也!
魯迅: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陳傳席:陳洪綬的畫是當代所無,前代不能籠罩,後代亦難以企及的。(《陳洪綬》
徐書城:明末清初之際,中國繪畫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審美趣味的變革,始於徐渭董其昌,成於陳洪綬。他們把“筆情墨趣”進一步從所描摹的物象上獨立出來,前提條件是先要把所描摹物象的本來面貌加以“變形”的藝術處理,遂有意識地背棄了寫實的因素。這種造型奇特的藝術風格,在陳老蓮的作品中(特別是他的人物畫)表現得尤為鮮明突出。
高居翰:他是中國最輝煌的大畫家之一,當然也是繼李公麟之後,最偉大的人物畫家。

軼事典故

白壁作畫
陳洪綬四歲那年,到親戚家的私塾里念書。有一次,親戚因有事外出,對家童說:“牆壁剛粉刷好,別弄髒了。”就在親戚離開後,小洪綬走進了這間房子,他覺得在這高大的牆壁上畫些什麼會很好看的。可是因為家童在旁看守,是不允許他這么做的。
“小哥哥,你為什麼不去吃飯呢?你放心好了,我不會弄髒的。”小洪綬說。
家童聽後就放心地吃飯去了,陳洪綬這時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尊不知在哪裡看過的關公像,於是三下五除二地拿起筆把它的樣子畫了下來。當家童看到這情況時,因為怕主人回來把他打一頓,嚇得嚎啕大哭。
後來,陳洪綬的親戚知道以後,以為是關公顯靈,不僅不怪罪陳洪綬,反而又是下跪又是作揖,並從此就把這間房子作為供奉神像的地方。

館藏畫作

作品名稱 創作年代 收藏情況
《晉爵圖》 早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泄圖》 1624-25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喜上眉梢圖》 1627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雜畫圖冊》 中前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
水滸葉子》 1633
《喬松仙壽圖》 1635 台北故宮博物院
荷花鴛鴦圖》 中年時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
宣文君授經圖》 1638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黃流巨津圖》 晚於1644 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花書屋圖》 1649 安徽省博物館
《雅集圖鑑》 1649 上海博物館
《踏雪尋梅圖》 上海博物館
《仿趙千里山水》北京故宮博物院
《夔龍補袞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花山鳥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仙人獻壽圖》 1649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
《梅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老子騎牛圖》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龍王禮佛圖》 美國華盛頓 弗利爾美術館
《升庵簪花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詠梅圖》 南京博物院
《玉堂柱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秋林策杖圖》 1650
《春風蛺蝶圖》 1651 上海博物館
《歸去來圖》 1652 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

