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陝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年9月1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1〕54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陝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分搶抓發展機遇;建設美好新陝南;加快構建現代循環產業體系;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構築陝南循環發展的生態屏障;強化陝南循環發展的政策支持;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落實8部分29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陝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11〕54號
  • 印發時間:2011年9月17日
簡述,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簡述

2011年9月1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陝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

檔案發布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陝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
陝政發〔2011〕54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陝南人民奮力探索突破發展之路,全力構建和諧陝南,經濟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交通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生產總值實現翻番,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4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9%、123%。從縱向看,陝南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橫向與陝北、關中地區相比,發展的差距仍然較大,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十二五”時期,是陝南緊隨全省發展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推進陝南加快發展,既是陝南人民的強烈期盼,也是全省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全省上下要形成合力,積極支持陝南發展循環經濟,幫助陝南在發展的進程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實現更快的跨越。現就加快推進陝南循環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檔案全文

一、搶抓發展機遇,建設美好新陝南
1抓住發展機遇。“十二五”時期,陝南面臨著加快發展的全新機遇: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承接產業轉移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關注社會民生和環境保護,為進一步突破交通制約、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構建生態安全螢幕障提供了新的契機;三是全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為進一步支持陝南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難得機遇。
2突出主題主線。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資源開發,以園區和基地為載體,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做大工業、做強旅遊、做優農業。堅持生態優先、環保優先,嚴格節能減排,嚴禁污染物排放,保護青山綠水,建立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循環產業體系。
3建設美好陝南。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步伐,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步伐更快、社會發展協調同步、人民幸福指數提升”三大戰略目標,著力打造生態、秀美、富裕、安全的新陝南。
生態陝南:漢丹江流域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水源地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漢江幹流出境斷面保持Ⅱ類水質。實施天然林保護和城鄉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64%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9億立方米以上。新建一批城市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以生態經濟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初步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化逐步形成,節能減排達到國家要求。
秀美陝南:以國道、省道、鐵路兩側為重點的鄉鎮村莊容貌和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城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提升,整潔優美、風光旖旎、文明宜居的陝南城鎮群初步形成。城鄉統籌取得重大突破,社會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更加文明和諧、充滿活力。
富裕陝南:經濟發展速度和城鄉居民收入趕上全省水平,2015年實現“五個上台階”:生產總值達到25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突破1萬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0000元和8000元。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與關中、陝北同步,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就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幸福指數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安全陝南:以避災搬遷為重點,建設新型移民社區,大幅度改善陝南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消除自然災害對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威脅。以治理尾礦壩和防治重金屬污染為重點,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保護人民健康和財產安全。
二、加快構建現代循環產業體系
4發展循環型工業。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循環工業園區為載體,引進大資本、大企業和新技術、新機制,對現有工業兼併重組、最佳化組合、嫁接改造,對優勢資源統籌規劃、規模開發、綜合利用,走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品牌化帶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支持加快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發展有色、鋼鐵、建材等材料產業,水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航空、數控工具機、數控刀具、專用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配套產業,推進主導產業、骨幹企業和支柱產品做大做強並不斷延伸產業鏈。支持企業利用新技術,最佳化生產工藝和流程,減少能耗、物耗、水耗;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發展關聯產業,做好廢氣回收、餘熱發電、廢水循環使用以及尾礦、廢渣和共生、伴生資源綜合利用。下決心關停一批污染環境、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小型礦山,嚴格控制礦產資源的無序勘探和開採,嚴禁礦山廢棄物的隨意堆放和不達標排放。
5發展循環型產業園區。以漢中盆地、月河川道、商丹谷地三大循環經濟核心聚集區為重點,加大陝南產業園區建設力度,提高園區對工業經濟的承載力和對區域發展的帶動力。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盡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實行項目整合、資金捆綁,加大投資強度,提高投資效益,推動產業園區發展。鼓勵、引導大型企業集團和民間資本參與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強統籌規劃,促進產業園區企業之間、生產工藝之間縱向或橫向耦合,副產物交換利用,基礎設施、物流設施、信息服務設施共享,培育和構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低碳、生態示範區。圍繞有色、鋼鐵、裝備、能源、生物製藥、非金屬材料、油氣化工、綠色食品、蠶桑絲綢、旅遊等十大優勢產業,通過產業聚集和鏈條延伸,著力打造循環經濟主導產業鏈。
