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決定

2012年12月31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2〕58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決定》。該《決定》分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切實強化城鄉規劃的引領作用;大力增強城鎮產業支撐能力;統籌安排協調推進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注重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鎮風貌;不斷提高城鎮化質量和管理水平;著力加大政策支持;加強組織領導10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決定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12〕58號
  • 印發時間:2012年12月31日
簡述,決定,

簡述

2012年12月31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決定》。

決定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決定
陝政發〔2012〕58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城鎮化是關係全面建設小康、實現“三強一富一美”目標的重大戰略。為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快推進城鎮化作出如下決定:
一、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重大意義
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是推動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重大戰略;是統籌城鄉發展,消除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客觀要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提升區域競爭力,促進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的現實選擇。目前,全省城鎮化水平達47.3%,已進入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各地、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城鎮化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全面加快城鎮化進程,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持久動力。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總體思路,以規劃為引領,以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為龍頭,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移民搬遷、重點縣城和重點示範鎮建設為抓手,堅持“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建設管理同步、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方針,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注重提高城鎮化質量,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集約發展,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區域競爭力。
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尊重民眾意願,使城鄉建設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民眾;二是堅持規劃引導,統籌城鄉。強化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城鄉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和引導作用;三是堅持分類指導,分層推進。以“美、強、大、好”為核心,分層次推進城市、縣城、建制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堅持集約環保,生態優先。按照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環保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節約型城鄉建設推進實施機制;五是堅持創新發展,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地差別化優勢,改革創新,形成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發展目標。保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城鎮化增長速度,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7%以上,2020年達到65%以上,形成產業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良、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各具特色、城鄉統籌發展,並與資源承載力、發展潛力相適應的城鎮體系。
到2015年,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人口規模達到880萬,其中:主城區人口規模達到730萬,西鹹新區規劃區內城市人口達到150萬。推進寶雞、榆林、漢中、渭南等城市形成百萬人以上的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延安、安康、商洛等城市建設50萬人以上的地區性中心城市,銅川資源型城市轉型取得新突破,楊凌示範區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農業科技創新型城市。
到2015年,全省10個縣縣城城鎮人口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33個達到10-20萬人,43個重點縣城達到《陝西省縣城建設標準》。31個重點示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全省建制鎮建成區面積擴大15%,人口增加47%。全省建成1000個左右標準化新型農村社區,20%的農村社區化,居住人口占農村人口的25%。
三、切實強化城鄉規劃的引領作用
科學構建城鎮體系。結合我省自然地理環境、資源稟賦和城鎮發展條件,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並舉的城鎮體系。加快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和關天經濟區寶雞副中心城市建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增強城市競爭力,推進城鄉統籌和一體化發展;增強其他設區城市、韓城市及經濟發達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依託中心城區,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優勢產業,壯大經濟實力,發揮本地優勢,構建“環境好、品位高、管理細”的城市環境,推動區域發展;加快發展縣域中心城鎮,根據發展基礎和環境容量,通過擴容提質,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小城市。按照建設農民幸福家園和城市社區標準,加快31個重點示範鎮鎮區建設,打造全省小城鎮建設的示範樣板,全面帶動全省小城鎮發展。
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加快修編鹹陽、延安等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其他設區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加快編制詳細規劃,到2015年,設區城市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抓緊完成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及時滾動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實現近期規劃建設用地詳細規劃全覆蓋。到2013年,全省建制鎮總體規劃全部修編完成。到2014年,全省1000個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全部編制完成。依據城鎮總體規劃,抓緊編制綜合交通體系等各類專業規劃,全面引導城鄉各項建設。
適時調整行政區劃。根據城鎮化進程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穩妥、有序地調整行政區劃,拓展城鎮發展空間,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源共享,更好地發揮城鎮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從區域發展全局出發,加強重點區域指導,確定一些區域作為重點予以支持培育,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支持神府地區、靖定地區、彬長地區、韓城地區、漢中盆地和月河谷地等區域,進一步合理配置城鎮資源,有序引導人口、產業及各類要素合理集聚,加快培育新的區域中心城市,在全省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支持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城儘快發展為中小城市,促進一批縣撤縣設區、設市。
