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

筆墨

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在技法上,“筆”通常指鉤、勒、皴、擦、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潑、積等墨法。在理論上,強調筆為主導,隨筆出,相互依賴映發,完美地描繪物象,表達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筆墨
  • 外文名:words or writing
  • 拼音:bǐ mò
  • 注音:ㄅㄧˇ ㄇㄛˋ
  • 術語:Chinese painting skills
詞語概念,基本解釋,引證解釋,中國畫術語,筆和墨的發明,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words or writing]指文字或文章
我們的心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2.[pen and ink]∶筆和墨
淚珠和筆墨齊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Chinese painting skills] 指中國畫技法,專業術語。

引證解釋

1.筆和墨。指創作的工具。筆(筆) bǐ 寫字、畫圖的工具,墨 mò 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顏料。
《漢書·揚雄傳下》:“上《長楊賦》,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著筆墨畫硯,磁器古董,都極其古雅而精緻。”
2.指文字或書畫詩文作品。
漢 王充 《論衡·亂龍》:“子駿漢朝智囊,筆墨淵海。”
陳師道 《上曾樞密書》:“某不更遠引筆墨所載,直以 慶曆 以來耳目所及者明之爾。”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漢魏名人筆墨俱在,淮南王劉安隸書最工,自 曹子建以下,稍近鐘王風格。”
聞一多 《關於儒、道、土匪》:“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
3.謂寫字,畫畫,作文章。
王充 《論衡·超奇》:“觀谷永之陳說,唐林之宣言,劉向之切議,以知為本,筆墨之文,將而送之。”
沈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曰:‘媳婦既能筆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紅樓夢》第一回:“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
曹靖華 《飛花集·懷周恩來同志》:“這期間,我住在重慶郊外,每周三天在城,處理事務工作;三天在家,從事筆墨工作。”

中國畫術語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骨氣形似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運墨而五色具,是為得意。”指出立意和筆墨的主從關係。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將筆和墨的關係劃分開了。清代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反對將筆墨兩者的關係分開:“筆墨二字,得解者鮮,至於墨,尤鮮之鮮者矣。往往見今人以淡墨水填凹處,及晦暗之處,便謂之墨,不知此不過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筆不到處,安得有墨?即墨到處,而墨不能隨筆以見其神采,尚謂之有筆而無墨也。”石濤在《石濤畫語錄》中對“筆墨”的見解是:“筆與墨會,是為絪緼,絪緼不分,是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畫而誰耶?畫于山則靈之,畫於水則動之,畫於林則生之,畫於人則逸之。得筆墨之會,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傳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現代黃賓虹認為:“論用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筆出。”中國畫強調有筆有墨,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在刻寫過程中,可能有一位聰明的刻寫匠人想到,與其刻好之後再用毛筆塗抹墨粉,為何不用筆直接塗畫出文字呢?可能他也確實這樣做了,但由於墨粉直接塗抹在牘簡上無法長期保留墨跡,即使用水把墨粉調成汁再塗,乾後也容易被抹掉。好在那時我們的祖先已經擁有完善的刷漆技術,所以那時的書吏,特別是那些不愛墨守成規、極想找到省力快捷的書寫方法的書吏們,自然想到用漆來書寫,結果是任何人都會想像的。所以自那時起有很長一段時間,書吏們是用漆做墨進行書寫的。推測筆的出現並廣泛用漆書寫的年代大約始於春秋早期,盛於春秋未期。因為那時戰爭頻繁,國家之事多而雜,書吏們的書寫工作越來越繁雜,以刀刻寫的方法已難以滿足需要。但是由於漆存在不易乾燥、花費大兩大弊端,促使書吏們不得不考慮用墨書寫,改造墨的性能,並通過漆有膠粘性的性質,試著在墨和水的調劑中加入膠類物質,以代替漆用。可能這種方法也已在木工中使用,書吏們僅是借來再加以改造。戰國中期的莊子就已經記載有墨繩之法,推測在戰國時期已發明出專用於書寫的墨。

筆和墨的發明

在牘簡上刻寫成文的書寫體系遠在殷商時期就已經非常完善了。刻寫的牘簡經較長時間閱讀後,刻劃之處自然就積滿汗泥塵土,而比牘簡表面顏色深一些,反而容易識讀。古代刀筆吏們注意到這個現象,有意找些墨粉或墨塊之類塗在牘簡表面,染黑字跡,提高閱讀性能。
畫家溫澤輝書畫作品畫家溫澤輝書畫作品
很可能用墨塗抹刻寫文字的方法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被普遍採用。殷商時就已有墨刑,在人面額上刻字並用墨塗抹刻痕,以示懲戒。春秋以前一種墨定製度,君王用墨圈定刻有法令或計畫的牘簡,然後付諸實施,墨定也就是君王批准執行的法定程式。我懷疑,所謂墨定也就是君王用墨塗抹刻寫的文字內容。商周時期,我國南方民族盛行斷髮文身習俗,文身就是用針刺破皮膚,再用染料塗抹刺孔,以達到顏色永駐的效果,其過程也類似於墨塗刻痕。墨刑和文身兩種現象可以佐證,在毛筆發明前,存在以墨塗抹刻寫字跡的可能性。
用墨塗抹刻痕需要專用工具,最現成的工具顯然就是當時刷漆用的毛刷子,以毛端把墨粉塗在刻痕中,再擦去牘簡表面的餘墨就完成塗墨過程。為了更好地把墨塗在細細的刻痕之內,古人會把刷子做得窄一些,甚至故意留出毛鋒,變成筆尖。這樣,最原始的毛筆也就應運而生了。考古發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上發現有用紅漆寫成的文字,意味著當時已經出現毛筆。另外,在甘肅、青海發現的四千多年以前的彩陶上,有些圖案的圖劃內有類似於書法中“飛白”的現象,飛白是毛筆尖中墨汁接近枯乾時寫字導致筆畫中出現無墨的現象,說明是用類似於毛筆的工具塗畫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