藝術年表

1599年(明萬曆二十六年)1歲明萬曆二十六年十二月七日或十七日(戊戌十二月五日起,為公曆1599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鎮長阜鄉長道地。父陳於朝二十七歲。母王氏二十四歲。兄陳洪緒六歲。
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4歲是年,就塾蕭山來斯行家,作巨幅關羽像於壁。
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9歲五月十八日,父陳於朝歿,年三十五歲。
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10歲是年,與兄洪緒讀書涉園前之搴霞閣,並至杭州學畫。濡筆作畫,錢塘畫家藍瑛、孫見而奇之。數摹杭州府學宋代李公麟所繪之《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聖賢圖石刻》,改變其法,易圓為方。
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12歲約此時,作《乾坤交泰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陳洪綬塑像陳洪綬塑像
1611年(明萬曆三十九年)14歲是年,懸畫市中,立致金錢。
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15歲十二月二十日,為胡錦石、機石兄弟之母作壽圖、壽文。
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16歲七月初七日,祖陳性學歿,年六十八。
1614年(明萬曆四十二年)17歲或於是年娶妻蕭山來氏,並侍婦翁來斯行先生几杖。
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18歲二月十三日,母王氏歿,年四十一歲。
秋,作《無極長生圖》於廣懷閣。約此時,離家僦居紹興,師事劉宗周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19歲八月,畫高士人物扇(故宮博物院藏)寄岳父來斯行為壽。
冬,在蕭山松石居和來風季一起學《離騷》,並擬李賀體為長短歌行,燒燈相詠,風季取琴作激楚聲。因作《九歌圖》,始《東皇太一》,終《禮魂》,又畫《屈子行吟圖》,共十二幅,凡兩日而就。
約是年,於來斯行之槎庵為蕭山徐也赤作《水滸葉子》(白描)。
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20歲是年,讀《華嚴經》,寢食皆廢。
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21歲是年為諸生。督學索畫,勿與。此時嗜酒學詩,並喜習草書。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22歲是年,曾住在杭州法華山翻閱佛經,並寫飛白竹數種。李流芳題曰:小淨名(陳洪綬別號)醉墨。後為權要得之,傳於關中。張道民以白馬易之。
畫摹古冊(美國翁萬戈藏)。
1620年(明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23歲正月二十九日,為山陰友人陳至謨畫《準提佛母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三月,在杭州西湖岳墳應名妓董飛仙之請,畫蓮花圖並賦七絕。是年,曾游杭州靈鷲寺。約於此時結識李流芳。
