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的意見

2011年4月22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1〕25號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加快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快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最佳化漁業區域布局;提高漁業產業化水平;完善漁業服務體系;加大對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對漁業發展的組織領導7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的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11〕25號
  • 印發時間:2011年4月22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1年4月22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的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的意見
陝政發〔2011〕25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了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科學利用水域資源,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滿足人民民眾對水產品多樣化的需求,現就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漁業是促進農民增收、提升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成效較快的特色產業。陝西作為內陸省份,溝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眾多,漁業資源比較豐富。改革開放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各地各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我省漁業取得長足發展。2010年,全省養殖水面達到54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9萬噸,產值超過30億元,在繁榮農村經濟、穩定市場供給、增加農民收入、養護資源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和市場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的漁業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漁業建設需要,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較低、設施裝備和科技水平相對落後、水產品加工能力薄弱等已成為阻礙我省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加快漁業發展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我省現代漁業發展新局面。
二、加快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品牌、高效的發展理念,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機制創新為保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增強漁業的綜合生產、科技創新、資源養護能力,努力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促進我省漁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漁工貿配套、產加銷完整的產業體系。
(二)基本原則。堅持因地制宜,針對關中、陝南、陝北三大區域漁業資源類型,實施分類指導、分策推進。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養護的關係,走漁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食品安全第一,建立健全省、市、縣(市、區)水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加強養殖監管和水產品市場監督。堅持科學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和推廣套用,提高產業發展能力。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做大做強漁業龍頭企業,加快漁業產業化進程。
(三)目標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漁業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推動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按照“提質、擴量、增效、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以黃河、渭河、漢江為主線,建設現代漁業生態區、名優產業開發區、生態漁業建設區、休閒漁業示範區,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示範周邊、引領西部、面向全國”的現代漁業示範區。2015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達到7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15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50億元。2020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達到80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30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30億元。
三、最佳化漁業區域布局
西安漢中安康渭南等市建設現代化漁業基地,積極推進魚類集約化養殖,為全省漁業提供可靠的良種保障;積極開發沿黃低洼易澇鹽鹼地,大力發展魚、蝦、蟹等名優水產品養殖;以水庫、陂塘、山區河流為重點,加強水生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積極發展綠色、有機水產品生產;以稻田養殖為重點,加大河蟹、名優魚類養殖,大力推廣稻蟹生態種養模式,實現漁業和糧食生產雙豐收。以沿黃河生態漁業產業帶為重點,大力發展網箱、稻田、流水養魚,積極發展草、鰱、鱅、鯉、鯽魚等水產品和黃河鯰魚、青蝦、泥鰍、黃桑魚、多鱗產頜魚、甲魚等魚類養殖。積極拓展漁業功能,大力發展集垂釣、餐飲、觀光、旅遊為一體的休閒漁業,建成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功能定位準確且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漁業基地。
四、提高漁業產業化水平
培育一批規模較大、技術先進、輻射帶動力強、品牌優勢明顯的養殖、推銷、加工龍頭企業,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我省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水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圍繞水產品養殖、加工和物流等環節,鼓勵龍頭企業、養殖產銷大戶領辦、聯辦漁業合作社、協會、中介組織,形成一批組織健全、運行規範、功能完善的漁業經濟合作組織。圍繞優良品種繁育、標準化健康養殖、大水面生態養殖、水產重大疫情防控、水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整合漁業科技資源,加快建設我省漁業科技示範園區。制(修)訂和完善主要品種苗種繁育、水產品健康養殖、漁業病害檢測、漁業水質環境、鮮活水產品儲運等地方標準或技術規程,積極開展標準化宣傳、培訓、示範和推廣工作,提升水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以漁業基地、無公害養殖基地、健康養殖示範基地為載體,以無公害水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水產品認證為手段,以大鯢等名貴魚種養殖為重點,大力推廣“一村一魚”規模化生產模式,做大做強我省水產品品牌。
五、完善漁業服務體系
加強水產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以草、鰱、鱅等養殖主導品種和多鱗產頜魚、烏鱧、黃河鯰魚等土著魚類為重點,積極培育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建設,加快形成以省級良種場為核心,縣級水產苗種繁育示範場為骨幹的多層次、多元化良種繁育體系。加強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漁業機構的作用,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水產養殖企業、中介組織、水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以監測為主的檢測站(點),完善漁業環境與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體系建設。加強漁業資源開發保護體系建設。科學評價水面承載能力,合理搭配養殖品種,嚴格控制放養密度,強化漁業水域污染防治和監測,有計畫地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探索“以魚養水,以魚活水”的生態漁業模式。加強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漁業信息服務和資源共享,完善水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信息的收集發布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對生產流通環節的引導作用,構建立足全省、輻射西北、面向全國的網際網路市場信息平台。
六、加大對漁業的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推動、市場拉動、政策扶持”的新機制,逐步加大對漁業基礎設施及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投入,省財政從2011年起將加大投入力度,用於支持漁業發展。市、縣級政府要把漁業納入農民增收規劃,在新增財力中安排漁業發展資金。各有關部門在安排農田水利、水保生態、防汛抗旱、城鄉供水、水資源管理、移民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環境建設、綠色通道、“菜籃子”工程和國土資源整治等項目時,要統籌考慮漁業項目建設。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的原則,吸納多種經濟成份採取信貸融資、招商引資、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漁業資源開發。強化政策性金融對漁業開發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加大對漁民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的扶持力度,開展漁業政策性保險,建立健全漁業風險保障機制。鼓勵水域灘涂通過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轉。切實加強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進一步完善水、電、路、進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漁業機械普及率,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分類發展的原則,將符合惠農政策的漁業建設納入各級農業補貼範圍。對漁業苗種生產、新品種養殖試驗和良種引進給予財政補貼;將稻田養魚、新建漁業基地、池塘標準化改造,以及在新開發的荒灘、荒水、濕地上從事水產養殖的,納入國土資源治理項目給予扶持;對漁業生產用水、用電,按照農業生產標準收費;對利用棄水和在水庫、湖泊內開發漁業給予支持;新建水庫、水電站、攔河工程,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規定,進行漁業資源評估和論證,一併列入工程預算;對新建、擴建水產良種場和苗種場用地,繼續按農業用地安排;漁業苗種生產水面、國家投資建設的商品魚基地水面列入基本農田保護區予以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因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徵用的,須以同等數量和質量水面及設施予以補償。
七、加強對漁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漁業發展,建立和完善機構體系,認真落實各項漁業發展優惠政策,財政部門要給予足額的經費支持。各級水利和漁業部門要切實加強漁業執法能力和隊伍建設,完善監督管理的設施和手段,強化行業管理和服務,努力推進我省漁業健康快速發展。要進一步完善執法體系,加強對種苗、魚藥、漁具、漁用飼料和水域環境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毒魚、炸魚和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違法行為,積極調解漁業權益糾紛,查處漁業行政違法案件,維護正常的漁業生產秩序。要依法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資源,堅決打擊捕殺販賣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犯罪行為。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