加強規劃實施監管。對各類城鄉規劃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建立城鄉規划動態更新制度,保持規劃的科學性、完整性。健全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充實專業技術人員,落實經費來源。省政府向設區市政府派出城鄉規劃督察員,對城鄉規劃的實施進行動態監控。
四、大力增強城鎮產業支撐能力
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關中城鎮群要創新產業發展路徑,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形成若干優勢產業集群,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陝南地區依託三大循環經濟產業核心聚集區,打造十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快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陝北地區以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為目標,推進資源深度轉化,以大集團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大提升,高水平建設六大產業園區,高標準構建十大產業鏈條。
推進重點園區建設。把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載體,提高重點園區對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帶動力。支持西安、寶雞、渭南、鹹陽、榆林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產業園區,加快建設一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強力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提高城鎮工業化水平。積極推進區域產業分工和協同發展,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形成特色主導產業集群或專業園區。
加快西鹹新區建設。全面推進西鹹新區空港、灃東、秦漢、灃西和涇河等五個新城建設,逐步形成“先進文化引領、核心板塊支撐、快捷交通連線、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的新田園城市發展模式,著力構建以現代農業、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為主題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加快建設專業園區,全方位示範,建成陝西涉農工業發展的戰略高地,以示範園區建設推進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農業科技創新型城市加快發展。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到“十二五”末,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全省各級各類農業園區數量達到2000個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面積占到全省耕地面積10%以上。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園區建設投入機制。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創意產業、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調整服務業結構,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提升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
五、統籌安排協調推進城鎮化
加快推進移民搬遷。將移民搬遷規劃與城鎮化發展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有機融合,科學選定移民搬遷安置地點,打破行政區劃,促使搬遷民眾向城鎮集聚。堅持以集中安置為主,集中安置率不得少於80%,每個集中安置點不得少於30戶。整合各類資金,優先搞好住房建設,逐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讓搬遷民眾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務。同時,大力發展產業,讓搬遷民眾“穩得住、能致富”。
推進有條件的農民進城落戶。把中小城鎮作為吸納農民進城的重點區域,加大重點鎮建設力度,為農民落戶創造條件。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讓農民用最短時間,辦理完成戶口、土地和社保等所有手續。採取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會保障的方法,解決進城農民安家落戶的資金問題。搞好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農民知曉政策,打消“想進城、怕進城”的顧慮。將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範圍,全面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其在城鎮穩定就業。
努力擴大就業。加快發展城鎮經濟,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並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資金、信貸、市場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公平的就業環境和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農民進城自主創業,對自主創業的,納入促進創業政策扶持範圍,提供創業扶持,幫助其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對在城鎮就業困難的農民實行就業援助和生活保障。
加快重點示範鎮建設。按照標準化模組的思路和理念,加快建設新區,改造提升老區,整合鎮域社區,推進31個重點示範鎮建設,用3-5年時間,打造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各類住房配套完善的城鎮新區,達到《陝西省重點示範鎮建設標準》,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的標桿。各市參照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理念和模式,推進市級重點鎮建設,打造縣域副中心。
連片建設保障性住房。在舊城區改造過程中,通過保障性住房連片改造建設,改善原住居民的生活環境,解決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問題。把保障房建設與新區建設相結合,最佳化城市功能,促進人口集聚。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完善城鎮住房供應體系,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城落戶,促進城鎮化快速發展。
加快旅遊古鎮建設。加快30個省級文化旅遊古鎮建設,帶動我省各類特色城鎮的建設,推進全省城鎮化快速發展。在充分研究旅遊文化資源特點的基礎上,高起點編制完善古鎮建設規劃,突出古鎮文化特色。創新建設模式,建立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不斷完善古鎮配套設施建設,改造提升老街區,增強古鎮發展能力,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加快旅遊文化景觀開發建設,打造精品工程,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增強旅遊吸引力,拉動鄉村旅遊,促進旅遊業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
六、全面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
加快市政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城鎮道路、供(排)水、供氣、供熱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城市快速幹道建設,形成科學的城市道路體系,著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加快城鎮綠化建設,增強綠地分布的均衡性。統籌協調各類工程管線建設,加快形成城市地下管網體系。