1621年(明天啟元年)24歲是年鄉試失利,功名不得意。
1622年(明天啟二年)25歲二月,作設色桃花扇面,贈沈相如出守武陵。
1623年(明天啟三年)26歲春,妻來氏卒。第一次北上,游天津,得詩數百首。至北京,甚窮困。
1624年(明天啟四年)27歲春,在京得病,逾五六月始漸愈。後南返諸暨。八月,為錦城社兄作墨梅圖。九月二十五日,賞紅葉於諸暨薴蘿山。此時,與周亮工訂交,數同游諸暨五泄山。秋冬間,至杭州,與趙介臣、顏敘伯、卓珂月及張岱兄弟讀書於杭州靈隱韜光山下之岣嶁山房。此時,繼娶杭州衛指揮同知韓氏女。十一月,為璧生作山水人物扇面(故宮博物院藏)。冬,何實甫到金陵,舟次丹陽,賦詩送別。
1625年(明天啟五年)28歲春,蕭山來風季過訪,吟詩唱和。十二月三十日,長子義楨生。約此時,作《水滸圖卷》,凡四十人。
1626年(明天啟六年)29歲二月初,在蕭山來風季家住半月歸。夏秋間或在杭州,寫佛西湖南岸。八月二十六日,制序賀來斯行六十壽辰。是年。為豫安居士作《歲朝清供圖》,未竟。
1627年(明天啟七年)30歲正月底,於諸暨牛首山永楓庵讀書。五日後,以訪社友入城,遂留試。六月試畢歸故里,旋渡江至杭州。此時,代來斯行作《壽太母範夫人七十序》。九月,詩邀孟稱舜游西湖。十一月八日,與叔貺生、銘、面之等游永楓庵,作《游永楓庵記》。十一月中,在杭州為楊生作《古木秋天圖扇》(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於清響齋。
1628年(明崇禎元年)31歲正月十八日,次子峙楨生。六月,為豫庵作人物山水冊十二幅。冬,雪夜醉後為友人畫水仙於讀書處。
1629年(明崇禎二年)32歲九月,與朱士服、王子、呂吉士、趙介臣、孟稱舜等水嬉二日,醉後為朱士服書舊詩。十二月,畫鳳尾墨竹(上海博物館藏)於清泉草亭。
1630年(明崇禎三年)33歲三月二十一日,三子楚楨生。五月,涉園構成一堂、一亭(醉花亭),並穿二池,但因奔走功名,不得坐。清夏,摹元代李東書閣壁上所畫墨竹一幀。八月應試,榜發未取,愁棲杭州,兄洪緒為招親友相陪,並買酒買舟以寬慰。秋,在杭州為李廷謨(告辰)《北西廂》題詞、寫跋並作《鶯鶯像》插圖。暮秋,為單繼之畫絹本山水一幅於醉花亭。冬,作人物一幅,賀張平子卜居。十二月,為季方社弟作《歲寒三友圖軸》於玉樹軒。
1631年(明崇禎四年)34歲二月三日,同宗兄陳庚卿因奉母故,賣田入國子學,寫序贈行。
六月,始坐故里醉花亭。後應蕭山來咨隆請,作《來魯直像》、《來魯直夫人行樂圖》。霜降後五日,代來斯行書《魯直弟小像題贊》。
是年,續成二十九歲所作之《歲朝清供圖》。
1632年(明崇禎五年)35歲是年秋日,第二次北上入京。夜泊橫市,有詩寄內。在京與倪元璐等人交遊,縱酒談詩。
1633年(明崇禎六年)36歲是年春離京南歸,作《蕉石圖》並賦詩辭別倪元璐。倪氏有五詩和之。至河西務關,因倪詩嘲其隱事者,復寄五詩答之。三月,作《花鳥畫冊》十開(上海博物館藏)。四月,岳父來斯行卒,年六十七歲。中秋,作《湖石蜀葵鳳仙圖》。十月,作《松石羅漢圖》。十一月,作絹本《山水人物》立軸於起馥樓(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是年,邀趙公簡,相與讀書習經於溪上小廬。年終,送其返鄉。贈趙介臣《長松高逸圖軸》。
1634年(明崇禎七年)37歲五月初一日,四子儒楨(即陳小蓮)生。五月,作《靜香書屋記》。秋九月雨中,作《林壑泉聲扇面》於借園(上海博物館藏)。十月,與張岱、曾鯨、趙純卿等人集會於杭州西湖“不系園”(舟名)中,極文會歌舞之樂。其間為趙純卿畫古佛,並唱村落小歌,張岱取琴和之。