6做優生態農業。科學制定規劃,推進生豬、蠶桑、中華鯢等種養基地建設,加強水稻、油菜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發展茶葉、核桃、板栗、魔芋、食用菌等規模化生產,加強品牌培育,建設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和傳統農業改造提升。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儘快做大做強,切實發揮其帶動作用,實現農(副)產品加工業更快發展。支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加強土地整治,促進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設施農業和現代農業園區,推動專業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進一步發揮田園生態優勢,引導農業與旅遊、物流、環保等產業相融互動,創立生態型陝南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形成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7發展以旅遊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依託秀美的自然生態優勢,以山水為基礎,以人文為靈魂,以項目為支撐,以建設休閒度假和旅遊觀光勝地為目標,用國際化的眼光和標準,加強標誌性精品景區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旅遊名城、旅遊小鎮、旅遊鄉村。開發跨省旅遊線路、區域旅遊精品環線,形成陝南與關中和周邊省市旅遊線路大循環,增強陝南旅遊的國內國際吸引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依託區位優勢和交通樞紐條件,推進區域性、綜合性物流園區建設。積極發展金融、文化、創意、會展、科技、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
三、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8加快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圍繞建立貫通省內外的大通道、大樞紐,加快建設一批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航運項目,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體系。
公路。繼續把陝南作為全省公路建設的重點區域,加快推進漢中—陝甘界、鄂陝界—安康、寶雞—漢中、安康—平利、安康—嵐皋、西鄉—鎮巴、洛南—岔口鋪、西安—商州等高速公路建設,強化路網銜接,打通省際“斷頭路”,實現陝南區域內交通更便捷,與關中、陝北交通更順暢,與毗鄰省份交通更開放。加強國省幹線公路改造,提高通行能力,提升服務水平。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達水泥(瀝青)路,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品質。
鐵路。強化既有線路擴能改造,加快推進複線建設。建成西安—成都快速鐵路、西安—安康、陽平關—安康複線,加快推進安康—張家界、蘭渝連線線(陽平關)、三門峽—宜昌(商南)等鐵路建設工程,實施漢中和安康樞紐擴能,推進西安—重慶、西安—武漢快速鐵路通道前期工作。
機場。加快建設漢中、安康新機場,推進商洛機場前期工作。選擇重要的區域旅遊目的地、重要資源開發地區以及具有重要應急保障作用的地區建設通用機場,加強空管和安全設施建設,鼓勵發展通用航空。
航運。積極推進漢江幹流航道治理,提高航道標準,建設漢江安康—白河段國家高等級航運通道。
9加強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搶抓國家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加快建設骨幹水源工程和引漢濟渭、引紅濟石水利樞紐工程,抓好焦岩、洞河、張坪等水庫建設,加快建立城鄉生產和生活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大中城市、重點城鎮、中小河流防洪體系建設,強化水源涵養和保護,因地制宜發展水力發電,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按照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漢丹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要求,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確保漢丹江水質安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信息網路覆蓋率,力爭行政村基本通寬頻,自然村和交通沿線通信信號基本覆蓋。
10推進油氣管道和電網建設。加快建設陝南輸氣管網,努力實現氣源管網對各市縣、建制鎮和重點工業用戶的全覆蓋。發展農村中小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提高沼氣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完善骨幹電網建設,實施重要輸電通道和聯網工程,提升城鄉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
四、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1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原則,支持陝南加快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今年全部納入試點範圍。支持陝南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優先安排工程計畫、用地指標和補助資金,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建廉租住房在每平方米國家和省上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增加補助100元。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向陝南傾斜,優先安排計畫指標。到2015年底,基本解決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和漢中、安康、商洛三個中心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租賃住房問題。
12優先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普及學前教育,紮實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實施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支持有條件的縣(區)率先實行免費高中教育。鼓勵陝南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與國內、省內名牌院校合作,積極培養陝南發展所急需的緊缺人才。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提升縣級醫院,大力發展農村和社區醫療事業,推廣便民惠民措施,減輕民眾看病負擔,滿足民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
五、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
13推進城鎮化進程。按照“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思路,全力推進陝南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強化支持,加快漢中百萬人口大城市和安康、商洛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加快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集中力量打造高水平的城鎮公共服務體系,吸引有條件的農民進城安家,加快城鎮的人口聚集和生產要素聚集,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依託城鎮建設產業園區,形成產業聚集區和城鎮建設互動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推進的新格局。 “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縣城為重點,以高速公路、幹線公路、江河沿岸為軸線的陝南城鎮群和城鄉統籌示範帶。
14加快實施移民搬遷。加快實施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堅持移民搬遷與城鎮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建設一批規劃科學、設施到位、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移民新區(村),確保搬遷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促進搬遷地生態儘快恢復。對超額完成年度搬遷目標任務的,實行一定的獎勵政策。對移民集中居住區教育、衛生、商業網點等公共設施和供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省市在項目建設、資金投放、用地指標等方面優先安排、重點支持。
六、構築陝南循環發展的生態屏障
15推進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健全完善並嚴格執行保護自然生態安全的規章制度。支持自然保護區加快建設步伐,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開展以秦巴山區森林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治理,推進漢丹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