打造便捷交通體系。編制實施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使城市鐵路、公路、航空、公交等各種交通運輸體系有機聯繫、無縫對接。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增加並最佳化公交線路,加快公交專用道和場站建設,構建完善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完善城市內部交通道路系統和配套設施,最佳化城市路網結構,抓好停車場建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快速高效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著力緩解大中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公益化、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方向,重點加強教育、養老、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促進社會服務資源向社區、小城鎮和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堅持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相結合,市場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加強以廉租、公租住房為重點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房地產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嚴把質量安全關,實現公平分配,抓好後續管理,到2015年,全省住房保障覆蓋面擴大到23%的城鎮家庭。
七、注重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鎮風貌
彰顯文化魅力。歸納總結和創新提升當地文化特質,不斷提高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水平,突出城鎮個性特徵,全面提升城鎮空間品質。城市重要地段和重要建(構)築物,應充分體現時代氣息和地域特色,形成與城市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建築風格和風貌。加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歷史建築保護規劃,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鎮。
突出地域特色。關中地區城鎮結合渭河整治和關中大地園林化建設,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將關中地區建成田園生態文化景觀區。陝北地區城鎮結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快實施城鎮生態功能修復工程,提高生態建設水平。陝南地區城鎮結合漢江整治以及濱水的特點,加快建設具有陝南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
八、不斷提高城鎮化質量和管理水平
提高發展質量。在提高城鎮化率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城鎮化發展的質量和品質,使城鎮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同步提升。保護修復城鎮生態環境,豐富細化生態美建設內容,建設和諧宜居城鎮。科學確定城市增長邊界,規範新區建設,推進城市不同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滿足市民需要,預防和治理各類城市病。全面開展市民文明素質教育,深入開展公共文明道德實踐活動,著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構建統一高效的社會管理體系,培育城市精神,形成文明和諧的良好風尚。
加強城鎮管理。整合各類管理資源,推進數位化城市管理模式,開展城鎮容貌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城管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到2013年全省、設區市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數位化城市管理模式。
保障城鎮安全。建立高效的城鎮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實施老舊管網改造,建立健全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立防洪安保體系,完善城鎮防洪預警機制,建立地質災害安保體系,嚴格遵守國家抗震設防規定,保障城鎮正常有序運轉。
做好社區管理。加強社區組織、服務、衛生、文化、環境、治安等方面管理,堅持從實際出發,從民眾最關心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起,不斷豐富社區建設管理內容,逐步建立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
九、著力加大政策支持
完善戶籍改革政策。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將公共服務領域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農村集體利益分配與現行的戶口性質相剝離,加快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步伐,努力破除制約城鄉統籌發展的瓶頸問題,創新有利於人口合理流動和吸引人才的體制機制。
保障城鄉建設用地。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定居規模、當地土地開發和整理數量相掛鈎的機制。適當集中國家下達的土地利用計畫指標,優先保障“一核四極,兩軸兩帶”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嚴格按照國家關於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政策規定,規範有序開展試點工作,逐步解決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及新農村建設用地。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鼓勵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市、縣組建城建投資公司,或提升改造現有投資平台,支持各地注入優質資產,注重項目策劃包裝,以經營性項目、準公益性項目帶動公益性項目融資。鼓勵採取發行債券、信託計畫、上市融資等形式籌集建設資金,積極爭取各類貸款,採用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擴權強縣、強鎮。繼續深化擴權強縣改革試點,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完善落實相關政策,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加快推進重點鎮行政、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委託、授權等形式,賦予重點鎮部分行政管理事項及許可權,增強建制鎮自我發展能力。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從2012年起,省上向43個重點縣選派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掛職副縣長,向22個省級農村新型示範社區選派優秀大學畢業生任職。各重點鎮成立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配備2名規劃建設管理專職人員。加強領導幹部專業培訓,強化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專業培訓,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
十、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領導。各地、各部門要把城鎮化建設列入工作議程,加強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各級政府要定期研究分析。省上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指導和研究解決推進城鎮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增強工作合力。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是推進城鎮化的牽頭部門,負責編制城鎮化發展規劃,指導各地構建現代城鎮體系;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編制城鎮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進城務工人員就業;教育部門負責城鎮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財政部門負責建立財政投入城鎮化的穩定增長機制;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城鎮建設用地需求;文化部門負責各類文化設施建設;統計部門負責統計城鎮化建設各類指標;民政部門負責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民眾自治組織體系,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商務部門負責城鎮商業網點建設和招商引資;中小企業部門負責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城鎮工業項目建設,數字城鎮建設;公安部門負責戶籍制度改革,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各市、縣也要按照部門分工,層層落實任務,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局面。
嚴格考核機制。將城鎮化水平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各市的年度目標考核範圍。省政府每年組織對各市、縣城鎮化工作進行考評通報,每年對3個城鎮化建設先進市、10個先進縣、10個重點鎮以及部分示範社區進行通報表彰,並給予資金重獎。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決定精神,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訂具體實施意見,並認真組織實施。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