1635年(明崇禎八年)38歲年初,病目二月。春,作《喬松仙壽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四月初七日,趙公簡生日,集眾親友合錢觴于楓溪,並賦詩贈之。四月,應來彭禧之請,為岳父來斯行作傳。五月十六日,五子芝楨生。十一月初一日,與社友採菊賦詩於溪山,應善至三叔囑,寫《冰壺秋色圖》(真跡不傳,倫敦英國博物館所藏為偽本)祝開翁老伯壽。
1636年(明崇禎九年)39歲九月十一日,酌於紹興祁彪佳家,觀演《拜月記》。席半,游寓山,及暮乃別。十二月,作《三星圖》於焚香館。
1637年(明崇禎十年)40歲五月二十日,六子道楨生。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41歲正月,作《壽者仙人圖》於道藏樓。四月,為周臣社弟畫扇(武漢市文物商店藏)。八月初二日,作《宣文君授經圖》(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藏)祝姑母壽。十二月,來欽之《楚辭述注》付刻,以先生十九歲所畫《九歌圖》作插圖,先生為之書序於善法寺。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42歲八月十三日,與張岱醉酒杭州西湖斷橋邊。秋,摹宋代李公麟《乞士圖》。十二月,代馬權奇書《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序》於杭州西湖定香橋畔,並作插圖六幅。臘月,為孟稱舜《節義鴛鴦冢嬌紅記》題簽、評點、制序,並作《嬌娘像》插圖四幅。
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43歲約是年正月,第三次沿運河北上至京。
二月,在北京臨丁雲鵬《祖師待詔圖卷》。五月,跋友人畫於公浦之來章館。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44歲正月十五日,得內府散出之《吳草廬先生外集》,撰《買書記》志慨。二月,作《芝草圖》。五月,應朱兆柏請,為亡友錢受益作《真佛圖》。九月,作絹本山水於京師選佛場中。是年周亮工謁選京都,與金堡、伍瑞隆結詩社。先生雅好亮工詩,遂成莫逆交。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45歲四月十一日,兄陳洪緒歿,年五十歲。約是年,挾策入貲為國子監生,試輒高等。作書上劉宗周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46歲二月十三日,劉宗周受譴離京,賦詩贈別。三四月間,召為舍人,使臨歷代帝王像,因得縱觀內府畫,藝事益進。與順天崔子忠齊名,時稱“南陳北崔”。後被命為內廷供奉,不拜。此時名聲蜚然,公卿均以識面為榮,得其片紙,珍若圭璧。七月,接家書,遂慨然離京。在天津楊柳青舟中作《飲酒讀騷圖》。至揚州,娶胡淨為妾。
是年,諸暨故里重修陳氏家廟,為撰碑文。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47歲約春夏間,僦居紹興青藤書屋。聞知國變,哭泣狂呼,見者鹹指為狂士。九月,王(紫眉)、王素中勸應南京科舉,先生賦詩辭之。
1645年(明弘光元年)48歲正月初四日,大雪,感賦五律六首,抒離亂之痛。二月,作《雜畫冊》於紹興龍山。五月初五日,在青藤書屋為柳塘王盟兄作《鐘馗像》。五月十五日,與趙伯章至祁彪佳家告以國事。六月二十二日,王毓蓍投柳橋河死,賦詩誌哀。此時,在張岱家侍飲魯王(朱以海),王命畫扇,以醉酒不能提筆。魯王征為翰林,隆武帝(唐王朱聿鍵)亦遣使以御史召,皆不赴。時馬士英以重禮求一見,閉門拒之。秋,在杭州西湖長橋“宛在”(舟名)中作《雷峰西照小景》。