16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引漢濟渭工程涉及的水源保護地區,對因水源保護造成的地方財政減收增支,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並逐步擴大水源地保護範圍。穩步實施國家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建立生態補償政策體系。
七、強化陝南循環發展的政策支持
17增加陝南發展專項資金。從今年起,陝南循環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5億元,重點支持三大循環經濟核心聚集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提升,支持生物加工、新型材料、生態旅遊三大主導產業和裝備、物流等優勢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支持重大招商引資、高端人才引進、特大型企業擴張提升等。
18發展“一縣一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每年安排25億元,支持陝南各縣(區)“一縣一產業”更快發展,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對制定“一縣一產業”發展規劃的縣(區)給予規劃費用補助;對規劃內項目、企業,通過貸款貼息、注入資本金和投資補助等方式給予扶持;對“一縣一產業”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帶動地方財政收入或農民收入增長達到一定比重的縣(區),實行單項獎勵;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超過年度目標任務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縣區,給予一定獎勵。貧困縣甩掉貧困帽子後財政補貼不變。加強產業和財政政策引導,推動縣域產業園區、特色產業基地和骨幹企業、主導產品更快發展提升,爭取更多縣(區)早日跨進經濟強縣行列。
19各類投資向陝南傾斜。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產業引導、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專項資金向陝南的傾斜力度,在同等條件下對陝南循環產業發展項目優先支持、重點安排。加大財政投入向陝南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傾斜力度,提高對公路、鐵路、民航、水利等建設項目投資補助標準和資本金注入比例。對陝南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給予預算內資金支持。
20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對陝南循環經濟聚集區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股票、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行等方面給予支持。對聚集區基礎設施、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公共網路信息服務平台的建設和運營,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創新融資方式,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新設立的陝南融資性擔保公司資本金可低於全省標準30%。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21實行差別化的產業政策。進一步明確陝南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產業。對鼓勵類產業,特別是在陝南加工轉化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項目審批、投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對準入門檻較高的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支持由有實力、有技術的大型企業進行規模開發、集約生產、循環發展。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和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
22優先保證建設用地。適當增加陝南建設用地年度計畫指標,優先保證循環經濟核心聚集區產業用地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建立陝南循環經濟產業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式,加快審批進度。在陝南移民搬遷縣(區)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
23建立礦業權交易機制。加大陝南礦產資源勘探力度,省級地質勘探基金向陝南傾斜,鼓勵礦產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陝南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建立礦產資源開發準入制度,鼓勵礦山勘探與開採加工相分離,實行礦業權公開拍賣、有序流轉、公開公平交易。推進礦山企業改組改制,鼓勵大型加工企業兼併收購中小礦山,形成從低端到高端完整的循環產業鏈。
24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開展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25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各類科技資金向陝南傾斜,加大省級科技經費向陝南的投入。支持關中地區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在陝南轉化科技成果,參與開發項目。對在陝南轉化獲得國家和省級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的產業化項目,經評審確認後按照一定比例予以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對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方面的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給予補助。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資金投入,對獲得發明專利和省級以上科技獎的企業給予獎勵。對產品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一次性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落實吸引人才優惠政策,對陝南高技術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緊缺人才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強省級國家機關以及關中、陝北地區幹部和陝南幹部的雙向交流。
26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陝南開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陝南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領域,投資商貿流通、資源加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社會福利事業。對鼓勵類工業投資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貼息。對各產業鏈中關鍵環節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貼息或補助。省屬國有企業新投資陝南的項目,項目取得利潤後國有資本收益2015年前免予上繳。從2011年起,對陝南銷售收入首次超過5億元整數倍的工業企業,按照銷售收入的1‰—2‰予以一次性獎勵。
27爭取更多的國家支持。省級各部門在項目布局、資金安排向陝南傾斜的同時,要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各項優惠政策,使陝南在政策、資金、產業布局、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得到國家層面更多的幫助支持。
八、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落實
28加強組織領導。推動陝南循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省市共同的責任。省政府成立陝南循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政府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定期研究解決陝南循環發展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省級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根據本意見分解落實工作責任,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陝南三市要以科學發展、循環發展、突破發展統攬工作全局,在用足用好省上各種支持政策的同時,不斷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儘快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發展態勢,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努力取得循環發展新成效。
29完善考核機制。把加大對陝南的支持列入省級部門目標責任考核。完善對陝南三市的考核辦法,實行與關中、陝北不同的績效評價體系和政績考核辦法,使考核標準與現有基礎相符合,考核結果與工作成效相統一,體現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十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