1646年(明魯監國元年,清順治三年)49歲正月十五日,畫花鳥屏之一於杭州蘇堤定香橋畔。三月底,為友人作《葛洪移家圖》。四月,為全叔盟長兄作山水軸於錢塘舟中。五月,自畫彌勒佛像供養,並書觀世音菩薩偈。五月底,清兵下浙東,因拒畫險遭殺害。六月,避亂山中,自靈鷲寺至紹興雲門寺,剃髮為僧,改號悔僧、雲門僧等。夏秋間,將四子儒楨(小蓮)為其集錄詩稿,展閱裁刪,定名為《寶綸堂集》,寄請諸暨西安鄉江藻村王指正。九月九日,老友朱之(集庵)攜子來訪,飲酒賦詩,抒發感慨。九月底,移居薄塢。此時,賦詩為陶去病題祁彪佳遺硯。冬,作《雜畫冊》。除夕,自序《避亂草》於秦望之竹樓。
是年,離亂多感,作詩文頗多。
1647年(清順治四年)50歲正月初七日,訪祁奕遠於蔣氏山莊,和奕遠所賦新詩。三月,移家紹興賣畫。此時,張名子贈米,書詩報謝。四月,續畫花鳥屏之一于山陰講堂。十二月十八日,孫昭(次子峙楨子)出生。是年,晤王於商道安之珠園。
1648年(清順治五年)51歲正月初八日,作《枯木竹石圖》於張墨妙之高寄軒。八月,在諸暨故里無見閣作《松溪高士圖》。是年作《松石圖》。與毛奇齡相識。
1649年(清順治六年)52歲正月,寓杭州吳山。作《西湖垂柳圖》,題《獨步》詩於其上。春,為石友作人物扇。九月,應馬白生請,為其友人所著《生綃剪》封面題字。十一月,為南生魯作《四樂圖卷》,命弟子嚴湛、四子儒楨設色。
1650年(清順治七年)53歲四月四日,應林仲青邀,與友人在眉舞軒作送春雅舉,畫觀音大士一軀。五月,周亮工北上過杭州求畫,勿得。此時,為紀南盟兄作《秋林晚泊圖扇》。六月,在林仲青所,為周亮工作《陶淵明歸去來辭圖卷》。七月,與胡秋觀游淨慈寺、煙霞洞、石屋洞、玲瓏庵,登南高峰寫佛菩薩,歸觀盂蘭盆會。秋,作《鬥草仕女圖》於護蘭書堂。作《折梅仕女圖》、《李白宴桃李園圖軸》(美國翁萬戈藏,臨摹本)於林仲青之眉舞軒。此時,與胡秋觀游高麗寺,見東坡像為風雨侵蝕,集資別構一室安之。因《生綃剪》引起風波,觸怒盧子由,請戴茂齊辯白。十月二日,跋趙孟《東土第一祖像圖卷》。十一月,將《陶淵明歸去來辭圖卷》寄周亮工。
是年,得知向老友索觀未果之元代王蒙(字叔明)畫,已懸於一富翁家,慨然作《王叔明畫記》。
1651年(清順治八年)54歲春,因盧子由窮究《生綃剪》,被迫寫了《辯揭》。此時,作人物軸於定香橋畔。四月,與姜廷(綺季)游西湖及吳山。為林仲青作《溪山清夏圖卷》。七月十五日,為自作詩集(姜廷手錄)寫序於杭州吳山火德廟之西爽閣。作《三處士圖卷》(美國翁萬戈藏)送姜廷之揚州。八月,作《辛夷花圖軸》於眉舞軒。八月十五日夜,酒醉西子湖,讓吳香扶磨墨、卞雲裳吮管,為沈顥作《隱居十六觀圖冊》。九月,得文徵明畫一幅贈戴茂齊。後數日,丁良卯(秋平)之子病篤,先生借戴茂齊一金以資湯藥。此時,據汪南溟所輯古代人物標目題贊作《博古葉子》四十八頁。十月,將《博古葉子》贈戴茂齊。後因購米向戴茂齊借一金,作《春風蛺蝶圖卷》酬之。此時,在菜根書館作《陳治庵老人賣藥緣起》,並繪《黃帝素問圖》、《神農嘗藥圖》。是年,周亮工入閩,途經杭州,十一日中先生為作大小橫直幅四十二件。為楊猶龍作畫數幅。
1652年(清順治九年)55歲年初二,從杭州乘舟歸紹興。正月初七日,在紹興羅墳陳鶴故居曲池,作《壬辰人日過曲池,叔翔屬書壁》詩,有“曲池七日第三回”句。是年,畫《白描羅漢卷》;又畫《西園雅集圖卷》,未竟,或為絕筆。與昔時交友流連不忍去。一日,趺坐念佛號而卒,享年五十五歲。葬紹興謝墅官山岙橫浜嶺下。

詩詞選摘

【梁湖見歸舟】
歸棹如雲駛,須臾過九潭。
但看風色好,幾日到江南。
【強飲】 
山東山極少,況復障黃塵。
多買他鄉酒,如逢故國人。
【寄林事聲】 
聞爾歌狸首,吾將挾素琴。
梅花開未落,不欲別山陰。
【小雪】 
小雪連朝雪,來年大有年。
人情驚盜賊,天意樂耕田。
【寄王予安】 
深山古澗里,日日老梅開。
醉後常相憶,君從驢背來。
【梅墅舟還】 
流水唱酒船,歸夢經南浦。
蓮折鯉魚風,吹落黃昏雨。
家人莫釀酒,予不慶新年。
怕將新日月,來照舊山川。
【故山】 
故山秋最好,今日斷相思。
但有丹楓處,無非白骨支。
難忘生長地,痴想太平時。
萬念俱灰冷,一歸夢未衰。
【寄何大】 
何村真隱地,山澗盡深情。
花水亂流急,禽蟲相語清。
幽奇慚未討,高曠惜初行。
萬塢茶香日,當來問巨觥。
【寄自超】
自超曾約我,必過小庵來。
竹下當茗飲,楓間把酒開。
扣門聞遠出,坐水久低回。
尚復相期否?此詩故一催。
【孟夏晨坐】 
野曠風軒靜,江深水檻浮。
佳人看弄棹,稚子學垂鉤。
柳拂翻黃鳥,荷披散白鷗。
閒心與逸興,長夏得淹留。
【南山】 
南山多大木,十存一二焉。
木乎吾與爾,值此鼎革年。
陵樹聞已盡,墓木安能全。
日日望解甲,旄頭正當天。
不如同木盡,免我百憂煎。
此身勿浪死,湖山尚依然。
小債償未了,楮素滿酒船。
【過夏鎮】
舟發夏鎮口,褰裳入荊棘。
荒井與廢墟,眷茲長嘆息。
耆老從東來,自言南粵客。
狗鼠縱橫時,親見為言悉。
天下貨利渠,舟車相絡繹。
寶玉共錦繡,金銀銅鐵錫。
禮樂頗不知,風土事藻飾。
安堵數百年,卒然遭盜賊。
紅巾起南山,白挺亂山北。
居民盡脆弱,又不避寇敵。
一朝下東來,兇悍過蠻貊。
大車載糗糧,小車載金帛。
壯者逼使降,不從即遭磔。
婦女與老弱,肝腦塗矛戟。
斬掠無孑遺,舉火烈居宅。
膏血相溯流,手足交撐藉。
賊去禽獸來,積屍恣所食。
鳥雀爭肝腸,豺狼噬胸腋。
白日斷車馬,暮夜啼魂魄。
所亡倖免人,成群覓親戚。
時見荷鋤畚,號泣掩遺骼。
肢體多不全,腐爛更難識。
或有埋一頭,或有葬半額。
親骸未能得,呼天相踴躄。
有繩懸樹死,無繩即觸石。
悲風動地來,腥臭遍阡陌。
日月慘無光,山川雲氣黑。
同是覆載人,胡獨罹禍厄。
君子聽所由,皆由人不德。
前年大饑饉,州縣盡捐瘠。
此地獨有秋,奈何弗珍惜。
女妝無玫瑰,雖華心不懌。
男服非文繡,雖美體不適。
肥牛與美酒,筵會無朝夕。
風俗變淫奢,罔有能啟迪。
天遣彘育人,址震又星鶂。
奈何弗悛修,非命斃鋒鏑。
君子幸毋忘,以此訓鄰國。
天命無僭差,芻蕘可採擇。
長揖謝耆老,歸來淚沾衣。
【山居】 
小亂入城好,大亂入山便。
在昔用斯語,於今則不然。
盜賊滿山時,豈能此獨全。
父老為我言,此地久安眠。
萬山擁我後,千山護我前。
灌木萬餘株,清流繞其邊。
曲徑十餘里,危石懸其巔。
不惟山田好,又有萬竹焉。
有麻垂如絲,有栗果如拳。
有梅匝茅屋,有蘭可成阡。
相見皆古人,不分愚與賢。
亦少衣冠人,豈復肯守錢。
其風不凋薄,或可免顛連。
吾將攜婦子,釀酒樂堯天。
諸子漸長大,課讀兼課田。
斫竹學織簾,讀書功不捐。
無米拾橡栗,聊以續炊煙。
探奇既有梅,採藥將學仙。
佩此王者香,一撫猗蘭篇。
【湖上】 
厭聽樓船雜管弦,耳根清淨小西天。
朝朝暮暮閒亭子,滿耳松風滿耳泉。
【醉中書懷】 
青山到處便成家,不得出門每自嗟。
若得西湖橋畔住,妻兒楊柳共桃花。
【寄周元亮
一日不見三寄書,那能一別一年余。
梅花兩度不易得,錢塘月色今何如。
【聞鶯作】 
後園大樹五六層,搖落黃鸝三四聲。
可憐凡鳥亂鳴起,尚有幾聲聽未明。
【畫扇與魯伯芬】 
白鷗綠渚可人憐,揀個清秋剌釣船。
不慣見人飛遠避,波聲隱隱沒寒煙。
【謝張大寄紫白丁香花】 
亂系丁香寄晚春,紫顰白笑惜流人。
應從花影尋佳夢,深見湘君登白苹。
【藍太常席上】 
醉臥天涯酒百杯,更添翠袖一雙催。
客中但得如今日,不枉秋風瘦馬來。
【懷沈素先】 
沈郎腰似隋堤柳,載得春愁此獨多。
野棠開盡春工歇,倒掛黃鸝喚睡魔。
【舟次德州寄答潘十三通判】 
此去神京八百里,明朝千里路漫漫。
須知尺素當疏闊,乞把來書反覆看。
【臥病團孌居】 
浪遊已倦足將禁,耐得風塵雨病侵。
書看稗官何費力,詩刪舊句有名心。
小軒容膝閒情廣,疏竹棲人幽趣深。
日望天晴能杖履,二三酒伴踏長林。
【雲門寺九日】 
九日僧房酒滿壺,與人聽雨說江湖。
客來禁道興亡事,自悔曾為世俗儒。
楓樹感懷宜伏枕,田園廢盡免追呼。
孤雲野鶴終黎老,古佛山癯託病夫。
【懷朱集老】 
酒泉太守老醉翁,養和藥囊半疏桐。
怵之以死耳邊風,自言不死化痴龍。
雪夜月夜呼巴童,傾杯復碗四五通。
刀槊殺聲滿虛空,躡蹻刺天之危峰。
背負鴟夷無戚容,持螯牛飲眠高松,吾懷此老吾欲從。
【如夢令】
瓢笠春行無幾,望斷桃花流水。徹夜雨潺潺,到天明晴矣。
夢喜!夢喜!又是花朝晴起。
【長相思】 
病起遲,懶起遲,蜂子排衙叫午雞。床頭改舊詞。
趲歸期,辦歸期,忽值精神恍惚時,歸期定復移。
【菩薩蠻】 
小姑居處朱樓起,烏啼聲隱楊花里。香氣出羅衣,能留蝴蝶飛。
遠山青可見,繡領遮團扇。小立看鴛鴦,心憐浴故雙。
【更漏子】 
一重山,一重水,有甚別離情思。開扇面,展屏風,丹青都是儂。
杭州客,并州況,吳越兩山相望。茸母發,豆娘飛,望儂還浙西。

後世紀念

陳洪綬墓

位於鑑湖鎮官山岙村東南300米。墓坐南朝北,墓丘方形,邊長3.4米,高1.6米。四周圍以條石,上覆黃土,正面橫置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裔孫允紳立“明翰林陳章侯公暨德配來氏宜人韓氏宜人合墓”石碑。墓前設長方形祭桌,下置方形拜台。1987年重修。
陳洪綬墓陳洪綬墓

故居

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原新楓鄉)陳家村。故居舊名“寶綸堂”。宣統《諸暨縣誌》:“寶綸堂在忠勤堂(陳洪綬曾祖父明揚州參軍陳鶴鳴故宅)右,老蓮先生故居 。”舊有團欒居、搴霞閣、寫經軒、曼殊室、七樟庵、借園、遺樓等,今盡圮。僅石柱、石坪與水井尚存。
陳洪綬(陳老蓮)
旁有三間三進硬山造平屋,俗呼“光裕堂”。光裕堂為陳洪綬曾祖、明揚州府參軍陳鶴鳴所建(據光緒《諸暨縣誌》記載:“光裕堂,陳鶴鳴建。鶴鳴子廣東布政使陳性學著有《光裕堂集》。”),1984年公布為諸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九八年一月,諸暨市文化局和楓橋鎮人民政府出資重修光裕堂,並立光裕堂重修碑記。碑,青石質,須彌座,高170厘米,寬80厘米。碑額與碑文皆楷書陰刻。工程歷時半年,耗資十七萬元。重修的光裕堂坐落於寶綸堂東,平屋三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